大班艺术: 裂纹的畅想

来源 :家教世界·现代幼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phia1154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设计思路
  平时散步时小朋友们会对路边或者墙壁上出现的裂纹产生兴趣,瞧,墙上的裂纹看上去像一棵大树啊,这个又像一张笑脸……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指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课堂,在生活中处处有教育。”因此,我以生活为基点,借助孩子们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将幼儿零碎的经验进行分享、整理,让幼儿在与裂纹的一次次碰撞过程中提升智慧,发展想象。活动中又借助多媒体教具的帮助,引导幼儿充分观察并把握裂纹画的作画要点。本活动旨在帮助幼儿打开其艺术畅想的思路,体验一场别开生面的艺术之旅。
  二、活动目标
  1.对生活中的裂纹形态特征进行借形想象,并添画成不同的图案。
  2.充分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体验裂纹中的美,感受创意绘画的多种可能及趣味性。
  三、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背景音乐、幼儿作画用纸(粉、黄、绿、红四色底的裂纹原图)及蜡笔、勾线笔、裂纹动画。
  经验准备:已对裂纹有一定的认识。
  四、活动过程
  (一)我想“变”——观察裂纹,感受裂纹画独特的美,激发活动的热情
  教师:小朋友们,你见过裂纹吗?你在哪里见过裂纹?我这有一张裂开的水泥地图片,你看了这幅图有什么样的感觉?瞧,我在裂纹中发现了些有趣的东西,看仔细哦。
  教师用勾线笔沿着裂纹的痕迹勾画,请幼儿观察。
  教师:其实每位小朋友椅子后面也有一张一模一样的裂纹图,你可以转一转,从不同角度看看你在里面发现了什么?
  幼儿自己从各种不同角度对裂纹图进行观察,并学着进行勾画想象。
  教师:谁愿意来说一说,谁愿意在视频仪下将你发现的秘密用勾线笔沿着裂纹的痕迹勾画出来。
  请个别幼儿上前示范。
  (二)我要“变”——出示不同的裂纹原图,幼儿从不同角度观察发现、了解裂纹的形态,感知其中的美,激活创作的思维。
  教师:在桌子上我还为你们准备了许多不同的裂纹图,需要小朋友们自己找寻其中的秘密。
  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裂纹图进行观察、想象、勾画。
  (三)我会“变”——幼儿自主选择裂纹原图进行创作,亲身体验创意裂纹画的乐趣,重点引导幼儿对裂纹展开想象,提高其创造力。
  1.回忆裂纹图的勾画方法。
  教师:那么小朋友们你们还记得刚才我们是怎么将裂纹中藏的秘密找出来的吗?
  请幼儿进行小结。
  师幼共同小结:
  先要仔细观察裂纹,转一转从不同角度看看,有了发现,再用勾线笔画一画;最后涂色;当然别忘了在自己的作品下面签上你的大名,完成的小朋友们可以按照作品底色的不同分别在相应的展板上进行展示。
  2.幼儿自由创作。
  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裂纹图,找找图中的秘密,再次进行大胆创作和展示。
  教师:完成的小朋友们可以按照作品底色的不同分别在红色1号区、黄色2号区、蓝色3号区、绿色4号区进行展示。
  (四)我说“变”——展示作品,交流经验
  教师:你觉得哪幅图中找到的秘密最有趣,为什么?你在2号裂纹中找到了什么,同样是这个裂纹,其他小朋友发现了什么?
  教师小结:原来不同的裂纹中藏了那么多的秘密,甚至是同样的裂纹只要我们改变其方向,转一转再看一看,也可以发现那么多不同的東西来,真神奇。
  五、活动延伸
  教师:小朋友们,裂纹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期待你们在今后的生活中继续找寻并发现更多裂纹中蕴藏的秘密。
  六、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关注幼儿主动体验,给予充分自主创作的机会,帮助其将零碎的个体经验进行提升分享,成为集体共有经验的基础上,拓展了幼儿后续学习的认知经验,激发了其继续学习的兴趣。
  本活动源于幼儿的生活,最后思维拓展部分引导幼儿又回到了生活中,对于幼儿而言“继续在生活中找寻裂纹中的秘密”的这一过程也许会遭遇一些问题,但正是这一个个“真”问题,能帮助幼儿获得更多经验,启发幼儿不断想象与创造,真正拓宽了本活动的外延。
  附教具:
  作品:
其他文献
游戲是幼儿最基本的活动方式,也是获得发展的最佳途径。在一日生活中,游戏也是幼儿最为喜欢,最能够接受的一种方式。  小班幼儿处于独自游戏、平行游戏的高峰期,喜欢和同伴玩相同或相似的游戏。同时,小班幼儿的动作发展水平较低,为了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我园在户外自主游戏时,提供了低结构的材料玩具——废旧饮料瓶。让幼儿一物多玩,促进其想象力、注意力、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的发展,也使幼儿的投、跳等大动作获得发
期刊
随着西部大开发的进程日益加剧,作为维吾尔语文教师的我们越来越觉得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迫在眉睫,下面我粗浅的谈谈我对提高维语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看法。
长期以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由于受班级授课制的束缚,教师从备课、授课、作业、辅导、考查到评价,很少顾及好、中、差各类学生的智能差异,均采用“一刀切”、“一锅煮”的方法进行
“父亲用几十年的父爱一铲一铲为我开凿出了最宝贵的成功真相——发掘出我的兴趣,放手让我去做感兴趣的事,再把它变成我的特长,最后让这个特长发挥最大的潜能!”  ——马云说  我出生在浙江杭州的一户普通人家。从小身材瘦小的我有一个和自己身体条件很不匹配的爱好——打架,还因此缝过13针,挨过处分。  一次,我跟人打架,被打歪了鼻子,鲜血直流,对方家长反而闹到我家里。父亲百般替我赔礼道歉,等人走后,父亲把我
期刊
家庭教育是教育教学工作中不可缺的一部分,绝大多数家长或多或少地认为这是学校的事,特别是在农村,把学习这项教学任务推给学校的家长不在少数,这使得学生的成绩不够理想。可以说
《禅苑清规》记载:丛林里的化主,在前往檀家时要“预先点检门状、关牒、书信,恐有差误,及备茶汤人事之物,低心耐烦,善言化导”,才能称职。丛林如此,其它亦是。所以,耐烦的人做事,不会虎
设计思路:  教材分析: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下过雨后,树叶、草上的小水珠接近球形;小虫子可以在水面上跳跃行走……所有这些现象都与水的表面张力有关。孩子们在生活中有过一定的经验,见过类似的场景。杯子装满水以后,还能继续向里面加水,使水面高出杯口而不溢出,这也是因为水的表面张力产生的现象。在这样的水杯中可以继续加回形针而不溢出。回形针的量可以达到几十甚至上百个。但是在加回形针的过程
期刊
我父亲兄弟姊妹共八人。四姑母吴月华外嫁无锡惠山,四姑父是无锡名门望族朱文公之后裔。不知什么原因,四姑母和夫家断绝了关系,而回到娘家与我祖母在一起生活,后随三姑母定居上海(彼时先父亦在上海经营旧铁店),死后亦葬人我家祖坟。  听说我的四姑母很美,亦十分聪慧,深受祖父母疼爱。据我父亲讲,四姑母无声无息地和丈夫分离了,错在夫家。我听大姐说,四姑母皮肤白里透红,双眼皮,眼睛炯炯有神,笑时两嘴角各有个细酒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