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时期的教育提出了许多新的理念,而其中最受关注的就是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整体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在此,本文就苏教版新教材中选取的《鸿门宴》一课为例,阐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多项思维对培养创新能力的作用。
关键词:高中语文;多项思维;创新能力
为了培养这种创新的能力,有人曾提出过要摒弃教材,让语文教学真正地走入社会。我想这显然是行不通的。因为教材是我们语文教学的依据,离了他,整个中学语文教育便无从入手,更严重的是高校的招生也就没有了凭借。那么我们如何在现行教材的基础上去落实创新能力的培养呢?我想我们还要真正地把握课堂。我们都知道,传统的语文课堂就是把一篇教材上的课文拿来,认识认识字词,划分划分段落,分析分析主题。并且所有的问题答案都是固定的。这样的程式化教学模式明显不利于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我们应该改变这种旧的模式,让我们的课堂成为多项思维的课堂,只有这样才能把培养创新能力落实到实处。
语文学科本身具有通融性,决定了它可以条条大路通罗马,这恰是实施多项思维的依据。我们可以试着让学生在课堂上发挥想象力,能动性、创造性地找到那一条条通往罗马的大路。从而真正地让我们的课堂成为突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能力的主渠道。无论是对整篇文章的分析,还是对形象主题的研究,以及对句段的揣摩,我们都可以本着“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引导学生去多项思维。当然要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多项思维,对我们的语文教师就有更多要求。过去语文教师过于死板,照本宣科,直接把教参上的东西灌输给学生。而现在我们首先要把自己的思维从教参上解放出来。真正做到人性化、个性化,这样才能去引导学生,才能为我们的多项思维提供环境。下面笔者就从所教授的苏教版新教材中选取《鸿门宴》一课加以说明。
比如说对人物形象的认识可以采用多项思维。我们的文学接受史早就提出过“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经典理论。既然如此我们完全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认识自己的“哈姆雷特”,通过这样的认识过程真正地培养创新的意识。苏教版新教材必修(3)中节选了传统文言名篇《鸿门宴》,其中有一个重要的人物形象,那就是项羽。对于项羽其人历史上的评价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千般评说,万种结论。而这恰是我们引导学生进行多项思维的好入口。于是课堂上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学了这篇课文之后,结合你的认识,谈谈你对项羽的评价。真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这样的问题,尤其在喜好历史的男孩子那里更是炸开了锅。还未等我布置,他们早已相互间争论个不休了。
主要观点集中如下:
观点一:项羽是刚愎自用,凶狠残暴的统治者。项羽在灭秦战争中彻底表现出来的是刚愎自用,凶狠残暴的性格特点。从杀宋义始至破秦,他一路在胜利的欢呼声中走了过来。这无疑增长了他的这种性格。鸿门宴上放走刘邦就是他刚愎自用、忠奸不分的集中反映。他最大的悲剧不是没有赢得刘邦,而是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没有战胜刘邦,直到死时也没明白是自己的性格缺陷导致自己的失败,竟迷信的发出了“此天亡我,非战也”的荒唐言论。
观点二:项羽是情意绵绵的伟丈夫。在项羽被困于垓下时,他长歌当哭,留下了千古传颂的《垓下歌》。英雄征战沙场,固然值得敬仰,英雄的泪,更不可等闲视之。项羽的泪使得“左右皆泣,莫能仰视”,后人读到这里,无不为之涕泣。正如郑板桥所叹:“何似英雄骏马与美人,乌江过者皆流涕。”与刘邦为了逃命而把亲生儿女推于车下的残酷无情相比,项羽是一个富于人性的伟丈夫、硬汉子。
观点三:项羽是率真豁达,君人之度的男子汉。乌江亭长要渡他东去,并说楚地还有十万人,足可以东山再起。项羽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我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不忍杀之,以赐公。”这里把项羽坦率豪爽,气度豁达,忠厚诚实而又善良不忍的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他宁愿慷慨悲壮地死去,也不屈辱惭愧地苟活。正如郑板桥所叹:“项王何必为天子,只此快战于古无。”放走刘邦是他正直率真善良的又一次集中体现,充分体现他的君人之度。
观点四:项羽是妇人之仁,而非君人之度。放走刘邦不是他的率真和善良,更非君人之度,而是一种妇人之仁。
教师总结:项羽既是胜利的勇士,又是失败的英雄;他胜得漂亮,败得悲壮;活得痛快舒展,死得慷慨豪爽。他既凶狠残暴,又善良不忍;既刚愎自用,又轻言多疑;既暴烈急躁又优柔寡断;英勇刚烈的山峦上开着情意绵绵的花朵;豁达宽厚的海洋中荡漾着狭隘滞涩的涟漪。一个完美的艺术形象应是多种性格因素的统一,项羽无疑是文学史上的丰碑,它将牢牢地屹立于历史的长河中,虽经千年的冲蚀、涤荡,依然历久不衰,魅力无穷。我们不能单以是否成就了帝业来评价项羽的是非功过,而要按他的历史实绩来评价。
这样的讨论,这样的自由言论是多项思维的成功。
除了笔者在这里所举的例子外,苏教版新教材可以引入多项思维的问题还很多。限于篇幅。这里就布一一枚举。总之,语文课的意义决不仅仅在于教给学生某种知识和技能,重要的是:在追求人文精神的真善美中,潜移默化地影响一个人的情感、情绪和情操,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人才。这里我尤其要说一下苏教版的新教材。他完全摒弃了过去老的模式,在创新能力培养方面明显优于旧教材。从教材到教参都能更好的落实素质教育的精神。随着苏教版高中新教材的扩大试验,教师一定能找到更多更好的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品质、能力的好方法。只要我们努力,一切都能做到。
关键词:高中语文;多项思维;创新能力
为了培养这种创新的能力,有人曾提出过要摒弃教材,让语文教学真正地走入社会。我想这显然是行不通的。因为教材是我们语文教学的依据,离了他,整个中学语文教育便无从入手,更严重的是高校的招生也就没有了凭借。那么我们如何在现行教材的基础上去落实创新能力的培养呢?我想我们还要真正地把握课堂。我们都知道,传统的语文课堂就是把一篇教材上的课文拿来,认识认识字词,划分划分段落,分析分析主题。并且所有的问题答案都是固定的。这样的程式化教学模式明显不利于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我们应该改变这种旧的模式,让我们的课堂成为多项思维的课堂,只有这样才能把培养创新能力落实到实处。
语文学科本身具有通融性,决定了它可以条条大路通罗马,这恰是实施多项思维的依据。我们可以试着让学生在课堂上发挥想象力,能动性、创造性地找到那一条条通往罗马的大路。从而真正地让我们的课堂成为突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能力的主渠道。无论是对整篇文章的分析,还是对形象主题的研究,以及对句段的揣摩,我们都可以本着“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引导学生去多项思维。当然要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多项思维,对我们的语文教师就有更多要求。过去语文教师过于死板,照本宣科,直接把教参上的东西灌输给学生。而现在我们首先要把自己的思维从教参上解放出来。真正做到人性化、个性化,这样才能去引导学生,才能为我们的多项思维提供环境。下面笔者就从所教授的苏教版新教材中选取《鸿门宴》一课加以说明。
比如说对人物形象的认识可以采用多项思维。我们的文学接受史早就提出过“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经典理论。既然如此我们完全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认识自己的“哈姆雷特”,通过这样的认识过程真正地培养创新的意识。苏教版新教材必修(3)中节选了传统文言名篇《鸿门宴》,其中有一个重要的人物形象,那就是项羽。对于项羽其人历史上的评价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千般评说,万种结论。而这恰是我们引导学生进行多项思维的好入口。于是课堂上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学了这篇课文之后,结合你的认识,谈谈你对项羽的评价。真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这样的问题,尤其在喜好历史的男孩子那里更是炸开了锅。还未等我布置,他们早已相互间争论个不休了。
主要观点集中如下:
观点一:项羽是刚愎自用,凶狠残暴的统治者。项羽在灭秦战争中彻底表现出来的是刚愎自用,凶狠残暴的性格特点。从杀宋义始至破秦,他一路在胜利的欢呼声中走了过来。这无疑增长了他的这种性格。鸿门宴上放走刘邦就是他刚愎自用、忠奸不分的集中反映。他最大的悲剧不是没有赢得刘邦,而是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没有战胜刘邦,直到死时也没明白是自己的性格缺陷导致自己的失败,竟迷信的发出了“此天亡我,非战也”的荒唐言论。
观点二:项羽是情意绵绵的伟丈夫。在项羽被困于垓下时,他长歌当哭,留下了千古传颂的《垓下歌》。英雄征战沙场,固然值得敬仰,英雄的泪,更不可等闲视之。项羽的泪使得“左右皆泣,莫能仰视”,后人读到这里,无不为之涕泣。正如郑板桥所叹:“何似英雄骏马与美人,乌江过者皆流涕。”与刘邦为了逃命而把亲生儿女推于车下的残酷无情相比,项羽是一个富于人性的伟丈夫、硬汉子。
观点三:项羽是率真豁达,君人之度的男子汉。乌江亭长要渡他东去,并说楚地还有十万人,足可以东山再起。项羽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我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不忍杀之,以赐公。”这里把项羽坦率豪爽,气度豁达,忠厚诚实而又善良不忍的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他宁愿慷慨悲壮地死去,也不屈辱惭愧地苟活。正如郑板桥所叹:“项王何必为天子,只此快战于古无。”放走刘邦是他正直率真善良的又一次集中体现,充分体现他的君人之度。
观点四:项羽是妇人之仁,而非君人之度。放走刘邦不是他的率真和善良,更非君人之度,而是一种妇人之仁。
教师总结:项羽既是胜利的勇士,又是失败的英雄;他胜得漂亮,败得悲壮;活得痛快舒展,死得慷慨豪爽。他既凶狠残暴,又善良不忍;既刚愎自用,又轻言多疑;既暴烈急躁又优柔寡断;英勇刚烈的山峦上开着情意绵绵的花朵;豁达宽厚的海洋中荡漾着狭隘滞涩的涟漪。一个完美的艺术形象应是多种性格因素的统一,项羽无疑是文学史上的丰碑,它将牢牢地屹立于历史的长河中,虽经千年的冲蚀、涤荡,依然历久不衰,魅力无穷。我们不能单以是否成就了帝业来评价项羽的是非功过,而要按他的历史实绩来评价。
这样的讨论,这样的自由言论是多项思维的成功。
除了笔者在这里所举的例子外,苏教版新教材可以引入多项思维的问题还很多。限于篇幅。这里就布一一枚举。总之,语文课的意义决不仅仅在于教给学生某种知识和技能,重要的是:在追求人文精神的真善美中,潜移默化地影响一个人的情感、情绪和情操,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人才。这里我尤其要说一下苏教版的新教材。他完全摒弃了过去老的模式,在创新能力培养方面明显优于旧教材。从教材到教参都能更好的落实素质教育的精神。随着苏教版高中新教材的扩大试验,教师一定能找到更多更好的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品质、能力的好方法。只要我们努力,一切都能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