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息技术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浅探

来源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285074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是支撑人才成长的奠基柱石,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应用为小学语文的教学带来了新的变革。结合小学生小学教学的特点,本文对信息技术广泛应用条件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进行了探讨,并从提高教师素质、提高教师的能力、精简教学环节、扩充学生课外知识四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8(c)-0140-01
  
  小学教育是人才成长的奠基工程,而语文则是支撑人才大厦的奠基柱石。一个人语文水平的高低,将制约着他工作学习的成败、任务完成的好坏、活动能力的大小。而小学语文教学恰处于每个人成长的启蒙时期,其作用不言而喻。
  当今社会,信息技术的不断创新,一方面为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诸多的便利,有效地促进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提高;另一方面,多媒体、网络等信息技术的使用也给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一些新的挑战。因此,在信息技术广泛应用的背景下,如何结合小学语文教学的特点,探讨、总结出相应的教学策略非常重要。
  
  1 小学语文教学的特点
  小学生往往具有好奇心强、感性思维为主、注意力不持久、情感不够稳定、意志力较差等特点。相对于中学阶段,小学语文的教学也有自身的特点。
  (1)基础性。小学语文教育的基础性特点是其最重要的特点。小学语文教学从最简单的字、词、句子开始,使小学生能够逐步开始正确的认识和了解事物,最终做到能够准确的遣词造句,写简单的作文,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想,实现对语言的运用和准确表达。
  (2)启发性。小学生富有强烈的好奇心,创造性的培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启发学生独立思考。
  (3)生动性。小学生天真活泼,想象力丰富。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会借助童谣、图片和课堂小游戏丰富课堂内容,使学生能够准确的理解授课内容,又能充分地开发小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
  (4)示范性。模仿是儿童的一种非常重要的内在动机和本能,小学生极具模仿能力。语文教师的发音、重音、选词等方式比任何关于正确说话的教条都要更加有效地、长期地、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1]
  
  2 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随着我国地方经济条件的不断改善和科技产品的普及,以多媒体、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
  2.1 利用计算机声、像、图、文并茂的特点,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计算机集声音、图像、图形、文字等多种媒体于一体,动静结合,图文并茂。教师从多媒体课件中选取合适的、教学需要的动画、文字等资料,配合光、形、声、色,提高语言感知的效果,唤起学生进入学习的准备状态,产生一种强烈的听、说、读、写的愿望。
  2.2 利用多媒体的集成,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写作能力
  小学生的阅历浅,又缺乏观察能力,所以写作文时常常感到头脑中没东西可写,因此对写作兴趣不大。多媒体技术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图文声像并茂的写作素材,把枯燥、乏味、抽象的教学内容变得直观形象、生动有趣,从而可以培养小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其写作兴趣,利于写作能力的提高。
  2.3 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资源,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创新能力,开阔视野
  计算机网络具备信息量大、资源共享的优势,为学生提供了大量丰富的学习材料,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搜集、整理、利用网络资源,提高学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通过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可以极大地丰富学生的课外阅读,开阔学生视野。[3]
  此外,不能忽视的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在带给小学语文教学诸多积极帮助外,在真正操作过程中往往还伴随着一些问题。
  (1)教材被冷落。多媒体技术广泛应用后,往往会发现课堂上教师用鼠标代替了粉笔,用屏幕上演示的文字代替了教材。学生的眼睛多半时间盯着屏幕,手中的教材被冷落到一边。这不利于学生的重复学习和回味,不利于加深对词句的理解。
  (2)师生交流受阻。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是非常重要的。但多媒体的运用,使得师生在交流中多了一个中介,并且这个中介是没有感情的机器,师生情感交流由于它的存在而变得冷冰冰。
  (3)课堂教学过程和结构不够灵活开放。教学过程和结构本身需要有序,但这是相对而言的。多媒体课件制作完成后,课堂上教师往往只是按部就班按照课件的固定程序进行演示,而不能随着课堂教学过程的变化而灵活调整。
  
  3 基于信息技术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注意整合性、服务性和工具性的原则。结合小学生、小学教学的特点,在规避信息技术的应用带给小学语文教学负面影响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发挥信息技术在促进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优势,是制定基于信息技术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的目标。
  3.1 提高教师素质
  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作为知识传播者的教师,本身必须掌握精深的专业知识以及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的知识。对于小学教师而言,要能够把所教授内容生动、形象地示范或演示给学生,更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
  3.2 提高教师的能力
  信息技术的应用,首先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计算机操作及应用能力,能够熟练制作教学幻灯片、相关图文音像等教学素材。此外,教师还需要具備钻研教材、处理教材的能力,设计教学目标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随机处理教学中突发事件的能力和进行教学评价的能力等。
  3.3 精简教学环节
  计算机、网络等信息技术的广泛普及,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书本上的有些知识,他们已从其他途径掌握了。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合理安排,去掉没有必要的分析讲解、琐碎的提问和多余的讨论,就能简化很对多余的环节,从而把省出的时间用于完成其他目标的训练,以提高教学效果。
  3.4 扩充学生课外知识
  信息技术的普及为学生扩充课外知识、开阔视野带来了可能。以往的小学生,往往只会从有限的课外读物、画册上或者父母口中看到、学到一些生活中的其他知识。而利用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多给学生介绍一些与本节课内容有关的课外知识。
  总之,小学语文的教学中要注意将信息技术整合到课内外的全部过程中,发挥好其他工具所不能带来的优势,为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效率服务。
  
  参考文献
  [1] 姜范基.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优化小学语文教学[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1(1):101.
  [2] 王春梅.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考试(教研),2011(2):44.
  [3] 张雷,郭霞.信息技术运用于语文教学的体会与反思[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0(22):50~51.
其他文献
本文的目的是转变学生就业意识,为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主张以市场为导向加强艺术专业的实践环节,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总之,就是根据专业特点培养创业意识、开展创业教育。
民生新闻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其新闻采编的艺术性具有重要意义。电视台应努力增强新闻源泉采集的艺术性、节目采访录制的艺术性、画面编辑制作的艺术性,并由此实现民生新闻
很久以前在报社的时候,是所谓白班——但也得晚上八九点才能走。天擦黑,就三五同事打伙去凑顿晚饭。
本文基于我国的动漫产业处于发展的关键阶段,在国家大力推行动漫产业的背景下,对高职院校动漫教育的现状分析和教育的构想这个有实际意义的课题进行探索。
随着媒体竞争的日益激烈,有的记者为获取新闻资料,甚至不择手段,急功近利,由此引发新闻采访权的滥用问题。这不仅会扰乱正常的社会秩序,损害他人权益,更有可能危及国家安全。
某厂2号机为125MW汽轮发电机组,配套由上海电力修造总厂生产的B锅炉给水泵组。该给水泵组由给水泵、液力偶合器、电机、前置泵等组成,并在每组连轴器上设置一根8mm润滑油喷油
期刊
英语阅读技能是最重要的语言技能之一,是发展其他语言技能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学习技能之一。本文首先剖析了影响高职高专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因素以及应对策略,以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