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极文化: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来源 :中国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uphemia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艺术研究生涯
  1. 第一阶段:设立电影学博士点
  1995年刚拿下博士点时,我们一方面强化科研,一方面积极进入业界,到电影厂、电影剧组、电视台等,开拓中国影视的民族化之路。大体上,我们这么做了五年,逐渐得到了同行的肯定,把我们称为中国影视学科建设的旗帜性的代表。这是大家的功劳,绝不是我一个人能做到的。1999年,国家权威的人文社科刊物《中国社会科学》第三期打破了从不刊登影视作品的先例,登了我们一组论文,还发了一个编者按,认为是“总结民族化影视艺术的发展规律”。其间,我主编了《中国影视美学研究》一套丛书(8本),它被专家认为具有开创性和奠基性意义,是初步建立起中国本土影视理论研究的一部著作。
  2. 第二阶段:目光转向受众
  从2000年开始,我们的研究进入了第二个阶段。随着学科建设的发展,我们认识到受众是一切艺术创作的起点和终点。我们要对影视艺术的受众给予特别关注,所以我们开始注重关于影视受众的研究、理论阐述、各种评论。我们出版了一套《影视受众研究丛书》,共8本,这是中国第一批关于影视受众研究的书,得到了业界很高的评价。而且,我们围绕受众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荣获“北京市第九届哲学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
  3. 第三阶段:聚焦未成年人
  第三阶段的研究从2006年开始,我们想在受众里再找一个特殊群体来做进一步深入研究。影视文化和未成年人之间的关系极大,未成年人在影视媒介传播的巨量轰炸之下,有结构性的缺陷,发育不良。有些媒体商业化和市场化的发展对未成年人的成长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反面作用,而这些未成年人是国家未来的栋梁、民族未来的希望。所以,我们就把研究重点集中到受众中的未成年人群体上。我们深入调查了北京乃至全国未成年人与影视接触的几方面特点,包括行为特征,影视文化对他们的学业、行为习惯、价值取向和社会化的影响,提出了塑造青少年健康心理的可行性策略。我们获得了200万个数据,连续五年在国家的核心期刊发表我们的调研报告,这得到了中宣部、广电部、教育部、北京市委等多个部门的肯定和支持。
  4. 第四阶段:“第三极文化”与“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
  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发现,要解决影视发展的问题,需要回过头,从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上去寻找基石。特别是随着中国和世界的接触越来越密切,如何在世界文化的格局中确立民族文化的核心价值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所以,我们提出了新的概念,叫“第三极文化”,这是我们经过几年思考提出的原创性的学术概念。
  二、“第三极文化”
  当今世界文化格局的特点是多元。在多元的格局中,各民族文化的影响力是不同的。欧洲文化在18、19世纪影响最大,美国文化在20世纪覆盖了全世界。我们中国文化在哪里?如果把欧美文化看作世界文化的两个极,那么我们中国有五千年的传统,有着自己文化的独特性,有自己的影响力,有对世界文明的贡献,那么它是不是应该成为美国文化、欧洲文化之外的“第三极文化”?它应该和美国文化、欧洲文化以及其他文化相互吸收借鉴,一起来构成丰富多彩的人类文化图景。
  中华文明几千年积累和传承下来的内涵是极其丰富的、饱满的,包括了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等,所以我说,第三极文化就是现今中国的新文化。它是一个复合体,不是一个单一体。这个复合体最主要的内涵是主导的儒家文化,并和其他的文化派别,包括道家、法家、墨家,和少数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相互影响、相互融合、共存共生,然后一步步地形成确立、巩固认同并且代代相传。这种文化就是我们的中国文化,就是我们独立于世界文化之林的一种包含我们的民族精神、民族核心价值的文化。
  “第三极文化”的指向是重塑文化自信、振奋民族精神,它需要汇通欧洲文化、美国文化和个体文化来构建和谐的世界文化。欧洲文化在世界的传播,是基于殖民主义的理念,他们通过坚船利炮将鸦片送到东方国家,使它们成为自己的殖民地。20世纪的美国文化依靠什么呢?霸权主义,不讲谦让,不讲和谐,“谁有力,谁就有理”,谁力量强大,谁就理应统治。所以美国到处伸手,想要指挥、占有这么多的国家。我们文化的根本就在和谐。回过头来看中国,几千年来我们没有侵略过哪个国家,没有今天出去打这个,明天打那个,没有吞并、占领、欺负人家的行为,我们要的是全世界和谐共处,这正好合乎当今世界“绿色和平”的理念。所以,我们在研讨第三极文化的时候,想到了毛泽东同志写于1935年的一首词,《念奴娇·昆仑》,“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下面还有更重要的一句话,“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这就是一个伟大的共产主义者的胸怀。那时红军刚结束长征,还没有建立起陕北根据地,但是毛泽东同志已经预见到了新中国的成立。把昆仑山截为三节,一节给欧洲,一节给美国,一节传中国。说到这我们就想为什么我们的指向是“环球同喜”,我们不是要独占独享,要实现共享文明。我想,这样一种文化——第三极文化,就像费孝通先生给我们留下的十六字箴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我们想给中国传统文化找回它的自觉、自信和自强。可是我们现在还不强,我们的经济是全球瞩目了,我们的军事、综合国力也一日千里了,可是,我们的文化自觉呢?什么叫“各美其美”啊?你自己都不美自己,还怎么美别人呢?各美其美,一定要把自己的美当成一种美,认同它,但是也不能固步自封,我们还要美别人,是吧?所以还要美人之美,把别人的美拿来,认可人家的美。然后还不行,还有“美美与共”,相互融汇贯通,最后构成一个和谐世界,那时候,世界的灾难不就少得多么?
  1.“第三极文化”的丰富内涵
  地理学用“南极”“北极”“第三极”指代地球上的地理位置当中最有特点的部分。“极”的第一层含义是在某一个范围内部最突出、最典型,就像南极中的南,全世界不可能再找到比南极更南的地方。第二层含义是在一个范畴内最突出以外,在更宽广的视野以内,跟别的范畴比,更有自己独立鲜明的个性品质。这才能叫“极”,南极、北极和第三极都有自己独立的其他极不具备的特色个性、品质、特点。世界文化格局是多元的,多元格局当中最有影响力的,我们可以承认两个极,一极是欧洲文化,一极是美国文化。第三极文化有两个含义,一个含义是在中国文化自身系统里进行梳理总结,继承它最突出、最有特色、最有代表性的部分,让它成为我们的核心价值和民族精神。比如说“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仁义礼智信”,这是我们民族文化里的一种品格和追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我们民族文化中的家国情怀和担当;“天人合一”“和而不同”的宇宙观和人生观;“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的人文追求等等。另一个含义,就是在总结的基础上,把中国文化放在世界文化的背景下加以观照,这就出现我们认为的当今世界格局里最有影响力的欧洲一极、美国一极和我们中国的文化。中国文化的底子是很厚的,我给你们说三个数字吧:一是“五千”,五千年没有断裂的文化;二是“170”,170年是纪念鸦片战争170周年,鸦片战争以后,我们沦为半殖民地,我们屡败屡战,但是都没有屈服过,没有投降成为彻底的殖民地,这里面生长了我们的文化;三是“六十”,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有能力对世界作出贡献,我们可以和美国文化、欧洲文化以及其他的一切文化互相吸收,共同构成人类文化的图景。   2.“第三极文化”的重要意义
  人类是不是将要迎来现代世界的第三次大变革:文化大变革?这个想法,请大家来评判一下。我们是有这样一个认识的。世界的第一次变革是18至19世纪的工业革命。工业革命带来机器工业生产,田园向城市转换,现代媒介和大众媒介兴起。第一个文化变革时代解决问题的主要方式是战争,正像英法战争、八国联军战争,全世界到处都是战争。第二次变革是20世纪的信息革命。信息化生存,是白领取代蓝领,是都市病的蔓延,人类集体问题频频出现,贸易战争替代了军事战争。人类生存的代价非常高昂,自杀式的发展,付出惨痛代价,灾难不是局部、个体的,而是全球的、整体的。现在我们天天在说地球变暖、能源危机、核武器、流行病,都市成了人民的肿瘤,地球人在受到这种内耗式的争斗的煎熬,知识的发达和智慧的贫困并举,物质的发达和心灵的贫困齐飞,高速列车已经碾碎了我们的美学韵律。人类到底为什么生存?是为金钱,为物质,还是为心灵?这就是第二次信息革命带来的头脑时代的特点。21世纪要迎来第三次革命,第三次文化的变革。文化的革命带来什么?心灵时代,这可以说是我们人类的一次机遇。地球在这个时代需要凝聚全部智慧应对集体危机。每一个人都需要一种文化反思,需要寻找一条和谐的路——人类和自然的和谐、心灵和身体的和谐、物质和精神的和谐。这个时候提出第三极文化,是对于前两次文化形态的反思,对工业化以前古老文明的反思,希望最终实现一种文化的超越。
  “第三极文化”的意义首先可以说是对东西文化两极论的一种反思和修正。近代以来,传统的思维是把文化版图划为二元,就是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而我们认为这种二元格局是有缺陷的。第一个缺陷,它是殖民主义的文化偏见,西方就是现代和进步的,东方就是传统和落后的。现代化就是西方化,东方文化和中国文化完全成为一种被偏见所笼罩的图景,笼罩在这种文化霸权主义阴影当中,就有了枷锁,这是缺陷。此外,我觉得东西文化和中西文化的划分抹杀了一个事实,西方文化本身就有巨大的差异。欧洲文化和美国文化是很难用西方两个字笼统概括的。
  其次,“第三极文化”的提出也是我们转型期中国社会发展的需要。当今中国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这种角色又被一种不相称、不对等的现象所呈现。在这种事实面前,我们任重道远,所以提出了第三极文化的坐标。我们要努力攀登,要经过漫长的努力,使第三极文化走向世界,使我们中国的价值、伦理、思维方式和文化产品,成为对世界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作出贡献的一种元素。
  再者,“第三极文化”的提出可以说是寻求我们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努力。实际上我们现在是有一种危机感和紧迫感。面对着强势文化包围,我们不能妄自菲薄,不能忽视中国文化的优良传统和我们自我更新的能力。我们的传统文化必须经过更新,加入现代的充满活力的因素,活跃起来。在全球意识观照下加强我们的文化自信,寻找文化坐标,传播我们的文化,让我们的中国文化精神和时代要求接轨,这就是我们的第三极文化应该努力的。
  3.“第三极文化”的愿景与期待
  目标很明确,就是重塑中国文化自信,会通以求超胜。其实在历史上,中华民族是一个充满文化自信的民族,有很多事实可以证明。但当今社会缺少这些,文化自信普遍缺失了。我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以及我们的价值观念、语言习惯,很多方面是对外来文化的崇拜、追捧、向往、模仿。国产电影日胜一日地跟风好莱坞式的大片,文学艺术创作泛滥后现代先锋派,学术研究唯西方理论马首是瞻,我们吃洋快餐、用外国名牌、买西式家具、看欧美电影、听交响乐等等。这些不是都不好,这些很多文化是需要我们吸收的。但是它不能是唯一,不能用这个泯灭了我们自己。不然,我们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渐行渐远,结果就是我们的心灵深处虚无了。我们会有一种普遍的焦虑症,这种焦虑症是因为精神空虚,而又因为焦虑而精神越发空虚,因此缺少了文化自信。一个缺少文化自信的民族,就是精神乏力的民族,注定是没有希望的民族。所以第三极文化的首要目标是通过梳理总结、提炼继承,根据时代和社会的需要发扬我们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重塑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振奋我们的民族精神,这样我们才能有一种强大的精神动力。而我们讲的会通以求超胜,不是说要把别人的拿过来,而是说要融合、贯通起来。超胜不是要超越胜过别人,而是对于自己而言,是一种自我超胜,是一种整体超胜。自我超胜是通过会通各种文化,对我们中国文化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推动中国文化新的发展、繁荣;而整体超胜,是指经过自我超胜以后把中国文化放在世界文化语境当中,和欧洲文化、美国文化、各种文化会通以后,整体超过以前,构建一种和谐的、全新的世界文化。这正是我们第三极文化追求的一个终极的目标。
  第三极文化是一个需要当代知识分子共同建构的文化蓝图,是关于文化发展的战略思想。从学术层面说,试图建立一套话语表达体系,努力寻求一种独立的声音、一种独立的认知方式和表达方式。这种提法是我们追求的长远目标,要经过努力建设才能成熟,成为标志。我觉得“第三极文化”应该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建设文化强国,我们有责任、有使命做这件事。
  4. 民族文化与全球文化
  经济的全球化是大势所趋,而文化则不同。现在有人在文章中写道,“伴随着经济和文化的全球化”,我认为这是错的。文化一定有各民族不同的特质,这样才能形成异彩纷呈的人类文化多样性。文化全球化,你们觉得有这样的可能吗?全世界都说英语,汉语没了,这不可能吧?一定是各有各的特点,一定是各自异彩纷呈。因此,我们需要一个自觉的文化意识:中国文化走自己的路,但是绝不能闭关锁国,一定要同时有保持和吸收,保持自己的,吸收外人的,必须走这样的路。但是在这两者的关系上,首要的是把握本土的民族文化,然后把我们文化里的生命力和包容性充分地发挥,去不断吸收异域文化。
  三、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
  机缘凑巧,美国“国际数据集团”(简称IDG)的一位老板偶然遇到了我们,听到我们关于第三极文化的想法,很兴奋,说用不了几年,中国的文化研究会在世界突出,所以他要跟我们合作。为了发展第三极文化,北师大同IDG合作成立了研究院,这就是“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研究院建立以后,在2010年和2011年,召开了两次较大规模的国际研讨会,美国前总统卡特先生参加了我们的会议,他说中国是一个伟大的国家,中国人民是伟大的人民,中美人民必须友好,这样才有共同的明天。后来,我们出版了“第三极文化”论丛《中华文明的现代演进》。
  2010年,我们组织了Looking Beijing中美青年暑期DV计划。美国青年来北京,我们给他们提供一切条件。他们在美国学电影,到了中国后,他们会用他们的眼睛看中国,拍中国,他们的任务就是每人完成一个十分钟的短片——美国青年眼里的北京。几个美国青年一下飞机就愣在那里,他们瞠目结舌地说:“中国的机场怎么可以这样豪华,这机场怎么比我们美国的每个机场都漂亮?”我笑了,是不是在外国人眼里我们中国还是陈凯歌电影里的黄土地那个样子啊。他们来了以后,兴奋地去看北京,什么都是新鲜的。北京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鲁炜同志光临了我们的展映,他激动地指出:这就叫做“走出去”,而且是美国人去说我们,不是我们自吹自擂。2012年我们向全球发放了1 400份调查问卷,了解中国文化在国际中的影响力,问卷涉及9个国家和地区,18种语种,调查报告在国家核心期刊《现代传播》杂志上发表。
  我们研究院设定了四个层面的工作。第一个层面是学术研究。它的特点是鲜明的当下性,要结合时代要求,直面社会现实。带着问题意识去研究,关注当前社会的发展。文化的建设有什么问题,可能出现什么问题,必须解决什么问题,去研究。这是一种文化自觉。我们正在出一些文章和著作。第二个层面是艺术创作。第三极文化应该是基于实践的理论总结,同时反过来指导和影响创作,那么我们就要抓创作,促进创作,需要创作出植根传统又有时代精神、倾注真实生活感受的作品。我们的提法是重原创,不媚俗,不模仿,戒模仿。第三个层面是关于文化传播。我们不能止于书,要有行动。酒香也怕巷子深。中国文化再好,不传播也不能实现价值。所以我们还要尊奉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样的丛林法则。这种丛林法则是支配世界文化格局的,所以我们这里提出要打造文化符号,构建文化品牌,注重科技手段,用这样一些方法促进中国文化的传播。第四个层面就是资源整合。现在我们也在努力做学界、业界、政府、高校、企业以及中国和国际之间的资源整合,使其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我一直相信一个命题,叫“一加一大于二”,我总是相信,真诚的“一”加上“一”一定大于“二”,因为这不仅是一种“融合”,更是一种“爆发”。
其他文献
因式分解在初中数学学科当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学生后续代数学习的基础。在已有的教学经验中,学生在学习完这部分内容后,都能说出什么是因式分解,他们对因式分解概念本身和因式分解的具体操作几乎不成问题,但很少有人问为什么要学习因式分解,它有何重要性。  数学教育理论认为数学概念教学应该注重概念产生的背景、提出(引入)过程等环  节[1];数学概念学习APOS理论模型认为学生学习数学概念进行心理建构的
越来越感受到,办好一所学校,实现教育的理想境界,必须依靠教师。无论学校提出什么主张,回归也好,创新也罢,都要依靠教师。这几年,我们一直在推崇“情怀”“担当”“原创性”这三个词。这是由于当时还不热行“核心素养”,只是感觉到“情怀”“担当”“原创性”是师生最重要的品行。这些年,我们提出并一直践行着“诗性教育”,那什么样的教师是具备“诗性教育”品行的教师呢?我以为,具备“情怀”“担当”“原创性”这三样品
为了支持农村地区明德小学教育的发展,在台塑企业集团的捐助下,北京师范大学(以下简称北师大)启动了“提升明德小学教育质量”的项目实验,旨在借助北师大优质的教育资源,利用它的教育科研成果,培育优秀“种子”教师,促进全国明德小学教育质量的不断提升。  以北师大首都基础教育研究院执行副院长梁威研究员的北京市和全国“八五”、“九五”、“十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研究成果《数学分层测试卡》为实验载体,我们将明德小
孟子曰:“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源。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意思是说,君子遵循一定的方法加深造诣,是希望自己有所收获。自己有所收获,就能够掌握牢固;掌握得牢固,就能够积累深厚;积累得深厚,用起来就能够左右逢源。所以,君子总是希望自己有所收获。这里,主要谈谈青年教师内生成长的问题。内生是指内在生发,强调成长的自觉、自主。内生成长是指知识
本刊讯 2016年9月1日,史家教育集团举行“传统文化浸润童年,专注学习精彩绽放”主题开学典礼。史家教育集团王欢校长致辞在典礼上致辞,并将集团编写的《“写给孩子的传统文化”——博悟之旅》系列教材,作为开学礼物献给了同学们。该套教材充分关注学生核心素养,是对综合化课程改革、特色综合实践课程的有益尝试。  北京市教委副主任李奕,北京市教委基教一处处长张凤华,东城区政协副主席袁秀江,国家博物馆社教部主任
师者,人之楷模也。教师这一职业特性,决定了他们一定要是道德高尚之人,才能成为以德施教、以德立教的楷模,即“学高为师,身正为范”。那教师如何才能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其中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知行合一。  2017年6月17日,由敬德书院、中国教师报、《中国教师》杂志社、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家书院主办,北京大学附属小学协办的“中国教师·敬德会讲”之“知行合一与教师德性”隆重举行。教育部教师工作司教师管
新时代燕赵教师队伍  建设的改革与探索  文/杨 勇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基石。2018年1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发〔2018〕4号)(以下简称《意见》)。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出台的第一个专门面向教师队伍建设的里程碑式政策文件,将教师工作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政
教育学者毛亚庆博士关于“学校生命论”有这样的阐述:学校像人一样,是有灵性的生命体,管理者是学校的血肉;组织体系和制度是学校的骨架;办学理念是学校的灵魂;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的命脉。学校如个体一样,需要获得独特的发展,因此,一所学校想要焕发出蓬勃的生机,就要显现出作为生命体的独特个性。随着多年的发展,南武实验小学意识到特色是学校发展的活力之源。近年来,立足学校的悠久历史和长期的办学实践,我校探索出了以
2016年11月6—8日,“京师论道”第七届京师基础教育创新论坛暨2016年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合作办学工作会在北京顺利举行。北京师范大学(下文简称“北师大”)党委书记刘川生、校长董奇,北师大资深教授顾明远、林崇德,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力、基础教育二司副司长申继亮,北师大副校长陈光巨等出席了论坛并做主题报告。来自国内外的教育领域专家,全国十余省市的政府领导,三十余个北师大合作区域的基础教育
讲台上,正上演着有声有色的文学佳话;讲台下,学生们却置若罔闻、一脸冷漠,任你台上热情地“唱着”独角大戏,台下的学生却始终不是你的“观众”。这种尴尬与懊恼,虽不是职业教师的完全写照,但也是众多中职语文教师曾经历过的或正经历着的。    如今,许多中学的新一轮课改正进行得如火如荼且卓有成效时,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却不容乐观甚至陷入尴尬境地。职校学生的文化基础薄弱得令人超乎想象——普高学生已在进行文学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