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指导市场经济的原则中有一部分出了问题。即便有了“坏的市场经济”,也不可能把整个市场经济推倒重来,那就只能用“重典”了
食品安全问题一直是中国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个毒瘤,不仅百姓大众深恶痛绝,而且大大影响国际形象。政府部门每次高调打击,但结果依然照旧。前几年由于有人在牛奶中加入三聚氰胺,毒死许多婴儿,导致稍有经济条件的国人都跑到境外去买奶粉;最近又爆出“瘦肉精”事件,而且是大型上市公司干的,几乎让国人信心彻底丧失。中国能让卫星上天,能办出让世界称绝的奥运会,却怎么也解决不了食品安全问题。
有人说是中国商人的道德出了问题,所以推荐商人们不仅要读亚当?斯密的《国富论》,还要读他的《道德情操论》。这句话固然没错,但我们还需要回答另外两个问题:第一,为什么中国的商人在道德上出了问题?第二,在道德规范没有建立起来之前(让中国商人都有道德将是一个漫长的等待过程),还有没有办法把食品安全问题控制在一个起码的范围内?
从人性的角度讲,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私欲,都可能有让私欲超越公德的企图,至于这种企图是否会变成行动,取决于本人的自我克制和外部的约束规范。但我们千万不要高估所谓自我克制的作用,因为这种自我克制既来源于长期的个人修身,又和外部的约束规范有很紧密的关系。在一个经济制度急速转型、收入分配迅速分化的社会里,在一种财富即英雄的语境下,空谈道德只会误事。看过一个社会调查:与20年前相比,中国人均读书从每年5.2本上升到5.6本,20年只增加了0.4本,而且这5.6本中至少有3本属于胡编乱造的畅销书或美容家居之类的图书,让中国商人去读《道德情操论》恐怕现在还只是一种理想。
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商人或国人的价值观出了问题,对于什么是美、什么是丑这样最起码的价值判断,已经不大分得清了。至于为什么在价值观上出了问题,还得从社会环境这个大背景去找原因。
我们这个社会已经太功利,这大概是一个重要原因。英雄不问出身,只看结果不管过程,似乎已经成为社会的价值标准。在这样的环境下,草莽文化最容易流行,事实上,“草莽”与“英雄”之间只有一线之隔。“草莽”变成了“英雄”,“草莽”的不端行为就会一笔勾销,剩下的是“英雄”头上的光环。现在的政策又是高度实用主义,虽然是“草莽”,只要有资本,就会到处受人欢迎,即便“草莽”旧习不改,只要资本大了,就会有人出来帮忙花了。草莽文化的流行,会激活人身上原有的“赌性”。“小草莽”会用风险去赌自己成为“大草莽”,赌自己成为“英雄”,反正“草莽”的成本是很低的。当草莽文化流行的时候,《道德情操论》是没有人看的。
急功近利的社会,实用主义政策盛行,唯一能被众人追求的就是金钱,影响人们行为准则的就是利益。所以,我们比西方国家发展市场经济晚了几百年,却在很多方面比人家还要市场化。一切的一切,都成了商品,既然医生的道德都可以成为商品,那做馒头、卖猪肉的良心可以和商品(金钱)相交换也是不奇怪的。市场经济不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但有好坏之分。“三聚氰胺”、“瘦肉精”是市场的产物,说明我们身边有“坏的市场经济”,显示我们指导市场经济的原则中有一部分出了问题。
即便有了“坏的市场经济”,也不可能把整个市场经济推倒重来,那就只能用“重典”了。“草莽”赌社会命运的成本虽然不高,但金钱成本和生命成本还是有的,如果对不顾公众食品健康安全的行为进行重罚,甚至“一命抵一命”,那些在食品上“下手”的人还是会有所顾忌的。
我们之所以能让卫星上天,能办出让世界称绝的奥运会,还是由于决心大,尤其是把它当做政治任务,所以,奥运会和世博会期间没有出一起食品安全事件。我们有那么多的监管部门(卫生的、防疫的、食品管理、市场管理的等等,有点“三个和尚没有水喝”的味道),如果拿出同样的决心,至少可以把食品安全问题控制在一个起码的范围内。如果讲政治,还有什么比13亿人的食品安全更大的政治呢?
作者现任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全国MBA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经济学博士,东南大学特聘教授
食品安全问题一直是中国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个毒瘤,不仅百姓大众深恶痛绝,而且大大影响国际形象。政府部门每次高调打击,但结果依然照旧。前几年由于有人在牛奶中加入三聚氰胺,毒死许多婴儿,导致稍有经济条件的国人都跑到境外去买奶粉;最近又爆出“瘦肉精”事件,而且是大型上市公司干的,几乎让国人信心彻底丧失。中国能让卫星上天,能办出让世界称绝的奥运会,却怎么也解决不了食品安全问题。
有人说是中国商人的道德出了问题,所以推荐商人们不仅要读亚当?斯密的《国富论》,还要读他的《道德情操论》。这句话固然没错,但我们还需要回答另外两个问题:第一,为什么中国的商人在道德上出了问题?第二,在道德规范没有建立起来之前(让中国商人都有道德将是一个漫长的等待过程),还有没有办法把食品安全问题控制在一个起码的范围内?
从人性的角度讲,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私欲,都可能有让私欲超越公德的企图,至于这种企图是否会变成行动,取决于本人的自我克制和外部的约束规范。但我们千万不要高估所谓自我克制的作用,因为这种自我克制既来源于长期的个人修身,又和外部的约束规范有很紧密的关系。在一个经济制度急速转型、收入分配迅速分化的社会里,在一种财富即英雄的语境下,空谈道德只会误事。看过一个社会调查:与20年前相比,中国人均读书从每年5.2本上升到5.6本,20年只增加了0.4本,而且这5.6本中至少有3本属于胡编乱造的畅销书或美容家居之类的图书,让中国商人去读《道德情操论》恐怕现在还只是一种理想。
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商人或国人的价值观出了问题,对于什么是美、什么是丑这样最起码的价值判断,已经不大分得清了。至于为什么在价值观上出了问题,还得从社会环境这个大背景去找原因。
我们这个社会已经太功利,这大概是一个重要原因。英雄不问出身,只看结果不管过程,似乎已经成为社会的价值标准。在这样的环境下,草莽文化最容易流行,事实上,“草莽”与“英雄”之间只有一线之隔。“草莽”变成了“英雄”,“草莽”的不端行为就会一笔勾销,剩下的是“英雄”头上的光环。现在的政策又是高度实用主义,虽然是“草莽”,只要有资本,就会到处受人欢迎,即便“草莽”旧习不改,只要资本大了,就会有人出来帮忙花了。草莽文化的流行,会激活人身上原有的“赌性”。“小草莽”会用风险去赌自己成为“大草莽”,赌自己成为“英雄”,反正“草莽”的成本是很低的。当草莽文化流行的时候,《道德情操论》是没有人看的。
急功近利的社会,实用主义政策盛行,唯一能被众人追求的就是金钱,影响人们行为准则的就是利益。所以,我们比西方国家发展市场经济晚了几百年,却在很多方面比人家还要市场化。一切的一切,都成了商品,既然医生的道德都可以成为商品,那做馒头、卖猪肉的良心可以和商品(金钱)相交换也是不奇怪的。市场经济不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但有好坏之分。“三聚氰胺”、“瘦肉精”是市场的产物,说明我们身边有“坏的市场经济”,显示我们指导市场经济的原则中有一部分出了问题。
即便有了“坏的市场经济”,也不可能把整个市场经济推倒重来,那就只能用“重典”了。“草莽”赌社会命运的成本虽然不高,但金钱成本和生命成本还是有的,如果对不顾公众食品健康安全的行为进行重罚,甚至“一命抵一命”,那些在食品上“下手”的人还是会有所顾忌的。
我们之所以能让卫星上天,能办出让世界称绝的奥运会,还是由于决心大,尤其是把它当做政治任务,所以,奥运会和世博会期间没有出一起食品安全事件。我们有那么多的监管部门(卫生的、防疫的、食品管理、市场管理的等等,有点“三个和尚没有水喝”的味道),如果拿出同样的决心,至少可以把食品安全问题控制在一个起码的范围内。如果讲政治,还有什么比13亿人的食品安全更大的政治呢?
作者现任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全国MBA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经济学博士,东南大学特聘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