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阅读;积累;理解;拓展
〔中图分类号〕 G63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
06—0075—01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文言文大多言简意赅,音韵和谐,很适合朗读。有效地、投入地朗读,能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且朗读本身就是一种和作者、文本之间的对话。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这个道理。本人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针对初中学生年龄特点,加强朗读且不断变换读之方法,根据文章内容需要,采用个人读、集体读、轮换读及分步读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所以,在具体的教学设计中,我们一定要把朗读教学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贯穿于整个文言文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首先要喜欢愉悦地读,并读出意境、读出思想、读出自己的理解。这样,学习文言文的初步功效已达成。
积跬步至千里,聚细流成江河
掌握一种语言,离不开足够的词汇量。文言文是中华民族历史风云中所显现的各种语言,具有传承,也有历史和地域的差异,要真正读懂文言文,切实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关键在于掌握文言文传承中特有的文言现象和个别差异,即,和现代汉语不同的词的义项用法和句式。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这些知识的积累程度决定了对一篇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和理解程度。关于这一点,课堂实践中有两种错误做法:一是把文言文当作现代文来教,重层次结构把握、内容理解,对文言文知识积累轻视有余重视不足;二是老师重“沙式”积累,忽视“线式”积累。每学一课,遇到一个知识点,就让学生孤零零地单记它,这些知识散如沙子,彼此之间没有形成联系,学生就无法迁移,阅读能力就难以形成。所以,教师重视文言文知识积累,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方面让学生注意分门别类总结归纳,重在梳理常见词语和句式的意义或用法;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线式”积累意识,要善于把新学到的用法和先前的课文中出现的相同或不同的例子联系起来,形成网络,以便形成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学文言文,摘录积累尤其重要,要善于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积累习惯。 要求学生都准备笔记本或卡片,建立文言知识库。摘抄常用文言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词意差异,记录一些成语、警句、诗词曲中的名句。
例如,学习《论语十则》,可以把以下几项内容做成卡片积累起来或记录在笔记本上。一是通假字:1.“诲女知之乎”的“女”同“汝”,“你”的意思。2.“是知也”的“知”同“智”,“聪明”之意。3.“不亦说乎”的“说”,同“悦”,有“愉快、高兴”之意。二是文言虚词“而”的用法:1.连词,表示承接,如“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择其善者而从之”2.连词,表示并列,像“任重而道远”。3.连词,表示转折,如“为人谋而不忠乎”“学而不思则罔”。三是名言警句,“温故而知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等。如果在摘录名言时,再做一点批注或点评,会更好。随着新课的学习,所学文言文数量的增多,对每篇文言词汇的整理积累就不能局限于该篇,要回顾翻查从前学过的意义和用法,并做到纵向积累和横向积累相结合。也只有不断积累,才能积跬步以至千里,聚细流而成江河。
引导品赏,体会“文”之意义和真谛
初中语文课本中不乏文言文名篇,《小石潭记》《岳阳楼记》《桃花源记》等等,都是非常优美的散文,有着现代作品无法企及的高度。初中学生的理解能力不足,难以完全理解古代散文的这种美感,教师应更多地启发学生,理解文言文工整、富有韵味表面背后所隐藏的意义和真谛。如果忽略了这一点,不仅无法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忽略了文章的真正意义所在。所以,文言文教学要注意对“文”的理解和把握。所谓“文”就是文章的结构、写法、思想、语言。
链接延伸,拓展视野,启迪心智
如,在学习《劝学》时,“假舆马者”“假舟楫者”“善假于物也 ”中的“假”,与其一再强调“借助”之意,还不如联系成语“不假思索”中的“假”之意 ,也正是因为许多人没有真正掌握这个意思,以致生活中经常误写作“不加思索”。这样的例子还很多。在郦道元《三峡》的学习中,除了积累文言现象,还应了解历史风俗,欣赏优美风景,更应理解揣测作者眼中景,心中情,这样,对一篇作品的学习才算完整。学习《岳阳楼记》,更应把范仲淹的个人成长经历,以及当时社会境况联系起来。
编辑:刘於诚
〔中图分类号〕 G63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
06—0075—01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文言文大多言简意赅,音韵和谐,很适合朗读。有效地、投入地朗读,能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且朗读本身就是一种和作者、文本之间的对话。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这个道理。本人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针对初中学生年龄特点,加强朗读且不断变换读之方法,根据文章内容需要,采用个人读、集体读、轮换读及分步读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所以,在具体的教学设计中,我们一定要把朗读教学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贯穿于整个文言文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首先要喜欢愉悦地读,并读出意境、读出思想、读出自己的理解。这样,学习文言文的初步功效已达成。
积跬步至千里,聚细流成江河
掌握一种语言,离不开足够的词汇量。文言文是中华民族历史风云中所显现的各种语言,具有传承,也有历史和地域的差异,要真正读懂文言文,切实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关键在于掌握文言文传承中特有的文言现象和个别差异,即,和现代汉语不同的词的义项用法和句式。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这些知识的积累程度决定了对一篇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和理解程度。关于这一点,课堂实践中有两种错误做法:一是把文言文当作现代文来教,重层次结构把握、内容理解,对文言文知识积累轻视有余重视不足;二是老师重“沙式”积累,忽视“线式”积累。每学一课,遇到一个知识点,就让学生孤零零地单记它,这些知识散如沙子,彼此之间没有形成联系,学生就无法迁移,阅读能力就难以形成。所以,教师重视文言文知识积累,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方面让学生注意分门别类总结归纳,重在梳理常见词语和句式的意义或用法;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线式”积累意识,要善于把新学到的用法和先前的课文中出现的相同或不同的例子联系起来,形成网络,以便形成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学文言文,摘录积累尤其重要,要善于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积累习惯。 要求学生都准备笔记本或卡片,建立文言知识库。摘抄常用文言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词意差异,记录一些成语、警句、诗词曲中的名句。
例如,学习《论语十则》,可以把以下几项内容做成卡片积累起来或记录在笔记本上。一是通假字:1.“诲女知之乎”的“女”同“汝”,“你”的意思。2.“是知也”的“知”同“智”,“聪明”之意。3.“不亦说乎”的“说”,同“悦”,有“愉快、高兴”之意。二是文言虚词“而”的用法:1.连词,表示承接,如“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择其善者而从之”2.连词,表示并列,像“任重而道远”。3.连词,表示转折,如“为人谋而不忠乎”“学而不思则罔”。三是名言警句,“温故而知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等。如果在摘录名言时,再做一点批注或点评,会更好。随着新课的学习,所学文言文数量的增多,对每篇文言词汇的整理积累就不能局限于该篇,要回顾翻查从前学过的意义和用法,并做到纵向积累和横向积累相结合。也只有不断积累,才能积跬步以至千里,聚细流而成江河。
引导品赏,体会“文”之意义和真谛
初中语文课本中不乏文言文名篇,《小石潭记》《岳阳楼记》《桃花源记》等等,都是非常优美的散文,有着现代作品无法企及的高度。初中学生的理解能力不足,难以完全理解古代散文的这种美感,教师应更多地启发学生,理解文言文工整、富有韵味表面背后所隐藏的意义和真谛。如果忽略了这一点,不仅无法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忽略了文章的真正意义所在。所以,文言文教学要注意对“文”的理解和把握。所谓“文”就是文章的结构、写法、思想、语言。
链接延伸,拓展视野,启迪心智
如,在学习《劝学》时,“假舆马者”“假舟楫者”“善假于物也 ”中的“假”,与其一再强调“借助”之意,还不如联系成语“不假思索”中的“假”之意 ,也正是因为许多人没有真正掌握这个意思,以致生活中经常误写作“不加思索”。这样的例子还很多。在郦道元《三峡》的学习中,除了积累文言现象,还应了解历史风俗,欣赏优美风景,更应理解揣测作者眼中景,心中情,这样,对一篇作品的学习才算完整。学习《岳阳楼记》,更应把范仲淹的个人成长经历,以及当时社会境况联系起来。
编辑:刘於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