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指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城镇化道路,农民工市民化是我国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任务。因此,促进农民工市民化,使广大劳动人民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是推进人口城镇化的首要任务,是加强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举措。本文针对西安农民工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当前农民工市民化的路径,加以分析讨论,以期能对农民工市民化有一些的帮助。
一、西安市农民工的现状
1.1基本情况
通过问卷调查可以发现,“70后”、“80后”是农民工群体的主力军,分别占到“31%”、“34%”,加起来共占到“65%”,其次为“60后”,占到“19%”。同时,这些农民工中受过中职、中专和高中以上的农民工占到51%,大专以上占到18%,这和国家2004年调查的农调队数据相比,中职、中专和高中文化程度比例上升了37%。但是,农民工的劳动技能呈明显衰减趋势,在本次调查中,认为自己农业技能很好的只有15%。
目前有很多农民工都是举家迁移,为的就是能够赚钱、寻求发展机会。有明显区别的是,新生代农民工更加注重发展机会,而老一代的农民工选择赚更多的钱。所以,由此可以发现,新生代农民工外务打工的原因更加多元化,逐渐由物质追求转变为精神追究。
1.2生产生活情况
目前,在西安市工作5年以上没有跳槽的农民工达到41%,但是仍有43%的农民工在三年内换过工作,他们普遍认为更换工作后,收入并没有增长。他们的就业主要集中于制造业、餐饮业、批发零售等,近六成农民工在私营企业就业,其中70%都签订了劳动合同。就目前农民工的薪资水平来看,老一代的月平均收入为2700元,新一代农民工月平均收入为2500元,可见老一代高于新生代农民工。
和市民相比,当前农民工的居住处于“大混居、小聚居”的状态,他们主要居住在单位提供的宿舍或者别人的出租屋内,部分发展比较好的,也有自己的房子。但是总体的居住环境不太令人满意。
1.3社会融合度不高
农民工社会融合是一个从 “农村人” 转变成 “城市人” 的过程,也是一个从乡村文明承载者转变为城市文明接纳者、 创造者的过程。据了解,目前大部分的农民工都不认为自己是城里人,对城市缺乏归属感,可见农民工对市民身份并不清晰,尽管在城市人的眼中,农民工依然是乡下人,但是因为他们工作和生活都在城市中,所以,这一群体又以农村人的眼光看待城市,以城市眼光看待农村,归根结底是因为他们身处两种冲突的文化和社会身份造成的身份认同模糊。
同时,农民工在城市由于户籍制度的限制,他们在教育、医疗保险、养老等各个方面并不能和城市人享受同等的社会服务。许多农民工的子女只能被迫返乡,回家乡接受教育。
二、农民工市民化的路径选择
针对上述现状,采取何种路径如何有序推进农民工市民化对于西安市的发展全局性、历史性都有着重大的影响。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2.1尊重意愿,瞄准西安市农民工重点人群先期市民化
根据调查发现,很多农民工举家迁移的目的是为了寻求发展机会,为了赚钱生活。所以,这一批农民工中并不是所有人都愿意市民化,也不是所有农民工都能市民化。因此,农民工市民化存在一定的门槛。根据当前来看,我们可重点针对举家迁徙的农村人口、已融入城市的农民工群体、新生代农民工这三类进行先期市民化。
2.2制度创新,打开西安市农民工市民化的入城通道
首先,建立迁徙自由、城乡统一、以居住证管理为中心的新型户籍制度。其次,加快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建立土地财产制度。还要,完善农民工教育培训制度,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完善农民工培训的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制度以及强化农民工教育培训的督导检查制度。最后,建立城乡无歧视、统一公平的就业制度,将农民工纳入城乡协调发展的共同政策框架。
2.3合理布局,优化西安市农民工市民化的空间分布
首先,要坚持中心城市带动,构建合理的城镇等级体系。目前,可实行农民工市民化总量控制、结构调整,促进区域之间人口与产业双转移;同时,加快中心城镇提速发展,促进农民工就地市民化。还有,限制开发区的农民工市民化,推动农民工市民化向重点开发区集中;最后,还需要将乡镇企业集中的农民居住区纳入城镇等级体系构建,争取构建高素质、高品质、低碳化、功能型、特色型的两型农村中心社区。
2.4体系构建,消除西安市农民工市民化的融城障碍
首先,需要建立和完善农民工的社会保障体系,其中包括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农民工医疗保险制度,建设适合农民工居住的公共租赁房、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和限价房四位一体的住房保障体系;同时,根据流入地为主、公办学校为主解决的原则,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纳入公共教育体系;最后,还要建立和完善农民工的就业体系,加快发展服务业特别是家庭服务业,培育农民工新的就业增长点。
三、结语
本文分析了目前农工现状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关措施,希望能够对农民市民化的进程有推进作用。但是我们也知道农民工市民化不是朝夕之事,我们在发展大都市经济时,不可忽视乡镇经济和县域经济,只有这样才能更大的满足农民工的切身需求,才能将他们的价值发挥到最大化,才能实现全社会的和谐互动,从能促进整个人类社会进步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竹林. 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市民化研究[D].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8
[2]迟福林.十二五应该让农民工成为历史[J].农村工作通讯,2010.23.
[3] 彭现明. 中国城市化水平及其地区差异分析[D]. 辽宁大学 2012
[4]韩俊.农民工市民化实质是公共服务均等化[N].经济参考报,2013. 2.4.
[5]杨志明.有序推进农民工市民化[J].行政管理改革,2014.8.
一、西安市农民工的现状
1.1基本情况
通过问卷调查可以发现,“70后”、“80后”是农民工群体的主力军,分别占到“31%”、“34%”,加起来共占到“65%”,其次为“60后”,占到“19%”。同时,这些农民工中受过中职、中专和高中以上的农民工占到51%,大专以上占到18%,这和国家2004年调查的农调队数据相比,中职、中专和高中文化程度比例上升了37%。但是,农民工的劳动技能呈明显衰减趋势,在本次调查中,认为自己农业技能很好的只有15%。
目前有很多农民工都是举家迁移,为的就是能够赚钱、寻求发展机会。有明显区别的是,新生代农民工更加注重发展机会,而老一代的农民工选择赚更多的钱。所以,由此可以发现,新生代农民工外务打工的原因更加多元化,逐渐由物质追求转变为精神追究。
1.2生产生活情况
目前,在西安市工作5年以上没有跳槽的农民工达到41%,但是仍有43%的农民工在三年内换过工作,他们普遍认为更换工作后,收入并没有增长。他们的就业主要集中于制造业、餐饮业、批发零售等,近六成农民工在私营企业就业,其中70%都签订了劳动合同。就目前农民工的薪资水平来看,老一代的月平均收入为2700元,新一代农民工月平均收入为2500元,可见老一代高于新生代农民工。
和市民相比,当前农民工的居住处于“大混居、小聚居”的状态,他们主要居住在单位提供的宿舍或者别人的出租屋内,部分发展比较好的,也有自己的房子。但是总体的居住环境不太令人满意。
1.3社会融合度不高
农民工社会融合是一个从 “农村人” 转变成 “城市人” 的过程,也是一个从乡村文明承载者转变为城市文明接纳者、 创造者的过程。据了解,目前大部分的农民工都不认为自己是城里人,对城市缺乏归属感,可见农民工对市民身份并不清晰,尽管在城市人的眼中,农民工依然是乡下人,但是因为他们工作和生活都在城市中,所以,这一群体又以农村人的眼光看待城市,以城市眼光看待农村,归根结底是因为他们身处两种冲突的文化和社会身份造成的身份认同模糊。
同时,农民工在城市由于户籍制度的限制,他们在教育、医疗保险、养老等各个方面并不能和城市人享受同等的社会服务。许多农民工的子女只能被迫返乡,回家乡接受教育。
二、农民工市民化的路径选择
针对上述现状,采取何种路径如何有序推进农民工市民化对于西安市的发展全局性、历史性都有着重大的影响。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2.1尊重意愿,瞄准西安市农民工重点人群先期市民化
根据调查发现,很多农民工举家迁移的目的是为了寻求发展机会,为了赚钱生活。所以,这一批农民工中并不是所有人都愿意市民化,也不是所有农民工都能市民化。因此,农民工市民化存在一定的门槛。根据当前来看,我们可重点针对举家迁徙的农村人口、已融入城市的农民工群体、新生代农民工这三类进行先期市民化。
2.2制度创新,打开西安市农民工市民化的入城通道
首先,建立迁徙自由、城乡统一、以居住证管理为中心的新型户籍制度。其次,加快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建立土地财产制度。还要,完善农民工教育培训制度,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完善农民工培训的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制度以及强化农民工教育培训的督导检查制度。最后,建立城乡无歧视、统一公平的就业制度,将农民工纳入城乡协调发展的共同政策框架。
2.3合理布局,优化西安市农民工市民化的空间分布
首先,要坚持中心城市带动,构建合理的城镇等级体系。目前,可实行农民工市民化总量控制、结构调整,促进区域之间人口与产业双转移;同时,加快中心城镇提速发展,促进农民工就地市民化。还有,限制开发区的农民工市民化,推动农民工市民化向重点开发区集中;最后,还需要将乡镇企业集中的农民居住区纳入城镇等级体系构建,争取构建高素质、高品质、低碳化、功能型、特色型的两型农村中心社区。
2.4体系构建,消除西安市农民工市民化的融城障碍
首先,需要建立和完善农民工的社会保障体系,其中包括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农民工医疗保险制度,建设适合农民工居住的公共租赁房、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和限价房四位一体的住房保障体系;同时,根据流入地为主、公办学校为主解决的原则,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纳入公共教育体系;最后,还要建立和完善农民工的就业体系,加快发展服务业特别是家庭服务业,培育农民工新的就业增长点。
三、结语
本文分析了目前农工现状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关措施,希望能够对农民市民化的进程有推进作用。但是我们也知道农民工市民化不是朝夕之事,我们在发展大都市经济时,不可忽视乡镇经济和县域经济,只有这样才能更大的满足农民工的切身需求,才能将他们的价值发挥到最大化,才能实现全社会的和谐互动,从能促进整个人类社会进步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竹林. 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市民化研究[D].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8
[2]迟福林.十二五应该让农民工成为历史[J].农村工作通讯,2010.23.
[3] 彭现明. 中国城市化水平及其地区差异分析[D]. 辽宁大学 2012
[4]韩俊.农民工市民化实质是公共服务均等化[N].经济参考报,2013. 2.4.
[5]杨志明.有序推进农民工市民化[J].行政管理改革,20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