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以某工程为例,分析了当代建筑设计机构内部空间的设计依据,针对当代建筑设计机构内部空间的设计进行详细探究。
【关键词】当代建筑;建筑设计;内部空间
引言
建筑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人类进步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一个为寻求和创造出最适宜的生存环境而奋斗的过程。搞好建筑的规划和设计是创造优美的居住环境最主要的途径。然而从某种意义上说,我国又是一个资源不很丰富的国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资源的紧张已经给我们亮起了红灯,积极推进建筑的设计创新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工程概述
本项目位于北京东长安街南侧,为原址改扩建。总建筑面积76897m2,高39.5m2,占地2hm2。地上6层(局部7层),建筑面积33700m2,地下4层,建筑面积43197m2。南北长119m,东西长132m。原建筑于1958年建成并投入使用,至2010年拆除时已超过50年的设计使用年限,结构主体岌岌可危。设计之初仅有1#楼主楼,经过多年建设,院内建筑较多缺少统一规划,凌乱无序;部分道路过于狭窄,使用困难,院内地面停车位不足;无环形消防车通路,不符合现行国家规范,存在安全隐患;绿化面积不足。因此,结构安全性、消防安全性、规划合理性、功能完备性等诸多方面成为本项目改造更新的考虑因素。
二、当代建筑设计机构内部空间的设计依据
1、办公室用房空间组织形式特点
办公室用房是主要业务空间,是建筑内部功能空间的核心部分,它是发挥个人能力、协调个人与团体关系以及安装信息处理设备的物质载体,其设计更新应基于办公组织结构特点,符合办公活动的规律,重视生产性、效率性、普适性和舒适性。行政机关,其工作关系是纵向的,部门内上下级间联系较为紧密,部门间没有频繁直接接触,工作方式比较独立,对私密性要求较高,需要的是互不干扰的分隔空间是典型的金字塔式,区别于一般企业办公的枝叶式特点。
2、公共服务用房空间组织形式特点
公共服务用房包括会议室、服务间、开水间、卫生间、清洁间、储物间、传达室、收发室、档案室、文印室、计算机房、阅览室、电教室、值班室、浴室及宿舍等。除办公室用房这一主要业务空间外,根据工作性质不同,常需要不同功能的空间来促进业务生产的完成,如会议、阅览空间等,这些空间与主要业务空间关系紧密,因此实际工作中,环境氛围的处理舒适亲切,在一定程度上甚至比主要业务空间更能激发空间活力。
3、设备用房空间组织形式特点
设备用房包括变配电室、通信机房、水泵房、冷冻机房、风机房、电梯机房、管道井、广播室、电话交换机房等。布置合理,空间集约的设备用房已经成为现代建筑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设施对以后建筑的运维及打造绿色人性化空间意义重大[1]。
4、附属用房空间组织形式特点
附属用房:食堂、车库、库房、人防设施、消防设施等。
三、当代建筑设计机构内部空间的设计探究
1、办公用房
1.1 小型办公室
面积控制在30m2以下,独立性较强的办公室。各个办公室相对独立,私密性较强,受外界干扰较小。
1.2 中型办公室
面积在控制在30-60m2之间,适合于团队式办公。有相當的部门要求对外服务性较强,对内的联系性很强,就采用此种类型的办公室。
1.3 特殊办公室
有较高行政级别的领导干部,需要单独使用的办公室,一般包含单独的办公室、接待室、卫生间、卧室等,面积执行国家标准,设置在每层固定位置,在方便本部门的横向联系的同时又达到各设备设施的纵向集约。
2、公共服务用房
2.1 会议空间
小型会议室:小型会议室的面积一般控制在50m2以内,主要分布在各个办公室之间及中会议或者大会议室,方便各个办公室内部小范围的会议、交流,还可用以小规模的一般性的接待性活动及大中型会议的备会。
中型会议室:中型会议室的面积控制在100m2左右,主要分布在较高楼层中轴线上,临近垂直交通系统,方便部门内部会议、对外交流活动与接待性活动,不专属于某个部门,统一配置使用,合理避免浪费。
大型会议室:在南楼及东楼的中轴线上,靠近电梯或者景观楼梯的位置,各设置一个两层通高大会议室。多功能厅的使用人数较多,涉及公共安全、消防等此类因素,根据有关规定合理考虑消防疏散等因素,独立于主体建筑之外,两层通高。这样空间上,一方面可以充分设置大空间的会议功能,满足最大规模的会议人数要求,合理布置结构柱网,摆脱办公空间小柱网的束缚,得到大面积的无柱空间。
2.2 接待
接待功能按照接待对象的不同分为一般接待室和贵宾接待室,分别位于首层和顶层。一般接待室主要接待日常行政事务中的普通公众,在东楼门厅侧设置接待室,南楼首层的合影大厅均为普通接待空间,兼有一定的等候功能。贵宾接待一般是用来接待高规格的行政人员或者重要来访者,设置在东楼七层中轴,可由东大堂乘电梯直达接待厅前厅,避免了人流的交叉干扰。贵宾接待厅有配套的序厅、候见厅及服务功能,通过景观廊与南楼相连。
2.3 资料查阅
图书馆设在东楼六层中部,靠近交通核。图书馆既是公共学习、交流互动的场所,也是体现建筑独有底蕴,展示建筑崭新形象的重要部分。室内装修整体风格简洁中带有一些古典元素,突出了严肃认真的学习气氛与丰富深厚的人文气息。
3、附属用房空间
3.1 导入空间
在面临主要入口的东大堂正中设置大尺度景观楼梯,可以加大门厅的纵深感;同时将参加大型会议的人员引导至报告厅;此外,宽大的台阶配合前厅可举办小型集会活动。主楼梯两侧的两组电梯连通各层办公区,将人流分为南北两部分疏导至地上各层。这样的门厅设计具有一定包容性,能够对各种使用人流有一定的适应性和弹性,灵活应对各种使用要求,起到了与其他各功能空间的过渡与衔接的过渡性作用。
3.2 通行空间
本设计的水平交通体系,一方面通过创造性延续了原有走廊的空间秩序,但在主楼的中部会议区结合会前休息区做局部适当放大。在满足平面功能的同时,丰富了空间感受,提高了空间的利用效率。实现空间资源的最大化利用。东楼垂直交通一般是楼梯与电梯结合设计,同样也结合会议前区等空间综合设计,合理创造更为丰富的共享空间。
3.3 餐饮
地下一层整层为餐饮区,包含工作人员餐厅、对外接待、厨房、卸货区、垃圾暂存区及厨余垃圾处理。为提高餐厅舒适性,设置四个小型下沉庭院,这样同时可以解决厨房及餐厅区域所必需的设备排风、新风取风以及消防疏散等一系列问题。
3.4 停车与库房
地下车库的设计不仅考虑了内部工作人员的停车,还兼顾了外来办事人员的停车需求,参照了相关停车库的规定,安排车位,设置出入口的数量及宽度,合理组织内部流线及与周边道路地下车行线路的联通。
3.5 八大间
为提高办公效率,打造人性化办公空间,设计中注重服务设施的完备性与单元化设计,将卫生间、清洁间、服务间、复印间、开水间、控制室、楼梯间、强弱电间所谓的“八大间”限定服务半径,尽量利用黑房间、不占用外窗,组成模块后,匀质布置主要业务组团周边,以提高服务效率。
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行业是推动社会现代化改革的基本产业,建筑工程设计与规划对城市改造有指导性作用。面对传统建筑设计思想存在的不足,新时期必须强化设计思想与思维模式,构建符合城市现代化风貌相适应的建筑工程。
参考文献:
[1]王方戟,张维.西部地区建筑设计实践的不同途径[J].新建筑,2013(03):22-27.
[2]孙玄,冉茂宇.建筑空间设计构思与表达中的剖面语言[J].福建建筑,2013(07):1-4.
[3]刘鹏跃,梅洪元,文丽丽.当代建筑的内涵延伸趋向研究[J].建筑学报,2013(S2):193-197.
【关键词】当代建筑;建筑设计;内部空间
引言
建筑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人类进步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一个为寻求和创造出最适宜的生存环境而奋斗的过程。搞好建筑的规划和设计是创造优美的居住环境最主要的途径。然而从某种意义上说,我国又是一个资源不很丰富的国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资源的紧张已经给我们亮起了红灯,积极推进建筑的设计创新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工程概述
本项目位于北京东长安街南侧,为原址改扩建。总建筑面积76897m2,高39.5m2,占地2hm2。地上6层(局部7层),建筑面积33700m2,地下4层,建筑面积43197m2。南北长119m,东西长132m。原建筑于1958年建成并投入使用,至2010年拆除时已超过50年的设计使用年限,结构主体岌岌可危。设计之初仅有1#楼主楼,经过多年建设,院内建筑较多缺少统一规划,凌乱无序;部分道路过于狭窄,使用困难,院内地面停车位不足;无环形消防车通路,不符合现行国家规范,存在安全隐患;绿化面积不足。因此,结构安全性、消防安全性、规划合理性、功能完备性等诸多方面成为本项目改造更新的考虑因素。
二、当代建筑设计机构内部空间的设计依据
1、办公室用房空间组织形式特点
办公室用房是主要业务空间,是建筑内部功能空间的核心部分,它是发挥个人能力、协调个人与团体关系以及安装信息处理设备的物质载体,其设计更新应基于办公组织结构特点,符合办公活动的规律,重视生产性、效率性、普适性和舒适性。行政机关,其工作关系是纵向的,部门内上下级间联系较为紧密,部门间没有频繁直接接触,工作方式比较独立,对私密性要求较高,需要的是互不干扰的分隔空间是典型的金字塔式,区别于一般企业办公的枝叶式特点。
2、公共服务用房空间组织形式特点
公共服务用房包括会议室、服务间、开水间、卫生间、清洁间、储物间、传达室、收发室、档案室、文印室、计算机房、阅览室、电教室、值班室、浴室及宿舍等。除办公室用房这一主要业务空间外,根据工作性质不同,常需要不同功能的空间来促进业务生产的完成,如会议、阅览空间等,这些空间与主要业务空间关系紧密,因此实际工作中,环境氛围的处理舒适亲切,在一定程度上甚至比主要业务空间更能激发空间活力。
3、设备用房空间组织形式特点
设备用房包括变配电室、通信机房、水泵房、冷冻机房、风机房、电梯机房、管道井、广播室、电话交换机房等。布置合理,空间集约的设备用房已经成为现代建筑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设施对以后建筑的运维及打造绿色人性化空间意义重大[1]。
4、附属用房空间组织形式特点
附属用房:食堂、车库、库房、人防设施、消防设施等。
三、当代建筑设计机构内部空间的设计探究
1、办公用房
1.1 小型办公室
面积控制在30m2以下,独立性较强的办公室。各个办公室相对独立,私密性较强,受外界干扰较小。
1.2 中型办公室
面积在控制在30-60m2之间,适合于团队式办公。有相當的部门要求对外服务性较强,对内的联系性很强,就采用此种类型的办公室。
1.3 特殊办公室
有较高行政级别的领导干部,需要单独使用的办公室,一般包含单独的办公室、接待室、卫生间、卧室等,面积执行国家标准,设置在每层固定位置,在方便本部门的横向联系的同时又达到各设备设施的纵向集约。
2、公共服务用房
2.1 会议空间
小型会议室:小型会议室的面积一般控制在50m2以内,主要分布在各个办公室之间及中会议或者大会议室,方便各个办公室内部小范围的会议、交流,还可用以小规模的一般性的接待性活动及大中型会议的备会。
中型会议室:中型会议室的面积控制在100m2左右,主要分布在较高楼层中轴线上,临近垂直交通系统,方便部门内部会议、对外交流活动与接待性活动,不专属于某个部门,统一配置使用,合理避免浪费。
大型会议室:在南楼及东楼的中轴线上,靠近电梯或者景观楼梯的位置,各设置一个两层通高大会议室。多功能厅的使用人数较多,涉及公共安全、消防等此类因素,根据有关规定合理考虑消防疏散等因素,独立于主体建筑之外,两层通高。这样空间上,一方面可以充分设置大空间的会议功能,满足最大规模的会议人数要求,合理布置结构柱网,摆脱办公空间小柱网的束缚,得到大面积的无柱空间。
2.2 接待
接待功能按照接待对象的不同分为一般接待室和贵宾接待室,分别位于首层和顶层。一般接待室主要接待日常行政事务中的普通公众,在东楼门厅侧设置接待室,南楼首层的合影大厅均为普通接待空间,兼有一定的等候功能。贵宾接待一般是用来接待高规格的行政人员或者重要来访者,设置在东楼七层中轴,可由东大堂乘电梯直达接待厅前厅,避免了人流的交叉干扰。贵宾接待厅有配套的序厅、候见厅及服务功能,通过景观廊与南楼相连。
2.3 资料查阅
图书馆设在东楼六层中部,靠近交通核。图书馆既是公共学习、交流互动的场所,也是体现建筑独有底蕴,展示建筑崭新形象的重要部分。室内装修整体风格简洁中带有一些古典元素,突出了严肃认真的学习气氛与丰富深厚的人文气息。
3、附属用房空间
3.1 导入空间
在面临主要入口的东大堂正中设置大尺度景观楼梯,可以加大门厅的纵深感;同时将参加大型会议的人员引导至报告厅;此外,宽大的台阶配合前厅可举办小型集会活动。主楼梯两侧的两组电梯连通各层办公区,将人流分为南北两部分疏导至地上各层。这样的门厅设计具有一定包容性,能够对各种使用人流有一定的适应性和弹性,灵活应对各种使用要求,起到了与其他各功能空间的过渡与衔接的过渡性作用。
3.2 通行空间
本设计的水平交通体系,一方面通过创造性延续了原有走廊的空间秩序,但在主楼的中部会议区结合会前休息区做局部适当放大。在满足平面功能的同时,丰富了空间感受,提高了空间的利用效率。实现空间资源的最大化利用。东楼垂直交通一般是楼梯与电梯结合设计,同样也结合会议前区等空间综合设计,合理创造更为丰富的共享空间。
3.3 餐饮
地下一层整层为餐饮区,包含工作人员餐厅、对外接待、厨房、卸货区、垃圾暂存区及厨余垃圾处理。为提高餐厅舒适性,设置四个小型下沉庭院,这样同时可以解决厨房及餐厅区域所必需的设备排风、新风取风以及消防疏散等一系列问题。
3.4 停车与库房
地下车库的设计不仅考虑了内部工作人员的停车,还兼顾了外来办事人员的停车需求,参照了相关停车库的规定,安排车位,设置出入口的数量及宽度,合理组织内部流线及与周边道路地下车行线路的联通。
3.5 八大间
为提高办公效率,打造人性化办公空间,设计中注重服务设施的完备性与单元化设计,将卫生间、清洁间、服务间、复印间、开水间、控制室、楼梯间、强弱电间所谓的“八大间”限定服务半径,尽量利用黑房间、不占用外窗,组成模块后,匀质布置主要业务组团周边,以提高服务效率。
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行业是推动社会现代化改革的基本产业,建筑工程设计与规划对城市改造有指导性作用。面对传统建筑设计思想存在的不足,新时期必须强化设计思想与思维模式,构建符合城市现代化风貌相适应的建筑工程。
参考文献:
[1]王方戟,张维.西部地区建筑设计实践的不同途径[J].新建筑,2013(03):22-27.
[2]孙玄,冉茂宇.建筑空间设计构思与表达中的剖面语言[J].福建建筑,2013(07):1-4.
[3]刘鹏跃,梅洪元,文丽丽.当代建筑的内涵延伸趋向研究[J].建筑学报,2013(S2):193-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