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浸入式(Immersion)教学使学生“浸入”在外语环境中学习各种学科知识,从而使单一的外语学科教学与使用外语进行的各种学科知识教学相结合。浸入式教学使英语教学从单纯的英语学科教学发展为英语语言与多种学科知识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从而大大增加了学习、运用英语的时间及范围,使高职学生具有有良好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关键词 浸入式教学 英语教学 浸泡
一、浸入式教学法理论
浸入式(Immersion)教学是一种以外语为各学科教学语言(除母语学科)的教学方法。“浸入式”教学法(Immersion)是20世纪60年代加拿大法语区首先开创的一种第二语言教学模式。它是指用非母语的第二语言作为直接教学语言的教学模式,即将学生“浸泡在目的语言环境中。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但使用目的语教授学习的内容,还是学习的工具。浸入式教学法使传统的、孤立的、单纯的语言教学向外语与不同学科知识相结合的方向转移,为学生学习和使用目的语提供了更丰富的语言环境。这种教学模式是以现代教育学、心理学、语言学和相关学科的理论为依据的,因此,它可以有效实现学科知识的获得和语言能力的共同提高。
二、高职英语教学现状
现代经济的发展为高职院校英语专业的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前景,但就业情况表明,英语语言运用能力往往成为毕业生们找到理想工作的最大障碍。主要体现在语言交际能力,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高职学生入学的分数相对较低,而且水平差距大,大多数学生的词汇量远远少于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基本要求中所规定的量。词汇量少,知识面窄又使其阅读速度慢,理解正确率低。阅读方面的障碍又限制了学生知识面和词汇量的拓展,形成恶性循环。其次,传统教学模式使语言教学效果低。教学内容侧重于语言知识即语法词汇、句法等的学习,语言输入信息基本上是课文内容。虽然有条件的学院可用多媒体课件,但也大都局限于文字讲义,是电子板书而已,缺乏题材多样、真实有趣的视听材料。这种教学模式虽然可培养学生对英语语言知识的掌握,却不一定有助于学生综合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因此,大多数学生毕业时,语言表达能力依然停留在“哑巴英语”阶段,听力水平和口头交际能力很差。这种高投入、低回报教学导致许多学生对外语学习失去兴趣和自主性。最后,学生的语言能力与专业知识脱节。一方面,由于缺乏基本专业词汇量。另一方面,由于师资问题,由于许多英语老师不能胜任系统专业知识的教学,一些专业性较强的课程只能由专业的老师担任,而这些老师在英语语言方面不擅长。这种开课模式导致了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与专业知识的严重脱节,缺乏商务环境下的语言沟通能力,因此无法满足市场对本专业人才的素质要求。
三、浸入式法在高职英语中教学的作用
高职院校的英语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是具有良好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并具有运用英语获取相关知识与信息、从事涉外工作的能力。浸入式教学模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这一教学目标的实现。有助于增加“浸泡”内容,扩充词汇量。英语学习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学习发音系统即音标、语法和基本词汇。第二阶段学习语言的运用,即在进一步扩大词汇量的基础上,学习语言在不同的环境中的使用。大学阶段的学习属第二阶段。因此,高职基础英语的教学不应以语法、句法为主,教学过程不能过分依赖教材,因为教材是为语言教学而设计的,其信息量远远达不到让学生在目的语中“浸泡”的目的。可根据教材内容的主题或教学时间,加入文学、诗歌、时事新闻、节日来历故事等等,借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让学生在更多的时间里更全面地浸泡在不同题材、不同形式的语言环境里,促使他们用眼耳手口脑同时感知目的语言。从而不仅扩充学生的知识面,加大语言信息的输入,使之在交际中有“话”可说,还有助于扩大词汇量。因此,大量的目的语“浸泡”是迅速扩充词汇量,提高语言能力的有效途径。有助于排除母语干扰。英汉属于两种完全不同的语系。而在第二语言的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会或多或少都会受到母语的干扰,不自觉地把本族语的形式或意义迁移到外语中去,造成语用错误,对学习形成阻碍。马克思告诉我们,要学好外语,就得忘记自己的母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用英语进行讲解、提问、答疑、分配任务、组织活动、甚至板书,让学生更多暴露在目的语的环境中,可帮助学生减少使用母语的机会,从而有效减少或消除母语干扰,提高学习效果。在使用浸泡式教学法过程中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了让学生更多地、非被動地浸泡在目的语中,除了必须的讲解之外,老师应分配目标明确的学习任务,并引导、组织学生用英语进行思考、讨论及陈述。但是,课堂上“浸泡”的时间和内容都很有限,学生应当带着任务离开教室。学生在完成课外学习任务时,便创造了更多的运用英语进行独立思考或与同学在学习、生活、运动、爱好等各方面的交流机会,更充分的浸泡不仅提供了更多的语言信息输入的机会,也增加了学生语言输出的机会,从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美]威伦.浸入教学决策 [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
[2]教育教学委员会.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大纲[J]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3]隋铭才.英语教学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
(作者单位:黑龙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关键词 浸入式教学 英语教学 浸泡
一、浸入式教学法理论
浸入式(Immersion)教学是一种以外语为各学科教学语言(除母语学科)的教学方法。“浸入式”教学法(Immersion)是20世纪60年代加拿大法语区首先开创的一种第二语言教学模式。它是指用非母语的第二语言作为直接教学语言的教学模式,即将学生“浸泡在目的语言环境中。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但使用目的语教授学习的内容,还是学习的工具。浸入式教学法使传统的、孤立的、单纯的语言教学向外语与不同学科知识相结合的方向转移,为学生学习和使用目的语提供了更丰富的语言环境。这种教学模式是以现代教育学、心理学、语言学和相关学科的理论为依据的,因此,它可以有效实现学科知识的获得和语言能力的共同提高。
二、高职英语教学现状
现代经济的发展为高职院校英语专业的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前景,但就业情况表明,英语语言运用能力往往成为毕业生们找到理想工作的最大障碍。主要体现在语言交际能力,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高职学生入学的分数相对较低,而且水平差距大,大多数学生的词汇量远远少于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基本要求中所规定的量。词汇量少,知识面窄又使其阅读速度慢,理解正确率低。阅读方面的障碍又限制了学生知识面和词汇量的拓展,形成恶性循环。其次,传统教学模式使语言教学效果低。教学内容侧重于语言知识即语法词汇、句法等的学习,语言输入信息基本上是课文内容。虽然有条件的学院可用多媒体课件,但也大都局限于文字讲义,是电子板书而已,缺乏题材多样、真实有趣的视听材料。这种教学模式虽然可培养学生对英语语言知识的掌握,却不一定有助于学生综合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因此,大多数学生毕业时,语言表达能力依然停留在“哑巴英语”阶段,听力水平和口头交际能力很差。这种高投入、低回报教学导致许多学生对外语学习失去兴趣和自主性。最后,学生的语言能力与专业知识脱节。一方面,由于缺乏基本专业词汇量。另一方面,由于师资问题,由于许多英语老师不能胜任系统专业知识的教学,一些专业性较强的课程只能由专业的老师担任,而这些老师在英语语言方面不擅长。这种开课模式导致了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与专业知识的严重脱节,缺乏商务环境下的语言沟通能力,因此无法满足市场对本专业人才的素质要求。
三、浸入式法在高职英语中教学的作用
高职院校的英语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是具有良好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并具有运用英语获取相关知识与信息、从事涉外工作的能力。浸入式教学模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这一教学目标的实现。有助于增加“浸泡”内容,扩充词汇量。英语学习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学习发音系统即音标、语法和基本词汇。第二阶段学习语言的运用,即在进一步扩大词汇量的基础上,学习语言在不同的环境中的使用。大学阶段的学习属第二阶段。因此,高职基础英语的教学不应以语法、句法为主,教学过程不能过分依赖教材,因为教材是为语言教学而设计的,其信息量远远达不到让学生在目的语中“浸泡”的目的。可根据教材内容的主题或教学时间,加入文学、诗歌、时事新闻、节日来历故事等等,借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让学生在更多的时间里更全面地浸泡在不同题材、不同形式的语言环境里,促使他们用眼耳手口脑同时感知目的语言。从而不仅扩充学生的知识面,加大语言信息的输入,使之在交际中有“话”可说,还有助于扩大词汇量。因此,大量的目的语“浸泡”是迅速扩充词汇量,提高语言能力的有效途径。有助于排除母语干扰。英汉属于两种完全不同的语系。而在第二语言的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会或多或少都会受到母语的干扰,不自觉地把本族语的形式或意义迁移到外语中去,造成语用错误,对学习形成阻碍。马克思告诉我们,要学好外语,就得忘记自己的母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用英语进行讲解、提问、答疑、分配任务、组织活动、甚至板书,让学生更多暴露在目的语的环境中,可帮助学生减少使用母语的机会,从而有效减少或消除母语干扰,提高学习效果。在使用浸泡式教学法过程中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了让学生更多地、非被動地浸泡在目的语中,除了必须的讲解之外,老师应分配目标明确的学习任务,并引导、组织学生用英语进行思考、讨论及陈述。但是,课堂上“浸泡”的时间和内容都很有限,学生应当带着任务离开教室。学生在完成课外学习任务时,便创造了更多的运用英语进行独立思考或与同学在学习、生活、运动、爱好等各方面的交流机会,更充分的浸泡不仅提供了更多的语言信息输入的机会,也增加了学生语言输出的机会,从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美]威伦.浸入教学决策 [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
[2]教育教学委员会.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大纲[J]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3]隋铭才.英语教学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
(作者单位:黑龙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