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德育教学原则的探究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meteor1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德育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提升学生素质的基本途径。因此,在素质教育观下,按照一定的教学原则和方法,进一步加强小学德育工作至关重要。本文将对小学德育教育应该遵循的一些原则和方法进行探讨,以为小学德育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小学德育 原则 方法
  近年来我国的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们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大大的提高。然而随之也出现了各种只讲个人利益,只看经济效益等不良思想。而这必然也会反映到教育领域,影响到学校的风气。对小学生而言,他们正处于成长期,身心发展都为成熟,很容易受到外界信息的干扰,容易受到社会各种不良风气的影响,因此,加强小学德育教育成了当前小学教育的当务之急。德育教学应该根据社会道德规范和准则的要求,结合学校的实际教学条件,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按照德育教学和小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因此,在教学中遵循一定的教学原则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正面和反面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正面和反面在这里主要指两个反面,一是教学例子的正反面,二是教学方式的正反面。首先,进行正反面案例的教育。思想品德教育是思想层面的教育,但是却也绝不是纯理论、纯思想的教育。纯理论的教育,只能让学生坠入思想的云雾,而无法真正体会到“道德”的本质,所以在教学中适当的举例,也就成了小学德育教学的主要方式之一。但是,在这过程中,教师必须对正面例子和反面例子进行综合平衡,即不能只强调正面的例子,也不能过分的进行反面例子的讲解,这两种方式都不利于学生思想品德素质的真正提高。只有从正反例子相结合的角度出发,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其次,是正反面的教学方式。正面的教学方式即对学生进行正面的引导和教育,通过正面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反面的教学方式,则是与正面教育相对应,即通过适当的强制和灌输,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正面的教育要求教师注意谈话的态度和细节,主要是以理服人,通过模范人物增强教育的感染力;而反面教育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适当的运用强制性的措施,促使学生接受社会道德标准。正面的教育符合小学生的心理接受特点,符合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毕竟小学生的是非判断能力有限,从正面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有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远离败坏社会道德的行为。但是,小学生处于成长期,具有活泼好动的天性,也有一定的叛逆性,因此,在教学中适当的使用强制性的教学,有助于学生正确对待社会道德标准和规范。
  二、知行合一的原则
  知行合一是我国教育的光荣传统,在新时代下更是需要继承和发扬这一光荣传统,以全面提升学生的知行能力。小学德育教育也必须要遵循这一原则。在德育过程中,既要从思想上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提高学生对社会道德标准和规范的认识,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最终实现学生在思想上接受人类社会道德的规范和准则,以此作为实践行动的导向,作为日常言行举止的正确导向。
  所以,在小学德育工作中,必须要在完成课堂理论和思想教育的基础上,适当的开展实践活动,把理论转化为行动,知行合一。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在强调道德规范和准则的基础上,在引导学生在思想上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观的基础上,加强动机教育,加强实践教育。如在进行“助人为乐”主题的德育时,教师一是要给学生讲解什么是“助人为乐”,让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然后要注意从学生的心理动机出发,正确引导学生的心理动机,以此干预学生的实践活动。因此,教师既要开展道德实践活动,但是又要注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心理动机,真正是“助人为乐”,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把帮助别人当成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淡化功利目的。
  知行要合一,知行的动机也要端正。只有在正确的道德观引导下,开展正确的道德实践活动,才能真正把小学德育工作做好,才能培养出具有良好道德品质,知行合一的好学生。
  三、与时俱进的原则
  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社会也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因材,在进行小学德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从社会发展的角度出发,把德育工作的特点与社会时代发展的特征结合起来,做到德育工作的与时俱进。具体来说,就是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注意把德育工作于社会热点和焦点结合起来,无论是教学方式还是教学资料,都应该与社会、与时代接轨。在信息万变的时代里,世界就是一个地球村,学生不仅可以从网络上学习到各种各样的信息,也会受到很多不良信息的影响,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要教育学生如何去判断是非黑白,如何去鉴别不良信息的传递,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例如我国在2008年举行的奥运火炬传递活动中,在法国巴黎著名的埃菲尔铁塔开始环球传递第5站传递时,“藏独分子”从人群中冲出来,试图要抢走火炬,而坐在轮椅上的火炬手金晶用她那残缺的身躯全力保护火炬,面对暴徒对她的殴打,她毫不畏惧,依然坚强的保护着火炬,在一瞬间里,我们可以看到金晶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奥运会顽强的精神。金晶或许没有运动场上姚明的光辉、没有张怡宁的喝彩,但是,我们在金晶身上体验到的爱国精神并不比其他运动明星逊色。因为,我们在进行德育教育时,不仅是要在德育内容和方法上进行更新,更要对新时期学生出现的新的心理特点和兴趣点进行关注,并把这些心理特点纳入德育工作的计划中,保证德育教育与学生的心理成长和变化紧密联系在一起。
  结束语
  总之,在小学德育工作中,教师必须要遵循一定的教育原则,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从各方面保证德育工作的顺利展开。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有全局观,从整体上把握德育工作的方向,并根据实际情况,细化到各个教学环节,实现德育工作的规范化、合理化、高效化。
  【参考文献】
  主编.《小学教育学》,武汉市: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
  [2]
  主编.《师魂:新时期教育改革论文选》第2卷(下),北京市:学苑出版社,2001.09.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