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间三百六十行险情处处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最需要提防的行当便是医生和编辑。编辑以至所有文字工作者最需要提防的莫过于文字差错。文字安全于编辑和行车安全于司机、医疗安全于医生具有同等的利害关系。
中国编辑学会会长桂晓风同志说过:“差错是编辑工作永恒的敌人”。巴人写过一篇著名的文章《况钟的笔》,描述了《十五贯》中平反冤案的情节:况钟拿着判处死刑的朱笔,三落三“起”,动人心魄。文章在报纸上发表时,编辑自作聪明,改為三起三“落”。一字之差两条人命,怎能说错别字无关紧要!
最近媒体曝光: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正式出版的《神奇动植物之谜》一书的前言错误多处:病句“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和诱惑力”,“无数令人费解、不可思议、林林总总的神秘现象”;生造词:“最异惊人的”、“最初新”等。该社领导人向广大读者表示歉意,并请读者将买来的书退回,出版社将退还书款。诸如此类的事件不断发生,相关出版社和责任编辑为之付出沉重的代价。
北电网络总经理吴振生以其多年的从业经验告诫人们:“职场里,人与人的差异就在于谁犯的错少,尤其是在紧要关头,做对与犯错的结果差别更大。”华盛顿国立气象研究所的墙上有句妙语:“当我们做对了,没有人会记得;当我们做错了,没有人会忘记。”用以督促员工致力于杜绝工作中的任何误差。
著名作家、编辑家孙犁说过几件事。其一,他给一家报纸写一篇1000多字的读书随笔,引用了四个清代人名,编辑竞给弄错了三个。他没有去信要求更正,编辑也没有来信说明,好像一直没有发现似的,他为此慨叹:“这就说明,现在人们对错字的概念,是如何地淡化了。”其二,把“他人诗文”错成“他们诗文”,编辑一眼就可以看出毛病的,但编辑部几个人看了,都没改过来。他事后得知,又生出一番感慨:“这就是因为是我写的,不好动手”。其三,一家地方出版的文艺理论小报上,把章太炎的名排印成了“炳鹿”,赫然在目,孙犁断言“这是由于编辑不知道章太炎名炳麟”所致,“总之,现在印刷品上错误太多了,充分表现了常识的缺乏”。孙犁的经历和感受揭示了当今出版物的通病及其产生的基本原因,我们应引以为鉴。
尚无“差错率在万分之一以内为合格品”规定之前,《中国建材报》就对编校人员“约法三章”:版面差错率在万分之三以内,责任编辑写出书面检查;差错率在万分之四的,扣除责任编辑全部校对费;差错率在万分之五以上,每错一字,还得从责任编辑工资中扣除5元,其中如有标题或人名、地名等重大差错,还要在报上公开署名更正。
文字差错不是不可防范。想到青年用带着体温的钱买自己的书,鲁迅就更感到对读者应负的责任:“这体温便烙印了我的心,至今要写文字时,还常使我怕毒害了这类的青年,迟疑不敢下笔。”当编辑的都应怀抱这样的责任感,并且牢记电视剧《潜伏》中的台词“你可以不聪明,但不可以不小心”和常言“安全来自长期警惕,事故源于瞬间麻痹”之类有益的警示。
笔者在这里最想奉献给年轻编辑的便是英国学者史蒂夫·麦克德莫特的那句话:“‘在跨越一个深坑时,你不可能迈两步’,无论如何,这个深坑指的是地狱。”编辑的文字安全也是这样。
中国编辑学会会长桂晓风同志说过:“差错是编辑工作永恒的敌人”。巴人写过一篇著名的文章《况钟的笔》,描述了《十五贯》中平反冤案的情节:况钟拿着判处死刑的朱笔,三落三“起”,动人心魄。文章在报纸上发表时,编辑自作聪明,改為三起三“落”。一字之差两条人命,怎能说错别字无关紧要!
最近媒体曝光: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正式出版的《神奇动植物之谜》一书的前言错误多处:病句“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和诱惑力”,“无数令人费解、不可思议、林林总总的神秘现象”;生造词:“最异惊人的”、“最初新”等。该社领导人向广大读者表示歉意,并请读者将买来的书退回,出版社将退还书款。诸如此类的事件不断发生,相关出版社和责任编辑为之付出沉重的代价。
北电网络总经理吴振生以其多年的从业经验告诫人们:“职场里,人与人的差异就在于谁犯的错少,尤其是在紧要关头,做对与犯错的结果差别更大。”华盛顿国立气象研究所的墙上有句妙语:“当我们做对了,没有人会记得;当我们做错了,没有人会忘记。”用以督促员工致力于杜绝工作中的任何误差。
著名作家、编辑家孙犁说过几件事。其一,他给一家报纸写一篇1000多字的读书随笔,引用了四个清代人名,编辑竞给弄错了三个。他没有去信要求更正,编辑也没有来信说明,好像一直没有发现似的,他为此慨叹:“这就说明,现在人们对错字的概念,是如何地淡化了。”其二,把“他人诗文”错成“他们诗文”,编辑一眼就可以看出毛病的,但编辑部几个人看了,都没改过来。他事后得知,又生出一番感慨:“这就是因为是我写的,不好动手”。其三,一家地方出版的文艺理论小报上,把章太炎的名排印成了“炳鹿”,赫然在目,孙犁断言“这是由于编辑不知道章太炎名炳麟”所致,“总之,现在印刷品上错误太多了,充分表现了常识的缺乏”。孙犁的经历和感受揭示了当今出版物的通病及其产生的基本原因,我们应引以为鉴。
尚无“差错率在万分之一以内为合格品”规定之前,《中国建材报》就对编校人员“约法三章”:版面差错率在万分之三以内,责任编辑写出书面检查;差错率在万分之四的,扣除责任编辑全部校对费;差错率在万分之五以上,每错一字,还得从责任编辑工资中扣除5元,其中如有标题或人名、地名等重大差错,还要在报上公开署名更正。
文字差错不是不可防范。想到青年用带着体温的钱买自己的书,鲁迅就更感到对读者应负的责任:“这体温便烙印了我的心,至今要写文字时,还常使我怕毒害了这类的青年,迟疑不敢下笔。”当编辑的都应怀抱这样的责任感,并且牢记电视剧《潜伏》中的台词“你可以不聪明,但不可以不小心”和常言“安全来自长期警惕,事故源于瞬间麻痹”之类有益的警示。
笔者在这里最想奉献给年轻编辑的便是英国学者史蒂夫·麦克德莫特的那句话:“‘在跨越一个深坑时,你不可能迈两步’,无论如何,这个深坑指的是地狱。”编辑的文字安全也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