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就推进普通高中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普通高中教育质量进行了系统设计和全面部署。这是新世纪以来国务院办公厅出台的第一个关于推进普通高中教育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下面,本文就《意见》的几个亮点内容进行简析。
走班教学:因地制宜,有序推进
《意见》指出,有序推进选课走班,适应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和高考综合改革,依据学科人才培养规律、高校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和学生兴趣特长,因地制宜、有序实施选课走班,满足学生不同发展需要。指导学校制订选课走班指南,开发课程安排信息管理系统,加大对班级编排、学生管理、教师调配、教学设施配置等方面的统筹力度,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和资源使用效率,构建规范有序、科学高效的选课走班运行机制。
【简析】新一轮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和高考综合改革的最大特点是增强学生学习的选择性,这符合因材施教原则,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但这也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组织方式。当前,各地普通高中教育发展仍不均衡,城乡之间、校际之间差距较大,一些学校还存在校舍设施资源不足、师资紧张和教学组织管理不健全等问题,为此,实施选课走班教学,既要依据学科人才培养规律、高校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和学生兴趣特长开展,又要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充分考虑各地各校的实际情况和办学差距,因地制宜、有序推进。
优化课程:统编教材,强化管理
《意见》提出,实施新课程新教材,各省(区、市)要结合推进高考综合改革,制定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2022年前全面实施新课程、使用新教材。各地完善学校课程管理,依照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合理安排三年各学科课程,开齐开足体育与健康、艺术、综合实践活动和理化生实验等课程。加强学校特色课程建设,积极开展校园体育、艺术、阅读、写作、演讲、科技创新等社团活动。
【简析】2017年底,教育部颁布新修订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各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随后展開新教材的编写与修订工作,从2019年秋季学期起,各地各校将陆续使用新教材。为确保新教材顺利使用、课程改革深入实施,各地应该从健全新课程实施机制、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规范课程教学管理三个方面着手,注重教师培训,转变教学方式,进一步加强课程实施监管,强化责任追究,着力提升新课程实施水平。
生涯规划:加强指导,健全机制
《意见》提出,要加强学生发展指导,注重指导实效,重点加强对学生理想、心理、学习、生活、生涯规划等方面指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理想信念、正确认识自我,更好适应高中学习生活,处理好个人兴趣特长与国家和社会需要的关系,提高选修课程、选考科目、报考专业和未来发展方向的自主选择能力。
【简析】高中阶段学生正处在从未成年走向成年、初步选择未来发展方向的特殊阶段,在学习和考试方面面临更多选择,迫切需要有针对性的指导。为此,各地各校应该根据《意见》,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加强指导教师培训,建立专兼结合的指导教师队伍,通过学科教学渗透、开设指导课程、举办专题讲座、开展职业体验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指导,为学生提供咨询和帮助,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业规划和生涯规划能力。
提升素质:完善体系,科学评价
《意见》提出,进一步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一是完善评价内容,强化对学生爱国情怀、遵纪守法、创新思维、体质达标、审美能力、劳动实践等方面的评价。二是健全评价实施,充分考虑城乡学校实际,更加注重发展性评价,强调客观真实、简洁有效记录学生突出表现,并强化实施监管和失信责任追究。三是制订评价使用办法,充分考虑城乡差异和不同群体学生特点,研究制订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使用办法,并提前向社会公布。
【简析】综合素质评价是发展素质教育、转变育人方式的一项重要制度,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导向作用。各地各校应该按照教育部2014年制定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建立完善综合素质评价制度,注重考查学生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和社会实践等方面的发展情况与个性特长,科学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并加强评价结果的运用监管。
(责编 欧金昌)
走班教学:因地制宜,有序推进
《意见》指出,有序推进选课走班,适应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和高考综合改革,依据学科人才培养规律、高校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和学生兴趣特长,因地制宜、有序实施选课走班,满足学生不同发展需要。指导学校制订选课走班指南,开发课程安排信息管理系统,加大对班级编排、学生管理、教师调配、教学设施配置等方面的统筹力度,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和资源使用效率,构建规范有序、科学高效的选课走班运行机制。
【简析】新一轮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和高考综合改革的最大特点是增强学生学习的选择性,这符合因材施教原则,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但这也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组织方式。当前,各地普通高中教育发展仍不均衡,城乡之间、校际之间差距较大,一些学校还存在校舍设施资源不足、师资紧张和教学组织管理不健全等问题,为此,实施选课走班教学,既要依据学科人才培养规律、高校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和学生兴趣特长开展,又要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充分考虑各地各校的实际情况和办学差距,因地制宜、有序推进。
优化课程:统编教材,强化管理
《意见》提出,实施新课程新教材,各省(区、市)要结合推进高考综合改革,制定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2022年前全面实施新课程、使用新教材。各地完善学校课程管理,依照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合理安排三年各学科课程,开齐开足体育与健康、艺术、综合实践活动和理化生实验等课程。加强学校特色课程建设,积极开展校园体育、艺术、阅读、写作、演讲、科技创新等社团活动。
【简析】2017年底,教育部颁布新修订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各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随后展開新教材的编写与修订工作,从2019年秋季学期起,各地各校将陆续使用新教材。为确保新教材顺利使用、课程改革深入实施,各地应该从健全新课程实施机制、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规范课程教学管理三个方面着手,注重教师培训,转变教学方式,进一步加强课程实施监管,强化责任追究,着力提升新课程实施水平。
生涯规划:加强指导,健全机制
《意见》提出,要加强学生发展指导,注重指导实效,重点加强对学生理想、心理、学习、生活、生涯规划等方面指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理想信念、正确认识自我,更好适应高中学习生活,处理好个人兴趣特长与国家和社会需要的关系,提高选修课程、选考科目、报考专业和未来发展方向的自主选择能力。
【简析】高中阶段学生正处在从未成年走向成年、初步选择未来发展方向的特殊阶段,在学习和考试方面面临更多选择,迫切需要有针对性的指导。为此,各地各校应该根据《意见》,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加强指导教师培训,建立专兼结合的指导教师队伍,通过学科教学渗透、开设指导课程、举办专题讲座、开展职业体验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指导,为学生提供咨询和帮助,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业规划和生涯规划能力。
提升素质:完善体系,科学评价
《意见》提出,进一步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一是完善评价内容,强化对学生爱国情怀、遵纪守法、创新思维、体质达标、审美能力、劳动实践等方面的评价。二是健全评价实施,充分考虑城乡学校实际,更加注重发展性评价,强调客观真实、简洁有效记录学生突出表现,并强化实施监管和失信责任追究。三是制订评价使用办法,充分考虑城乡差异和不同群体学生特点,研究制订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使用办法,并提前向社会公布。
【简析】综合素质评价是发展素质教育、转变育人方式的一项重要制度,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导向作用。各地各校应该按照教育部2014年制定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建立完善综合素质评价制度,注重考查学生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和社会实践等方面的发展情况与个性特长,科学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并加强评价结果的运用监管。
(责编 欧金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