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去年,有两家美国IT企业引起全世界人们的热议,一家是苹果公司,另一家是社交网络(SNS)巨头Facebook,中文翻译名为脸谱网。有人预测,苹果公司有望在今年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但是没有人敢预测,Facebook在今年或今后几年中将发展成什么样子?
Facebook的全球用户已达到6亿人,正在开创一个前所未有的互联网时代,它的路还很长,没有人能准确预测出它的未来如何,这一切都掌握在马克·扎克伯格这个年轻的CEO手中,扎克伯格能否将这艘商业巨舰平稳的驶下去,并且驶向何方,我们将拭目以待。
2010年,成为Facebook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这家创立于2004年2月4日的公司,仅仅通过六年多的时间,其市值便被评估到500亿美元,让雅虎这个网络元老望尘莫及;它在美国的浏览量,即使网络霸主Google也要甘拜下风。这一年,年轻的马克·扎克伯格风光无限,他的照片登上《时代》周刊杂志的封面,成为迄今为止年龄最小的年度人物;他创办Facebook的故事被好莱坞改编为电影搬上银幕,并成为今年奥斯卡的获奖大热门。而在此之前,受到好莱坞青睐的IT名人只有两位,微软的比尔·盖茨和苹果掌门人史蒂夫·乔布斯,这是否意味着年仅27岁的马克·扎克伯格已经取得了和这二人相等同的社会功绩?他是如何做到的?
得天独厚的创建时机
Facebook的成功绝非偶然。它是时代的产物,更是时代的幸运儿。早在Facebook之前,安德鲁·韦瑞契(Andrew Weinreich)于1997年创办了六度空间网站(sixdegrees.com),这可以看做社交网络的起始,它的设计理念与今大同小异,但它的出现只能用一个词来描述:时机不当。那时用户还没有数码相机,无法上传照片、声音、甚至视频,尽管六度空间的创意很好,但缺乏技术的支持,管理成本过高,只能在三年后的网络泡沫中化为乌有。其后,真正的社交网络开始大行其道。至2004年初,在“天时”的无限眷顾下,专门针对大学生的社交网络Facebook应运而生。
简单实用的开发策略
但是,Facebook并非唯一的时代宠儿,一时之间,美国各大名牌院校都建立了自己的社交网络,Facebook能在这些竞争者中脱颖而出,在于它简单实用的产品开发策略。与很多类似的网站相比,它的功能极其精简,马克·扎克伯格抓住了同学们的致命心思,他的网站是一个在线的学生花名册,能让每一名入学新生以最快的速度了解他的同学,了解他心仪的女孩子都选了哪些课程。而与此相比,很多网站的功能太多、太复杂。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扎克伯格将网站打造为一个开放的平台,这个平台类似于微软的操作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不知成就了多少软件公司。如果Facebook将心思投放在更加完美的功能系统上,那它必然会被更好的网站所取代,反倒是这个简单的生态系统概念使它得以稳健、长久的成长。
知行知止的发展战略
Facebook的成长虽快,但是稳健是其在创建之初的第一要务。最初,扎克伯格与他的伙伴最大的担心是网站流量的供不应求。他们严格限制对用户的开放数量,准备工作做的极为细致。Facebook最初只在哈佛大学开放,只有哈佛邮箱的人才能登录。随后,网站才开始在哥伦比亚、斯坦福、耶鲁等一流大学试探性的开放。扎克伯格认为,比激发用户兴趣更重要的工作是抵制一些热捧的诱惑。他抵制了诸多学校的极力申请,抵制了诸多广告公司的优厚合作,甚至抵制了一些投资方极具吸引力的条件。扎克伯格不为这些所动,沉着冷静的按照自己的计划在美国各大学间依序开放。这种方式,在不经意中成就了一种以退为进的战略战术。很多学生都记得Facebook在自己学校开放的具体日期,因为那的确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
绝对控股的融资模式
硅谷公司的发展壮大离不开风险投资的参与,这已经成为一种固定的模式。马克·扎克伯格从一开始就在谨小慎微的挑选着他的投资人,他善于从他人身上吸取经验教训,他不想由于投资人的参与,使自己失去对公司的控制,更可怜的是,被董事会踢出门外。
他知道Facebook的何去何从,他对这个产品有着他人无法替代的理解力,这是用金钱所买不来的。因此,在前后五轮的融资过程中,扎克伯格始终都把能够与自己合意的对方最高人物亲自出任董事作为接受投资的必要条件。并且扎克伯格始终保有对公司的绝对控股权,最新数据显示,他以24%的股份在公司的持股比例上占有绝对优势。试想,假如扎克伯格没有牢牢抓住这一有力权柄,也许Facebook的发展便不会是今天的样子。
Facebook的全球用户已达到6亿人,正在开创一个前所未有的互联网时代,它的路还很长,没有人能准确预测出它的未来如何,这一切都掌握在马克·扎克伯格这个年轻的CEO手中,扎克伯格能否将这艘商业巨舰平稳的驶下去,并且驶向何方,我们将拭目以待。
2010年,成为Facebook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这家创立于2004年2月4日的公司,仅仅通过六年多的时间,其市值便被评估到500亿美元,让雅虎这个网络元老望尘莫及;它在美国的浏览量,即使网络霸主Google也要甘拜下风。这一年,年轻的马克·扎克伯格风光无限,他的照片登上《时代》周刊杂志的封面,成为迄今为止年龄最小的年度人物;他创办Facebook的故事被好莱坞改编为电影搬上银幕,并成为今年奥斯卡的获奖大热门。而在此之前,受到好莱坞青睐的IT名人只有两位,微软的比尔·盖茨和苹果掌门人史蒂夫·乔布斯,这是否意味着年仅27岁的马克·扎克伯格已经取得了和这二人相等同的社会功绩?他是如何做到的?
得天独厚的创建时机
Facebook的成功绝非偶然。它是时代的产物,更是时代的幸运儿。早在Facebook之前,安德鲁·韦瑞契(Andrew Weinreich)于1997年创办了六度空间网站(sixdegrees.com),这可以看做社交网络的起始,它的设计理念与今大同小异,但它的出现只能用一个词来描述:时机不当。那时用户还没有数码相机,无法上传照片、声音、甚至视频,尽管六度空间的创意很好,但缺乏技术的支持,管理成本过高,只能在三年后的网络泡沫中化为乌有。其后,真正的社交网络开始大行其道。至2004年初,在“天时”的无限眷顾下,专门针对大学生的社交网络Facebook应运而生。
简单实用的开发策略
但是,Facebook并非唯一的时代宠儿,一时之间,美国各大名牌院校都建立了自己的社交网络,Facebook能在这些竞争者中脱颖而出,在于它简单实用的产品开发策略。与很多类似的网站相比,它的功能极其精简,马克·扎克伯格抓住了同学们的致命心思,他的网站是一个在线的学生花名册,能让每一名入学新生以最快的速度了解他的同学,了解他心仪的女孩子都选了哪些课程。而与此相比,很多网站的功能太多、太复杂。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扎克伯格将网站打造为一个开放的平台,这个平台类似于微软的操作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不知成就了多少软件公司。如果Facebook将心思投放在更加完美的功能系统上,那它必然会被更好的网站所取代,反倒是这个简单的生态系统概念使它得以稳健、长久的成长。
知行知止的发展战略
Facebook的成长虽快,但是稳健是其在创建之初的第一要务。最初,扎克伯格与他的伙伴最大的担心是网站流量的供不应求。他们严格限制对用户的开放数量,准备工作做的极为细致。Facebook最初只在哈佛大学开放,只有哈佛邮箱的人才能登录。随后,网站才开始在哥伦比亚、斯坦福、耶鲁等一流大学试探性的开放。扎克伯格认为,比激发用户兴趣更重要的工作是抵制一些热捧的诱惑。他抵制了诸多学校的极力申请,抵制了诸多广告公司的优厚合作,甚至抵制了一些投资方极具吸引力的条件。扎克伯格不为这些所动,沉着冷静的按照自己的计划在美国各大学间依序开放。这种方式,在不经意中成就了一种以退为进的战略战术。很多学生都记得Facebook在自己学校开放的具体日期,因为那的确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
绝对控股的融资模式
硅谷公司的发展壮大离不开风险投资的参与,这已经成为一种固定的模式。马克·扎克伯格从一开始就在谨小慎微的挑选着他的投资人,他善于从他人身上吸取经验教训,他不想由于投资人的参与,使自己失去对公司的控制,更可怜的是,被董事会踢出门外。
他知道Facebook的何去何从,他对这个产品有着他人无法替代的理解力,这是用金钱所买不来的。因此,在前后五轮的融资过程中,扎克伯格始终都把能够与自己合意的对方最高人物亲自出任董事作为接受投资的必要条件。并且扎克伯格始终保有对公司的绝对控股权,最新数据显示,他以24%的股份在公司的持股比例上占有绝对优势。试想,假如扎克伯格没有牢牢抓住这一有力权柄,也许Facebook的发展便不会是今天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