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辆辆工程车来回穿梭,挖掘机等机械轰鸣声不断,材料运输、管道铺设,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2014年12月15日,在建阳市崇阳北路改造项目建设现场,施工人员正抢抓天气晴好时机进行施工作业。道路改造工程12月底全面竣工后,进一步优化和完善了交通路网结构,更好地对接武夷新区路网。
针对上下班高峰期市区车辆拥堵的问题,结合群众意见和市政规划要求,2014年,建阳市增加、改动公交站点13个;投入资金3500万元,完成了黄花山路、朱熹大道等主干道“白改黑”、“四改六”拓宽改建及管线下地工程;考亭大桥、七贤桥已建成通行;正积极推进环城路、双龙桥、五福桥等重点市政项目的建设。
一项项民心工程,满怀关爱民生的情感。建阳市坚持把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和畅通群众诉求渠道作为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全面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重要举措,以深化“为民办事全程代理”、“三级联动,重心下移”、“百个支部联百村”、“三三归一”和谐依法征迁等群众工作法为载体,从源头和制度上畅通群众诉求渠道,让群众理有处讲、怨有处诉、难事有处反映、问题有处解决,使矛盾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努力实现群众诉求“零距离、零积压、零越访”。
“我们党对党群关系有着极为深刻的认识,将其比之为鱼水、喻之为血肉、视之为种子和土地。我们的政务必须问效于民,把让群众满意作为工作的第一追求,坚持以群众需求为民生工作取向,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建议,以此作为推进改革发展决策的重要参考和依据。”建阳市委书记袁仁旺在多场合阐述党群关系、政务与民意的关系。
服务新区,下好“一盘棋”
建设武夷新区是省委省政府的重大战略部署。当前,征地拆迁是建阳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征地拆迁加快武夷新区建设步伐,让新区建设发展成果惠及建阳人民,是武夷新区征迁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建阳市市长杨新强表示,基于此,建阳市在征迁工作中靠前服务,主动了解群众诉求,听取民情,尊重民意,进行科学决策。
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建阳市始终坚持将作风建设作为加快科学发展、提高执政能力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以“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为原则,围绕“融入新区谋发展,立足全省找位置”一个发展定位,全力实现“服务武夷新区建设和推进建阳全面发展”两大工作目标。
在征迁工作中,建阳市坚持践行群众路线,全市上下树立“一盘棋”思想,坚决服从安排,创新推行“三三归一”群众工作法,将“三三归一”群众工作法充分融入到征迁的各个环节,即把握工作总方向,突出“三民”原则:规划集中民智、政策融入民意、征迁维护民利;注重方式方法,坚持阳光操作,深入农户强化宣传,妥善化解个案矛盾,努力打好“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以法制人”三张“王牌”,最终实现一个目标:和谐依法征迁。
在制定政策前期,征迁干部就深入村组摸底,召开群众听证会、群众代表座谈会,从群众中寻求保障群众利益的“基本法”。还邀请上级有关部门专家,针对群众提出的各种意见,进行充分调研评估,只要符合大部分群众利益又不违反大政策就积极采纳。
同时,从法院、司法等部门法律专业视角从严“把关”,逐一列举征迁工作矛盾点,对相关条款进行修正,使政策更加严谨、科学。《建阳市武夷新区童游组团房屋征收补偿安置方案》就是经过全市上下多次研讨后正式发布实施的。
本着确保群众“失地不失居、失地不失业、失地不失利”的原则,建阳市采取多种措施保障被征迁群众利益,着力解决其后顾之忧。按政策标准提供回拨地和预留地,推行统一标准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城镇居民医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乡居民医疗救助的有效衔接。建阳市还建立起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对60周岁以上被征地农民,每人每月发放养老补助90元;对年龄低于60周岁的被征地农民,引导其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市政府给予一定的缴费补助。为了解决被征迁群众的长远生计,建阳市还专门建立起二、三产业基地和就业培训基地,组织群众参加各种形式岗前培训,建立市政公司,要求入园企业在招聘岗位时优先提供给被征地群众。
“三三归一”群众工作法将“人本情怀”贯穿到征迁工作各个环节,干群合力破解征迁难题,实现和谐依法征迁。童游街道新村村民苏绍根,儿子在外打工,常年独自生活,性格孤僻。征迁干部黄永红、谢丽娟不顾他的冷言冷语、轰赶叫骂,“叔叔”长、“叔叔”短地一次次登门陪他拉家常,为他释疑解惑。得知苏绍根去年摔伤住院,花了6万多元医药费,生活困难,征迁干部就帮他上报相关部门申请困难补助。倔强的苏绍根深受感动,主动把在南平打工的儿子叫回来,配合征迁。
今年以来,建阳市为武夷新区完成征地5804亩,拆迁41万平方米,累计完成房屋征收55.8万平方米,土地征收6.4万亩,确保了新区各重点项目顺利推进。
创新方式,搭建“快车道”
“真没想到,找镇政府办个证件会这么快!”2014年12月12日下午,建阳市麻沙镇交溪村村民刘某说。刘某在村里有片毛竹山,因为产权界定不清,林权证迟迟办不下来。当日下午5点,他带着相关手续,来到麻沙镇便民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很快就协调各部门,帮助解决相关证件不齐的问题。
着眼于群众反映诉求的经常性和便捷化,建阳市搭建畅通群众诉求“快车道”,以“为民办事全程代理制度”为抓手,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在代理做法、办事程序、负责单位、操作规程、服务范围等内容不断总结完善规范,把经验性的做法提升转化为制度性的机制,并在全市推开,为群众无偿提供一站式全程代理服务,有效解决了群众“门难进、人难找、事难办”问题,得到了群众的普遍拥护和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
“为民办事全程代理制度”主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建队伍,解决好“由谁代办”的问题。各乡镇(街道)成立全程代理工作领导小组,在镇区设立全程代理受理中心,各村(居)设立受理点,群众办事只需向受理点代理员提供有关材料,提出办事申请,凡属于代理职能范围的事项均可代理。 明方向,解决好“代办什么”的问题。明确代理内容,强化便民利民、全程全面的服务功能,服务内容涵盖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15大类内容。同时,还拓展代理服务领域,如全程为入驻企业办理各种证照;对代办事项实行动态管理,每年梳理一次。
重规范,解决好“怎么代办”的问题。目前,建阳市实施全程代理、上门代理,如果村(居)民有符合代理工作范畴的代理事项,只要委托代理员,或拨打“代理服务热线”,或进入“社区信息化平台建设网站”,或到受理点(中心)申请登记办理事项后,受理点(中心)就会告知申办人的权利、义务及事项办理的期限,然后确定该事项的全程代理人,由全程代理人代表申办人负责并跟踪全过程办理,并将办理结果交回受理点(中心),由受理点(中心)将办理结果通知(反馈)申办人。
抓阵地,解决好“在哪里办”的问题。目前全市形成了村(居)受理一乡镇(街道)代理——市办理(行政服务中心)三级服务网络平台。村受理,即各村(居)设立为民办事全程代理受理点;乡镇(街道)代理,即各乡镇(街道)在镇区设立为民办事全程代理受理中心;市办理,即市行政服务中心全面对接13个乡镇(街道)及申报业务量少的12个市直单位受理事项的申办,开通乡镇与部门、社区与部门窗口的“直通车”。
抓机制,解决好“代办成效”的问题。健全了经费保障、工作台账、定期评议、监督检查、考核奖惩等五项工作制度。出台了《建阳市为民办事全程代理制工作考评办法(试行)》,制定《考评细则》,将代理制工作列入各乡镇(街道)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效能考核之中,每季度考核评估、年底集中考核。
建阳市“为民办事全程代理制”的实施,有效推动了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工作作风的转变,变群众找干部为干部主动服务群众,变过去办事拖拉为限时办结,变随意办事为按规矩办事,变“暗箱操作”为“阳光操作”,干部由“坐班的”变成了“跑腿的”,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的普遍拥护,促进了党群、干群关系的融洽融和。仅2014年以来,建阳市行政服务中心(含分中心)各窗口共受理各类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63933件,13个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共受理各类代理事项32115件。
上下联动,构筑“诉求网”
水吉镇莘溪坪村至小湖镇溪东采育场有一条近4公里的山路,修建于上个世纪70年代初,是莘溪坪、仑尾、陈地三个村的笋竹产品外运的必经之路。由于年久失修,路面已经变得坑洼不平、泥泞不堪。村民们都希望能将这条路进行水泥硬化,给群众的出行和农副产品运输、销售带来便利。
在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建阳市委书记袁仁旺、市委常委施曷宝深入水吉镇莘溪坪村调研,听群众心声,察基层实情,积极回应群众关切,解决群众道路出行难问题,由市烟草、财政、交通、林业、发改等部门出资180万元为该村修建一条长3.9公里、宽3.5米的水泥路。眼看这条路就要建成通车了,村民们都说:“这是一条致富路,更是一条民心路!”
按照南平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三级联动、重心下移”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机制的意见要求,建阳市紧扣当地实际,不断丰富“三级联动、重心下移”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方式、内容、载体。
首先建立健全乡镇干部驻村蹲点制度。让干部到农村住农家屋、吃百姓饭、解群众忧。实行“双向选择”明确“派谁去”,从乡镇班子领导、站办所干部、优秀年轻公务员中遴选出155名“能人”,明确“下去干什么”“下去怎么干”等问题,深入村里服务群众、解决问题、推动发展。
其次是建立“走访群众、接访群众”的双访群众工作机制。一方面开展“三人”走访,组织引导全市党员干部“入田间地头、人工厂车间、人农户家中”;另一方面开展“三定”接访,即“定人定点定时”接待来访群众,建立领导干部信访接待日制度,市主要领导每月15日在市信访局公开大接访,每周一安排一名市委常委或副市长接访群众,各乡镇(街道)每周轮流安排一位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到综治维稳中心接访群众。
同时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全市共有50个重点村与市直机关单位成为结对帮扶对象,包括下派村、信访不稳定村、计生单列(黄牌警告、帮促)村、村级组织建设薄弱村、部分村级组织换届重点村等。自活动开展以来,取得较好成效,8个计生单列村解除了黄牌警告,组织建设薄弱的19个村实现了整改提高,32个下派村整体工作有所提升,全市牵手联创单位支持牵手联创村项目数92个,帮扶资金达10213一万元。开展市直机关单位“百个支部联百村”志愿结对帮扶服务活动,建立在职党员在居住地发挥作用机制,1787名在职党员参与社区服务群众活动,818名在职党员参与到社区志愿者队伍中。广泛开展“我和百姓拉家常”活动,全市党员干部进村入户,帮助群众解决困难和问题。活动开展以来,共结对帮扶困难群众1122人,争取项目285个,化解矛盾纠纷182起,落实帮扶资金1890余万元,形成了人往基层走、钱往基层投、政策往基层倾斜的良好导向。
好作风带来新气象。经济发展、城乡巨变、民生改善、社会和谐……全市上下呈现出党风正、政风畅、民意顺、事业兴的良好态势。2014年前三季度,全市实现生产总值83.2亿元,比增9.0%;1~11月,全市规模工业总产值202.2亿元,比增13%,固定资产投资202亿元,增长31.6%;财政总收入14.19亿元,比增24.6%,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10.29亿元,比增26.8%。
针对上下班高峰期市区车辆拥堵的问题,结合群众意见和市政规划要求,2014年,建阳市增加、改动公交站点13个;投入资金3500万元,完成了黄花山路、朱熹大道等主干道“白改黑”、“四改六”拓宽改建及管线下地工程;考亭大桥、七贤桥已建成通行;正积极推进环城路、双龙桥、五福桥等重点市政项目的建设。
一项项民心工程,满怀关爱民生的情感。建阳市坚持把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和畅通群众诉求渠道作为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全面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重要举措,以深化“为民办事全程代理”、“三级联动,重心下移”、“百个支部联百村”、“三三归一”和谐依法征迁等群众工作法为载体,从源头和制度上畅通群众诉求渠道,让群众理有处讲、怨有处诉、难事有处反映、问题有处解决,使矛盾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努力实现群众诉求“零距离、零积压、零越访”。
“我们党对党群关系有着极为深刻的认识,将其比之为鱼水、喻之为血肉、视之为种子和土地。我们的政务必须问效于民,把让群众满意作为工作的第一追求,坚持以群众需求为民生工作取向,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建议,以此作为推进改革发展决策的重要参考和依据。”建阳市委书记袁仁旺在多场合阐述党群关系、政务与民意的关系。
服务新区,下好“一盘棋”
建设武夷新区是省委省政府的重大战略部署。当前,征地拆迁是建阳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征地拆迁加快武夷新区建设步伐,让新区建设发展成果惠及建阳人民,是武夷新区征迁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建阳市市长杨新强表示,基于此,建阳市在征迁工作中靠前服务,主动了解群众诉求,听取民情,尊重民意,进行科学决策。
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建阳市始终坚持将作风建设作为加快科学发展、提高执政能力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以“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为原则,围绕“融入新区谋发展,立足全省找位置”一个发展定位,全力实现“服务武夷新区建设和推进建阳全面发展”两大工作目标。
在征迁工作中,建阳市坚持践行群众路线,全市上下树立“一盘棋”思想,坚决服从安排,创新推行“三三归一”群众工作法,将“三三归一”群众工作法充分融入到征迁的各个环节,即把握工作总方向,突出“三民”原则:规划集中民智、政策融入民意、征迁维护民利;注重方式方法,坚持阳光操作,深入农户强化宣传,妥善化解个案矛盾,努力打好“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以法制人”三张“王牌”,最终实现一个目标:和谐依法征迁。
在制定政策前期,征迁干部就深入村组摸底,召开群众听证会、群众代表座谈会,从群众中寻求保障群众利益的“基本法”。还邀请上级有关部门专家,针对群众提出的各种意见,进行充分调研评估,只要符合大部分群众利益又不违反大政策就积极采纳。
同时,从法院、司法等部门法律专业视角从严“把关”,逐一列举征迁工作矛盾点,对相关条款进行修正,使政策更加严谨、科学。《建阳市武夷新区童游组团房屋征收补偿安置方案》就是经过全市上下多次研讨后正式发布实施的。
本着确保群众“失地不失居、失地不失业、失地不失利”的原则,建阳市采取多种措施保障被征迁群众利益,着力解决其后顾之忧。按政策标准提供回拨地和预留地,推行统一标准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城镇居民医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乡居民医疗救助的有效衔接。建阳市还建立起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对60周岁以上被征地农民,每人每月发放养老补助90元;对年龄低于60周岁的被征地农民,引导其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市政府给予一定的缴费补助。为了解决被征迁群众的长远生计,建阳市还专门建立起二、三产业基地和就业培训基地,组织群众参加各种形式岗前培训,建立市政公司,要求入园企业在招聘岗位时优先提供给被征地群众。
“三三归一”群众工作法将“人本情怀”贯穿到征迁工作各个环节,干群合力破解征迁难题,实现和谐依法征迁。童游街道新村村民苏绍根,儿子在外打工,常年独自生活,性格孤僻。征迁干部黄永红、谢丽娟不顾他的冷言冷语、轰赶叫骂,“叔叔”长、“叔叔”短地一次次登门陪他拉家常,为他释疑解惑。得知苏绍根去年摔伤住院,花了6万多元医药费,生活困难,征迁干部就帮他上报相关部门申请困难补助。倔强的苏绍根深受感动,主动把在南平打工的儿子叫回来,配合征迁。
今年以来,建阳市为武夷新区完成征地5804亩,拆迁41万平方米,累计完成房屋征收55.8万平方米,土地征收6.4万亩,确保了新区各重点项目顺利推进。
创新方式,搭建“快车道”
“真没想到,找镇政府办个证件会这么快!”2014年12月12日下午,建阳市麻沙镇交溪村村民刘某说。刘某在村里有片毛竹山,因为产权界定不清,林权证迟迟办不下来。当日下午5点,他带着相关手续,来到麻沙镇便民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很快就协调各部门,帮助解决相关证件不齐的问题。
着眼于群众反映诉求的经常性和便捷化,建阳市搭建畅通群众诉求“快车道”,以“为民办事全程代理制度”为抓手,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在代理做法、办事程序、负责单位、操作规程、服务范围等内容不断总结完善规范,把经验性的做法提升转化为制度性的机制,并在全市推开,为群众无偿提供一站式全程代理服务,有效解决了群众“门难进、人难找、事难办”问题,得到了群众的普遍拥护和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
“为民办事全程代理制度”主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建队伍,解决好“由谁代办”的问题。各乡镇(街道)成立全程代理工作领导小组,在镇区设立全程代理受理中心,各村(居)设立受理点,群众办事只需向受理点代理员提供有关材料,提出办事申请,凡属于代理职能范围的事项均可代理。 明方向,解决好“代办什么”的问题。明确代理内容,强化便民利民、全程全面的服务功能,服务内容涵盖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15大类内容。同时,还拓展代理服务领域,如全程为入驻企业办理各种证照;对代办事项实行动态管理,每年梳理一次。
重规范,解决好“怎么代办”的问题。目前,建阳市实施全程代理、上门代理,如果村(居)民有符合代理工作范畴的代理事项,只要委托代理员,或拨打“代理服务热线”,或进入“社区信息化平台建设网站”,或到受理点(中心)申请登记办理事项后,受理点(中心)就会告知申办人的权利、义务及事项办理的期限,然后确定该事项的全程代理人,由全程代理人代表申办人负责并跟踪全过程办理,并将办理结果交回受理点(中心),由受理点(中心)将办理结果通知(反馈)申办人。
抓阵地,解决好“在哪里办”的问题。目前全市形成了村(居)受理一乡镇(街道)代理——市办理(行政服务中心)三级服务网络平台。村受理,即各村(居)设立为民办事全程代理受理点;乡镇(街道)代理,即各乡镇(街道)在镇区设立为民办事全程代理受理中心;市办理,即市行政服务中心全面对接13个乡镇(街道)及申报业务量少的12个市直单位受理事项的申办,开通乡镇与部门、社区与部门窗口的“直通车”。
抓机制,解决好“代办成效”的问题。健全了经费保障、工作台账、定期评议、监督检查、考核奖惩等五项工作制度。出台了《建阳市为民办事全程代理制工作考评办法(试行)》,制定《考评细则》,将代理制工作列入各乡镇(街道)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效能考核之中,每季度考核评估、年底集中考核。
建阳市“为民办事全程代理制”的实施,有效推动了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工作作风的转变,变群众找干部为干部主动服务群众,变过去办事拖拉为限时办结,变随意办事为按规矩办事,变“暗箱操作”为“阳光操作”,干部由“坐班的”变成了“跑腿的”,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的普遍拥护,促进了党群、干群关系的融洽融和。仅2014年以来,建阳市行政服务中心(含分中心)各窗口共受理各类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63933件,13个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共受理各类代理事项32115件。
上下联动,构筑“诉求网”
水吉镇莘溪坪村至小湖镇溪东采育场有一条近4公里的山路,修建于上个世纪70年代初,是莘溪坪、仑尾、陈地三个村的笋竹产品外运的必经之路。由于年久失修,路面已经变得坑洼不平、泥泞不堪。村民们都希望能将这条路进行水泥硬化,给群众的出行和农副产品运输、销售带来便利。
在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建阳市委书记袁仁旺、市委常委施曷宝深入水吉镇莘溪坪村调研,听群众心声,察基层实情,积极回应群众关切,解决群众道路出行难问题,由市烟草、财政、交通、林业、发改等部门出资180万元为该村修建一条长3.9公里、宽3.5米的水泥路。眼看这条路就要建成通车了,村民们都说:“这是一条致富路,更是一条民心路!”
按照南平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三级联动、重心下移”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机制的意见要求,建阳市紧扣当地实际,不断丰富“三级联动、重心下移”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方式、内容、载体。
首先建立健全乡镇干部驻村蹲点制度。让干部到农村住农家屋、吃百姓饭、解群众忧。实行“双向选择”明确“派谁去”,从乡镇班子领导、站办所干部、优秀年轻公务员中遴选出155名“能人”,明确“下去干什么”“下去怎么干”等问题,深入村里服务群众、解决问题、推动发展。
其次是建立“走访群众、接访群众”的双访群众工作机制。一方面开展“三人”走访,组织引导全市党员干部“入田间地头、人工厂车间、人农户家中”;另一方面开展“三定”接访,即“定人定点定时”接待来访群众,建立领导干部信访接待日制度,市主要领导每月15日在市信访局公开大接访,每周一安排一名市委常委或副市长接访群众,各乡镇(街道)每周轮流安排一位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到综治维稳中心接访群众。
同时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全市共有50个重点村与市直机关单位成为结对帮扶对象,包括下派村、信访不稳定村、计生单列(黄牌警告、帮促)村、村级组织建设薄弱村、部分村级组织换届重点村等。自活动开展以来,取得较好成效,8个计生单列村解除了黄牌警告,组织建设薄弱的19个村实现了整改提高,32个下派村整体工作有所提升,全市牵手联创单位支持牵手联创村项目数92个,帮扶资金达10213一万元。开展市直机关单位“百个支部联百村”志愿结对帮扶服务活动,建立在职党员在居住地发挥作用机制,1787名在职党员参与社区服务群众活动,818名在职党员参与到社区志愿者队伍中。广泛开展“我和百姓拉家常”活动,全市党员干部进村入户,帮助群众解决困难和问题。活动开展以来,共结对帮扶困难群众1122人,争取项目285个,化解矛盾纠纷182起,落实帮扶资金1890余万元,形成了人往基层走、钱往基层投、政策往基层倾斜的良好导向。
好作风带来新气象。经济发展、城乡巨变、民生改善、社会和谐……全市上下呈现出党风正、政风畅、民意顺、事业兴的良好态势。2014年前三季度,全市实现生产总值83.2亿元,比增9.0%;1~11月,全市规模工业总产值202.2亿元,比增13%,固定资产投资202亿元,增长31.6%;财政总收入14.19亿元,比增24.6%,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10.29亿元,比增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