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建筑业是一个成长率很高的产业。近几年,国家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同时,伴随着我国城市化的进度不断加快,房地产建设项目数量、规模快速增长建筑业市场份额快速增加。而建筑工程项目建设的特点是生产周期长、涉及面广、施工过程中不确定因素较多,涉及生产人员素质多样性等特点,这就给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造成很多困难。同时,工程项目的建设将耗费大量的资金、原材料、人工、机械使用等。工程的单件性同耗费能源的巨大性形成了项目管理中的矛盾双方。本文在对各种成本控制理论进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从建设工程项目运作的全过程出发,对建设工程开发成本构成要素进行分析、研究,对成本控制的关键环节进行剖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提高建设工程开发成本控制的水平,并期望能使开发商更加重视项目决策、设计方面的成本控制,革新成本控制的理念和思维,为推动建筑业的健康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
关键词:建设工程 成本管理 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E271文献标识码: A
一、成本及成本控制的概念
1、成本的概念
在商品经济条件下,成本属于价值范畴,是商品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可知,商品价值(w)的组成可用下式表述:
w=C+V+m
式中C一商品中的物化劳动的价值
V一劳动者为自己劳动所创造的价值
M一劳动者为社会劳动所创造的价值
(C十V)一生产成本
上式表明了商品价值与成本之间的关系。成本的价值构成包括三个方面:
①制造产品所耗费物化劳动的转移价值,包括已消耗的原材料、燃料等劳动对象的价值。
②劳动者活劳动的转移价值,包括支付给职工的工资、福利费、奖金、津贴等。
③劳动者活劳动创造的价值,包括上缴给国家的税金和企业形成的利润等。
2、成本控制的概念
成本控制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成本控制仅指生产过程中产品成本的控制。广义的成本控制,囊括全部成本管理系统的职能,包括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日常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与考核等几个环节,它对产品成本全过程进行有效的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本论文所研究的成本控制,是广义概念上的成本控制。
成本控制又稱成本管理。20世纪初出现了标准成本管理制度,以成本性态分析为起点形成的成本管理会计可以称为基础成本管理会计,它的形成与发展大致可以划分为两大阶段,即追求效率的执行会计阶段(20世纪初到50年代)和追求效益的决策会计阶段(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决策会计与执行会计的不同在于:它是以决策研究为其核心内容,为企业正确地进行经营管理决策提供信息与智力支持。20世纪后期以来,为了适应社会经济条件的重大变化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成本管理会计进入了一个大变革、大发展的历史时期,从而形成了许多新的领域,从广度、深度和高度上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这些新的领域包括作业成本管理、质量成本管理、资金链成本管理、人力资本管理会计、战略成本管理等。
当然,成本管理的新发展所形成的新领域并不能否定或取代基础成本管理会计,它们只是为了适应社会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对基础成本管理会计的丰富和发展。基础性成本管理在与其相适应的技术经济条件下,仍具有广泛的适应性;与此同时,在实际工作中,根据企业生产经营条件的具体情况,选择成本管理新发展形成新领域的某些方面与基础性成本管理会计互相结合起来运行,还可以使它增添新的活力,发挥更大的作用,可以这样说,基础性成本管理是整个成本管理工作的基石。
二、成本控制的原则
虽然各个企业的成本控制系统各不相同,但是有效的控制系统仍有一些共同的特征,它们是任何企业实施成本控制都应遵循的原则,也是有效控制的必要条件。概括说来,成本控制包括以下原则:
1、开源与节流相结合的原则
前面己经说过,降低项目成本,需要一面增加收入,一面节约支出。因此,在成本控制中,也应该坚持开源节流相结合的原则。要求做到:每发生一笔金额较大的成本费用,都要查一查有无与其相对应的预算收入,是否支大于收,在经常性的分部分项工程成本核算和月度成本核算中,也要进行实际成本与预算收入的对比分析,以便从中探索成本节超的原因,纠正项目成本的不利偏差,提高项目成本的降低水平。节流即节约,是提高项目经济效益的核心,是成本控制的一项基本原则。
节约绝不是消极的限制与监督,而是要积极创造条件,从提高项目的科学管理水平入手。在实际工作中,只注重严格执行成本开支范围和有关规章制度,强调事后的分析和检查,这是不可取的。这种做法对具有一次性特点的施工项目组织来说,在成本控制方面造成的危害较大。为了更好地贯彻开源与节流原则,我们不但要加强成本的反馈控制和事后检查分析,还应着眼于成本的事前控制,优化施工方案,深入研究项目的设计文件和具体施工条件,拟定预防成本失控的技术、组织和措施,消灭成本控制的先天不足,做到防患于未然,有效地发挥反馈控制的作用。
2、全面控制原则
建筑项目成本控制中要遵循的全面性原则,有两方面的含义。
①建筑项目全员成本控制。项目成本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指标,它涉及到项目组织中每一个部门、单位的工作业绩,也与每个职工的切身利益有关。
建设者群策群力。要降低成本、实现成本计划,就必须充分调动每个部门或单位以及每个职工控制成本、关心成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仅靠项目经理和专业成本管理人员等少数人的努力是无法收到预期效果的。在加强专业成本管理的基础上,要求在项目过程中,人人、处处、事事都要按照费用标准、预算或计划来进行成本控制,才能有效地降低成本,全面完成施工项目的成本计划。项目成本的全员控制,并不是抽象的概念,而应该有一个系统的实质性内容,其中包括各部门、各单位的责任网络和经济核算等等,防止成本控制人人有责又都人人不管。
②建筑项目全过程成本控制的思想给成本控制工作的启迪就是成本控制工作的全过程性,即建筑项目成本的全过程控制,是指在工程项目确定以后,自项目立案准备开始,经过投资决策阶段、设计阶段,到施工阶段结束,其中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纳入成本控制的轨道。也就是说,首先,成本控制工作要随着项目进展的各个阶段连续进行,使建筑项目成本自始至终处于有效控制之下。
3、动态控制原则
又称中间控制原则,对于具有一次性特点的建筑项目成本来说,应该特别强调项目成本的中间控制。因为建筑项目准备阶段的成本控制,只是根据投资预算要求和工程设计的具体内容确定成本目标、编制成本计划、制定成本控制的方案,为今后的成本控制作好准备。而建筑项目完成后的成本控制,由于成本盈亏已经基本成定局,即使发生了偏差,也来不及纠正。因此,把成本控制的重心放具体阶段上是十分必要的。
4、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
要使成本控制真正发挥及时有效的作用,必须严格按照经济责任制的要求,贯彻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一方面,项目经理、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以及各单位都有一定的成本控制责任,‘从而形成整个项目的成本控制责任网络。另一方面,各部门、各单位在肩负成本控制责任的同时,还应享有成本控制的权利,即在规定的权利范围内可以决定某项费用能否开支、如何开支和开支多少,以行使对项目成本的实质性控制。此外,为充分调动每个成本中心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项目经理还必须定期对各部门、各单位在成本控制中的业绩进行检查和考评,并与工资分配紧密挂钩,实行有奖有罚。实践证明,只有责、权、利相结合的成本控制,才是名符其实的项目成本控制,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5、目标管理原则
目标管理是贯彻执行计划的一种方式,它把计划的方针、任务、目的和措施等逐一加以分解,提出进一步的具体要求,并分别落实到执行计划的有关部门、单位甚至个人。
目标管理的内容包括:目标的设定和分解,目标的责任到位和执行,检查目标的执行结果,修正目标和评价目标。成本控制作为目标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其工作的开展要遵循目标管理的原理。必须以目标成本为依据,作为对项目各种经济活动进行控制和指导的准绳,力求做到以最少的成本支出,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三、各阶段成本控制分析
1、投资决策阶段成本控制
控制成本首要是从投资决策阶段开始抓起,投资成本除去土地成本外主要依赖于设计方案的选择。由于建筑方案不同、设计标准不同,所选用的材料设备不同,所采用的结构形式不同,致使它们的造价是千差万别的。
通过方案细部功能具体量化评价而进行方案比选,结合经济指标评价方法,以最大限度提高投资利用率和投资效益率,选择投资那些结构优良、效果好、系统性强的项目。达到控制成本,提高收益的目的。
决策阶段主要研究的是项目的总体功能要求和目标,以及实现功能和目标的方法。主要從项目建设规模、平面布置、建设标准水平、建设地点等几个方面,去了解该项目的功能要求和须达到的目标,以便决策者能用最经济的方法来满足项目的功能要求。
2、可行性研究阶段成本控制
可行性研究阶段的三大支柱是市场研究、技术研究和效益研究,三者缺一不可。因此,在此阶段运用VE首先就必须对市场进行研究顶测。例如目前市场上存在许多空置房,分析空置的原因,多数是不能够满足大部分居民的需求,其原因是有能力买高标准住宅的只是少数。高标准住宅的功能,对多数居民来讲有过剩(或多余)功能。大部分居民需要的是经济实用型住宅。如果运用VE的方法将高标准住宅的过剩功能消减掉(例如外观的美学功能),使其功能既满足居民要求,又会使成本得到大幅度的降低,从价值工程分析的角度讲,会给企业带来更大的效益。
技术研究研究阶段的分析则需要紧密结合设计初设方案,进行功能分析及方案比选,从而选择出技术与经济结合较好的方案,后文将有详细论述,此处毋庸赘言。
可行性研究阶段是建筑项目初始阶段,决定着项目是否能实施以及项目的整体规模和经济目标。因此,加强建设项目的前期VE分析,将有效地提高项目的投资效益。
3、方案设计阶段成本控制
方案设计阶段运用YE就是要合理选择方案设计的方法,通常可以采用设计招投标法和设计方案竞选法。
设计招投标法和设计方案竞选法均有利于多方案的选择和竞争,但竞选法还可吸取未中选方案的优点,取长补短,使设计更完美,也即可以在提高功能的同时降低成本,从而大大提高产品价值。
主要建筑材料的选择也在此阶段完成,建筑材料费用通常占工程造价的50%~ 70%,同时建筑材料的质量直接影响工程质量。因此在此阶段运用价值工程就是在满足工程功能的同时,尽量选用质优价廉的材料,充分发挥其内在潜力和作用,从而提高价值。
4、设计阶段成本控制
设计阶段是建设项目成本控制的关键与重点。资料统计显示,设计费用本身在建设工程全过程中的费用比例较小,但设计方案本身却对工程造价的影响重大。因此,设计阶段控制造价是非常行之有效的。
可以利用价值工程对设计方案进行经济比较,对不合理的设计提出意见,从而达到控制造价,节约投资的目的。还可以通过推行推行限额设计,开展设计经济责任制调动设计人员节约投资的积极性,达到较佳的成本控制目的。
设计阶段成本控制还充分体现了事前控制的思想,为了避免施工阶段不必要的修改,减少设计变更造成的工程造价的增加,把设计做得细致、深入,可以为施工阶段成本目标按计划实施打下良好的基础。
设计阶段一般是用投资估算作为方案设计估算的控制目标,用方案设计估算作为初步设计概算的控制目标,用初步设计概算作为技术设计修正概算的控制目标,用修正概算作为施工图预算的控制目标。
需要指出的是,严格按照投资决策阶段的成本目标进行控制是设计阶段成本控制成功的关键。
5、施工阶段成本控制
施工项目的成本控制主要是在项目成本的形成过程中,对生产经营所消耗的各项费用开支进行监督和限制,控制在计划成本的范围之内,以提高经济效益。
施工成本管理的关键是严格合同管理,减少工程索赔。由于目前的工程建设实践中许多施工单位采取“低价中标、索赔赢利”的方式来承揽工程。
因此,做到事前把关,主动监控,严格审核工程变更,计算各项变更对总投资的影响,减少不必要的工程费用支出,避免投资失控。
强化监理机制,加强施工管理,选择合适的监理单位,对工程质量、工期和成本进行控制。按照监理规定和实施细则完善职责分工及有关制度,落实责任制,从工程管理机制上建立健全投资控制系统。
施工成本管理的重点是施工进程的合理控制,比较有效的方法是采取经济措施,控制管理成本。由于施工阶段的影响因素较多,直接影响工期与工程质量,因此是建设工程成本控制体系的重点阶段。
施工阶段运用价值工程,主要是寻找实现设计要求的最佳施工方案,如分析施工方法、流水作业、机械设备等有无不必要的功能(即不切实际的过高要求),寻找满足质量要求的前提下降低成本的途径。
施工阶段的价值分析就是通过编制合理的施工方案,采取适当的技术措施,加强管理。在保证施工质量达到设计要求的前提下,通过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降低施工成本和缩短施工工期来提高价值,达到实现VE的目的。
6、施工阶段成本控制的优化
施工阶段成本控制的优化从某种意义上说可以从前面所谈到的控制措施方面着手,即从合同、施工组织、管理、技术几个方面采取控制措施。
(1)合同优化
施工阶段的合同优化可分为两个方面。
从业主角度出发,主要是合理选择比选方案,通过招投标的方式确立最优方案,合理控制投资。
而从建筑施工企业角度看,合同的优化管理可包括先期细致地收集资料,分析自身情况,确保所签定合同的严密性以及合理性和施工过程中配合质量、工期、成本管理控制合同履行情况并及时做好合同变更工作。
(2)施工组织方案的优化运用价值工程,进行施工方案的优化
(3)加强质量以及工期管理
在施工过程中严把工程质量关,各级质量自检人员定点、定岗、定责、加强施工工序的质量自检和管理工作真正贯彻到整个过程中,采取防范措施,消除质量通病,做到工程一次成型,一次合格,杜绝返工现象的发生,避免造成因不必要的人、财、物等大量的投入而加大工程成本。
可通过制定详尽的节约增效的管理制度,减少材料浪费,降低工程成本;对材料操作损耗特别大的工作,由生产班组设专人负责成本监督;
实行奖罚措施,调动节约积极性;结合施工方法,进行建筑材料使用的比选,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通过代用、改变配合比等方法降低材料消耗;
结合施工方法,进行施工机械设备选型设计,确定最优化的机械设备的使用方案;
严格控制建设项目施工的进度计划,根据施工的进度计划及时组织材料、构件的供应,保证项目施工顺利进行,防止因停工待料造成损失;
定期进行成本核算,随时掌握收集信息并与成本计划比较,对施工项目的各项费用实施有效控制,发现偏差则分析原因,并采取措施纠正,从而实现成本目标;
使参与施工过程的各个部门、每一位员工具有积极的成本意识,在施工的每一个环节中进行控制。
(4)采取技术措施加强成本控制
采取技术措施是在施工阶段充分发挥技术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对合同中主要技术方案作必要的技术经济论证,以寻求较为经济可靠的方案,从而降低工程成本,包括采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节约能耗,提高机械化操作等。
结语:
建设工程成本管理虽然细致繁琐但却能让我们很容易看到经济效益,所以要以高度的责任感激发细致和耐心,用心去做,进而提升成本管理水平,同时对成本管理加大科技含量投入,做好成本控制,优质、高效地完成每一个工程项目,使工程项目最大限度地发挥效益。
参考文献:
[1] 全国二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用书编写委员会编写建设工程施工管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2] 成 虎:建筑工程合同管理实用大全[ M]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0
关键词:建设工程 成本管理 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E271文献标识码: A
一、成本及成本控制的概念
1、成本的概念
在商品经济条件下,成本属于价值范畴,是商品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可知,商品价值(w)的组成可用下式表述:
w=C+V+m
式中C一商品中的物化劳动的价值
V一劳动者为自己劳动所创造的价值
M一劳动者为社会劳动所创造的价值
(C十V)一生产成本
上式表明了商品价值与成本之间的关系。成本的价值构成包括三个方面:
①制造产品所耗费物化劳动的转移价值,包括已消耗的原材料、燃料等劳动对象的价值。
②劳动者活劳动的转移价值,包括支付给职工的工资、福利费、奖金、津贴等。
③劳动者活劳动创造的价值,包括上缴给国家的税金和企业形成的利润等。
2、成本控制的概念
成本控制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成本控制仅指生产过程中产品成本的控制。广义的成本控制,囊括全部成本管理系统的职能,包括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日常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与考核等几个环节,它对产品成本全过程进行有效的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本论文所研究的成本控制,是广义概念上的成本控制。
成本控制又稱成本管理。20世纪初出现了标准成本管理制度,以成本性态分析为起点形成的成本管理会计可以称为基础成本管理会计,它的形成与发展大致可以划分为两大阶段,即追求效率的执行会计阶段(20世纪初到50年代)和追求效益的决策会计阶段(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决策会计与执行会计的不同在于:它是以决策研究为其核心内容,为企业正确地进行经营管理决策提供信息与智力支持。20世纪后期以来,为了适应社会经济条件的重大变化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成本管理会计进入了一个大变革、大发展的历史时期,从而形成了许多新的领域,从广度、深度和高度上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这些新的领域包括作业成本管理、质量成本管理、资金链成本管理、人力资本管理会计、战略成本管理等。
当然,成本管理的新发展所形成的新领域并不能否定或取代基础成本管理会计,它们只是为了适应社会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对基础成本管理会计的丰富和发展。基础性成本管理在与其相适应的技术经济条件下,仍具有广泛的适应性;与此同时,在实际工作中,根据企业生产经营条件的具体情况,选择成本管理新发展形成新领域的某些方面与基础性成本管理会计互相结合起来运行,还可以使它增添新的活力,发挥更大的作用,可以这样说,基础性成本管理是整个成本管理工作的基石。
二、成本控制的原则
虽然各个企业的成本控制系统各不相同,但是有效的控制系统仍有一些共同的特征,它们是任何企业实施成本控制都应遵循的原则,也是有效控制的必要条件。概括说来,成本控制包括以下原则:
1、开源与节流相结合的原则
前面己经说过,降低项目成本,需要一面增加收入,一面节约支出。因此,在成本控制中,也应该坚持开源节流相结合的原则。要求做到:每发生一笔金额较大的成本费用,都要查一查有无与其相对应的预算收入,是否支大于收,在经常性的分部分项工程成本核算和月度成本核算中,也要进行实际成本与预算收入的对比分析,以便从中探索成本节超的原因,纠正项目成本的不利偏差,提高项目成本的降低水平。节流即节约,是提高项目经济效益的核心,是成本控制的一项基本原则。
节约绝不是消极的限制与监督,而是要积极创造条件,从提高项目的科学管理水平入手。在实际工作中,只注重严格执行成本开支范围和有关规章制度,强调事后的分析和检查,这是不可取的。这种做法对具有一次性特点的施工项目组织来说,在成本控制方面造成的危害较大。为了更好地贯彻开源与节流原则,我们不但要加强成本的反馈控制和事后检查分析,还应着眼于成本的事前控制,优化施工方案,深入研究项目的设计文件和具体施工条件,拟定预防成本失控的技术、组织和措施,消灭成本控制的先天不足,做到防患于未然,有效地发挥反馈控制的作用。
2、全面控制原则
建筑项目成本控制中要遵循的全面性原则,有两方面的含义。
①建筑项目全员成本控制。项目成本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指标,它涉及到项目组织中每一个部门、单位的工作业绩,也与每个职工的切身利益有关。
建设者群策群力。要降低成本、实现成本计划,就必须充分调动每个部门或单位以及每个职工控制成本、关心成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仅靠项目经理和专业成本管理人员等少数人的努力是无法收到预期效果的。在加强专业成本管理的基础上,要求在项目过程中,人人、处处、事事都要按照费用标准、预算或计划来进行成本控制,才能有效地降低成本,全面完成施工项目的成本计划。项目成本的全员控制,并不是抽象的概念,而应该有一个系统的实质性内容,其中包括各部门、各单位的责任网络和经济核算等等,防止成本控制人人有责又都人人不管。
②建筑项目全过程成本控制的思想给成本控制工作的启迪就是成本控制工作的全过程性,即建筑项目成本的全过程控制,是指在工程项目确定以后,自项目立案准备开始,经过投资决策阶段、设计阶段,到施工阶段结束,其中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纳入成本控制的轨道。也就是说,首先,成本控制工作要随着项目进展的各个阶段连续进行,使建筑项目成本自始至终处于有效控制之下。
3、动态控制原则
又称中间控制原则,对于具有一次性特点的建筑项目成本来说,应该特别强调项目成本的中间控制。因为建筑项目准备阶段的成本控制,只是根据投资预算要求和工程设计的具体内容确定成本目标、编制成本计划、制定成本控制的方案,为今后的成本控制作好准备。而建筑项目完成后的成本控制,由于成本盈亏已经基本成定局,即使发生了偏差,也来不及纠正。因此,把成本控制的重心放具体阶段上是十分必要的。
4、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
要使成本控制真正发挥及时有效的作用,必须严格按照经济责任制的要求,贯彻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一方面,项目经理、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以及各单位都有一定的成本控制责任,‘从而形成整个项目的成本控制责任网络。另一方面,各部门、各单位在肩负成本控制责任的同时,还应享有成本控制的权利,即在规定的权利范围内可以决定某项费用能否开支、如何开支和开支多少,以行使对项目成本的实质性控制。此外,为充分调动每个成本中心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项目经理还必须定期对各部门、各单位在成本控制中的业绩进行检查和考评,并与工资分配紧密挂钩,实行有奖有罚。实践证明,只有责、权、利相结合的成本控制,才是名符其实的项目成本控制,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5、目标管理原则
目标管理是贯彻执行计划的一种方式,它把计划的方针、任务、目的和措施等逐一加以分解,提出进一步的具体要求,并分别落实到执行计划的有关部门、单位甚至个人。
目标管理的内容包括:目标的设定和分解,目标的责任到位和执行,检查目标的执行结果,修正目标和评价目标。成本控制作为目标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其工作的开展要遵循目标管理的原理。必须以目标成本为依据,作为对项目各种经济活动进行控制和指导的准绳,力求做到以最少的成本支出,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三、各阶段成本控制分析
1、投资决策阶段成本控制
控制成本首要是从投资决策阶段开始抓起,投资成本除去土地成本外主要依赖于设计方案的选择。由于建筑方案不同、设计标准不同,所选用的材料设备不同,所采用的结构形式不同,致使它们的造价是千差万别的。
通过方案细部功能具体量化评价而进行方案比选,结合经济指标评价方法,以最大限度提高投资利用率和投资效益率,选择投资那些结构优良、效果好、系统性强的项目。达到控制成本,提高收益的目的。
决策阶段主要研究的是项目的总体功能要求和目标,以及实现功能和目标的方法。主要從项目建设规模、平面布置、建设标准水平、建设地点等几个方面,去了解该项目的功能要求和须达到的目标,以便决策者能用最经济的方法来满足项目的功能要求。
2、可行性研究阶段成本控制
可行性研究阶段的三大支柱是市场研究、技术研究和效益研究,三者缺一不可。因此,在此阶段运用VE首先就必须对市场进行研究顶测。例如目前市场上存在许多空置房,分析空置的原因,多数是不能够满足大部分居民的需求,其原因是有能力买高标准住宅的只是少数。高标准住宅的功能,对多数居民来讲有过剩(或多余)功能。大部分居民需要的是经济实用型住宅。如果运用VE的方法将高标准住宅的过剩功能消减掉(例如外观的美学功能),使其功能既满足居民要求,又会使成本得到大幅度的降低,从价值工程分析的角度讲,会给企业带来更大的效益。
技术研究研究阶段的分析则需要紧密结合设计初设方案,进行功能分析及方案比选,从而选择出技术与经济结合较好的方案,后文将有详细论述,此处毋庸赘言。
可行性研究阶段是建筑项目初始阶段,决定着项目是否能实施以及项目的整体规模和经济目标。因此,加强建设项目的前期VE分析,将有效地提高项目的投资效益。
3、方案设计阶段成本控制
方案设计阶段运用YE就是要合理选择方案设计的方法,通常可以采用设计招投标法和设计方案竞选法。
设计招投标法和设计方案竞选法均有利于多方案的选择和竞争,但竞选法还可吸取未中选方案的优点,取长补短,使设计更完美,也即可以在提高功能的同时降低成本,从而大大提高产品价值。
主要建筑材料的选择也在此阶段完成,建筑材料费用通常占工程造价的50%~ 70%,同时建筑材料的质量直接影响工程质量。因此在此阶段运用价值工程就是在满足工程功能的同时,尽量选用质优价廉的材料,充分发挥其内在潜力和作用,从而提高价值。
4、设计阶段成本控制
设计阶段是建设项目成本控制的关键与重点。资料统计显示,设计费用本身在建设工程全过程中的费用比例较小,但设计方案本身却对工程造价的影响重大。因此,设计阶段控制造价是非常行之有效的。
可以利用价值工程对设计方案进行经济比较,对不合理的设计提出意见,从而达到控制造价,节约投资的目的。还可以通过推行推行限额设计,开展设计经济责任制调动设计人员节约投资的积极性,达到较佳的成本控制目的。
设计阶段成本控制还充分体现了事前控制的思想,为了避免施工阶段不必要的修改,减少设计变更造成的工程造价的增加,把设计做得细致、深入,可以为施工阶段成本目标按计划实施打下良好的基础。
设计阶段一般是用投资估算作为方案设计估算的控制目标,用方案设计估算作为初步设计概算的控制目标,用初步设计概算作为技术设计修正概算的控制目标,用修正概算作为施工图预算的控制目标。
需要指出的是,严格按照投资决策阶段的成本目标进行控制是设计阶段成本控制成功的关键。
5、施工阶段成本控制
施工项目的成本控制主要是在项目成本的形成过程中,对生产经营所消耗的各项费用开支进行监督和限制,控制在计划成本的范围之内,以提高经济效益。
施工成本管理的关键是严格合同管理,减少工程索赔。由于目前的工程建设实践中许多施工单位采取“低价中标、索赔赢利”的方式来承揽工程。
因此,做到事前把关,主动监控,严格审核工程变更,计算各项变更对总投资的影响,减少不必要的工程费用支出,避免投资失控。
强化监理机制,加强施工管理,选择合适的监理单位,对工程质量、工期和成本进行控制。按照监理规定和实施细则完善职责分工及有关制度,落实责任制,从工程管理机制上建立健全投资控制系统。
施工成本管理的重点是施工进程的合理控制,比较有效的方法是采取经济措施,控制管理成本。由于施工阶段的影响因素较多,直接影响工期与工程质量,因此是建设工程成本控制体系的重点阶段。
施工阶段运用价值工程,主要是寻找实现设计要求的最佳施工方案,如分析施工方法、流水作业、机械设备等有无不必要的功能(即不切实际的过高要求),寻找满足质量要求的前提下降低成本的途径。
施工阶段的价值分析就是通过编制合理的施工方案,采取适当的技术措施,加强管理。在保证施工质量达到设计要求的前提下,通过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降低施工成本和缩短施工工期来提高价值,达到实现VE的目的。
6、施工阶段成本控制的优化
施工阶段成本控制的优化从某种意义上说可以从前面所谈到的控制措施方面着手,即从合同、施工组织、管理、技术几个方面采取控制措施。
(1)合同优化
施工阶段的合同优化可分为两个方面。
从业主角度出发,主要是合理选择比选方案,通过招投标的方式确立最优方案,合理控制投资。
而从建筑施工企业角度看,合同的优化管理可包括先期细致地收集资料,分析自身情况,确保所签定合同的严密性以及合理性和施工过程中配合质量、工期、成本管理控制合同履行情况并及时做好合同变更工作。
(2)施工组织方案的优化运用价值工程,进行施工方案的优化
(3)加强质量以及工期管理
在施工过程中严把工程质量关,各级质量自检人员定点、定岗、定责、加强施工工序的质量自检和管理工作真正贯彻到整个过程中,采取防范措施,消除质量通病,做到工程一次成型,一次合格,杜绝返工现象的发生,避免造成因不必要的人、财、物等大量的投入而加大工程成本。
可通过制定详尽的节约增效的管理制度,减少材料浪费,降低工程成本;对材料操作损耗特别大的工作,由生产班组设专人负责成本监督;
实行奖罚措施,调动节约积极性;结合施工方法,进行建筑材料使用的比选,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通过代用、改变配合比等方法降低材料消耗;
结合施工方法,进行施工机械设备选型设计,确定最优化的机械设备的使用方案;
严格控制建设项目施工的进度计划,根据施工的进度计划及时组织材料、构件的供应,保证项目施工顺利进行,防止因停工待料造成损失;
定期进行成本核算,随时掌握收集信息并与成本计划比较,对施工项目的各项费用实施有效控制,发现偏差则分析原因,并采取措施纠正,从而实现成本目标;
使参与施工过程的各个部门、每一位员工具有积极的成本意识,在施工的每一个环节中进行控制。
(4)采取技术措施加强成本控制
采取技术措施是在施工阶段充分发挥技术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对合同中主要技术方案作必要的技术经济论证,以寻求较为经济可靠的方案,从而降低工程成本,包括采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节约能耗,提高机械化操作等。
结语:
建设工程成本管理虽然细致繁琐但却能让我们很容易看到经济效益,所以要以高度的责任感激发细致和耐心,用心去做,进而提升成本管理水平,同时对成本管理加大科技含量投入,做好成本控制,优质、高效地完成每一个工程项目,使工程项目最大限度地发挥效益。
参考文献:
[1] 全国二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用书编写委员会编写建设工程施工管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2] 成 虎:建筑工程合同管理实用大全[ M]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