篁岭,春日梯云寻梦

来源 :旅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sdomro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幅色彩鲜明的立体版画
  篁岭以梯田而著名,周围山上皆绿树环抱,梯田环绕,梯田上面种有密密麻麻的油菜花。每年3月下旬,油菜花儿次第开放,花团簇簇,热烈奔放,遂成一片油菜花山、花海,远远看去,整个山野一片金黄,就像一幅色彩鲜明的立体版画,雕刻在这片浅春深绿的大地上,彰显着篁岭的山水秀色,自然美景。行走在悠远空灵的景区,你会感觉到阵阵浮动的花香。
  我对徽州文化一向充满了敬意,曾去过安徽黄山等地,也只是匆匆。读过有关西递宏村的文字,期待有一天可以一游,但终因事务繁忙,难以成行。谁知没有计划,胜似计划,初春时节,竟意外有了一个机会让我不顾一切地前往,这真是“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明代戏剧家汤显祖的千古绝唱,应验在自己的身上。汤老先生一生向往人间仙境,可做梦也没有梦到,当有一天来到徽州,竟然发现他所期盼的人间仙境,原来就在徽州。可以想象,当年老先生一脚踏上徽地,举目而望,原来徽州之美,才是仅凭想象抵达不到的地方,那一刻,他是怎样一种心醉神迷的惊喜?!
  篁岭给我的印象也是一份欣喜。篁岭古名“篁里”,是个拥有170余户人家的村庄,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居住着从安微歙县迁移而来的望族曹氏,也就是清代父子宰相曹文埴、曹振镛的故里。篁岭山多田少,整个村子依山而建,高低错落,重重叠起,远远看去,如同挂在山坡。而篁岭之下,则是层层梯田,弯曲回绕,使村庄显得更加恬适、安详,故称为“梯云人家”,又名“天街”,是个“隔篁竹,闻水声”的幽静之所。
  踏进篁岭,目力所及之处皆是上下的石阶,平坦光滑的青石板路,狭窄而悠长的街道上,布满时光的痕迹。房屋则多是粉墙黛瓦,雕梁画栋,极为精美,颇有先民留下来的古风遗韵。从铺满青石板的街道上走过,抬头是古老雕花的木制门窗,檐下悬挂着大红灯笼,到处散发着古旧的气息,让人从岁月沧桑的缝隙里,触摸到了浓缩的徽州历史。
  游赏五桂堂,观瞻春和楼
  最有代表性的是“五桂堂”,建于清乾隆年间,因先祖生有五子,于是主人选种五棵桂树于庭院中间,寄寓枝繁叶茂、子孙满堂之意,故取名“五桂堂”。“桂”是“贵”的谐音,也暗示房屋主人不同寻常,是个显赫之家。“五桂堂”砖雕门楼,鱼池庭院,前后天井,前堂后厅。居室为二层建筑,一楼是主人与长子居住,二楼属于闺房。抬头望去,天井上沿,一圈木栏斜倚,据说即是传说中的美人靠。门窗上的木雕更是精美大气,端庄繁丽。
  有意思的是院中的坍池,不像北方的池塘或方或圆,它只有一半,不圆满。所谓此消彼长、物盛则衰,是万物发展的一种规律,故而称作“半池”。从半池的意思去看,出自《周易·丰》中的“日中则昃,月盈则食”之意,体现了徽州人的谦逊与智慧,以及淡泊、达观的处世理念。此屋原主人曹廷启,是曹文埴的生父。曹文埴,字近薇,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进士,官至户部尚书。显贵之后为不忘孝亲,出巨资兴建了这座“五桂堂”送给父亲曹廷启,以报生身之恩。
  微州人家高墙如山,厅堂与天井合二为一,崇尚“上善若水,上德若谷”,信奉“智者动,仁者静”,认为山川不会重样,宅院也不应重样,所以设计精心,风格考究。在这多变的房屋间,却有一份不变的郑重。八仙桌、太师椅、条案、两座一几,中堂、对联、匾额、条屏等,这些物件象征着主人待客的纲常,对待客人的礼节,所以必须摆放得规规矩矩,有条不紊。
  正堂厅上除了八仙桌,还有两张半边桌,各靠在左右墙边。此桌一般不用,除了当做休憩依靠的地方,基本闲置在家,成了别具一格的装饰。原来,徽州男子多半出门在外,或做官或经商,女人独守在家,等到男主人回到家中,这两个半桌才可以并到一起,名为“合欢桌”。所以,我们看到的半桌,很少在厅堂中相依。以这种方式代表那份不变的敬爱之情,可见微州人的用意之深,更不失为家居巧妙的设计。
  若说篁岭的每间楼阁都是一座观景台,那么篁岭的每扇窗就是一面画屏,站在任意一扇窗前,都能看到村外的景色,池塘,毛竹,野生的花丛,参天的古树,沿着山路,绵延衔接。雨后的篁岭别有一番韵致,远近的山林被雨水濡染,在迷蒙的雨雾里如烟似黛,在这样的天气里倚坐窗前,逐一品读对面云雾缭绕的青山,蔚然壮观。
  迈进“春和楼”,就如同迈进篁岭二十四节气的长廊,周围墙壁上绘有以各节气为主题的图解,配以“立春天气暖,雨水送肥晚”、“凉蛰决耙地,春分犁不闲”、“懵懵懂懂,清明下种”等的简明农谚,展示出婺源人的春种秋收和每个季节里踏实劳作的景象,同时还以情景故事,立体雕塑的形式,生动活泼地再现婺源民间婚嫁的风俗文化。
  漫步水口林,沉浸老樟树香氛
  从“春和楼”出来,逐一走向夏耘亭、秋实亭,不远就是水口林。水口林,当地人简称“水口”,是篁岭百姓心目当中的风水之地,居于村落入口和出口处。篁岭地形呈U字形,俯瞰下去,这里的地形有如一把太师椅,村头和村尾刚好是这个村子的两个扶手,据说这样的地形对居民颇为有利,聚气、生财。为了使风水更加敛集,先民们便在这里种植了许多树木,其中不乏一些珍稀的树种,比如红豆杉、香樟、香枫、翠柏、桂花树、香榧树等等,栽植密集,枝冠参天,浓荫遮天蔽日。一棵红豆衫有五百年树龄,一棵枫香树,竟然已有一千二百多年的树龄。走进这里,就像走进一个安详静谧之地,神秘之地,让人不由伸展双臂去环抱那些大树,追溯它们生命的根系,为风雨岁月干百年的历史浮想联翩。
  在傍晚的篁岭天街行走是惬意的,在篁岭的林间小道行走更是令人心情舒畅、心旷神恰。傍晚在树林中散步,一阵风来,忽而闻到一股浓浓的香味,这股香气就是香樟树散发出的气息。在篁岭,古老沧桑的香樟树随处可见。香樟,是当地普遍种植的一种树木,属于常绿乔木,它高可达30米,枝叶茂密,气势雄伟,木材坚硬美观,是制作家具的好材料。只要有树的地方,就能看到它们的身影。这里有一个风俗,如果谁家生了女儿,这家人家就要在家居旁边或院子里种上一棵樟树,等女儿长大,这棵树也正好长成大树,便可用来为适龄的女儿做嫁妆了,这便是有名的樟木箱。在江西一带,樟木箱還有一个名子叫“女儿箱”,自古以来,人们沿袭着这个风俗,使其充满了神秘与温馨。在水口林中散步,不时有樟树的气息飘然而来,随风浮动,行走其间如沐浴香风。   微州人讲究村庄的风水,他们认为在水口种植树木,能给村庄“藏风聚气”,使人脉兴旺发达。在这里,随便找出一株大树,都有数百年树龄。村民们坚信砍掉了树木就是破坏了风水。篁岭的村民保护树木有个默守的村规,谁杀一棵树,村人就去杀那家人家的一口猪。在过去,猪往往代表着徽州人的财富。我曾在墓碑上看到这样的碑刻:“前朝山水秀,后代子孙贤。”可见篁岭人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根深蒂固,由来已久,他们不但活着保护自然生态,遗言还要作为家训嘱托后人,这种福佑子孙的行动值得我们借鉴。
  窗衔墉岭千叶匾,门聚幽篁万亩田
  徽州境内山多田少,有“七山半水半分田,二分道路和庄园”的说法,尽管村民对山地进行了较大范围的开垦,但他们早就适应了这种往高处居住的观念。他们的房屋大都二至三层,房屋坐落无论是朝南还是面北,让人感觉设计的都那么合理,对于土地丝毫没有多余的侵占和浪费。现代汉语的本义,篁为竹子的意思,篁岭的竹生长得十分茁壮,竹以最常见的生活用品走进篁岭人家的生活,从竹笛、竹箪、竹床、竹椅、竹席到晒秋用的竹匾。竹林外围为茂密的树林,山顶才是村落的中心。村落里,到处流水潺潺,石罅中流下的水声不断地拍击在耳边,流水附近,绿萝垂挂,五颜六色的蝴蝶兰芬芳四溢。景区里有许多古色古香的店面,和许多旅游景区一样,经营一些装饰品和小吃店。渴了,你可以去米奶吧买一杯米奶;饿了,你可以在汪一挑饭馆吃一碗混沌;累了,你可以靠在查氏酒坊听一曲店主的笛奏,尝一口查氏酒坊精心酿制的桂花酒……
  饮食文化一直是篁岭民俗文化的传神之笔,因此品尝天街的特色小吃,也是浏览篁岭体味微州文化的必不可少的一环。篁岭美食可谓囊括了整个徽氏餐饮的所有品类,它以微菜为根源、以婺源饮食文化为精神,以篁岭民俗、民情为基准而独成体系。这些美食都以自猎、自养、自种以及有机生态无污染而著称。登上天街食府的二楼,全景落地式的窗户视野开阔,面朝对山的自然风光,农家房屋以及梯田美景一览无余,正应了“窗衔墉岭干叶匾,门聚幽篁万亩田”的景致。这里可以尝到婺源特色小吃“蒸汽糕”“灰汁果”,更可观赏农家老人制做“清明果”。
  在篁岭的四五天里,春雨一直跟随着我们。淋漓尽致地倾洒了一个晚上,第二天上午天气初晴,太阳便亮晃晃地从云缝里跃出来,万束光芒直透薄云,把整个篁岭照射得金碧辉煌。对面的山峰云雾缭绕,变化多姿,随风浮动。云雾漫上村庄,雾中的街巷、房屋、水池、渠道,如幻如梦,融为一体。窄窄的小巷,纵横交错,高低迂回。微雨的天气里,一柄柄雨伞在夹道里打开,从低矮的屋檐下一掠而过,宛如天街上盛开的花朵,加上游客流动着的鲜艳的服饰,整个篁岭被打扮得妩媚俏丽。传说中有一个美丽的世外仙境叫桃花源,而篁岭的秀美脱俗,绝非桃花源所比拟。
  晒秋,是篁岭景区独有的农俗景观。篁岭地势崎岖,房屋层叠,为了不占地方,人们在自家的屋檐上固定一排三四米长的木棍,用竹匾既晾晒收获下来的农作物,又可晾晒衣物,久而久之,便成了农家生活的一部分。红红的辣椒,白色的笋干,青色的萝卜,在硕大的筛匾上铺展,五颜六色,旖旎温馨。他们晒茶叶、晒茄子、晒豆角,晒稻谷、晒大豆、晒蕨菜,随着不同的季节,所晒之物也在不断地变换。
  古典的民居,秀丽的景色,丰富多彩的晒秋文化,让这里更加散发出古老、亲切、古朴的韵味,古老别致的徽派房屋、华盖遮天的古枫树和樟树,还有高耸入云的红豆杉以及密密匝匝的次生林,让人从心里流淌出一抹绿荫。古老雕花的木制门窗、悬挂在屋檐下的一串串大红灯笼,都能让人生出一种浓浓的乡愁。那些树木,那些草地,那些毛竹,就像生在美人眼睛上的睫毛,无须刻意近观,只要轻轻地、缓缓地回一回头,它们就在你有意无意间清晰可辨。
  篁岭的春天,眼神明媚,腰身婀娜,淙淙潺潺。水流积蓄下的池塘可是她的眸子?窄窄的石桥可是她的裙带?满坡的紫云英可是她的披肩?
  在悠长狭窄的街巷安然地漫步,享受一个人的悠闲时光,精美别致雕刻着“福、禄、寿”的明清民居是悠闲的,沿街铺成的青石板路是悠闲的。在密密匝匝的森林、古树以及大片草甸的地方大口地呼吸,盡享着从那浓浓绿洲之间氤氲出来的清爽的空气,便觉一股青嫩的生机融入岁月沧桑了的生命里。
其他文献
闽粤赣地区33个县是客家人聚居地和大本营,这里山连山,山迭山,山外有山,山上有山,起伏的青山一座挨一座,延伸到远方。到处是茂密的树林,幽深的河谷。2000多万客家人,“靠山食山,靠水食水”,形成独特的饮食文化。  “咸、肥、熟”是客家的味道!丰富的天然食材,精湛的烹饪技巧,世代相传的美食传统,客乡的美食挑动着每一位游客的味蕾。即使是最挑剔的美食家,也会为这里的美食文化所折服。  咸、肥、熟  客家
海蒂,诞生于瑞士的著名女作家约翰娜·斯必丽笔下的小女孩,是人们最爱的书中人物之一。她,天真烂漫,心地善良,乐观向上,犹如生活在阿尔卑斯山中美丽的小天使,将幸福和快乐带给身边的每一个人。也许因为太爱,我总是认为小海蒂并不是故事中的虚幻人物;我坚信在这个世界上,在瑞士阿尔卑斯的大山里,一定生活着这样一个聪明可爱的小女孩。  瑞士东北部的迈恩费尔德(Maienfeld)是小说《海蒂》的背景小镇,那里是最
由国家旅游局和浙江省人民政府主办的第八届中国国际旅游商品博览会在浙江义乌国际博览中心开幕,本届博览会以“旅游新品,智行天下”为主题,展览内容包括旅游装备用品、户外休闲用品、旅游厕所、智慧旅游产品、旅游纪念品等五大类,同期举办了第八届中国旅游商品大赛。北京市旅游委曹鹏程副主任带队,组织华江文化、工美集团、华流文化三家“北京礼物”运营商,以及海淀、昌平、顺义、密云等部分区的优秀旅游商品企业,搭建“北京
北京鼓楼大街古朴厚重,两旁分布着四通八达的胡同、许多老字号商店与各种老北京小吃店。如今这里已逐渐弥漫着时尚的气息,古典与现代的融合使其焕发新的生机。聆听晨钟暮鼓 北京钟鼓楼  北京钟鼓楼是坐落在北京市南北中轴线北端的一组古代建筑,位于北京东城区地安门外大街北端,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两楼前后纵置,气势雄伟,巍峨壮观,充分显示出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钟鼓楼作为元、明、清各代都城的报时中心,距
曾经的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革命博物馆,不管印象多么深刻,都已成了过去时,如今在天安门广场东侧耸立于我们面前的是中国国家博物馆。它不只是名称的更换,当年享誉全国十大建筑之一的“史博”、“革博”,已经有了新的空间和形貌,尽管外观上没觉得有什么大变化,依然是南北向横陈的一座巨型大厦。您真的走进去就会发现,它把原有的两座大厦整合了,连为一体了,而且向东扩建了,建筑面积扩大了近3倍,在世界上所有博物馆中,单
徽墨,即徽州墨,因产于古徽州府而得名,以江南古徽州的休宁、歙县、婺源三地为徽墨制造中心。墨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有着不可割舍的血脉联系,笔墨纸砚,墨居苴,历代书画精品能够保存至今,优质墨厥功至伟。这种具有丰富徽文化底蕴的制墨工艺就藏身在歙县这片天地中。  制墨、描金、墨模雕刻  6月的歙县,多雨的时节,在歙县县城一条远离喧嚣的小路上,坐落着古色古香、幽静质朴的老胡开文墨厂。据厂长周美洪介绍,目前厂内职
有诗人说,我打马江南走过,那季节的容颜,如莲花般开落。其实,古苎萝村永远如莲花,在历史的深处开放着,即使岁月雨骤风狂,也不会瓣瓣凋落。  江南,如果是画里山水,古苎萝村就是画中的点睛之笔;江南,如果是青花瓷世界,古苎萝村则是青瓷最为润泽的釉光。  这儿的月,比别处的玲珑一些;这儿的山色,比别处的空漾一些;这儿的水,比别处的温柔一些;这儿的山歌,比别处的温润一些。  因为,这儿是西施生活过的地方。 
西长安街。  很多人说,北京的文化是一条条街巷串起来的,这样的街巷在西城不计其数。但现如今,街巷却在不断减少。让人们回味的老北京文化,也随着街巷的消失正在逐渐消散。历史上很多知名的街巷,也只能停留在影像里。有的尽管名字依旧,但留下的也只是个空景,少了那历史印记的情怀。于是,闲暇时我试图在街巷里追寻过往,用相机拍下了一些难忘的事物。线路一:皇城根下的访古寻幽  南长街-北长街-文津街-景山前街-陟山
2008年北京奥运会申办成功后,紧锣密鼓的筹备工作随之展开。机声隆隆的施工现场,随时有古建筑、古文物出现。奥运撞上了历史。如何保护好这些历史遗迹,既不影响奥运场馆建设,又能让人们从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寻找到奥运的不朽精神,从而增强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内涵,成了当初筹备奥运的重要议题之一。  2008年,因为北京这座拥有干年历史的古都举办奥运会,而让一座座崭新的奥运建筑拔地而起。奥运建筑不可避
致美斋坐落在北京繁华的前门外煤市街,开业于明末清初。原是一家姑苏风味菜馆,后来,乾隆皇帝御厨景启应聘任首席厨师,使致美斋的菜点集南北烹调之精,汇御膳民食之粹而名噪一时。走进店内,发现装修设计是老北京的元素,满目是喜庆中国红。一楼是散座,也可以接待大型宴会,场地面积宽阔。二楼是10个包间,都用花的名字命名,正对走廊是松竹梅兰四君子匾额,包含下面的长条桌,都是遺留下来的老物件,翻新再次使用。屋顶上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