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发电厂中,电气设备的基本运行状态与性能直接影响着发电厂的生产成本与经济效益,也会影响发电厂相关电气设备功能的有效发挥。因此,发电厂应加强对电气设备安全运行的管理与维护,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优化,从而提高发电厂的运行效率和稳定性,促进我国水力发电行业的整体发展,为社会经济建设提供稳定的能源支持。基于此本文分析了水力发电厂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与维护管理。
关键词:水力发电厂;电气设备;安全运行;维护管理
中图分类号:TM62文献标识码:A
1、发电厂电气设备安全运行管理与维护的重要意义
发电厂属于社会的基础性设施,也是社会的公共服务场所,主要满足人们日常生活与生产经营的用电需求。因此,发电厂电气设备安全运行管理与维护对人们的实际生活、发电厂运行效益等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若发电厂的电气设备无法安全而高效的运行,且管理与维护工作不到位,就会严重影响发电厂的实际经济效益,同时,电气设备数量多、规模大,且设备的基本构造相对复杂,所运用的发电机不同,其实际需求也存在差异,发电机一旦发生故障,会产生维修、购置、更换与报废等问题,都是需注意的问题。因此,为提升发电厂中电气设备的运行效率,必须加强对电气设备安全运行的管理与维护,确保整个电气设备系统运行的高效性与安全性。
2、水力发电厂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与维护管理存在的问题
2.1管理维护制度有待完善
拥有明确、具体并且详尽的,能够与时俱进的管理维护制度是保障发电厂电气设备正常运行的前提。但是目前有的发电厂在相关管理维护制度上十分模棱两可,安全管理体系比较复杂不具体,比如就人员职责的分配上也存在一些不合理、不明确的因子。另外,安全管理的模式缺乏科学有效性,管理机制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更新与调整,对整个发电厂的管理也没有制定统一的规章制度。所有这些都会导致发电厂的管理人员在进行安全维护时缺乏有效的制度约束,对发电厂的现代化发展具有阻碍作用。
2.2管理工作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即使有的发电厂健全了相关的管理维护制度,但是如果管理人员或者其他工作人员,比如设备检查和维修人员等缺乏相应的技术能力和其他职业素养,那所有有效的管理制度都将流于形式,不能起到真正保障电气设备安全运行的效果。比如有的管理人員工作态度不积极,对相关制度的落实工作做得不到位,目前所使用的管理办法和技术还局限于过去传统的模式,对数据信息的收集、处理和分享不及时等。比如有的工作人员,比如设备检查人员在对电气设备进行日常检查维护时态度不认真或不严谨,专业技术不过关,出现漏检、错检或者没有及时发现安全故障的形象依然很多。不管是专业技能方面的问题,还是责任感或者工作方式,工作态度上的问题,都会对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造成很大的隐患,不利于电气设备安全运行的管理与维护。
2.3设备的管理及维护水平不高
现在有很大一部分的电气设备都是智能的,所以就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在对电器设备进行管理维护时,尽可能地使用信息化管理方式,这样才能提高管理维护的效果,使得事半功倍。而且在这个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对电气设备实行计算机和互联网结合的信息化管理普及的范围将会越来越广泛,必将成为未来的主流方向,在很大程度上会提高电气化设备的应用效率。但是,这只是人们的美好期望,实际情况却不是这样,目前我国只有很少一部分发电厂是使用信息化来对设备进行管理和维护的,大部分的发电厂仍然使用的是传统的管理维护方法,不仅导致了电气设备的管理效率十分低,而且效果也不甚显著。
3、水力发电厂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与维护管理
3.1构建完善的规章管理机制
目前,为确保发电厂电气设备安全而高效的运行,应构建完善的规章管理机制。首先,需构建完善的设备安全管理制度,设定合理的安全管理指标,对全部电气设备的安全性能进行统一检测,并对电气设备的运行过程进行全面的检测,一旦发现故障,需及时停止运行并予以检修。其次,构建相配套的监管机制与责任机制,设立专门的监管小组,主要针对发电厂的各个部门与各个岗位进行全面的监督,构建合理的责任机制,明确各个部门、各个岗位的具体职责,及时将各项责任落实到个人,若某一环节发生问题,应及时找准相关的负责人,作出合理的惩罚。最后,还需建立相应的巡检机制,成立巡检小组,巡检人员应全天候观察电气设备的运行实况,及时到厂房内进行巡视,以便及时发现安全风险,有效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
3.2做好水力发电厂班组安全管理
安全是高效生产的前提,必须把安全工作贯穿到整个生产环节之中。但是,在实际的生产工作中,依然存在许多的安全问题。发电厂职工中普遍存在着操作不规范的行为,如果对于这种现象不加以管制,就十分容易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所以,必须加强安全工作的力度。首先,要加强安全生产宣传力度,去除其在不规范操作上的侥幸意识,开展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职员的专业素养和安全意识;其次,加强管理,严格规范操作行为,避免不当操作行为而造成的故障和安全事故;最后,管理层要加强对安全工作的监督,定期的进行巡视,以保障安全工作的有效进行。
3.3做好水力发电厂班组安全管理
班组是各项规章制度、安全操作规程执行的重要部分,对班组进行安全教育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在实际运作中,班组中的管理者存在安全意识低、班组安全教育模式落后、班组的安全培训形式化等问题。因此,班组安全管理人员应对生产的每个环节做出规范要求;结合班组成员的实际情况进行班组安全教育工作,监督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通过安全教育以及完善制度,保证班组成员在生产过程中都能按照规范要求进行,发现安全隐患要及时解决。
3.4建立健全的技术管理系统
技术管理系统可以为发电厂的运行提供许多方面的支持。通过建立完整的技术管理系统,发电厂可以获取关于电气设备的各种信息。而将各种信息进行归纳、分析之后,发电厂可以获得对设备的正确认知,并以此为基础对设备进行科学的管理。这样一来,可以大幅度的提高设备的管理和维护效率,对于生产稳定和生产安全具有积极的效果。所以,应该尽快将技术管理系统的建立健全提上日程。
3.5水力发电厂做好发电机检修
应用这一模式的时候,我们需要把发电机的各种指数熟练的掌握,来确保发电机的安全与健康运行。要时刻明确发电机所处阶段的状态情况,这需要对发电机状态信息的获取和评估。工作人员应该对发电机生产质量和安装运行的过程都要牢记在心,且还要做出预防性的检测方案。在进行评估的时候,要把发电机的各项指标与发电机状态各项指数相结合,再进行分析做出发电机的等级判断。等级标准的制定可以分为四个方面:正常状态时,在各项指标都正常的时候,检修工作就可以省略了,只需要做必要的维护即可,保证其正常的工作;可疑状态时,发电机存在威胁正常工作的隐患,但是威胁的因素不明确,可能是外界温度和湿度的影响与自身可能不存在问题,这时工作人员要密切的关注发电机的工作状态,减少其工作的时间;不良状态,发电机存在问题,这是要停止其工作,进行全面的检修。这种等级的划分就可以清楚的了解发电机的所处状态和是否有检修的必要,大大的会缩短时间、精力和财力的耗费。总而言之,水力发电厂做好发电机检修的方法:运用新的技术完全掌握发电机的状态,再进行必要的检修。
总之,在发电厂中,电气设备数量多,规模比较庞大,且设备运行相对复杂,加强对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管理与维护变得十分必要,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参考文献
[1]范吉翰.水力发电厂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及维护管窥[J].科技与企业,2014(24):8.
[2]梁晓明.发电厂电气系统运行的常见问题及对策探讨[J].通讯世界,2014(20):141-142.
[3]易艳平.水力发电厂电气监控系统探析[J].城市建筑,2013(06):154.
关键词:水力发电厂;电气设备;安全运行;维护管理
中图分类号:TM62文献标识码:A
1、发电厂电气设备安全运行管理与维护的重要意义
发电厂属于社会的基础性设施,也是社会的公共服务场所,主要满足人们日常生活与生产经营的用电需求。因此,发电厂电气设备安全运行管理与维护对人们的实际生活、发电厂运行效益等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若发电厂的电气设备无法安全而高效的运行,且管理与维护工作不到位,就会严重影响发电厂的实际经济效益,同时,电气设备数量多、规模大,且设备的基本构造相对复杂,所运用的发电机不同,其实际需求也存在差异,发电机一旦发生故障,会产生维修、购置、更换与报废等问题,都是需注意的问题。因此,为提升发电厂中电气设备的运行效率,必须加强对电气设备安全运行的管理与维护,确保整个电气设备系统运行的高效性与安全性。
2、水力发电厂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与维护管理存在的问题
2.1管理维护制度有待完善
拥有明确、具体并且详尽的,能够与时俱进的管理维护制度是保障发电厂电气设备正常运行的前提。但是目前有的发电厂在相关管理维护制度上十分模棱两可,安全管理体系比较复杂不具体,比如就人员职责的分配上也存在一些不合理、不明确的因子。另外,安全管理的模式缺乏科学有效性,管理机制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更新与调整,对整个发电厂的管理也没有制定统一的规章制度。所有这些都会导致发电厂的管理人员在进行安全维护时缺乏有效的制度约束,对发电厂的现代化发展具有阻碍作用。
2.2管理工作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即使有的发电厂健全了相关的管理维护制度,但是如果管理人员或者其他工作人员,比如设备检查和维修人员等缺乏相应的技术能力和其他职业素养,那所有有效的管理制度都将流于形式,不能起到真正保障电气设备安全运行的效果。比如有的管理人員工作态度不积极,对相关制度的落实工作做得不到位,目前所使用的管理办法和技术还局限于过去传统的模式,对数据信息的收集、处理和分享不及时等。比如有的工作人员,比如设备检查人员在对电气设备进行日常检查维护时态度不认真或不严谨,专业技术不过关,出现漏检、错检或者没有及时发现安全故障的形象依然很多。不管是专业技能方面的问题,还是责任感或者工作方式,工作态度上的问题,都会对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造成很大的隐患,不利于电气设备安全运行的管理与维护。
2.3设备的管理及维护水平不高
现在有很大一部分的电气设备都是智能的,所以就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在对电器设备进行管理维护时,尽可能地使用信息化管理方式,这样才能提高管理维护的效果,使得事半功倍。而且在这个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对电气设备实行计算机和互联网结合的信息化管理普及的范围将会越来越广泛,必将成为未来的主流方向,在很大程度上会提高电气化设备的应用效率。但是,这只是人们的美好期望,实际情况却不是这样,目前我国只有很少一部分发电厂是使用信息化来对设备进行管理和维护的,大部分的发电厂仍然使用的是传统的管理维护方法,不仅导致了电气设备的管理效率十分低,而且效果也不甚显著。
3、水力发电厂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与维护管理
3.1构建完善的规章管理机制
目前,为确保发电厂电气设备安全而高效的运行,应构建完善的规章管理机制。首先,需构建完善的设备安全管理制度,设定合理的安全管理指标,对全部电气设备的安全性能进行统一检测,并对电气设备的运行过程进行全面的检测,一旦发现故障,需及时停止运行并予以检修。其次,构建相配套的监管机制与责任机制,设立专门的监管小组,主要针对发电厂的各个部门与各个岗位进行全面的监督,构建合理的责任机制,明确各个部门、各个岗位的具体职责,及时将各项责任落实到个人,若某一环节发生问题,应及时找准相关的负责人,作出合理的惩罚。最后,还需建立相应的巡检机制,成立巡检小组,巡检人员应全天候观察电气设备的运行实况,及时到厂房内进行巡视,以便及时发现安全风险,有效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
3.2做好水力发电厂班组安全管理
安全是高效生产的前提,必须把安全工作贯穿到整个生产环节之中。但是,在实际的生产工作中,依然存在许多的安全问题。发电厂职工中普遍存在着操作不规范的行为,如果对于这种现象不加以管制,就十分容易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所以,必须加强安全工作的力度。首先,要加强安全生产宣传力度,去除其在不规范操作上的侥幸意识,开展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职员的专业素养和安全意识;其次,加强管理,严格规范操作行为,避免不当操作行为而造成的故障和安全事故;最后,管理层要加强对安全工作的监督,定期的进行巡视,以保障安全工作的有效进行。
3.3做好水力发电厂班组安全管理
班组是各项规章制度、安全操作规程执行的重要部分,对班组进行安全教育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在实际运作中,班组中的管理者存在安全意识低、班组安全教育模式落后、班组的安全培训形式化等问题。因此,班组安全管理人员应对生产的每个环节做出规范要求;结合班组成员的实际情况进行班组安全教育工作,监督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通过安全教育以及完善制度,保证班组成员在生产过程中都能按照规范要求进行,发现安全隐患要及时解决。
3.4建立健全的技术管理系统
技术管理系统可以为发电厂的运行提供许多方面的支持。通过建立完整的技术管理系统,发电厂可以获取关于电气设备的各种信息。而将各种信息进行归纳、分析之后,发电厂可以获得对设备的正确认知,并以此为基础对设备进行科学的管理。这样一来,可以大幅度的提高设备的管理和维护效率,对于生产稳定和生产安全具有积极的效果。所以,应该尽快将技术管理系统的建立健全提上日程。
3.5水力发电厂做好发电机检修
应用这一模式的时候,我们需要把发电机的各种指数熟练的掌握,来确保发电机的安全与健康运行。要时刻明确发电机所处阶段的状态情况,这需要对发电机状态信息的获取和评估。工作人员应该对发电机生产质量和安装运行的过程都要牢记在心,且还要做出预防性的检测方案。在进行评估的时候,要把发电机的各项指标与发电机状态各项指数相结合,再进行分析做出发电机的等级判断。等级标准的制定可以分为四个方面:正常状态时,在各项指标都正常的时候,检修工作就可以省略了,只需要做必要的维护即可,保证其正常的工作;可疑状态时,发电机存在威胁正常工作的隐患,但是威胁的因素不明确,可能是外界温度和湿度的影响与自身可能不存在问题,这时工作人员要密切的关注发电机的工作状态,减少其工作的时间;不良状态,发电机存在问题,这是要停止其工作,进行全面的检修。这种等级的划分就可以清楚的了解发电机的所处状态和是否有检修的必要,大大的会缩短时间、精力和财力的耗费。总而言之,水力发电厂做好发电机检修的方法:运用新的技术完全掌握发电机的状态,再进行必要的检修。
总之,在发电厂中,电气设备数量多,规模比较庞大,且设备运行相对复杂,加强对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管理与维护变得十分必要,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参考文献
[1]范吉翰.水力发电厂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及维护管窥[J].科技与企业,2014(24):8.
[2]梁晓明.发电厂电气系统运行的常见问题及对策探讨[J].通讯世界,2014(20):141-142.
[3]易艳平.水力发电厂电气监控系统探析[J].城市建筑,2013(06):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