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文本,有效实施仿写训练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kaigui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假如》是一首充满童真童趣的小诗,无论是结构还是语言表达都比较有特色,采取多种形式反复朗读才能读出儿童诗的韵味,所以,其教学的关键就是一个字——读。朗读这首诗,学生通过理解和感悟,心灵上会产生共鸣,脑子里会产生许多新的“假如”,还可能产生写诗的冲动。全诗以“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结束,给学生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做好读写结合的关键就是两个字——仿写。
  【片段一】范读,激发兴趣
  师:马良用这枝神笔给需要帮助的人做了很多好事。一位小姑娘也有这样的愿望,她把自己的愿望写到了一首小诗中,老师读给大家听。
  【设计意图: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把学生带入诗的意境中,激发了学生读诗的兴趣,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初步感受到诗的韵律美。】
  【片段二】默读,梳理脉络
  师:默读课文,边读边想小姑娘用马良的神笔为谁画了什么,也可以边读边在书中勾画出相关的语句。
  生:(读)给窗前的小树画一个红红的太阳。
  生:(读)给树上的小鸟画许多好吃的谷粒。
  生:(读)给不幸的朋友西西画一双好腿。
  师:把句子中的一些词语读重一些会让句子听起来更生动更具体,用同样的方法读后两句。
  【设计意图:课标对第一学段阅读教学的要求是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默读能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考的习惯。通过默读,学生整体感知了小姑娘的三个愿望(小姑娘为谁画了什么),并且初步感知并列段的形式。教师通过对句子的朗读指导,使学生体会到句子如何写更丰满、更形象,也在培养学生积累语言,为最后的仿写运用语言打基础。】
  【片段三】细读,体会情感
  师:小姑娘為什么会有这三个愿望呢?大家自由读课文,想回答哪个问题就读一读那一小节。
  师:(出示在北风中被冻得瑟瑟发抖的小树)假如你就是这棵小树,听,北风在呼呼地吹着,天空中飘着鹅毛大雪。(在动作模拟中理解“缩”“叹息”)小树你为什么缩着身子?你在叹息什么呀?
  师:原来,小树遇到了困难,有爱心的小姑娘赶快拿起神笔给小树画了一个红红的太阳。小树不冷了,在阳光下幸福地成长,小姑娘真开心。我们和小姑娘一样为小树高兴。大家开心地读一读第一小节吧!
  【设计意图:细读文本,才能真正完成阅读和欣赏。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问题通过细读文本来寻找答案。角色扮演是情境创设的良好方式,学生通过现场模拟感受冬天小树的寒冷以及迫切需求阳光的急切心情,从而感受到小姑娘的爱心。爱给小树带来了温暖,也让小朋友们感到开心,通过朗读体会到得到帮助的快乐与帮助别人的愉悦。】
  【片段四】仿写,内外迁移
  师:小女孩的愿望只有这三个吗?你是从哪里读出来的?(感悟文末的省略号)
  师:窗前的小树、树上的小鸟、不幸的西西都需要帮助,我们的身边还有许多需要帮助的人(出示六幅图片与文字),让我们接着来完成小姑娘的心愿,把爱心献给许许多多需要帮助的人。可以根据图片提供的内容说,也可以自由想象表达。
  【设计意图:学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用。本篇课文是以小节的形式呈现,以并列段的形式表达小姑娘美好的心愿。朗读这首诗,会让学生产生心灵的共鸣,产生许多新的“假如”。为了降低仿写的难度,我给学生们出示了六幅图片拓宽想象的空间,为他们打开仿写的思路。课堂上呈现出许多小诗人,合在一起就可以编写一首新的《假如》。】
  (作者单位:河北秦皇岛市抚宁区骊城学区第一小学)
  责任编辑 张 艳
其他文献
秋天来了,孩子们在每日的户外活动中,惊奇地发现路边的树叶随风飘落。仔细一看,真奇怪,怎么树叶宝宝们都不一样呀?有的绿,有的黄,还有的红;有的像扇子,有的像小船,还有的像小鱼的尾巴,真奇妙!好奇是每个孩子的天性,  他们敏感、活泼,总是带着清澈的眼睛去发现身边所有美好的事物。恰逢我们正在开展“秋日童话”主题活动,艺术活动“树叶贴画——大树妈妈”就是为了满足幼儿探索树叶探索大自然这一强烈的愿望而生成的
明清时期的白话文小说,是我国文学史上一座亮丽的丰碑,将古代叙事文学推向了全新的高峰。很多经典名著早已成为了教材的“座上宾”,只因其是不可多得的经典文本。教师应该深入研读教材中的这一类文本,開掘其丰富而独有的价值,探寻古典白话文小说教学的基本策略,为学生语用能力的提升奠基。  一、把握核心要素,洞察情节  1.揣摩联想,感受一波三折  小说之所以能够吸引读者,其主要原因就在于跌宕起伏、一波三折的故事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教学应让学生多读多写,在大量的言语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言文字的规律。朗读是我国传统语文教学中的常用方式,是帮助学生品味名篇佳作、培养语感的方法之一。朗读能引导学生领会文本的内涵,感受文章的韵味,起到习得语言、内化语言的作用。所以,教师在教学中都比较重视朗读,也意识到朗读指导的重要,但如何结合新课标的理念
毒蘋果
期刊
在教研活动中,听一位教师执教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少年王冕》一文时,我感触颇多。本课讲述了王冕小时候家境贫寒,但仍勤奋读书学画,最后学有所成的故事,赞美了王冕孝敬母亲、勤奋好学的优秀品质。以下是这位教师的两个教学片段,以及笔者的思考。  【片段一】  师:默读课文第4~7自然段,找找王冕不寻常的地方,并想想原因。(生默读后交流)  生:“每天给的点心钱,他也舍不得花,积攒一两个月……白天牛吃饱了,王冕
小團子的小小愿望
“人有两个宝,双手和大脑,双手会做工,大脑会思考,用手又动脑,才能有创造。”简短的一首儿歌,道出了学习的真正奥秘——实践与思考。作为一名教师和班主任,我不光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也留心他们的综合表现。在长期的一线教学中,一个现象引起了我的反思:为什么学生在上音乐、美术、科学等课时,兴趣浓厚,参与性强,课堂氛围活跃?经过持续的观察我得出了结论:这些课堂上,教师不是高高在上的师者,而是陪伴学生体验过程、
《少年王冕》一文节选自长篇小说《儒林外史》,描写了少年时代的王冕虽然家境贫寒,但不忘读书,刻苦学画,最后成为一名画家的故事,也赞扬了王冕勤奋刻苦好学的精神和孝敬母亲的传统美德。对于本文来说,感悟人物形象是教学重点。教学时笔者重点借助动作、语言等描写,让学生在感悟中走进人物,品析人物形象。  师:我们先来看看王冕辍学放牛这件事情,你们现在读一读第2自然段,记住要边读边批注。  (生自由朗读第2自然段
“有效课堂”“高效教学”这样的热词,经常出现在我写的文章中,一是因为自己认同这样的提法,二是因为时髦,自我感觉紧跟了时代的步伐,三是若去投稿,更可能吸引编辑眼球,为自己增加一丝发表的机会。  显然,有这样想法的我已被当下“流行”的浮躁和功利所迷惑,这不是我的初心,也不是我要追寻的方向。教育走得太快,请等等落下的灵魂。用什么来涤清灵魂,丰盈生命,让自己浮躁的心静下来,回到它本来该坚守的地方?无疑是阅
《祁黄羊》一文洋溢着浓郁的人文情愫,是学生学习语言的好素材。在教学中,可充分利用这篇课文的特点,促进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笔者选取教学时的两个片段,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 聚焦对话形式,在反复朗读中体悟表达效果  语文能力说到底就是听、说、读、写、用的综合能力,其中“读”作为输入性学习活动,是学生感知语言、体悟写法的重要渠道。因此,教师要通过多种渠道落实学生的朗读,让学生充分关注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