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人们愈来愈注重精神文明的提升,而文言文作为中华名族的传统文化,将其作为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符合当代人民追求精神文明的需求。基于此,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应当思考能够培养学生文言文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期望能够降低学生学习文言文的难度,逐渐深化学生对文言文的喜爱,从而达到优化学生文言文学习水平、顺利提升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质量的目的,本文将会对新课改背景下关于高中语文文言文的教学方法进行一番阐述说明,希望有助于广大同仁展开文言文教学活动。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学时教师没有把文言文的独特魅力传递给学生,只是机械式地解读字句,又强制学生背诵全文,反而让学生产生了厌学心理。对此,根据教学实际着重研究如何有效地进行高中文言文教学。
一、高中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模式枯燥
在课程改革以前,语文教师将文言文课堂的教学目标单纯地定义为应对考试,于是,花费主要的教学时间和精力来逐字逐句地讲解文言文,力求学生完全记住教材中所有的注释,并能够一字不差地背诵及默写全文。这样一来,文言文课堂变成了古文的翻译课,教师照本宣科地讲解,势必会造成教学内容枯燥乏味,教学形式固定单一,课堂气氛死气沉沉。
(二)学生缺乏兴趣
教师在讲台上一字一句的枯燥讲授,让坐在下面的学生提不起兴趣,学生必定会注意力分散,溜号走神。我曾在学校里询问过几个学生,他们说,语文老师讲文言文的时候,他们就在座位上做别的学科的习题,反正文言文也就是死记硬背,回家好好背一背就行了,上课听不听无所谓。可见,文言文教学的问题已经严重到了什么程度!学生对于文言文学习的心理状态是:不愿学习,更不重视。
(三)无法感知古文魅力
古代文言文对仗工整,音律整齐,注重引经据典。它内容各异,或谈国家大事,或议生活哲理,或讲神话爱情,或叹世间百态,向现代人介绍历史进程、先哲真理、经典传说、人生悲欢……如果文言文学习只为了试卷习题,那真的是无法感受到文言文中蕴含的迷人魅力。每一篇古文文章中,都蕴含了深刻的历史道理和先人智慧,只有深入地研习其中的思想文化和人文精神,才能体会到文言文的博大精深。
二、高中文言文的教学策略
(一)注重文言文积累,助力学生触类旁通
文言文是流传千年的传统文化,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内容却如宇宙中的一粒尘埃,所以学生需要具有阅读课外文言文的能力。基于此,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应注重在文言文教学中帮助学生养成积累文言常识的良好习惯,助力学生触类旁通,使学生在面对课外文言文的探究中能够游刃有余,真正意义上达到提升学生文言文学习能力水平的目的。
比如,在引导学生学习《烛之武退秦师》这篇文言文时,首先,教师可以从学生了解的《曹刿论战》出发,调动学生的文言知识储备,引导学生积累《左传》及有关文学常识,以几个连贯性的问题使学生以思考的状态去阅读文言文。然后,引导学生对文言文内容做仔细阅读,在此过程中帮助学生积累常见字词、句式,丰富学生的文言知识储备,特别是对文中的词类活用部分,如“烛之武退秦师”中“退”字的使动用法,“晋军函陵”中“军”字名词做动词的用法,还有“共其乏困”中“乏困”一词的形容词作名词用法。同时,教师与学生一同探讨烛之武的说话艺术,为提高学生与人交流沟通的能力奠定基础。之后,引导学生对故事情节做进一步的梳理,与学生共同分析烛之武的形象,进一步和谐师生关系,刺激学生参与语文课堂的兴趣。
(二)调整导入,调动兴致
课堂导入环节往往代表了整个课堂的气氛,一般来说,当学生在导入环节就认为课堂无趣时,学生也会带着消极的心理进行之后内容的学习,教师也很难让学生在随后的学习中产生学习积极性。而文言文中所包含的语言是晦涩难懂的,往往只通过几个精简的词汇就能向人们表达出丰富的内容,这对于长期生活在现代汉语环境下的学生来说具有一定难度,所以,如果想要让学生更加主动地进行文言文内容的探究,教师应对文言文课堂中的导入环节进行趣味设计,让学生在开始学习文言文时就建立起对课堂的良好印象,从而触发他们对文言文进行深入探究的动力。
例如,在《荆轲刺秦王》中,为了让学生在课堂导入之初就产生勃发的学习动力,教师可以采用故事、问题等多种导入设计方式,主动调动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在课堂开始时,教师可以先为学生播放“荆轲刺秦王”的影视短片,在学生观看影片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影片的内容将整个“荆轲刺秦王”故事复述出来。基于这一过程,学生能够对“荆轲刺秦王”的故事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并且可以强化自身在课堂中的参与性和积极性。随后,教师不妨结合本节课的故事内容,向学生提出“荆轲为什么要刺杀秦王?”“荆轲为了刺杀秦王都做了哪些准备呢?”等问题,为学生营造出学习情境,让学生在对上述问题产生好奇心的前提下,自觉生成对《荆轲刺秦王》这节课进行细致探究的动力。
(三)加强文言文诵读,刺激学生的情感体验
实践调查表明,不少学生认为文言文语言晦涩、难懂,不如现代文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不重视诵读。但是文言文是高考必考点,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教师要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以恰切的语言引导学生对文言文内容及内涵的理解,来保证在新课改下完成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任务。比如,以引导学生学习《滕王阁序》这篇文言文时,首先,教师可通过一些经典句式引导学生解了对偶与用典的特点,为学生学习骈文奠定基础。接着,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了诵读音频,旨在让学生通过听觉感受文中的美丽秋景。然后,指导学生的诵读方法,并给予学生自由诵读的时间,进而引导学生赏析文章内容,帮助学生用丰富的情感诵读文章中的具有对偶特点的句子,与学生着重分析文章的典故,旨在让学生感受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让学生有对文章内容美与形式美的真切感受。最后,教师可帮助学生对文章中的优美语言及表达方式进行积累,教育学生要敢作敢为,志当高远。这样,通过加强文言文诵读,使学生处在充满音韵美与意境美的课堂课堂环境中,刺激了学生强烈的情感体验,深化了学生对文章内容及内涵的理解,于新課改下顺利完成了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质量的提升。
结论:总之,打造高品质的文言文课堂并不是三言两语间就可以落实的事情,而是一个不断探究、不断分析,不断实践的过程。在对学生进行文言文内容讲授时,教师也应当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让学生保持高涨的学习热情,拥有积极的学习态度,从而逐步提升高中生文言文学习的质量,为有效应对高考做足准备。
参考文献
[1]游晗.高中文言文教学方法之我见[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7(4):173—174.
[2]陈海权.谈如何开展高中语文的文言文教学[J].赤子(上中旬),2016(21):203.
[3]陈旺.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文言文理解能力的提高[J].亚太教育,2016(2):193.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学时教师没有把文言文的独特魅力传递给学生,只是机械式地解读字句,又强制学生背诵全文,反而让学生产生了厌学心理。对此,根据教学实际着重研究如何有效地进行高中文言文教学。
一、高中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模式枯燥
在课程改革以前,语文教师将文言文课堂的教学目标单纯地定义为应对考试,于是,花费主要的教学时间和精力来逐字逐句地讲解文言文,力求学生完全记住教材中所有的注释,并能够一字不差地背诵及默写全文。这样一来,文言文课堂变成了古文的翻译课,教师照本宣科地讲解,势必会造成教学内容枯燥乏味,教学形式固定单一,课堂气氛死气沉沉。
(二)学生缺乏兴趣
教师在讲台上一字一句的枯燥讲授,让坐在下面的学生提不起兴趣,学生必定会注意力分散,溜号走神。我曾在学校里询问过几个学生,他们说,语文老师讲文言文的时候,他们就在座位上做别的学科的习题,反正文言文也就是死记硬背,回家好好背一背就行了,上课听不听无所谓。可见,文言文教学的问题已经严重到了什么程度!学生对于文言文学习的心理状态是:不愿学习,更不重视。
(三)无法感知古文魅力
古代文言文对仗工整,音律整齐,注重引经据典。它内容各异,或谈国家大事,或议生活哲理,或讲神话爱情,或叹世间百态,向现代人介绍历史进程、先哲真理、经典传说、人生悲欢……如果文言文学习只为了试卷习题,那真的是无法感受到文言文中蕴含的迷人魅力。每一篇古文文章中,都蕴含了深刻的历史道理和先人智慧,只有深入地研习其中的思想文化和人文精神,才能体会到文言文的博大精深。
二、高中文言文的教学策略
(一)注重文言文积累,助力学生触类旁通
文言文是流传千年的传统文化,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内容却如宇宙中的一粒尘埃,所以学生需要具有阅读课外文言文的能力。基于此,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应注重在文言文教学中帮助学生养成积累文言常识的良好习惯,助力学生触类旁通,使学生在面对课外文言文的探究中能够游刃有余,真正意义上达到提升学生文言文学习能力水平的目的。
比如,在引导学生学习《烛之武退秦师》这篇文言文时,首先,教师可以从学生了解的《曹刿论战》出发,调动学生的文言知识储备,引导学生积累《左传》及有关文学常识,以几个连贯性的问题使学生以思考的状态去阅读文言文。然后,引导学生对文言文内容做仔细阅读,在此过程中帮助学生积累常见字词、句式,丰富学生的文言知识储备,特别是对文中的词类活用部分,如“烛之武退秦师”中“退”字的使动用法,“晋军函陵”中“军”字名词做动词的用法,还有“共其乏困”中“乏困”一词的形容词作名词用法。同时,教师与学生一同探讨烛之武的说话艺术,为提高学生与人交流沟通的能力奠定基础。之后,引导学生对故事情节做进一步的梳理,与学生共同分析烛之武的形象,进一步和谐师生关系,刺激学生参与语文课堂的兴趣。
(二)调整导入,调动兴致
课堂导入环节往往代表了整个课堂的气氛,一般来说,当学生在导入环节就认为课堂无趣时,学生也会带着消极的心理进行之后内容的学习,教师也很难让学生在随后的学习中产生学习积极性。而文言文中所包含的语言是晦涩难懂的,往往只通过几个精简的词汇就能向人们表达出丰富的内容,这对于长期生活在现代汉语环境下的学生来说具有一定难度,所以,如果想要让学生更加主动地进行文言文内容的探究,教师应对文言文课堂中的导入环节进行趣味设计,让学生在开始学习文言文时就建立起对课堂的良好印象,从而触发他们对文言文进行深入探究的动力。
例如,在《荆轲刺秦王》中,为了让学生在课堂导入之初就产生勃发的学习动力,教师可以采用故事、问题等多种导入设计方式,主动调动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在课堂开始时,教师可以先为学生播放“荆轲刺秦王”的影视短片,在学生观看影片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影片的内容将整个“荆轲刺秦王”故事复述出来。基于这一过程,学生能够对“荆轲刺秦王”的故事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并且可以强化自身在课堂中的参与性和积极性。随后,教师不妨结合本节课的故事内容,向学生提出“荆轲为什么要刺杀秦王?”“荆轲为了刺杀秦王都做了哪些准备呢?”等问题,为学生营造出学习情境,让学生在对上述问题产生好奇心的前提下,自觉生成对《荆轲刺秦王》这节课进行细致探究的动力。
(三)加强文言文诵读,刺激学生的情感体验
实践调查表明,不少学生认为文言文语言晦涩、难懂,不如现代文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不重视诵读。但是文言文是高考必考点,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教师要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以恰切的语言引导学生对文言文内容及内涵的理解,来保证在新课改下完成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任务。比如,以引导学生学习《滕王阁序》这篇文言文时,首先,教师可通过一些经典句式引导学生解了对偶与用典的特点,为学生学习骈文奠定基础。接着,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了诵读音频,旨在让学生通过听觉感受文中的美丽秋景。然后,指导学生的诵读方法,并给予学生自由诵读的时间,进而引导学生赏析文章内容,帮助学生用丰富的情感诵读文章中的具有对偶特点的句子,与学生着重分析文章的典故,旨在让学生感受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让学生有对文章内容美与形式美的真切感受。最后,教师可帮助学生对文章中的优美语言及表达方式进行积累,教育学生要敢作敢为,志当高远。这样,通过加强文言文诵读,使学生处在充满音韵美与意境美的课堂课堂环境中,刺激了学生强烈的情感体验,深化了学生对文章内容及内涵的理解,于新課改下顺利完成了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质量的提升。
结论:总之,打造高品质的文言文课堂并不是三言两语间就可以落实的事情,而是一个不断探究、不断分析,不断实践的过程。在对学生进行文言文内容讲授时,教师也应当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让学生保持高涨的学习热情,拥有积极的学习态度,从而逐步提升高中生文言文学习的质量,为有效应对高考做足准备。
参考文献
[1]游晗.高中文言文教学方法之我见[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7(4):173—174.
[2]陈海权.谈如何开展高中语文的文言文教学[J].赤子(上中旬),2016(21):203.
[3]陈旺.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文言文理解能力的提高[J].亚太教育,2016(2):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