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是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家园。搞好土地管理,对于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具有重大意义。不断深化改革,建立健全土地管理制度,切实做好土地管理规划,经常创新土地管理方法,时时保障农民在土地管理中的合法权益,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土地管理新途径。
关键词:土地管理;意义;制度;规划;方法;权益
正文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这是因为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是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家园。所以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土地管理的重大意义,改革土地管理的各项制度,因地制宜地做好土地规划,从实际出发创新土地管理方法,切实保障农民在土地管理中的合法权益,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土地管理新途径。
一、高度重视土地管理的重大意义
古人云:“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天时,地利,人和”。这从“势”和“利”的角度说明了土地的重要性。当今,土地资源涉及方方面面,支撑各行各业。从基本国情看,我国是人多耕地少,人均占有量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43%,城镇工矿建设用地人均面积和农村基本建设用地人均面积都明显超过国家规定上限。同时,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还没有得到有效治理。现在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的重要历史时期,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大国土、大资源、大生态的理念,树立国土资源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综合管理的观念,把土地管理放在优先和突出的地位,下大力抓好土地管理工作,利用各种方式在全社会倡导珍惜地土、节约土地的风尚,形成节约土地资源的社会共识和共同行动,永远高度保持国土和耕地的绝对安全。
二、深化改革土地管理制度
“国出于方,方出于矩。”“不以规矩不成方圆”。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全国土地空间开发保护制度。要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严格土地用途管制,从严控制建设用地总规模,从严控制各类建设占用耕地,严格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和先补后占,切实保护好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推进国土综合整治,目标是全面促进土地资源节约,突出加强耕地资源的保护。
一要建立健全严格的土地使用审批制度,按着投资强度、税收额度、环保程度、产业链条长度逐项审查项目,以具体量化标准来引导招商引资和项目落地建设工作。
二要建立完善“批——供——用”全流程的土地批后监管体系。一是进一步优化审批程序,简化报批资料,严格控制审批时限。二是严格控制供地率、项目开工率、项目竣工率、项目投产率指标,提高土地利用率。三是进一步严格用地监管,建立企业土地利用诚信档案,规范企业用地行为。
三要建立健全严格的供地制度。一是严格按着投资强度和投资进度实施供地。二是落实区域差别化政策,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发展阶段和不同产业制定不同的用地计划政策,让有限的用地计划指标发挥最大的经济社会效益。
四要完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一是通过农村土地产权登记,明晰集体土地权利归属,完善农户的承包权,稳定农户的土地使用权。二是有序推进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三是完善农民宅基地管理。
三、做好土地规划
土地管理,规划先行。要充分发挥土地利用规划的引导效应,充分认识高水平的规划是高质量建设的起点。特别是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优先把规划做为基础,自始至终坚持规划先行。一是增强规划的科学性、融合性和全域指导性。逐步实现“三规合一”即:土地利用规划、城乡建设规划、新型农村社区规划相互对接,充分体现现代农业、工业、服务业三大产业融汇,体现经济、生态、宜居三大功能共生,体现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最终体现城乡一体化发展。二是增强规划的刚性和弹性。城乡建设,规划是主导,具有超前性,不可有随意性,这是体现刚性的一面。城乡各项建设内容广大,都要通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来实现,又体现弹性的一面。最终要达到土地优化配置和集约节约利用,科学推进,健康发展。
四、创新土地管理办法
土地资源紧张,建设用地供需矛盾突出,必须强化土地管理,创新监管办法。
第一、缩小征地范围。一是严格界定公益性和经营性用地。公益性用地实行征地,经营性用地退出征地范围。二是坚持依法征地的原则,实行严格的问责制,严禁暴力征地,杜绝强征抢拆事件发生。三是探索退出征地范圍的集体建设用地直接入市的路子,充许采取购买、租赁、转让土地使用权作价入股等有偿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保障农民获得相应的土地财产性收益。
第二、深入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一是坚持新型城镇化与新型工业化、新型农业现代化的融合发展。二是将土地增值返还农村,有效解决新农村建设的资金不足问题。三是实行人地挂钩,有效解决失去土地的农民安置问题。
第三,深入推进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利用。一是适度开发城镇周边低效、荒芜山丘,把城镇建设合理引到用劣质土地的方向上来,建设工业梯田、坡地城镇,减少城镇建设大量占用耕地。二是做到“四规合一”即: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建设规划、林业规划、产业规划合为一体。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和生态安全。三是做好土地利用前的各项评估,即灾害危险性评估、水土流失评估、环境质量影响评估,以便合理确定土地开发利用的强度和规模。四是实行各有侧重的绩效评价,实行差别化的评价考核,强化经济结构、科技创新、经济增长、资源利用、产业结构、质量效益、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和吸纳人口等方面的综合评价。
结束语
土地管理,责任重大,势在必行,不可松懈。要在全社会广泛培育集约节约土地资源意识,明确确立和牢固树立集约节约土地资源理念,使有限的土地资源能够支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通过严格有效的土地管理举措,给自然留下更多的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的良田,给子孙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2年11月8日)
[2]习近平:《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2012年11月17日)
[3]李克强:《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作者单位:东明县国土资源局)
关键词:土地管理;意义;制度;规划;方法;权益
正文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这是因为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是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家园。所以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土地管理的重大意义,改革土地管理的各项制度,因地制宜地做好土地规划,从实际出发创新土地管理方法,切实保障农民在土地管理中的合法权益,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土地管理新途径。
一、高度重视土地管理的重大意义
古人云:“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天时,地利,人和”。这从“势”和“利”的角度说明了土地的重要性。当今,土地资源涉及方方面面,支撑各行各业。从基本国情看,我国是人多耕地少,人均占有量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43%,城镇工矿建设用地人均面积和农村基本建设用地人均面积都明显超过国家规定上限。同时,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还没有得到有效治理。现在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的重要历史时期,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大国土、大资源、大生态的理念,树立国土资源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综合管理的观念,把土地管理放在优先和突出的地位,下大力抓好土地管理工作,利用各种方式在全社会倡导珍惜地土、节约土地的风尚,形成节约土地资源的社会共识和共同行动,永远高度保持国土和耕地的绝对安全。
二、深化改革土地管理制度
“国出于方,方出于矩。”“不以规矩不成方圆”。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全国土地空间开发保护制度。要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严格土地用途管制,从严控制建设用地总规模,从严控制各类建设占用耕地,严格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和先补后占,切实保护好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推进国土综合整治,目标是全面促进土地资源节约,突出加强耕地资源的保护。
一要建立健全严格的土地使用审批制度,按着投资强度、税收额度、环保程度、产业链条长度逐项审查项目,以具体量化标准来引导招商引资和项目落地建设工作。
二要建立完善“批——供——用”全流程的土地批后监管体系。一是进一步优化审批程序,简化报批资料,严格控制审批时限。二是严格控制供地率、项目开工率、项目竣工率、项目投产率指标,提高土地利用率。三是进一步严格用地监管,建立企业土地利用诚信档案,规范企业用地行为。
三要建立健全严格的供地制度。一是严格按着投资强度和投资进度实施供地。二是落实区域差别化政策,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发展阶段和不同产业制定不同的用地计划政策,让有限的用地计划指标发挥最大的经济社会效益。
四要完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一是通过农村土地产权登记,明晰集体土地权利归属,完善农户的承包权,稳定农户的土地使用权。二是有序推进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三是完善农民宅基地管理。
三、做好土地规划
土地管理,规划先行。要充分发挥土地利用规划的引导效应,充分认识高水平的规划是高质量建设的起点。特别是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优先把规划做为基础,自始至终坚持规划先行。一是增强规划的科学性、融合性和全域指导性。逐步实现“三规合一”即:土地利用规划、城乡建设规划、新型农村社区规划相互对接,充分体现现代农业、工业、服务业三大产业融汇,体现经济、生态、宜居三大功能共生,体现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最终体现城乡一体化发展。二是增强规划的刚性和弹性。城乡建设,规划是主导,具有超前性,不可有随意性,这是体现刚性的一面。城乡各项建设内容广大,都要通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来实现,又体现弹性的一面。最终要达到土地优化配置和集约节约利用,科学推进,健康发展。
四、创新土地管理办法
土地资源紧张,建设用地供需矛盾突出,必须强化土地管理,创新监管办法。
第一、缩小征地范围。一是严格界定公益性和经营性用地。公益性用地实行征地,经营性用地退出征地范围。二是坚持依法征地的原则,实行严格的问责制,严禁暴力征地,杜绝强征抢拆事件发生。三是探索退出征地范圍的集体建设用地直接入市的路子,充许采取购买、租赁、转让土地使用权作价入股等有偿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保障农民获得相应的土地财产性收益。
第二、深入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一是坚持新型城镇化与新型工业化、新型农业现代化的融合发展。二是将土地增值返还农村,有效解决新农村建设的资金不足问题。三是实行人地挂钩,有效解决失去土地的农民安置问题。
第三,深入推进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利用。一是适度开发城镇周边低效、荒芜山丘,把城镇建设合理引到用劣质土地的方向上来,建设工业梯田、坡地城镇,减少城镇建设大量占用耕地。二是做到“四规合一”即: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建设规划、林业规划、产业规划合为一体。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和生态安全。三是做好土地利用前的各项评估,即灾害危险性评估、水土流失评估、环境质量影响评估,以便合理确定土地开发利用的强度和规模。四是实行各有侧重的绩效评价,实行差别化的评价考核,强化经济结构、科技创新、经济增长、资源利用、产业结构、质量效益、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和吸纳人口等方面的综合评价。
结束语
土地管理,责任重大,势在必行,不可松懈。要在全社会广泛培育集约节约土地资源意识,明确确立和牢固树立集约节约土地资源理念,使有限的土地资源能够支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通过严格有效的土地管理举措,给自然留下更多的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的良田,给子孙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2年11月8日)
[2]习近平:《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2012年11月17日)
[3]李克强:《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作者单位:东明县国土资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