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应用的广泛性,这就决定了数学是各学科中教学、学习难度较高的一门学科,学起来比较枯燥,许多学生特别是高中生因此没有兴趣,影响了成绩。为此,就如何构建高中数学的高效课堂教学,谈一谈我自己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高中学生 数学 高效课堂 新授课 研究设计
教学是要促进学习,而不是控制学习。我一直把这句话作为教学工作中的“座右铭”,它强调的重点不是设计教学方法来控制学生的学习过程,使之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而是强调设计促进知识建构的学习过程,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促进知识获得的协作与交流,通过学生的协作和对新知的分析探究,提出问题,发现规律及对某些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在这个过程中,同时强调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和启发,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更深刻而全面地理解和掌握。
下面结合目前我校轰轰烈烈的课堂教学改革,我浅谈一下自己对数学课堂新授课模式的思考和设计:
一、课前预习自学
要在课堂上提高效率,预习学案必须设计到位,关键是其中的“自学指导”。“自学指导”要将学习目标具体化,即用多少时间来自学哪些具体内容,在自学时要运用什么方法,同时要思考哪些问题,以及预习自测后写出疑问。在课堂上要探究的内容通过预习和自测呈现出来,便于课堂上每个同学有目的、有针对地去解决问题,不浪费时间。比如,我刚讲授完的《函数的单调性》一节,通过预习案的批阅,在“我的疑问”一栏中有个学生记录:为什么是“任意两个变量”而不是“任意三个变量”?还有个学生记录:“单调性”还是不大理解,是不是就是函数的波动性?第一个学生是对概念中的关键词语和恰当性的理解有疑问,而第二个学生则是对“单调性”是一个整体概念还是一个局部概念没弄清楚。实际上,学生预习到这种程度,就差一层“窗户纸”没捅破了。你看,学生的思维我们有时真的想象不到,如果不通过自学自测,我们就很难清楚学生对这一节的初始理解,在教学中的深浅度也就把握不好。
二、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
1.展示学习目标
在课题下面呈现学习目标,并且伴随这节课的始终。学习目标要求具体,简明扼要,通俗易懂。比如函数单调性这一节,我是这样写的:(1)理解函数单调性的概念;(2)会借助图像或用定义判断函数的单调性。学生一看就一目了然,清楚明白。并且在下课前还要引领学生回叩学习目标,看是否达成。
2.合作交流与讨论
分为三个环节进行:第一环节,分组交流。交流内容就是每个同学的自学疑问。每个学习小组由小组长组织把每个同学的疑问集中起来,在小组内展开讨论,采取“兵教兵”或共同探讨的方式进行。在这个过程中,我往往会参与某个小组的讨论,一起体验小组讨论的过程。通过交流讨论,可以说大部分同学的疑问都可以在本小组内解决。那么小组内没解决的怎么办呢?这时就进入第二环节,全班交流,也就是各小组把没有解决的问题提出来,看其他小组有没有解决的办法,同时各小组间可以互相补充见解。我发现这一环节很不错,在答辩与争论的过程中,各小组之间经常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也活跃了同学们的思维。当然,我也会参与其中进行适当的点评,但不会喧宾夺主。
经过以上两个环节,学生对新课的探究是否就结束了呢?还没有,很多问题只是停留在浅表,我要帮助他们挖掘更深层的源泉。下面就是我设计的第三个环节:我问你答。也就是通过我再进一步提出问题,让同学们思考抢答。这时也可以让同桌之间进行小范围交流,这个环节可以说是对学生们思维的一次升华。比如单调性这一节,我继续提问:(1)把概念中的“任意”改成“无穷多”可不可以?举例说明。(2)能否说函数在其定义域上是单调的?这样学生在前面讨论的基础上继续思考,加深理解了知识,形成了能力。这个环节有时还可加入对某些例题的探究,比如需要展示解题步骤或分析解题思想的,一般采取让后进生先上黑板展示,然后优生补充、归纳,教师点评的方式进行。在此过程中,要给予学生一定的信心,多给予表扬和鼓励。
3.当堂训练
当堂训练的内容一般选择课本课后习题,因为课后习题比较有代表性,紧扣新知,难易适度,时间一般在十分钟左右。我在选题时会依据低起点、多层次、适度与适量的原则,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做题过程中同时可让几个小组在黑板上对比展示,然后其他小组再进行评价,以此给同学们提供规范化的借鉴。
4、反思巩固,回叩学习目标
接下来让学生对这节课的内容进行静悟反思,最后引领学生回叩学习目标,看是否达成。
以上是我对数学新课模式的思考和运用,其中既有对别人成功经验的借鉴,也有我自己认为有特色的教学环节设计,教学中的具体问题,还有待进一步分析讨论。总之,设计的目的立足于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是学生的自学、教师的后教、学生的合作学习、教师的参与指导等环节的有机结合,让学生课堂效率高、课后负担轻。
目前,我们对数学新授课的课堂模式都在进一步的探索中,让它高效务实、简捷易行、灵活创新是我们每一个教师的美好愿望。怎样去实现?这正是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的。
关键词:高中学生 数学 高效课堂 新授课 研究设计
教学是要促进学习,而不是控制学习。我一直把这句话作为教学工作中的“座右铭”,它强调的重点不是设计教学方法来控制学生的学习过程,使之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而是强调设计促进知识建构的学习过程,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促进知识获得的协作与交流,通过学生的协作和对新知的分析探究,提出问题,发现规律及对某些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在这个过程中,同时强调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和启发,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更深刻而全面地理解和掌握。
下面结合目前我校轰轰烈烈的课堂教学改革,我浅谈一下自己对数学课堂新授课模式的思考和设计:
一、课前预习自学
要在课堂上提高效率,预习学案必须设计到位,关键是其中的“自学指导”。“自学指导”要将学习目标具体化,即用多少时间来自学哪些具体内容,在自学时要运用什么方法,同时要思考哪些问题,以及预习自测后写出疑问。在课堂上要探究的内容通过预习和自测呈现出来,便于课堂上每个同学有目的、有针对地去解决问题,不浪费时间。比如,我刚讲授完的《函数的单调性》一节,通过预习案的批阅,在“我的疑问”一栏中有个学生记录:为什么是“任意两个变量”而不是“任意三个变量”?还有个学生记录:“单调性”还是不大理解,是不是就是函数的波动性?第一个学生是对概念中的关键词语和恰当性的理解有疑问,而第二个学生则是对“单调性”是一个整体概念还是一个局部概念没弄清楚。实际上,学生预习到这种程度,就差一层“窗户纸”没捅破了。你看,学生的思维我们有时真的想象不到,如果不通过自学自测,我们就很难清楚学生对这一节的初始理解,在教学中的深浅度也就把握不好。
二、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
1.展示学习目标
在课题下面呈现学习目标,并且伴随这节课的始终。学习目标要求具体,简明扼要,通俗易懂。比如函数单调性这一节,我是这样写的:(1)理解函数单调性的概念;(2)会借助图像或用定义判断函数的单调性。学生一看就一目了然,清楚明白。并且在下课前还要引领学生回叩学习目标,看是否达成。
2.合作交流与讨论
分为三个环节进行:第一环节,分组交流。交流内容就是每个同学的自学疑问。每个学习小组由小组长组织把每个同学的疑问集中起来,在小组内展开讨论,采取“兵教兵”或共同探讨的方式进行。在这个过程中,我往往会参与某个小组的讨论,一起体验小组讨论的过程。通过交流讨论,可以说大部分同学的疑问都可以在本小组内解决。那么小组内没解决的怎么办呢?这时就进入第二环节,全班交流,也就是各小组把没有解决的问题提出来,看其他小组有没有解决的办法,同时各小组间可以互相补充见解。我发现这一环节很不错,在答辩与争论的过程中,各小组之间经常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也活跃了同学们的思维。当然,我也会参与其中进行适当的点评,但不会喧宾夺主。
经过以上两个环节,学生对新课的探究是否就结束了呢?还没有,很多问题只是停留在浅表,我要帮助他们挖掘更深层的源泉。下面就是我设计的第三个环节:我问你答。也就是通过我再进一步提出问题,让同学们思考抢答。这时也可以让同桌之间进行小范围交流,这个环节可以说是对学生们思维的一次升华。比如单调性这一节,我继续提问:(1)把概念中的“任意”改成“无穷多”可不可以?举例说明。(2)能否说函数在其定义域上是单调的?这样学生在前面讨论的基础上继续思考,加深理解了知识,形成了能力。这个环节有时还可加入对某些例题的探究,比如需要展示解题步骤或分析解题思想的,一般采取让后进生先上黑板展示,然后优生补充、归纳,教师点评的方式进行。在此过程中,要给予学生一定的信心,多给予表扬和鼓励。
3.当堂训练
当堂训练的内容一般选择课本课后习题,因为课后习题比较有代表性,紧扣新知,难易适度,时间一般在十分钟左右。我在选题时会依据低起点、多层次、适度与适量的原则,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做题过程中同时可让几个小组在黑板上对比展示,然后其他小组再进行评价,以此给同学们提供规范化的借鉴。
4、反思巩固,回叩学习目标
接下来让学生对这节课的内容进行静悟反思,最后引领学生回叩学习目标,看是否达成。
以上是我对数学新课模式的思考和运用,其中既有对别人成功经验的借鉴,也有我自己认为有特色的教学环节设计,教学中的具体问题,还有待进一步分析讨论。总之,设计的目的立足于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是学生的自学、教师的后教、学生的合作学习、教师的参与指导等环节的有机结合,让学生课堂效率高、课后负担轻。
目前,我们对数学新授课的课堂模式都在进一步的探索中,让它高效务实、简捷易行、灵活创新是我们每一个教师的美好愿望。怎样去实现?这正是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