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语文引领学生重回自然——由《蒹葭》的一堂公开课设计想到的

来源 :课外语文(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jun5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学中的研究型公开课,应该是一种教学创新,努力开拓教师与学生的多元思维空间.以《诗经二首》中的《蒹葭》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不仅要掌握古诗词字、词、句、音韵、意境营造等方面的内容,更试图通过将诗词中草木意象具体化为感性的植物本身,让遥远的诗词变成身边触手可及的一草一木,并通过扩大诗词外延、丰富诗词内容的方式,引领学生重新发现并感知自然,并开始体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而使语文、诗词的教学不仅停留于技术层,而是进入心灵世界.
其他文献
【摘要】《上学歌》本是一首流传于民间、老少传唱的歌曲,如今被选入“部编本”语文教科书,作为开学第一课,必定有其深刻  意义。深入研究课文的创作、发展、内容等不仅为教学创造了更好的条件,也利于师生更深入了解部编本语文教科书,同时也利于优秀文化的传承。  【关键词】《上学歌》;部编本;意义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教育部直接组织编写的“部编本”教材,已于2017年9月全国使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