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秦观年少有志,才华横溢,早年同苏轼等人交好.虽经历过科考落第的挫折,在苏轼、黄庭坚的推荐下又得以在朝中任职,因此他早期的人生并没有什么深重的痛苦.这一时期他以诗人敏感多思、多愁善感之特质填《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八六子》等词,风格幽微柔婉,更有轻愁弥漫其中,词境如梦似幻.之后秦观受牵连于宫廷政变,接连被贬于处州、郴州等偏远之地,因而大受打击.这一时期,诗人特有的极为敏锐的感受力和似乎是与生俱来的百转愁肠,大大加剧了他的痛苦.及至《踏莎行·郴州旅社》,词风可谓是凄厉哀绝了.可以看出,同是感伤愁苦的情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秦观年少有志,才华横溢,早年同苏轼等人交好.虽经历过科考落第的挫折,在苏轼、黄庭坚的推荐下又得以在朝中任职,因此他早期的人生并没有什么深重的痛苦.这一时期他以诗人敏感多思、多愁善感之特质填《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八六子》等词,风格幽微柔婉,更有轻愁弥漫其中,词境如梦似幻.之后秦观受牵连于宫廷政变,接连被贬于处州、郴州等偏远之地,因而大受打击.这一时期,诗人特有的极为敏锐的感受力和似乎是与生俱来的百转愁肠,大大加剧了他的痛苦.及至《踏莎行·郴州旅社》,词风可谓是凄厉哀绝了.可以看出,同是感伤愁苦的情感基调,秦观的词风经历了从“闲愁”到“凄苦”的变化.
其他文献
一天,刘素贞瞒着鲁振兴,来到了她同学李敏的家.老同学相见,分外亲热,客套之后,自然谈到正题.rn素贞详细询问了有关情况,就和李敏一起来到了小莉的家.rn小莉父母走亲去了,她一个人在家,正在料理家务.素贞发现她比先前消瘦了许多,但气色还好,大概经历了一番痛苦之后,心绪有所好转.
第一章,春之歌rn我身在春的温暖当中,可惜不知春的赐予,是否我沉溺安逸,居然冲昏头脑.一丝丝柔风在我耳边絮语,欢乐飞鸟在我眼前晃动.我肩扛锄头,信步乡村土路,走动绿色田野,俗语所言,锄头带水,我在麦田锄地,除草松土保湿.我怀着质朴心情,走着质朴乡土之路,用质朴的锄头,过质朴的日子,几多温馨,几多辛苦.新春悄悄来到,带着湿泥土芳香,却有说不出的美好与灵气.天空湛蓝,白云飘逸.
威廉·巴特勒·叶芝是一位有影响力的爱尔兰诗人,也是爱尔兰复兴运动的伟大领袖.叶芝的诗歌不仅具有爱尔兰特色,而且超越了地方民族文化的限制,在世界文坛中占据一席之地.本文从政治视野、语言风格和精神内涵三方面出发,探讨叶芝如何通过构建想象的共同体、倡导多元文化写作以及传播普世性人文价值来实现诗歌超越时空的普遍性.
《喧哗与骚动》是美国著名小说家威廉姆?福克纳的代表作.作品于1949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喧哗与骚动》从多叙事视角出发,讲述了南方没落地主康普生家族内部因二女儿凯蒂的感情生活引发的家庭动荡,在家庭变故的背后也展露了美国旧式南方社会对人性的压抑,以及人类在步入现代化进程后面对的虚无感.本文将从悲剧美学视角分析小说中主要人物凯蒂,昆丁,班吉命运的悲剧根源,探析福克纳小说中对人类生存困境的关怀,和对人性内部强大力量的肯定.这对现代人经历苦难后,重拾信心与勇敢,具有一定积极意义.
英国小说家多丽丝·莱辛在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初期的创作是其女性意识和时代意识融合的结果.她的短篇小说中的精品《到十九号房间》为此提供了有力证据.小说以房间为题目介绍到女主人公苏珊是一位具有强烈的女性自我意识、渴望独立与自由的现代知识女性想拥有一个可以自己独立思考的房间.但这个以男性为中心的父权制社会禁锢了她自由独立的意识,使她不可避免地陷入痛苦绝望的深渊并不断地抗争.尽管莱辛并不认为这是女权主义运动的象征,但是小说中女性意识的觉醒的确反映出作家的女权主义思想.
16世纪末朝鲜朱子学进入新的阶段,在这一时期出现了以李退溪和李栗谷为首的朝鲜朱子学集大成者,并掀起了两场“四端七情之辨”为朝鲜朱子学的发展写下了华丽的篇章.此时一名叫姜沆的学者在这一时期的文化熏陶下学有所成,在日本发动“丁酉再乱”时以战俘的身份被掳至日本,并在日本生活期间结识了准备“脱佛入儒”的藤原惺窝,最后在藤原惺窝的帮助下回归故土.藤原惺窝也在姜沆的影响下还俗并潜心研究朱子学,使朱子学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三线建设是我国历史上一次大规模的工业发展迁移历程,是一次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设施改革的重要历史阶段.随着我国影视技术的不断发展,三线建设阶段反映出来的历史精神也逐渐通过影像化表达的形式实现历史记忆的宣传与教育功能.通过分析三线建设纪录片的整体发展特征,并且基于题材内容、叙事视角、镜头表达与视角效应角度分析新中国银幕形象的建构模式,从而在此基础上全面探究新中国银幕形象宣传电影的发展方向.
泰戈尔是享誉世界的著名作家,他的早期诗歌家喻户晓,研究文章也数不胜数.但是相比较而言,他最具特色的后期中篇小说却无人问津,而这恰恰是泰戈尔全部作品中离现实生活最远,离内心世界最近的作品,通过对他的中篇小说进行分析研究,我们可以触及到泰戈尔不为人知的内心世界.本文主要是从他中篇小说的代表作《四个人》入手,去探讨在东西文化激烈碰撞的年代,泰戈尔对印度传统文化态度以及这对我们处理全球化社会中文化对立与冲突的启示.
莫言作为中国当代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其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和语言风格.本文以莫言的《红高粱》,Howard Goldblatt于2003年译本Red Sorghum为例,从语言修辞出发,对中英版本中的明喻修辞进行对比探析,分析中英明喻修辞的差异性.
《左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经典叙事的模式.唐代的史学家刘志吉曾经对《左传》作过比较高的评价,称:“以书为本,叙述最多”,学者们大多都是从文体、情节、语言、人物描写等各个方面来探讨《左传》的相关文学方面的叙事成就.但是对《左传》的历史叙事方面的丰富内涵以及中国古典史学的有关正式的诞生,很少有相关详细的论述.这种现象一部分地影响到了人们对《左传》史学方面贡献的认识.本文试图对《左传》的相关历史方面的叙事成就,揭示其历史方面的价值,探讨《左传》的出版,是中国古典史学诞生的相关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