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可以说阅读能力的高低就代表了语文教学的整体水平,因为阅读是一项综合性的,能够体现小学语文教学多方面能力和素质的项目,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阅读是比較高级的能力,它建立在字词教学的基础之上,而好的阅读能力应该是一种动态的、富有情感的、富有想象力的阅读过程,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念词读句的层面上,本文结合笔者多年在小学语文的教学经历重点分析想象力在小学语文阅读中的重要性以及培养的心得体会。
一篇文章能不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和阅读欲望,首先取决于老师对于文章的引导和解说,但在引导和解说过程中又要注意很多问题,既要能够给学生以适度的提示,又不能过度的“剧透”,能够很好地把握这两个关键问题,就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对于文章的好奇心理,能够调动他们阅读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如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中的课文《珍珠泉》,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作者家乡的一眼泉水,作者描写了珍珠泉咕嘟咕嘟往外冒水泡的神奇自然现象,表现了一个孩子对于珍珠泉的好奇。而文章最后附录有提到西藏羊八井的热泉、台湾的“水火泉”。笔者认为对于这篇文章的导入,就可以从奇妙的西藏切入,简单介绍西藏的神奇,再引入各种温泉、热泉的奇特景观,再配上一些有色彩的图片。让学生观看后再进行阅读,同时要提出一个问题,比如“文章中作者家乡的珍珠泉跟大家记忆中或者家乡的泉水有什么样的不同?”带着这样的问题让学生阅读文章就会有比较好的效果。这是阅读的第一步。
学生对文章有了大概的印象之后,老师就可以进行下一个环节的教学。那就是想象力。想象力的重要性在小学阅读,乃至学生初高中学习阶段的重要性已经是不言而喻的,在此笔者就不进行赘述。对小学生来说,想象力则是更为重要的,因为小学阶段是学生对整个世界进行认知的重要阶段,想象力最丰富、最大胆、最无拘无束的阶段,没有生活阅历,没有生活中各种各样的习惯和规范的约束,这就是对想象力最好的准备和优势。
那么,如何在阅读中很自然地、悄无声息地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呢?,笔者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总结了一些经验,下面具体谈一谈。
一、在适当引导的基础上自由发挥
想象力既然要“培养”,那么就必然需要一些方法和原则,否则就变成了任性的“胡思乱想”,现在学生由于社会大环境的急速发展,接触的信息已经比过去的学生多了很多。同样的事物很有可能联想到的东西是完全不同的,想象的空间也可能更大,当然也会同时存在天马行空。所以,对于在小学课本中出现的每一篇文章都有其特定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是要参考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的提示,当然教师可以做适当的调节,但绝不能脱离。因为教师本身也因为每个人的文化层次和生活经历不同,对文章也有不同的理解和认识,所以在这样的客观情况下,教学大纲的提示和教学目标其实一方面是对教师的要求,一方面是经过教师消化理解后对学生的要求,这是属于一种方向性的要求,所以一定要参考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引导。
二、尊重个体差异,不做优劣评价
想象本身就是一个很抽象、很自由的大脑活动,每个人的想象因为自身的生活环境、生活阅历、兴趣爱好、性格等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别。对于小学生来说也是如此,教师在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时候也应该注意这一点,要尊重他们的个体差异,对于想象的结果不要做出优劣的评价,在很多情况下,想象力可以很好地窥探学生的个性差异、性格和兴趣等重要的信息,教师可以留意这些要素。比如文章《南辕北辙》,这个文章的目的是要告诉学生,做任何事情都要选对方向,如果做事的方向错了,那么将会导致越努力越远离目标的结果。这是笔者在上小学时老师教给的道理。这个道理本身是没有错误的,但是笔者在教学的过程中经常会想,如果文章中的主人公不听路人的劝说,就是一路走下去又会怎么样,会不会遇到更好的风景、更有趣的事情呢?在笔者这样的好奇心驱使下,我在课堂教学中也会提示学生去大胆想象,结果学生的回答非常多样,有的回答啼笑皆非,有的回答充满了动漫色彩,有的回答则比较中规中矩,在教学过程中笔者自己也从学生的想象中得到了很多启发。比如有的学生和我小时想法一样,说走错方向没关系,所不定会有更漂亮的风景在前面,有的回答说走错了再回来,会不会很浪费时间和车费,有的回答说如果是自己,肯定会听路人的引导马上回头的,像以上这样类似的回答千差万别,其实体现的是每个学生的性格和兴趣。教师在对每一个学生想象结果都应该给予一定的肯定和评价,但不要给予好坏和优劣的评定,因为好坏评价本身就是对想象力的一种束缚,学生会记住老师给予好的评价的感觉和方向,在以后的教学中学生可能为了让老师给予赞扬,就顺着老师的方向和爱好去想象和回答问题。一旦出现这种情况那教学就变成了定向思维,其实是打击了学生的想象。
三、鼓励想象,从阅读到写作
第三个阶段就是把想象变成写作,让学生把自己的想象场景写出来,变成自己的一个小故事、小文章,这样就可以很好地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取得非常好的效果,学生也会有很大的成就感,更加激发他们的阅读热情、主动想象的热情,将引导想象变成一种习惯性的思维。
【作者单位:福鼎市桐南小学 福建】
一篇文章能不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和阅读欲望,首先取决于老师对于文章的引导和解说,但在引导和解说过程中又要注意很多问题,既要能够给学生以适度的提示,又不能过度的“剧透”,能够很好地把握这两个关键问题,就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对于文章的好奇心理,能够调动他们阅读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如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中的课文《珍珠泉》,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作者家乡的一眼泉水,作者描写了珍珠泉咕嘟咕嘟往外冒水泡的神奇自然现象,表现了一个孩子对于珍珠泉的好奇。而文章最后附录有提到西藏羊八井的热泉、台湾的“水火泉”。笔者认为对于这篇文章的导入,就可以从奇妙的西藏切入,简单介绍西藏的神奇,再引入各种温泉、热泉的奇特景观,再配上一些有色彩的图片。让学生观看后再进行阅读,同时要提出一个问题,比如“文章中作者家乡的珍珠泉跟大家记忆中或者家乡的泉水有什么样的不同?”带着这样的问题让学生阅读文章就会有比较好的效果。这是阅读的第一步。
学生对文章有了大概的印象之后,老师就可以进行下一个环节的教学。那就是想象力。想象力的重要性在小学阅读,乃至学生初高中学习阶段的重要性已经是不言而喻的,在此笔者就不进行赘述。对小学生来说,想象力则是更为重要的,因为小学阶段是学生对整个世界进行认知的重要阶段,想象力最丰富、最大胆、最无拘无束的阶段,没有生活阅历,没有生活中各种各样的习惯和规范的约束,这就是对想象力最好的准备和优势。
那么,如何在阅读中很自然地、悄无声息地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呢?,笔者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总结了一些经验,下面具体谈一谈。
一、在适当引导的基础上自由发挥
想象力既然要“培养”,那么就必然需要一些方法和原则,否则就变成了任性的“胡思乱想”,现在学生由于社会大环境的急速发展,接触的信息已经比过去的学生多了很多。同样的事物很有可能联想到的东西是完全不同的,想象的空间也可能更大,当然也会同时存在天马行空。所以,对于在小学课本中出现的每一篇文章都有其特定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是要参考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的提示,当然教师可以做适当的调节,但绝不能脱离。因为教师本身也因为每个人的文化层次和生活经历不同,对文章也有不同的理解和认识,所以在这样的客观情况下,教学大纲的提示和教学目标其实一方面是对教师的要求,一方面是经过教师消化理解后对学生的要求,这是属于一种方向性的要求,所以一定要参考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引导。
二、尊重个体差异,不做优劣评价
想象本身就是一个很抽象、很自由的大脑活动,每个人的想象因为自身的生活环境、生活阅历、兴趣爱好、性格等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别。对于小学生来说也是如此,教师在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时候也应该注意这一点,要尊重他们的个体差异,对于想象的结果不要做出优劣的评价,在很多情况下,想象力可以很好地窥探学生的个性差异、性格和兴趣等重要的信息,教师可以留意这些要素。比如文章《南辕北辙》,这个文章的目的是要告诉学生,做任何事情都要选对方向,如果做事的方向错了,那么将会导致越努力越远离目标的结果。这是笔者在上小学时老师教给的道理。这个道理本身是没有错误的,但是笔者在教学的过程中经常会想,如果文章中的主人公不听路人的劝说,就是一路走下去又会怎么样,会不会遇到更好的风景、更有趣的事情呢?在笔者这样的好奇心驱使下,我在课堂教学中也会提示学生去大胆想象,结果学生的回答非常多样,有的回答啼笑皆非,有的回答充满了动漫色彩,有的回答则比较中规中矩,在教学过程中笔者自己也从学生的想象中得到了很多启发。比如有的学生和我小时想法一样,说走错方向没关系,所不定会有更漂亮的风景在前面,有的回答说走错了再回来,会不会很浪费时间和车费,有的回答说如果是自己,肯定会听路人的引导马上回头的,像以上这样类似的回答千差万别,其实体现的是每个学生的性格和兴趣。教师在对每一个学生想象结果都应该给予一定的肯定和评价,但不要给予好坏和优劣的评定,因为好坏评价本身就是对想象力的一种束缚,学生会记住老师给予好的评价的感觉和方向,在以后的教学中学生可能为了让老师给予赞扬,就顺着老师的方向和爱好去想象和回答问题。一旦出现这种情况那教学就变成了定向思维,其实是打击了学生的想象。
三、鼓励想象,从阅读到写作
第三个阶段就是把想象变成写作,让学生把自己的想象场景写出来,变成自己的一个小故事、小文章,这样就可以很好地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取得非常好的效果,学生也会有很大的成就感,更加激发他们的阅读热情、主动想象的热情,将引导想象变成一种习惯性的思维。
【作者单位:福鼎市桐南小学 福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