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一阵“少年娘则国娘”的隐忧引发了有关“男性气质”的诸多讨论。有人将“男性阴柔化”视作病态,认为那种热衷于穿衣打扮、涂脂抹粉的“精致男孩”,会给青少年造成不良影响;也有人认为,男性细腻温柔是多元审美的体现,理性、成熟、包容的社會应当给予尊重。种种热议,反映出公众对青少年一代成长的关切,也折射出当下对于青少年缺乏刚健勇毅的气质、自省自强的品格的担忧。实际上,我们之所以担忧,不仅在于青少年外在形象的变化,更在于他们精神世界的荒芜和血性阳刚之气的销蚀。
在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传统中,虽然男性阴柔化审美取向一直存在于戏曲表演、私人生活等领域,但主流审美推崇的大体都是热血男儿形象。不论是“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的壮志豪情,还是“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英雄气概,这些男性形象,之所以能代代流传、深入人心,原因就在于其所体现的阳刚之气,为社会注入了正能量,化作了民族气质的一部分。
一个开放多元的社会,审美自可参差多态。然而,凡事都应有度,越过底线就会走向反面。在“娱乐至上”“流量为王”的误区中,一些影视作品、网络平台、综艺节目刻意迎合低俗口味,热捧“小鲜肉”、渲染“娘炮风”,消费各种“奇葩”“怪咖”,为博眼球甚至不惜挑战社会公序良俗,其散发着的拜金、颓废气息无不侵蚀着年轻一代的精神。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青年有血性民族才有希望。学者尼尔·波兹曼曾在其著作《娱乐至死》中告诫人们:毁掉我们的,不是我们所憎恨的东西,而恰恰是我们所“热爱”的东西。一个国家国运的兴衰,与社会风气有千丝万缕的联系。面对眼花缭乱的各种“泛娱乐化”现象,重温和思考这种理性之声,很有必要,也很有价值。置身于转型发展的社会,需要淬炼勇敢坚毅的品格、血性阳刚的气魄,这样才能担当起我们这一代人应有的责任。锻造时代的钢铁脊梁,更加需要我们拭亮阳刚底色,迈出铿锵步伐,走出果敢气势。
在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传统中,虽然男性阴柔化审美取向一直存在于戏曲表演、私人生活等领域,但主流审美推崇的大体都是热血男儿形象。不论是“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的壮志豪情,还是“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英雄气概,这些男性形象,之所以能代代流传、深入人心,原因就在于其所体现的阳刚之气,为社会注入了正能量,化作了民族气质的一部分。
一个开放多元的社会,审美自可参差多态。然而,凡事都应有度,越过底线就会走向反面。在“娱乐至上”“流量为王”的误区中,一些影视作品、网络平台、综艺节目刻意迎合低俗口味,热捧“小鲜肉”、渲染“娘炮风”,消费各种“奇葩”“怪咖”,为博眼球甚至不惜挑战社会公序良俗,其散发着的拜金、颓废气息无不侵蚀着年轻一代的精神。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青年有血性民族才有希望。学者尼尔·波兹曼曾在其著作《娱乐至死》中告诫人们:毁掉我们的,不是我们所憎恨的东西,而恰恰是我们所“热爱”的东西。一个国家国运的兴衰,与社会风气有千丝万缕的联系。面对眼花缭乱的各种“泛娱乐化”现象,重温和思考这种理性之声,很有必要,也很有价值。置身于转型发展的社会,需要淬炼勇敢坚毅的品格、血性阳刚的气魄,这样才能担当起我们这一代人应有的责任。锻造时代的钢铁脊梁,更加需要我们拭亮阳刚底色,迈出铿锵步伐,走出果敢气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