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激励帮助学生产生学习动能

来源 :河南教育·基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cf30311320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目标而产生、演化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模式,历来为人们所重视与关注。在鹤立教育中西会通班,立足对教育本质的认识与理解,以及对教育价值取向的研判与诉求,我们将教育教学活动目的预设为“身心健”“德行优”“知识丰”“能力强”“智慧达”五个维度,并进一步细化为“怡情激趣”“成习冶性”“醒心培德”“提格升境”“储知开智”“增能利生”“新民强国”“育种立根”八个目标群,进而形成会通班完整的课程目标体系。
  这一目标体系扎根于会通班的全部教育教学活动和生活实践中,它不是教师单向的施予,而是强调教师与学生围绕目标展开双向、多元的整合与互动。在会通班,我们不只是关注目标的诊断评价作用,更强调目标的导向激励功能。
  目标激励法主要应用于有了一定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的学生,其核心与关键是目标的形成、确定,以及所产生的持续而稳定的导向激励功能。为此,我们在学生的教育生活中,不是一味地要求教师提出目标,而是强调学生自我内在驱动与教师适宜要求相结合而产生的目标。这种目标更强调学生的自主设计,以及教师对其指导后所形成的“契约”关系。此时,目标就成为学生坚守的信条,也是教师检查、督导、评价的依据。一般来讲,可以从学习时长来设计,学生給出自己的阶段性目标,比如一周、半个月、一个月。也可以从学科领域活动的要求来约定,让学生对某一学科的学习时限和学科学习的成效进行规划,从教材的学习进程、相关练习的数量和频次到学习进程中关于问题解决的方法和途径,以及学科检测的最后结果都要有所设计并付诸行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主要负责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并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提出指导性建议,推动学生达成目标。比如学生开展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从选题的确立到与选题相关的文献资料的阅读,从研究活动的初次汇报到与老师交流沟通,直至研究活动的最终成稿与汇报,都有明确的时间表和每个阶段的基本目标和要求。
  需要指出的是,在会通班,我们引导学生设计的学习目标不仅表现在知识的获得、技能的形成、能力的提高上,也表现在习惯的养成、情感的丰富、德行的长养、灵魂的丰满上,最终指向完整生命的个性化的全面发展。
  在会通班,我们设计、选择、应用目标激励法,是基于对学生的信任与肯定,力求激发、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独立人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教育教学活动方式。它使学生充分体验被信任、被肯定的愉悦感,从而增强自信心,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有效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习效率和质量得以提高。
  (本栏责编 再 澜)
其他文献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行,学生的学习内容有了很大的转变,在课堂中学生需要学会的不仅仅是学科的基础知识,还需要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和素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就是其中一
当今时代经济飞速发展,社会对高质量人才的需求逐步增加。教学质量,尤其是像工科类这种实践性强、理论与实际联系紧密的学科的教学质量问题,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本文从
通过分析虚拟仪器系统本身的网络功能及相应软件技术支持,说明了把虚拟仪器的前面板移植到Web页面上,使虚拟仪器拓展到分布式网络测试应用环境中去实现的可能性.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合理应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有利于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效果。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发挥多媒体技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在写作教学中,“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
给出了一种改进的LMS算法,该算法解决了算法收敛时间和稳态误差间的矛盾,为实际应用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它应用误差信号的相关值去调节步长,同时实现了均方误差小和收敛速度
介绍了IP-DSLAM设备中组播业务方案的设计原理以及具体实现方式,并给出了应用实例.
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大批"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劳动者",而创新能力是他们必备的能力。加强对中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成为中职学校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和人才培养的方向。如
伟大科学家牛顿开启了人类认识世界的大门,经典力学理论引领着人类对世界万物的认识.计量作为实现单位统一和量值准确可靠的活动,在工业出现以及逐渐发展革新的过程中扮演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