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提升《旅游学概论》课程教学质量,对该课程教学质量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发现教学中存在教学内容的浅显滞后、教学方法的单一枯燥、教学评价体系不全面等问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改进,以提高《旅游学概论》课程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旅游学概论》;教学质量;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517(2018)10-0073-03
1 《旅游学概论》课程教学的重要性
《旅游学概论》是一门研究旅游发展规律及旅游学科基本理念、基本知识的学科,是旅游管理及相关专业的基础课程,也是入门课程之一。对于旅游管理及相关专业的学生掌握旅游学科体系非常重要,具有“启蒙性”的意义,主要体系在《旅游学概论》课程的基础性及前位性的特点上。《旅游学概论》涉及的知识较多,强调基础概念,课程系统阐述了旅游学的发展历史、发展规律、旅游资源、旅游市场、旅游组织、旅游影响等方面的内容,是旅游管理及相关专业的学生系统认识旅游学科知识、宏观把握旅游活动规律、全面了解旅游行业基本状况的重要途径。同时,作为一门前位性课程,其与旅游管理专业后续课程之间的衔接和关联较大,为学生对后续课程的有效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实际上正如此说,《旅游学概论》课程的开设,对于学生掌握旅游学相关知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更是可以激发学生对本专业的学习兴趣。同时,“利用《旅游学概论》课程的教学,对学生进行职业意识培养,既符合课程本身的培养目标,也可以帮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1]。
2 《旅游学概论》课程教学质量存在主要问题
《旅游学概论》课程基础性、启蒙性的特点决定了该课程的教学在旅游管理及相关专业中的特殊地位,但在实际教学中,却存在诸多因素,影响了《旅游学概论》课程的教学质量,主要体现在教学内容的浅显滞后、教学方法的单一枯燥、教学评价体系不全面等。
2.1 教学内容的浅显滞后
目前,《旅游学概论》课程教学内容主要来自本课程相关教材。《旅游学概论》课程在旅游管理相关专业中的重要性决定了其需要一个能够体现出学科发展水平的高质量的教材。而事实上,《旅游学概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后,虽然取得了巨大进步,但也存在明显的问题。首先,目前的教材大多框架体系不严谨,内容多是相关科目教材内容的缩减或简单概述,让人感觉《旅游学概论》就是一门相关教材内容的简单拼凑,缺乏学术探讨性的内容,毫无创新性。此外,主观上的守旧意识和客观上的时间因素造成了目前的《旅游学概论》教材普遍内容陈旧,滞后于旅游的发展,有的教材甚至还采用了多年以前的数据和案例,未能做到及时更新,更无法确切的反映目前旅游发展的状况。
教材是指导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蓝本,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目前发展相对滞后的教材也导致了教学内容的明显不足。首先,《旅游学概论》课程教学内容设计过于浅显、简单和空洞,不够深入、全面,造成教师上课时觉得无东西可讲的现象。此外,教学内容陈旧,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要求,且与实际相脱节,造成教师和学生上课都有索然无味的感觉。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
2.2 教学方法单一枯燥
目前,《旅游学概论》课程的教学方法主要采用传统的“满堂灌”式的传授方式,虽然某些高校也倡导和实施了该课程的教学改革,但收效甚微,并没有改变以书为本、以师为本及以课堂为中心的模式。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过于强调理论知识的介绍,并对教材进行简单的生搬硬套,而学生则在座位上机械性的记笔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缺乏有效互动。这种单一、呆板、缺乏灵活性的教学方法是学生对知识的被动接受,忽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导致课堂气氛沉闷无趣、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学习能力低下、学习效果不佳、逃课率居高不下等不良现象的产生,成为影响《旅游学概论》课程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
2.3 教学评价体系不全面
“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有利于引导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方向,具有显著的导向性”[2]。但目前的《旅游学概论》教学评价手段和目标缺乏合理性,主要依赖于对学生期末试卷得分情况来检验学生对本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且试题多是笔记上死记硬背式的知识,缺乏启发性,也不利于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此外,虽然有些老师会将平时成绩与试卷成绩相结合来综合评定期末课程总成绩,但平时成绩所占比重较低,且主要依据学生的出勤率,有的教师甚至于在评价平时成绩时仅根据自己对学生的印象来揣测打分,毫无科学性。这种对笔记的死记硬背式的试卷加上缺乏过程性考核的评价体系,最终导致了學生上课时只顾记笔记,下课后又无所事事,但在考试前又会集中突击,花上几天时间在任课教师所给的复习范围内对笔记进行死记硬背,然而考完后又一问三不知了。这种不科学、不全面的评价体系造成了学生视野的封闭和能力的限制,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也不符合《旅游学概论》课程的教学目标。
3 提升《旅游学概论》教学质量的主要建议
3.1 优化和整合教学内容
目前,旅游业与旅游活动的发展与变化的速度之快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既具有前瞻性、时代性,又能体现应用性、技能性的《旅游学概论》教材,但实际情况教材总是滞后于实际发展所需要的。因此,教材只能作为教学内容的依据,任课教师千万不能被教材束缚,应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整合。首先,对《旅游学概论》教材内容不能照搬硬抄,要有所取舍,应注意保持每个章节之间的独立性,但更要注重每个章节之间的逻辑联系,使之环环相扣。也要避免《旅游学概论》与后续课程的教材内容重复或是后续课程内容的简单概述。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要紧跟时代的发展,及时掌握产业发展动态,将一些新观点、新事物、新材料进行加工整合,使之成为教学内容的一部分,以此不断地更新教学内容。这种不断为教学内容注入新鲜血液的方式,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帮助学生提高专业素养和行业敏感度。 3.2 采取多种教学方法,保障教学质量
教学方法是保证教学质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在《旅游学概论》的教学过程中,每节课45分钟的时间一般都是由教师满堂灌,但学生的注意力是有限的,因此课堂上打瞌睡、讲小话、玩手机的现象层出不穷,而所剩无几的认真听课的学生也只顾记笔记,教学质量大打折扣。因此,要采取多种教学方式来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课堂上“闲不住”。
3.2.1 体验式认知教学
体验式认知教学具有亲历性的特点,学生通过亲身经历某项活动,以获得心理层面的亲历体验。这种教学方式更加强调学习主体的领悟和体会以及即时的感受,“让学生在真实或虚拟的环境中通过体验去感知、理解、领悟、验证教学内容,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做到观念、判断、技能的自主形成并被主动掌握” [3]。
在《旅游学概论》的教学过程中,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课程内容学习的体验认知度,任课教师应打破传统,努力将教学场所延伸到教室之外,积极开辟“第二课堂”。如在给学生讲解旅游业相关知识时,任课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酒店、旅游景区、旅行社等相关旅游企业单位参观,进行专业认知实践教学。如教师在介绍旅行社类型及经营业务范围时,仅靠对书本理论知识的讲解则显得滞后、抽象。但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当地的国际旅行社、国内旅行社,由旅行社负责人带领学生参观旅行社并给学生介绍旅行社类型及经营业务情况。这种组织学生参观旅游企业、邀请旅游业专业人士与学生进行直接交流,并为学生解惑答疑的体验式认知教学,既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消化、理解旅游专业理论知识,了解旅游业发展前沿问题,又提高了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及行业敏感度,深受学生的欢迎。
3.2.2 互动式多向教学
传统的满堂灌式的教学是一种教师向学生单向传递信息的过程,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缺乏有效互动,在很大程度上消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因此在《旅游学概论》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努力加强设置互动教学环节,力求将师生间的单向信息传递发展为师生间和生生间的多向交流,以改变沉闷的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比如在介绍旅游资源这部分内容时,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引入适当的竞赛环节,“将全班分为三组,每组推选两名学生代表(合计六名)参加两轮比赛,每轮比赛将黑板分为均等三大块,要求上台的学生代表在规定的时间内写出大家熟悉的各种旅游资源,第一轮书写自然旅游资源,第二轮书写人文旅游资源,最后以写出最多旅游资源(要求不重复且正确)的小组获胜。比赛前预留一定时间给学生代表在台下准备,本组同学都可以为其提供资料,使全体学生都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4],而教师此时的身份则由知识的讲授者转变为“裁判”。另外,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些旅游热点或有争议的问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或辩论。如讲到旅游对环境的影响时,针对该不该在旅游风景区内建索道这个问题,可将全班分为正反两方,双方就各自观点陈述理由并反驳对方,教师则在最后总结并分析评价双方的观点。通过小组竞赛和分组辩论的方式,既培养了学生分析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又促进了师生之间及生生之间的互动,有效地改善了课堂教学质量。
3.2.3 案例式启发教学
在《旅游学概论》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方法,对一些真实的、典型的事例进行讲解、分析、讨论和总结。这样做既可以补充和更新教学内容,又可以增加学生课堂学习的参与度,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课前应准备充足的时间去搜集相关案例,在课堂上讲解、分析案例的时候,要将案例同所讲的理论结合起来,避免理论与实际脱节。在组织学生进行案例讨论时,要让他们充分的参与进来,引导他们从多角度思考问题,然后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最后,教师对案例讨论进行总结,但应尽量避免直接公布答案,要注意对各方意见的合理性进行分析、评价,以实现启发的目的。此外,也可以让学生课前通过报纸、网络等媒体搜集新近发生的旅游新闻,并将其整理成案例。每节课留出3-1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将其搜集来的案例进行讲解,并对此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教师给出简短的总结和评论。这样可以让每位学生都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增加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敏感度以及锻炼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3 完善考核评价体系
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是检验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而目前大部分教师对《旅游学概论》课程的考核评价还停留在传统方式上,即对期末试卷的考核,造成了学生考前死记硬背的行为,因此,需要对其进行改革。首先,在期末试卷的题目上,应注意试题的区分度,避免过多的死记硬背式試题,要适当增加一些实践性、应用性和灵活性的题目,以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旅游实际问题,做到学以致用。其次,应改变过于依赖试卷这一传统的评价方式,运用过程性评价手段,将考核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也就是说要将平时成绩与期末试卷成绩综合起来考核。其中,不再以出勤率作为平时成绩的主要依据,应结合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学习态度、团队合作精神、课堂参与意识及实践能力等进行综合评价,并适当加大平时成绩在期末总评成绩中的比重,以体现出过程性。这种过程性考核方式能有效避免学生平时无所事事而考前突击背笔记的行为,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实现《旅游学概论》课程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 赖可云.《旅游学概论》教学改革方向的探索研究[J].旅游教育管理,2012(1):79.
[2] 衣传华.《旅游学概论》课程教学困境及解决对策研究[J].教育,2012(12):54.
[3] 张荣.体验式教学的创新性与实施条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7(11).
[4] 石丽璠.“旅游学概论”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2(8):131.
【通联编辑:梁书】
关键词:《旅游学概论》;教学质量;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517(2018)10-0073-03
1 《旅游学概论》课程教学的重要性
《旅游学概论》是一门研究旅游发展规律及旅游学科基本理念、基本知识的学科,是旅游管理及相关专业的基础课程,也是入门课程之一。对于旅游管理及相关专业的学生掌握旅游学科体系非常重要,具有“启蒙性”的意义,主要体系在《旅游学概论》课程的基础性及前位性的特点上。《旅游学概论》涉及的知识较多,强调基础概念,课程系统阐述了旅游学的发展历史、发展规律、旅游资源、旅游市场、旅游组织、旅游影响等方面的内容,是旅游管理及相关专业的学生系统认识旅游学科知识、宏观把握旅游活动规律、全面了解旅游行业基本状况的重要途径。同时,作为一门前位性课程,其与旅游管理专业后续课程之间的衔接和关联较大,为学生对后续课程的有效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实际上正如此说,《旅游学概论》课程的开设,对于学生掌握旅游学相关知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更是可以激发学生对本专业的学习兴趣。同时,“利用《旅游学概论》课程的教学,对学生进行职业意识培养,既符合课程本身的培养目标,也可以帮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1]。
2 《旅游学概论》课程教学质量存在主要问题
《旅游学概论》课程基础性、启蒙性的特点决定了该课程的教学在旅游管理及相关专业中的特殊地位,但在实际教学中,却存在诸多因素,影响了《旅游学概论》课程的教学质量,主要体现在教学内容的浅显滞后、教学方法的单一枯燥、教学评价体系不全面等。
2.1 教学内容的浅显滞后
目前,《旅游学概论》课程教学内容主要来自本课程相关教材。《旅游学概论》课程在旅游管理相关专业中的重要性决定了其需要一个能够体现出学科发展水平的高质量的教材。而事实上,《旅游学概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后,虽然取得了巨大进步,但也存在明显的问题。首先,目前的教材大多框架体系不严谨,内容多是相关科目教材内容的缩减或简单概述,让人感觉《旅游学概论》就是一门相关教材内容的简单拼凑,缺乏学术探讨性的内容,毫无创新性。此外,主观上的守旧意识和客观上的时间因素造成了目前的《旅游学概论》教材普遍内容陈旧,滞后于旅游的发展,有的教材甚至还采用了多年以前的数据和案例,未能做到及时更新,更无法确切的反映目前旅游发展的状况。
教材是指导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蓝本,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目前发展相对滞后的教材也导致了教学内容的明显不足。首先,《旅游学概论》课程教学内容设计过于浅显、简单和空洞,不够深入、全面,造成教师上课时觉得无东西可讲的现象。此外,教学内容陈旧,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要求,且与实际相脱节,造成教师和学生上课都有索然无味的感觉。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
2.2 教学方法单一枯燥
目前,《旅游学概论》课程的教学方法主要采用传统的“满堂灌”式的传授方式,虽然某些高校也倡导和实施了该课程的教学改革,但收效甚微,并没有改变以书为本、以师为本及以课堂为中心的模式。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过于强调理论知识的介绍,并对教材进行简单的生搬硬套,而学生则在座位上机械性的记笔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缺乏有效互动。这种单一、呆板、缺乏灵活性的教学方法是学生对知识的被动接受,忽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导致课堂气氛沉闷无趣、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学习能力低下、学习效果不佳、逃课率居高不下等不良现象的产生,成为影响《旅游学概论》课程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
2.3 教学评价体系不全面
“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有利于引导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方向,具有显著的导向性”[2]。但目前的《旅游学概论》教学评价手段和目标缺乏合理性,主要依赖于对学生期末试卷得分情况来检验学生对本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且试题多是笔记上死记硬背式的知识,缺乏启发性,也不利于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此外,虽然有些老师会将平时成绩与试卷成绩相结合来综合评定期末课程总成绩,但平时成绩所占比重较低,且主要依据学生的出勤率,有的教师甚至于在评价平时成绩时仅根据自己对学生的印象来揣测打分,毫无科学性。这种对笔记的死记硬背式的试卷加上缺乏过程性考核的评价体系,最终导致了學生上课时只顾记笔记,下课后又无所事事,但在考试前又会集中突击,花上几天时间在任课教师所给的复习范围内对笔记进行死记硬背,然而考完后又一问三不知了。这种不科学、不全面的评价体系造成了学生视野的封闭和能力的限制,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也不符合《旅游学概论》课程的教学目标。
3 提升《旅游学概论》教学质量的主要建议
3.1 优化和整合教学内容
目前,旅游业与旅游活动的发展与变化的速度之快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既具有前瞻性、时代性,又能体现应用性、技能性的《旅游学概论》教材,但实际情况教材总是滞后于实际发展所需要的。因此,教材只能作为教学内容的依据,任课教师千万不能被教材束缚,应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整合。首先,对《旅游学概论》教材内容不能照搬硬抄,要有所取舍,应注意保持每个章节之间的独立性,但更要注重每个章节之间的逻辑联系,使之环环相扣。也要避免《旅游学概论》与后续课程的教材内容重复或是后续课程内容的简单概述。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要紧跟时代的发展,及时掌握产业发展动态,将一些新观点、新事物、新材料进行加工整合,使之成为教学内容的一部分,以此不断地更新教学内容。这种不断为教学内容注入新鲜血液的方式,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帮助学生提高专业素养和行业敏感度。 3.2 采取多种教学方法,保障教学质量
教学方法是保证教学质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在《旅游学概论》的教学过程中,每节课45分钟的时间一般都是由教师满堂灌,但学生的注意力是有限的,因此课堂上打瞌睡、讲小话、玩手机的现象层出不穷,而所剩无几的认真听课的学生也只顾记笔记,教学质量大打折扣。因此,要采取多种教学方式来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课堂上“闲不住”。
3.2.1 体验式认知教学
体验式认知教学具有亲历性的特点,学生通过亲身经历某项活动,以获得心理层面的亲历体验。这种教学方式更加强调学习主体的领悟和体会以及即时的感受,“让学生在真实或虚拟的环境中通过体验去感知、理解、领悟、验证教学内容,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做到观念、判断、技能的自主形成并被主动掌握” [3]。
在《旅游学概论》的教学过程中,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课程内容学习的体验认知度,任课教师应打破传统,努力将教学场所延伸到教室之外,积极开辟“第二课堂”。如在给学生讲解旅游业相关知识时,任课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酒店、旅游景区、旅行社等相关旅游企业单位参观,进行专业认知实践教学。如教师在介绍旅行社类型及经营业务范围时,仅靠对书本理论知识的讲解则显得滞后、抽象。但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当地的国际旅行社、国内旅行社,由旅行社负责人带领学生参观旅行社并给学生介绍旅行社类型及经营业务情况。这种组织学生参观旅游企业、邀请旅游业专业人士与学生进行直接交流,并为学生解惑答疑的体验式认知教学,既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消化、理解旅游专业理论知识,了解旅游业发展前沿问题,又提高了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及行业敏感度,深受学生的欢迎。
3.2.2 互动式多向教学
传统的满堂灌式的教学是一种教师向学生单向传递信息的过程,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缺乏有效互动,在很大程度上消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因此在《旅游学概论》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努力加强设置互动教学环节,力求将师生间的单向信息传递发展为师生间和生生间的多向交流,以改变沉闷的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比如在介绍旅游资源这部分内容时,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引入适当的竞赛环节,“将全班分为三组,每组推选两名学生代表(合计六名)参加两轮比赛,每轮比赛将黑板分为均等三大块,要求上台的学生代表在规定的时间内写出大家熟悉的各种旅游资源,第一轮书写自然旅游资源,第二轮书写人文旅游资源,最后以写出最多旅游资源(要求不重复且正确)的小组获胜。比赛前预留一定时间给学生代表在台下准备,本组同学都可以为其提供资料,使全体学生都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4],而教师此时的身份则由知识的讲授者转变为“裁判”。另外,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些旅游热点或有争议的问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或辩论。如讲到旅游对环境的影响时,针对该不该在旅游风景区内建索道这个问题,可将全班分为正反两方,双方就各自观点陈述理由并反驳对方,教师则在最后总结并分析评价双方的观点。通过小组竞赛和分组辩论的方式,既培养了学生分析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又促进了师生之间及生生之间的互动,有效地改善了课堂教学质量。
3.2.3 案例式启发教学
在《旅游学概论》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方法,对一些真实的、典型的事例进行讲解、分析、讨论和总结。这样做既可以补充和更新教学内容,又可以增加学生课堂学习的参与度,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课前应准备充足的时间去搜集相关案例,在课堂上讲解、分析案例的时候,要将案例同所讲的理论结合起来,避免理论与实际脱节。在组织学生进行案例讨论时,要让他们充分的参与进来,引导他们从多角度思考问题,然后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最后,教师对案例讨论进行总结,但应尽量避免直接公布答案,要注意对各方意见的合理性进行分析、评价,以实现启发的目的。此外,也可以让学生课前通过报纸、网络等媒体搜集新近发生的旅游新闻,并将其整理成案例。每节课留出3-1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将其搜集来的案例进行讲解,并对此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教师给出简短的总结和评论。这样可以让每位学生都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增加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敏感度以及锻炼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3 完善考核评价体系
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是检验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而目前大部分教师对《旅游学概论》课程的考核评价还停留在传统方式上,即对期末试卷的考核,造成了学生考前死记硬背的行为,因此,需要对其进行改革。首先,在期末试卷的题目上,应注意试题的区分度,避免过多的死记硬背式試题,要适当增加一些实践性、应用性和灵活性的题目,以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旅游实际问题,做到学以致用。其次,应改变过于依赖试卷这一传统的评价方式,运用过程性评价手段,将考核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也就是说要将平时成绩与期末试卷成绩综合起来考核。其中,不再以出勤率作为平时成绩的主要依据,应结合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学习态度、团队合作精神、课堂参与意识及实践能力等进行综合评价,并适当加大平时成绩在期末总评成绩中的比重,以体现出过程性。这种过程性考核方式能有效避免学生平时无所事事而考前突击背笔记的行为,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实现《旅游学概论》课程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 赖可云.《旅游学概论》教学改革方向的探索研究[J].旅游教育管理,2012(1):79.
[2] 衣传华.《旅游学概论》课程教学困境及解决对策研究[J].教育,2012(12):54.
[3] 张荣.体验式教学的创新性与实施条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7(11).
[4] 石丽璠.“旅游学概论”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2(8):131.
【通联编辑: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