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亲爱的小读者:
你们好!
这么快我们又见面了!因为我得了“语文狂热征”,话没说完,我着急。
“从我的个人经历出发,我认为,对更完美的汉语表达能力的追求,首先来自对这种语文的欣赏能力的培养。只有爱这种语文,知道欣赏它,才会产生要用好这种语文的愿望。只把语言当成交流工具,看不出它的美,体会不到它的韵味,对之没有感情,也就谈不到对完美的追求。”这话是梁从诫先生说的,谈的是他学习语文的感想,也表达了我的心声。
最近,我引领学生阅读《西游记》里“偷吃人参果”的片段,我和学生们都品尝到了细读的快乐。
比如,文中写到孙悟空偷来人参果,猪八戒迎上来,“八戒笑道:‘哥哥,可有吗?’”朴实的九个字,含义无穷。首先,“笑”和“哥哥”,活画出老猪为了吃到人参果,满脸堆笑、甜言蜜语的蠢相;其次,“可有吗”三个字突出了他急不可耐的心理;其三,八戒的话中省略了“人参果”三个字,看出老猪的狡猾谨慎,害怕隔墙有耳,被人听去。
再比如,吃人参果之前,孙悟空对猪八戒说:“这个果子,也莫背了沙僧,可叫他一声。”同学们读出了孙悟空的仗义,关心师弟,但我还读出了孙悟空的狡诈。他知道偷吃人参果是在犯错误,一旦败露,必受惩罚,他也知道师父疼爱悟净,他更知道中国有句老話,叫做“法不责众”,把傻乎乎的沙僧拉下水,受惩罚的时候,就可以少吃些苦头。
古人说:“无情岁月增中减,有味诗书苦后甜。”我斗胆篡改——有味诗书“细读”甜。这甜津津的味道,来自于独立的思考,来自于慢性子的心态,来自于细嚼慢咽的习惯。所以,当我幸福地坐拥书城,愧疚之情涌上心头的时候,我会这样安慰自己:“没关系的,我读一句话的收获,胜过别人读一本书的收获,我没有辜负书籍对我的深情厚谊,我会慢慢地,慢慢地把它们读透。”
我有个学生,已经上大学了,她写信向我诉说读书的苦恼:“文学界有这么一句话,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林黛玉。还有人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可无论是林黛玉还是哈姆雷特,他们毕竟是在书中行走的,他们的思维始终是跟着作者走的。我自己呢,不是曲解作者的意思,就是理解出人家没有想表达的那层意思。久了,我就不再去跟别人交流我的想法,我的话大家不懂,都笑我该想的不想,不该想的瞎想。”我告诉她,你不必这样怀疑自己,真知灼见常常是在“瞎想”中诞生的。
我对“读”字的理解是瞎想,我对孙悟空的仗义里藏着奸诈的理解也是瞎想。如果我的事例还不够有说服力,那就看看爱因斯坦是怎样“瞎想”的吧。
爱因斯坦的母亲是一位优秀的钢琴手,所以他从小就酷爱音乐。成年后,他经常不断用美妙的音乐旋律去启发自己对未知世界的认识,用音乐的巨大力量去探索科学的奥秘。在“相对论”问世之前,1905年的一天,他突然对夫人说:“亲爱的,我有一个奇妙的想法。”说完这话,爱因斯坦就开始弹钢琴,他时而弹琴,时而停下来思考,忽而又接着弹琴,在猛弹了几个音节之后,又停下来自言自语:“这真是一个奇妙的想法,太好啦!”从此之后,他连续几天,一会儿上楼伏案思考,一会儿又下楼弹琴,就这样历经了半个月之后,他的惊世之作,被称为推动二十世纪历史进程的伟大发现“相对论”诞生了。
音乐被人们称为“世界语”,它的旋律可以有无限个解读方式,就像“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林黛玉”一样,音乐给了爱因斯坦“瞎想”的广阔空间,所以才有了“相对论”的诞生。我们阅读文学作品,也该拿出些自信来,敢于“瞎想”,只有这样,才会看出它的美,体会到它的韵味,对它充满感情。
“语文狂热征患者”:马三枣
火鸡年烟花月添花日
你们好!
这么快我们又见面了!因为我得了“语文狂热征”,话没说完,我着急。
“从我的个人经历出发,我认为,对更完美的汉语表达能力的追求,首先来自对这种语文的欣赏能力的培养。只有爱这种语文,知道欣赏它,才会产生要用好这种语文的愿望。只把语言当成交流工具,看不出它的美,体会不到它的韵味,对之没有感情,也就谈不到对完美的追求。”这话是梁从诫先生说的,谈的是他学习语文的感想,也表达了我的心声。
最近,我引领学生阅读《西游记》里“偷吃人参果”的片段,我和学生们都品尝到了细读的快乐。
比如,文中写到孙悟空偷来人参果,猪八戒迎上来,“八戒笑道:‘哥哥,可有吗?’”朴实的九个字,含义无穷。首先,“笑”和“哥哥”,活画出老猪为了吃到人参果,满脸堆笑、甜言蜜语的蠢相;其次,“可有吗”三个字突出了他急不可耐的心理;其三,八戒的话中省略了“人参果”三个字,看出老猪的狡猾谨慎,害怕隔墙有耳,被人听去。
再比如,吃人参果之前,孙悟空对猪八戒说:“这个果子,也莫背了沙僧,可叫他一声。”同学们读出了孙悟空的仗义,关心师弟,但我还读出了孙悟空的狡诈。他知道偷吃人参果是在犯错误,一旦败露,必受惩罚,他也知道师父疼爱悟净,他更知道中国有句老話,叫做“法不责众”,把傻乎乎的沙僧拉下水,受惩罚的时候,就可以少吃些苦头。
古人说:“无情岁月增中减,有味诗书苦后甜。”我斗胆篡改——有味诗书“细读”甜。这甜津津的味道,来自于独立的思考,来自于慢性子的心态,来自于细嚼慢咽的习惯。所以,当我幸福地坐拥书城,愧疚之情涌上心头的时候,我会这样安慰自己:“没关系的,我读一句话的收获,胜过别人读一本书的收获,我没有辜负书籍对我的深情厚谊,我会慢慢地,慢慢地把它们读透。”
我有个学生,已经上大学了,她写信向我诉说读书的苦恼:“文学界有这么一句话,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林黛玉。还有人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可无论是林黛玉还是哈姆雷特,他们毕竟是在书中行走的,他们的思维始终是跟着作者走的。我自己呢,不是曲解作者的意思,就是理解出人家没有想表达的那层意思。久了,我就不再去跟别人交流我的想法,我的话大家不懂,都笑我该想的不想,不该想的瞎想。”我告诉她,你不必这样怀疑自己,真知灼见常常是在“瞎想”中诞生的。
我对“读”字的理解是瞎想,我对孙悟空的仗义里藏着奸诈的理解也是瞎想。如果我的事例还不够有说服力,那就看看爱因斯坦是怎样“瞎想”的吧。
爱因斯坦的母亲是一位优秀的钢琴手,所以他从小就酷爱音乐。成年后,他经常不断用美妙的音乐旋律去启发自己对未知世界的认识,用音乐的巨大力量去探索科学的奥秘。在“相对论”问世之前,1905年的一天,他突然对夫人说:“亲爱的,我有一个奇妙的想法。”说完这话,爱因斯坦就开始弹钢琴,他时而弹琴,时而停下来思考,忽而又接着弹琴,在猛弹了几个音节之后,又停下来自言自语:“这真是一个奇妙的想法,太好啦!”从此之后,他连续几天,一会儿上楼伏案思考,一会儿又下楼弹琴,就这样历经了半个月之后,他的惊世之作,被称为推动二十世纪历史进程的伟大发现“相对论”诞生了。
音乐被人们称为“世界语”,它的旋律可以有无限个解读方式,就像“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林黛玉”一样,音乐给了爱因斯坦“瞎想”的广阔空间,所以才有了“相对论”的诞生。我们阅读文学作品,也该拿出些自信来,敢于“瞎想”,只有这样,才会看出它的美,体会到它的韵味,对它充满感情。
“语文狂热征患者”:马三枣
火鸡年烟花月添花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