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初长成:《小情人》的性别意识分析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ri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情人》作为一部探讨成长与爱的泰国青春片,以含蓄内敛的东方意蕴取得了票房与艺术的双赢。其中,男性成长带着明显的性别二元对立和艰难的男性意识觉醒。对女性的态度也经历了“相同、相斥、相吸”的复杂变化过程,两性博弈所产生的矛盾为影片带来了一种遗憾却唯美的悲剧感。
  【关键词】:泰国青春片;小情人;男性意识;女性意识;精神分析
  泰国青春片于近十年异军突起,在某种程度上成为超越泰国恐怖片、动作片的一种新类型。《小情人》作为其中的优秀代表,以轻松的基调,唯美的画面,刻画了纯情内敛的青春。影片讲述了小镇里一对少男少女阿捷和奈娜的成长故事。两人看似是在游戏中产生了诸多矛盾和真挚感情,实则二人的成长过程明显带着性别的二元对立和性别意识的觉醒。拉康在借用了索绪尔的语言学理论,描绘出人在构成文化的社会关系中,是如何完成特殊的“自我”和性别认同的建构过程。这个心理过程体现在影片《小情人》中则是阿捷与奈娜“经历相同、相斥、相吸的艰难情感变化过程”①。阿捷对自我性别认知的挣扎所带来的阵痛,是每个男孩成长为男人的必由之路。对性别认同的建构也使得该片具备了一定的审美价值。
  一、相同:无性别意识
  法国学者让·杜歇在《第一性》中,以蜗牛、蚯蚓、萤火虫为例,“对它们的实验表明:大脑控制着雄性荷尔蒙分泌,没有大脑就没有雄性,剩下的只是无脑大的雌性。”在书的结尾,杜歇以一种极不情愿的态度承认:第一性是女性,而男性只是一种奢侈。“这就从另一个角度证实了人生长过程中,男性意识处于一种被掩盖的状态,处于一种待‘发掘’的状态”②。阿捷在性器官尚未发育时,显示出的是乖巧温顺的女性特质,年纪稍长的奈娜在两人的关系中则处于绝对主导。因为家附近没有别的玩伴,作为男孩子的阿捷要配合奈娜的一切女性化特质明显的游戏,如过家家、跳皮筋等。此时阿捷所表现出来的顺从甚至享受都是情感无意识的流淌。二人关系的和谐来自于性别的无差异性。在学校举办的六一庆祝活动上,阿捷母亲和奈娜母亲让阿捷帮忙给奈娜送花,阿捷自然的往台前跑去,全无任何扭捏暧昧的成分。对两位母亲而言,让阿捷帮忙送花也是相当自然的事,两个小孩在她们眼中并无性别的区别,双方家庭也任由二人时时刻刻粘在一起,共享童年的单纯时光。在这个阶段,阿捷的男性意识尚处于被掩盖的阶段,男性意识被女性意识压制是一件非常符合自然规律的事情。这种压制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蔓延在阿捷的生活之中,让阿捷感受童年的愉悦。和奈娜的亲密无间是因为阿捷尚未认识到自己与奈娜性别的不同,男性意识在此阶段成长得相对缓慢。与此同时,正是因为二人还未萌发性别意识,友谊才更显纯真可贵。抹去性别特质的“青梅竹马”成为影片脉脉温情的重要情感来源。
  二、相斥:男性意识与女性意识的博弈
  随着生理构造的变化,男性意识开始在阿捷身上萌芽。其中促成阿捷自我意识觉醒的重要推动力是以吉扎为首的男孩团体。与阿捷的乖巧不同,胖男孩吉扎依靠一身蛮力,在学校呼朋引伴,调皮捣蛋。他身上所展现出的男性原始形象和在男孩团体中的权威主导令性别意识刚刚萌芽的阿捷心生向往。阿捷向男孩团体靠拢的方式也是温和的,他选择在一旁默默观看男孩们的游戏,长久的凝视让他对男性群体的向往更热切。可想参与游戏的他却被男孩群体排除在外,吉扎还调笑他是奈娜的“小情人”,并多次用奈娜的第二性征嘲笑两人的关系。在拉康看来,主体处于分裂、缺失状态,但却企图产生一致、整体和驾驭的感觉,“缝合”便是主体极力进行自我修复的过程。一次偶然的机会,足球比赛人数不足,使得长期凝视的阿捷得以参与男孩们的游戏。阿捷努力进行“缝合”,让自己成为了赢得比赛的关键性人物。这场足球比赛可视为阿捷构建自我认同的关键点,一直被压抑的男性意识第一次得到了释放,至此,阿捷男性意识的觉醒步入高潮期。
  与阿捷相对应的奈娜是女性意识的代表,阿捷男性意识的觉醒势必也伴随着女性意识的挽留。起初,这种挽留是温和的。阿捷和男孩团体玩耍时,奈娜用一整天时间百无聊赖地等待着阿捷回家,这份真挚的感情打动了阿捷。这时阿捷的自我意识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想要融入男孩团体(男性意识已然觉醒)却对奈娜(女性意识)充满留恋。于是,二人选择折中的方式,一起待在家里看电视。阿捷和奈娜待在一起导致了吉扎足球比赛失利,阿捷再度被排斥出男孩团体,还被嘲笑是“陪大奶女朋友”。阿捷在男性意识的驱使下同吉扎大打出手后,再度被男孩团体排斥,被迫回归女孩团体。若说女性意识对男性意识的第一次挽留是运用情感,第二次则体现在实际行动上。此时的阿捷不再适应过于女性化的过家家游戏,奈娜主动让女孩们陪阿捷踢足球,而女孩们却用小伎俩取得了比赛的胜利。阿捷闷闷不乐地坐在场边,最终退出游戏。女性意识对男性意识的挽留宣告失败。
  三、相吸:男性意识觉醒后的感怀
  阿捷剪断奈娜的橡皮筋象征着阿捷女性意识的彻底剥离,在争执中推倒奈娜象征男性意识对女性意识的胜利。 从此以后,阿捷要在校车上接受女孩子们的敌视,位置也移到了男孩子们聚集的最后一排;叫阿捷起床的由蹦蹦跳跳的奈娜变成了在楼底下大吵大闹的男孩子们。
  可是,与此同时,阿捷找到了另一种视角去看待奈娜。他游荡在奈娜父亲的门口,强撑说要剪帅气的发型,却眼睁睁地看着已经剪短头发的奈娜离去的背影,他追了出去,心里五味杂陈。无论是奈娜剪断的麻花辫还是在慢镜头中离去的背影,都极具象征意味,表明女性意识在阿捷生活中彻底退出。奈娜搬家更像是男性意识觉醒之后,女性意识的华丽退场——为了让位于男性意识,奈娜不得不走。阿捷在男孩们的帮助下,拼尽全力追赶奈娜。男孩成长的过程中必然伴随着女性意识的撤离,男性意识的觉醒和男孩的成长都是不可逆的,追逐注定是徒劳。奈娜一家的车扬尘而去,阿捷手里握着准备送给奈娜的礼物——和男孩子玩游戏赢来的头绳编成的橡皮筋,小男孩呆立在原地,泪流满面。阿捷在完成自我认知的构建后,对女性意识也实现了从对抗转向认同,可是这份认同注定要在女性意识彻底离开阿捷的生活之后才得以建构,对女性有了距离感,才可认识到自身同女性的差异,也才使女性意识的美更加扣人心弦。阿捷对奈娜的情感从单纯的友谊变为朦胧的情愫,男孩在成长中渐渐感受到来自女性的性吸引力。奈娜不再是那个亲密无间的玩伴,而是渐行渐远的、需要追求的美丽女孩。
  四、结语
  从无性别意识到反抗女性意识,成功剥离女性意识后建构起男性意识:这是每个男孩男性意识觉醒的必经之路。也正是由于和女性产生距离感,男孩才能感受到女性的魅力。在那个男女势不两立的年纪,男孩要经过放手骑车、赤身裸体地跳水、剪断女孩的橡皮筋来证明自己的性别,只有彻底断绝和女生的交往才能被男性群体接纳;只有忤逆父母的管教,鼓起勇气骑车穿过车水马龙的十字路口,才算成为一个男子汉。在两性博弈中,男孩和女孩产生矛盾,却在成长后感悟到爱的纯粹。在阿捷眼里,为他人穿上嫁衣的奈娜还是那个“有着长长的双辫子,红红的脸颊,水灵灵的大眼睛的女孩”。成长过程中的遗憾和阵痛,被含蓄内敛的东方意蕴化解为纯真美好的真挚情感。由此,男性意识和女性意识的博弈,男孩的成长,友情与爱,最终令观众感悟到脉脉动人的悲剧性美感。
  参考文献:
  ①孟岩:理性消解与感性回归——浅谈十年泰国爱情电影
  ②叶龙思:男性意识的艰难崛起——电影《小情人》心理解读
其他文献
【摘要】:《侠隐》是张北海创作的有关北京叙事的武侠小说,本文主要论述了《侠隐》这部作品在武侠故事外壳下的现代性反思。依托侠客和侠义精神在现代社会的尬尴处境,表达了乡土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坚守和改变。  【关键词】:现代性 审美现代性 同型同构  《侠隐》创作于上世纪末的纽约,敷衍的却是1936年到1937年的一段发生在北京的武林复仇故事。李天蓝是被武林高手太行派掌门顾剑霜收养的孤儿。师父对他宠爱有
期刊
【摘要】:本文在分析郁达夫笔下零余者形象基础上,思考了患有时代病的知识青年所传达出的社会苦闷,并从作者的个人苦闷中发掘出零余者形象的时代痛苦。进而指出:零余者是贫弱国家必然遭受外侮的一个象征,而对保守封建文化的反抗,也就意味着对人道主义的深情呼唤。当今的人们可以从史实和文字中了解零余者内心的悲痛情感,并且有责任、应该也有能力让社会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关键词】:零余者形象;郁达夫;《沉沦》  1
期刊
坐在教室里,心,却早已到了九霄云外。即将步入大四的我回想自己已经走过了15年的求学生涯,再想想自己现在又走在考研的路上,心中不免有些惆怅。大脑中突然想起老师曾经总是对我们说的时间荏苒,岁月如梭。回忆已经过去的大学三年,心中总会有很多感慨。  高中阶段的老师都对我报以很大的期望能考一个名牌大学,但由于高考前的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使我一个多月都没有回到学校,就这样生日是5月26日的我在高考的52场6号
期刊
【摘要】:《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著名喜剧之一,在这部剧中大量地使用比喻每个比喻既符合人物的性格又紧扣剧情。莎士比亚是语言大师,歌德说莎士比亚用生动的语言来使人感动。本文分别通过节奏美、修辞美和形象美三个角度来欣赏语言大师的戏剧,并运用对比分析法比较朱生豪和方平两个译本的过人之处,以便读者更好的了解原文及欣赏译文。  【关键词】:威尼斯商人;对比;朱生豪;方平  前言  莎士比亚是世界上最有名的戏
期刊
【摘要】: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对于现代文学的发展走向,对于五四“呐喊”之后中西方文化冲撞中的文学选择,对于后来京派文人群落及其风格的形成,甚至对于当代一些作家作品及期刊而言,《骆驼草》的存在和影响都不容忽视。本文以《骆驼草》周刊为研究原点,立足于其文化生态环境,透过对其文学出路、办刊理念与实践的考察,试图在对《骆驼草》个案的文学——文化阐释中,把握一个纯文学期刊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定位与错位。  
期刊
【摘要】:文章通过对歌剧《奥菲欧与尤丽狄茜》第三幕中《世上没有尤丽狄茜我怎能活》的论述,简要介绍该歌剧的音乐表现形式,分析其如何通过形式和技巧,和格鲁克的歌剧音乐改革特点。  【关键词】:歌剧改革;格鲁克;《世上没有优丽狄茜我怎能活》  一、《奥菲欧与优丽狄茜》剧情分析  1.1 歌剧选段分析——第三幕选曲《世上没有尤丽狄茜我怎能活》  《世上没有尤丽迪茜》选自歌剧《奥菲欧与尤丽迪茜》的第三幕,讲
期刊
《河岳英灵集》作为一部专门纂集盛唐诗歌的选集,有它自己的文学思想和批评标准,这些文学思想和批评标准分布在《叙》、《集论》和对入选诗人的“品藻”中。对于殷播的文学思想和批评标准,我们可以通过他在以上各部分中提出的专门术语加以研究。正如傅璇琮先生所说:“对于批评术语,文学史研究者差不多都有同感,即很多常用常见的术语如神、气、情、风骨等等,往往因时因人而异,而且用之于不同的文学品类(如诗与散文)也各有异
期刊
【摘要】:《地之子》一直以来被看作是台静农乡土文学的扛鼎之作,也因此台静农被鲁迅称为 “将乡间的生死,泥土的气息”移到纸上,而小说集《地之子》同样也构成了台静农静谧闲适的审美性情,凄清冷寂的审美心理,使其小说笼罩着淡雅、空灵、深远的诗歌灵境。  【关键词】:台静农;审美心理;静谧  一、静谧闲适的诗歌灵境  读台静农的《地之子》,不会感觉到“巨大的欢欣”,这不仅和作家呈现出的各类人物的悲惨命运相关
期刊
【摘要】:《绘宗十二忌》全篇论山水画法和章法之忌,布置要合适巧妙,画山要有气脉,画水要有源流,造境要有夷险且径路分明,石不止于一面,树分四枝,作人物要眉目分明意态闲雅,楼阁不宜杂乱,滃淡不应失宜,点染不应太过随意。  【关键词】:中国画技法;十二忌;造境;气脉;路径分明;石分三面;滃淡  《绘宗十二忌》元,饶自然撰。“十二忌”全论山水画法和章法之忌,然而换个角度理解则可认为山水画置景造境技法上的有
期刊
【摘要】:路遥的中篇小说《人生》中的男主人公高加林是一个相当复杂的人物形象,他彷徨于人生的十字路口,生活经验还不丰富,做着无奈的选择。本文主要从丢掉工作,爱情的选择,回归农村三个方面来阐述他无奈选择的悲剧性。  【关键词】:选择;无奈;事业;爱情  每个人的一生都会经历无数次选择,无论选择过后成功或者失败,高兴或者伤心,但是在选择的那一刻,我们始终都是朝着自己心目中最好的、最合适的去选择。然而并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