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津薯1号秋甘薯的特征特性及绿色高产栽培技术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wkwang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龙津薯1号是连城地瓜干加工及鲜食型甘薯新品种,加工品质与对照徐紫薯2号相近,产量增产15.8%以上。根据龙津薯1号的品种特性,经过多年试验,从种植地选择、育苗、施肥、加强田管、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方面总结了该品种秋种绿色高产栽培技术。
  关键词 龙津薯1号;甘薯品种;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31.04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2-0039-02
  甘薯产业是促进连城县农村经济发展与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随着甘薯产业的发展对甘薯加工型甘薯品种多样性的需求日益突出,为更好地满足市场对加工品种多样性和优质原料薯的需求,2012—2014年引进龙津薯1号进行品种特征特性与秋种绿色高产栽培试验示范,为生产上应用提供技术依据。
  1 龙津薯1号秋植的特征特性
  1.1 鲜薯产量
  龙津薯1号表现高产稳产,2012—2014年在连城县林坊、北团、庙前、揭乐、文亨等乡镇大面积进行秋薯试验示范,平均鲜产量40 794 kg/hm2,比对照徐紫薯2号(35 228 kg/hm2)增产15.8%。
  1.2 熟型
  据挖根调查,龙津薯1号结薯较早,植后20 d已形成块根,栽后60 d薯块膨大较快,产量达14 250 kg/hm2;植后90 d,鲜薯产量达29 250 kg/hm2,比迟熟种徐紫薯2号增产30%。
  1.3 品质
  龙津薯1号薯食味好,加工成薯干品质优良。据2013年、2014年对龙津薯1号加工产品进行感官鉴评,结果总评分413.3分,比徐紫薯2号提高3.64%,平均82.7分,其中质地比徐紫薯2号佳,而色泽、形态、透明度、口味与徐紫薯2号基本一致。
  1.4 地上部生产特性
  株型中蔓匍伏型,单株分枝数6~10条,蔓长168.0 cm,成叶心形,叶片大小中等,叶片、叶柄为绿色,茎绿带紫,蔓粗中等。
  1.5 结薯性状
  单株结薯4~6个,大中薯率87.7%,薯块纺缍形,薯皮紫色,薯肉深紫色。
  1.6 抗病性
  龙津薯1号轻感蔓割病。2012—2014年3年连城县农技站在揭乐、林坊2个乡镇田间调查,平均株发病率1.8%,比徐紫薯2号低2.6%。
  2 龙津薯1号秋植绿色高产栽培技术
  2.1 选择适宜的种植地
  按照《无公害农产品的地环境质量标准(DB37/2741)》的要求选择种植地,以使土壤、大气、灌溉水质量满足绿色栽培的需要。以耕作层深厚、土壤肥沃、排灌条件好、生态环境佳、水源清洁、远离干线公路、工厂的农业生产区为好。
  2.2 培育无病壮苗
  为实现绿色栽培,降低农药的使用量和次数,要培育无病壮苗[1]。苗地应建在肥沃、無病害传染、灌水方便的地方,种薯选择纯度高、整齐度好、皮色鲜艳光滑、无病无害、未受冻害的秋薯薯块,于翌年春季气温回暖后育苗[2]。苗高10~15 cm时,进行假植扩繁,及时拔除混杂、变异味和病株,加强肥水管理,培育粗壮、老嫩适度、乳汁多、根点未萌发、具有本品种特征的无病壮苗。
  2.3 适时早插
  连城县秋植甘薯生长后期气温下降较快,不利于薯块膨大高产。秋薯大面积种植,栽插时间为7月上旬至7月25日,12月初收获,以使生长期超过130 d[3-4]。薯苗入土较浅,表土温差较大,通气性较好,结薯较早,膨大快,产量较高。薯苗采用与地面30°夹角斜插方式栽插,以利于早结薯结薯集中,块根膨大快,提高产量。
  2.4 科学施用生物有机肥
  科学施肥是绿色栽培的关键环节,甘薯施肥要以有机、无机相结合,施纯N 150~225 kg/hm2,N∶P2O5∶K2O为1∶0.3~0.5∶1.5~1.6,施肥重点抓好基肥、起苗肥、荚边肥及根外追肥的施用。具体施肥方法如下:结合翻耕整地施甘薯专用肥(有机质39.7%,N 6.8%、P2O5 4.6%、K2O 10.2%)600~750 kg/hm2或生物有机肥(有机质45%,总养分8%,生物菌1亿个/g)750~1 125 kg/hm2作基肥,种后7~10 d施甘薯专用肥225~300 kg/hm2作起苗肥;种后25~30 d施甘薯专用肥750~1 125 kg/hm2或生物有机肥1 125~1 500 kg/hm2作荚边肥,栽植80 d后,用磷酸二氢钾2 250~3 000 g/hm2对水900 kg/hm2根外追肥,隔7~10 d喷1次,连喷2~3次。缺肥叶色褪淡的田块增施尿素7.5~15.0 kg/hm2[5]。
  2.5 加强田间管理
  播后及时查苗、补苗,使田间幼苗分布均匀。根据田间杂草的生长情况,及时进行中耕除草。还应注重保持土壤湿润和排涝防旱。龙津薯1号生长的7—8月,常出现台风暴雨,为改善土壤通气,要在雨后及时察看田间情况,若出现渍水,要清沟排水,以促进块根的生长与膨大。9—10月常出现不同程度干旱,要根据天气预测预报,及时灌溉防旱,以免茎叶萎蔫和块根木质化,从而实现薯块膨大。
  2.6 科学防治病虫害
  在龙津薯1号的栽培过程中,要注意病虫害的综合防治,以实现龙津薯1号的绿色栽培。生产中可发挥作物、病虫、天敌、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调控病虫危害,同时根据病虫害发生情况,按《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NY/T393-2000)》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防治病虫害。
  连城县甘薯主产区主要有小象虫、斜纹夜蛾、卷叶害虫、蔓割病、黑腐病等。生产上在采用水旱轮作的基础上,进行化学防治。蔓割病:薯苗栽植前用50%多菌灵1 000倍液浸苗5~10 min,在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2 250 g/hm2对水750 kg/hm2喷雾。
  细菌性黑腐病:薯苗栽植前用20%龙克菌或噻菌铜600倍液浸苗5~10 min,发病初始期用20%龙克菌2 250 mL/hm2,或2%加收米2 250 mL/hm2对水1 800 kg/hm2喷施。
  甘薯小象虫:初冬、早春用90%敌百虫晶体500倍液沾浸小鲜薯块制成毒饵,进行诱杀;生产期用性诱剂诱杀成虫。在甘薯膨大期用50%辛硫磷2 250 mL/hm2,或90%敌百虫750 g/hm2对水900~1 050 kg/hm2粗雾喷藤头防治。
  卷叶虫及斜纹夜蛾:在幼虫2~3龄时用40%毒死蜱乳油800倍液,或10%虫螨腈乳油1 000~1 500倍液防治。
  3 参考文献
  [1] 王慧瑜,张晓申,李晓青,等.淀粉甘薯产量比较及不同密度试验研究[J].陕西农业科学,2010(4):22-23.
  [2] 刘桂玲,柳新明,郑建利,等.能源型甘薯新品种泰中9号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10(6):120.
  [3] 姜增辉,吕雅芳.甘薯高产栽培技术[J].杂粮作物,2010(3):225-226.
  [4] 黄振霖,周云祥,杨忠国,等.高淀粉甘薯高产栽培技术试验[J].南方农业,2010(3):61-64.
  [5] 李广亮,王振学,王子勤.山东省邹城市甘薯栽培存在问题及对策[J].中国种业,2009(11):60-61.
其他文献
期刊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新技术成果不断涌现,中小企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提升,不仅在增加就业、促进科技创新、经济增长与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而且在完善市场机制方面发挥着促进竞争、抑制垄断、维护公平、提高效率等重要作用。然而,中小企业作为弱势经济群体,在与大企业的竞争中往往处于不利地位,在获取资金、技术、信息、人才、管理等资源方面存在诸多不平等和困难,抗风险
目前,国内生产的塑料门已经是品种繁多,风格各异,令人目不暇接。在各种各样的塑料门系列中,用PVC—U宽幅整体门板(以下简称“整体门板”)加工而成的塑料门,以其独特的优点,在
2004年7月1日,值此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83周年之际,<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正式实施.这是继国家赔偿法、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之后又一部规范政府公共行为的重要法律,是
2012年2月7日,财政部发布了第68号部令《事业单位财务规则》。本次发布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是根据《国务院关于〈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的批复》(国函[1996]81号)的规定,对原《
俄罗斯PoladZAO公司已引进和安装德国Battenfeld(巴登菲尔德)塑料机械公司的PP/EPDM(聚丙烯/三元乙丙橡胶)汽车保险杠生产系统,为莫斯科东南100km的Togliatti汽车厂的Lada牌乘用车提
自党的十四大确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以来,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在理论和实践上取得了重大进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
2013年,福建省林业总产值又上新台阶,预计超过3500亿元,同比递增16%,其中,绿色产业发展步伐明显加快,助力林兴民富的经济新格局逐渐形成。
解放军第163医院微创介入中心是设备齐全、技术精湛、服务一流的诊断及治疗中心。共有21项先进技术在全军、广州军区、湖南省内居于领先地位,获军队和省内科技进步奖、医疗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