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的治疗进展

来源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kai1100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影像学技术及材料科学的发展,颅内动脉瘤的介入治疗发展迅速,但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仍是治疗的难点之一。本文围绕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的治疗适应证、手术夹闭及血管内栓塞治疗的现状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其他文献
探讨注射A型肉毒毒素面部除皱的效果。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新疆维吾尔族巴州人民医院皮肤科激光美容室48例要求上面部除皱患者,男6例,女42例,年龄32~58岁。均用注射A型肉毒毒素方法,根据皱纹分布调整注射位置及用药剂量,观察第3天、第7天除皱效果并监测不良反应。注射后第3天,显效23例,有效15例,无效10例,有效率79.2%;第7天显效24例,有效20例,无效4例,有效率91.7%。
目的探讨软悬挂改良重睑术的应用效果。方法2016年1月至2019年5月31日,浙江省人民医院整形外科收集500例患者,其中男19例,女481例(17~32岁)。手术步骤根据传统术式改良,保留眼轮匝肌、游离出上睑提肌腱膜、并将两者缝合在一起,称为软悬挂术式。从患者中任意抽取40例,和40例传统重睑术一起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术后重睑形态和动态更接近天然重睑,满意度97.0%,有15例(3.0%)患者出现
目的探讨北京建筑工人的面部黑素现状和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北京健康男性建筑工人157人以及男性非建筑工人61人,问卷调查其工作环境中粉尘、日晒、噪声及高温的接触情况,并使用黑素指数(MI)评定其面部皮肤黑素情况。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和多元logistic回归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建筑工人对于粉尘、日晒、噪声及高温暴露显著高于非建筑工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目的比较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RP)皮内注射和微针疗法治疗面部痤疮瘢痕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南京市第二医院整形外科面部痤疮瘢痕患者32例,男18例,女14例,年龄20~35岁。采用自身半脸对照分为A、B两个部位。每个部位再分为两组,A1组微针+PRP, A2组微针+生理盐水,B1组皮内注射PRP,B2组皮内注射生理盐水。每28天治疗1次,3次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6个月
目的探讨前锯肌瓣联合两步法修复乳房外侧畸形的临床意义。方法2015年9月至2017年8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乳房修复重建外科对6例女性患者(年龄35~49岁,平均42岁)应用两步法硅凝胶乳房假体置换扩张器再造乳房,术后出现外侧乳房假体轮廓暴露和透光,用部分前锯肌瓣翻转进行乳房畸形的修复术。随访2~25个月,中位时间12个月。结果术后6例患者切口全部一期愈合,未出现感染、血肿、血清肿、切口裂开
目的建立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预后预测量表并初步评价其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甘肃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17年10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202例接受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的差值为标准评价发病后14 d预后并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急性脑梗
颅内侧支循环能代偿性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后的脑血流、保护缺血区神经元,为再灌注治疗提供宝贵的时间,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随着急性期再灌注治疗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和发展,亟须建立个体化评估侧支循环的方案以指导临床决策。目前,基于多模式影像学评估的侧支循环可更快捷有效地为临床个体化诊断和精准治疗提供指导依据,从而提高患者的临床预后。笔者现围绕近年来基于多模式影像学评估的侧支循环与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相关性研究进
目的探讨影响脑海绵状血管畸形(CCM)患者术后肺炎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自2010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151例CCM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术后肺炎将患者分为术后肺炎组(n=11)和术后无肺炎组(n=140)。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筛选影响CCM患者术后肺炎发生的相关因素及评估相关因素对术后肺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