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创新谱》一个圆满的“,”

来源 :中关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dengd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1月7日,21世纪的第七个年头的第七天,北京这座国际性大都市,刚刚下过一场大雪,在这场接连几天的大雪之后,天气变得格外的寒冷,传统的中国人似乎依然记得那句“瑞雪兆丰年”谚语,也许每个人都在内心默默地为自己祈祷过,来年会有一个好兆头。 当天下午4时,我应邀参加一个新书发布会,活动的地点选择在北京市海淀图书城的第三极书局8楼多功能厅。说实话,如果不是活动主办方的再三邀请,在那样一个室外气温在零下几摄氏度的大冷天,我宁愿在家里做自己喜欢的事,再说,做我们这一行的,各种大大小小的活动实在是司空见惯,一个新书发布会对我实在没什么特别的吸引力。不过,既然答应了主办方的邀请,还是得如约而至,这是做人最起码的诚信。
  
  中关村的历史使命
  发布会在北京电视台女主持人佟迪那富有穿透力的声音所营造的新年祥和氛围中开始。主办方中关村杂志社社长卫汉青先生的致辞拉开了新书首发式的序幕。至此,我依然没有感觉到发布会的新鲜亮点,总觉得那是所有活动都曾有过的程序的改装。多功能厅里亮起了这个冬季最让人感觉温暖的黄色灯光,和所有读者一样,我也捧起一本即将在本次活动中唱主角的《中关村创新谱》,一页一页地慢慢翻阅。突然有种回味往事,重温岁月的温馨和惬意涌上心头,我不知道这种感觉是由什么具体使然,是书中那一张张熟悉的面孔,还是那一串串耳熟能详的名字?或者“中关村”这三个字本身就足以使一个生活在知识经济时代的青年为之驻足,为之凝眸,为之深思!
  正如主持人在过渡词中所讲的,今天的中关村已经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地域名称,它已经是象征着我国科技前沿水平的一个品牌。像中关村电子一条街、四通打字机、方正照排、联想电脑、新东方学校、用友软件、中国芯、爱国者、神舟飞船、非典疫苗、新浪、搜狐、百度等等,这些品牌,为何都聚集在中关村?也有人说,在新的世纪,人们更多地将打造世界品牌的期望寄托在中关村,世人也更多地将关注中国的目光聚焦在中关村。在世人如此高的关注度中,中关村这只只有二十几年的稚嫩肩膀,能否不负众望地挑起创新的重担?承担起一个时代、一个民族的历史使命?或许从参加当天活动的诸多嘉宾的演讲中可以找到问题的部分答案。
  
  这是一种责任
  当著名经济学家、全国政协常委、社会法制委员会副主任萧灼基先生精神矍铄地从主席台走向讲台的时候,我感受到现场的掌声是自发的,而不是在主持人煽情的语言带动下响起的,掌声持续了好几秒钟,这或许是人们对这位德高望重的经济巨擘的出场期待已经很久,也或许是人们十分迫切地想听听他对中关村未来发展的真知灼见。
  讲台上的萧老,完全被一种激情所点燃,意气风发的神态并非完全彰显于西装革履的行头,透过他那稍微显得有点“底气不足”的声音,我们更多的分享到的是他关于中关村这个中国未来的动力引擎的诠释,慢条斯理而不失逻辑,一字一顿是那么有力!从萧老的致辞中,我很清楚地明白:中关村的第二次创新高潮已经到来,而且这次创新的重点应从消化吸收再创新转变到以原始创新为主;要从以中小型企业为主转到以大型企业为主,大中小型企业共同发展;不仅要发展适用性的应用型科学,而且还要把目光放在基础性的科学上;不仅要发展硬科学,还要发展人文社会科学;不仅要重视技术,而且要重视管理;不仅要重视资本投入,而且要重视技术管理和知识的投入。
  这样的观念或许只有在他的著作中会有如此系统的阐述,而一场《中关村创新谱》的首发式,竟然让萧老滔滔不绝,不走过场,而是发自内心地想和现场的观众交流。掌声响起来,我心更明白:这是一种责任!
  
  为企业家喝彩
  首发式的现场座无虚席,这倒是近几年来,我所参加过的诸多活动中少见的场面。那座位之间的走道里增加了一排小板凳,多功能厅的后面还站满了人。如果不是观众身上那一件件厚实的羽绒服提醒我,我确实很难把这样一个温暖的时光和三九严冬联系在一起,嘉宾现场的激情演讲,精彩纷呈,时而被现场自发的掌声所中断,主持人要插句话也得等上那么几秒钟。嘉宾的个人魅力展现无遗。与其说那天的活动是一场新书发布会,倒不如说它是一场嘉宾之间的口才竞技场,无论是企业家,还是学者、政府官员,他们个个伶牙俐齿,也不管是接受主持人的现场采访,还是面对场下观众的随即提问,他们的表现幽默中藏有真知,智慧中含有灼见,活跃而不失原则。中关村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桥头堡和创新人物的策源地,是和这些才华横溢的企业家分不开的,就像出席当天首发式的科技部秘书长、科技日报社社长张景安先生所讲的那样,“让我们为一代一代的企业家喝采!”
  


  当天的嘉宾中,言辞最为幽默的要数打造“钻石计划”的启迪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清华科技园发展中心主任梅萌先生。
  “看到这本书是在活动开始十分钟之前,51个人的名单,按什么顺序排?谁先谁后,这在中国是有讲究的,后来我琢磨了一下,本书的名单是按姓氏拼音排序的。我姓梅,声母为m,这在26个字母中排第13啊,但是本书将我放在最后,这有点怪!另外,51这个数有一点怪,在中国出创新谱,要不就是50,要不就是100。我和另外50个人比,有点另类,因为他们做创新,无一例外都是在一个行业、一个领域、一个产品、一个技术等方面,我是清华科技园的代表。我们出创新谱,五线谱光有线出不来旋律,旋律在音符上,清华科技园干什么的?是出创新符的。”
  在梅先生简短的3分钟演讲中,全场共响起了4次掌声。第四次掌声,是在梅先生入坐后响起的。我当时特意观察了一下梅先生的举止,他在第四次掌声响起的时候,从座位上站了起来,双手合拢,对大家给予的热情的掌声致谢。当那一瞬间定格的时候,我突然感到:被需要是一种莫大的幸福!
  
  点起创新的火焰
  《中关村创新谱》记录了中关村51位创新者的足迹,他们用自己的坚持和努力获得了大家的尊重,中关村20多年的发展和这些人的努力分不开,正是这些人丰富和充实了中关村,中关村和这些人一道成为中国发展最灿烂最迷人的景观。北大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学者张颐武先生的致辞掀起了当天活动的第一个高潮。
  “这本书记下的不仅仅是普通人怎样变成企业家,也记载了中国人怎样追求梦想、改变世界、改变中国的形象和面貌。51个人的故事,51个人的故事是中国梦的象征。在物质条件极度匮乏的年代,中关村的这些年轻的开创者是怎样和国家一起伴随国家改革开放创造中关村的奇迹?这个奇迹就是科技创新的奇迹,就是中国商业精神的奇迹。”
  “《中关村创新谱》其实就是传播火焰的火种,51个人的故事就是51个火种,大家点起未来创新的火焰。让我们读着这51个人的故事,点燃心灵的火把,让我们把它传承下来,让中关村有一个更灿烂的未来。”
  这段话刚刚结束,全场沸腾了!我看到身后的几位读者激动得跳起来鼓掌!全场的掌声持续了几十秒,台上的主持人几次想开口讲话,最后都不忍心打断那激人心志的掌声。
  其实,我觉得那天对于在座的很多读者来说,是一场精神文化上的盛宴,每位演讲嘉宾都使出浑身解数,将最赋有哲理的语言留给了观众,将最赋有启发的思想留给了观众!
  
  中关村精神万岁
  中关村风风雨雨二十多年,1980年以陈春先为领头羊的科研人员创立了全国第一个民办科技公司,由此衍生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中关村电子一条街。被誉为“中关村第一村民”的中国民营企业家协会副理事长、蒙代尔国际企业家大学校长纪世瀛先生在演讲的时候高呼“中关村精神万岁!”我觉得喊这句口号是需要勇气的,因为他首先要非常深刻地理解“中关村精神”的实质。按纪世瀛的理解,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桥头堡和知识经济的制高点,中关村会聚我国国家最优秀的企业家,他们也是最具创新精神的创业者,他们的成长与成熟不断丰富着中关村自身的内涵,他们代表着我国最先进的技术、管理和文化,充当着了我们国家进军国际市场的排头兵。当今全世界经济转向了创新型管理,而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到来之后,最伟大的精神就是企业家精神,企业家精神已经成了第四生产力,通过第四生产力的转化,一定会大大推动世界经济的发展,尤其是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企业家精神已经成为二十一世纪的时代精神,而企业家精神的核心就是中关村精神。
  
  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
  整个首发式持续了将近2小时,中途没有出现一次冷场,嘉宾的出色表现和主持人的亲和力使首发式进展顺利。我注意到这样几个细节,在嘉宾自由畅谈的时候,华旗资讯集团副总裁祁燕女士拿着无线话筒,表情丰富,刚说出一句“谢谢年轻的朋友”,结果发现话筒并没有将自己的声音传出去,接着她用拇指推了一下话筒的开关,重复着上边那句话,声音依旧没有传出来,她抬头对大家微微一笑,又将话筒的开关推了一下,这位年近花甲的女士,表情依然是那样慈祥。或许是她临时的应控能力比较娴熟,她丝毫没有因为客观原因而影响自己的发挥。她那如诗一般美丽的字句,无疑是整个首发式的压轴好戏。请看她在本次活动上的精彩演绎:
  “谢谢年轻的朋友来参加《中关村创新谱》的首发式。说到中关村,大家想到的都是企业家和海归。无论是搜狐的张朝阳,还是百度的李彦宏,抑或是中星微的邓中翰,他们都是海归。但是在中关村还生活着非常多的‘海待’,一直在海淀区待着,这些‘海待’为中关村创造了奇迹,带动了一大批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华旗的冯军就是典型的‘海待’。我想海归的作用和‘海待’的作用是铸造中关村的历史,大家共同往前走。无论是在座的年轻朋友要做企业家要创业,还是坐在前台德高望重的企业家和学者,大家其实都是在创业的路上。人生的路没有年龄之分,我说过一句话:‘二十如花,三十如玉,四十玉树临风,五十如同我镇宅之宝。’年轻的朋友非常愿意向我挑战,下面就问,您六十呢?我说六十是祖母绿,那七十呢?我说那就是萧老——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
  当主持人宣布首发式结束的时候,出乎意料的是,在座的观众哄拥而起,手里拿着新书直奔嘉宾,在嘉宾席前排起了长长的队伍,这个镜头真的非常熟悉,经常会在电视娱乐新闻中看到那些“粉丝”拿着CD在他们崇拜的明星偶像前等待签名。这让我想起去年的一则消息,某报社在复旦大学做了一次主题为“你心目中的偶像”的问卷,结果出人意料,有62%的同学选择了企业家。企业家为什么会如此受宠?我想最核心的因素应该是他们身上所凝聚的创新精神吧!“创新”如何理解?如果用北大维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段震文的话来概括,我想会很容易理解:“我是做中药的,中药来自于两千年古老的中国文化和历史,虽然做中药,但是不创新你也没有活路,创新创到什么程度?我们要创新到美国人也要吃中药。”
  活动结束的时候,已经是晚上6点多钟,北京早已亮起了绚烂的霓虹灯,走在冬日的街头,迎着寒风,我情不自禁地裹紧了外衣,来时的那种不情愿情绪早已荡然无存,脑子里回响的依旧是活动现场嘉宾那字字珠玑的肺腑之言,依旧是那热情洋溢的创新精髓和醍醐灌顶的成功哲学。我抬头看了看中关村的上空,那是一片繁星之夜!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新鲜的空气,仿佛一下子精神百倍。我笑了笑,上了回家的车。在车上,《中关村》杂志社社长卫汉青先生的一句话,一直在我脑海里盘旋:中关村这些极具创新思维的优秀企业家,他们代表了我国最先进的技术、管理和文化,充当了我国进军国际市场的排头兵,他们身上洋溢着中华民族勤劳、勇敢、智慧的优良传统,弘扬他们身上所凝聚的创新精神,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是啊,如何去弘扬?这是一个逗号!
其他文献
问题:(1)《文学文摘》和乔治·盖洛普分别使用了哪种调查方法(是全面调查还是抽样调查)?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