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校舆情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校园的重要一环,是正确引导大学生健康发展,是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保障之一。因此,及时、高效、提前开展校园舆情研判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同时,也要转变观念,不能仅是发生舆情问题才想办法解决,而是要将舆情工作做到前头,做到实处,做到基础,变“堵”为“通”,将“理”融入到平常的舆情工作之中,形成有效的机制。
【关键词】:理;通;新思考
“舆情”就是由个人以及各种社会群体构成的公众,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和社会共建内,对自己关心或与自身利益紧密相关的各种公共事务所持有的多种情绪、意愿、态度和意见交错的总和。因此,我们可以理解为,高校舆情也就是以高校为范畴,以大学生为主体的各类群体在现实空间和虚拟空间中对发生在身边亦或者他处的与自己相关亦或者与自己无关的各种公共事务的自身所表现出的多重情绪、意愿、态度和意见交错的总和。同样的,在高校舆情工作中,我们也要明确网络舆情研判工作的重要性。特别是当今在“互联网+”时代下,线上与线下的互动越来越紧密,虚拟与现实越来越趋于统一的情况下,高校辅导员在高校舆情研判工作,特别是网络舆情工作中要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网络舆情”在高校舆情工作中的地位
现今,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虚拟社会与现实社会的交错越来越紧密,线上与线下的结合越来越突出,二者的界限也越来越模糊,这都使得高校舆情工作更显复杂,譬如说它的传播速度以及影响力,都出现了难以想象的变化。这种变化反应在高校舆情工作中的一个突出现状就是网络舆情在高校舆情工作中所占的分量越来越重,受关注的程度越来越高。那么,网络舆情也就是主要基于互联网传播的人们对于事件的所有认知、态度、事情和行为倾向的集合。但这种认知现今已不仅仅局限于网络,影响力也远超出网络范围,“蝴蝶效应”明显。而当高校突发事件发生时,往往的以大学生为主体的网络群体在舆情工作方面呈现“负作用”,甚至出现不同程度的泛化和具有明显的倾向性。
“网络舆情”工作在高校舆情工作中的突出地位已经是有目共睹的,也已经彰显出了它的强大力量。所以,也是高校舆情工作中所要格外关注和重视的一块“阵地”。但是,在“网络舆情”工作把握中,要充分发挥先导性作用,特别是做好前提性工作,不能总是遇到问题以“堵”为主,不敢主动去触碰,甚至主动逃避责任,这种处理方式业已得不到社会的认可,甚至会成为造成更大破坏的诱因。
二、高校舆情工作中的新思考
“舆情”不是洪水猛兽,不是“过街老鼠”,面对“舆情”工作更不能“谈虎色变”、甚至是“杞人忧天”。在高校舆情工作中,要理性的正视舆情工作,要充分发挥事物的两面性,透过表面看清本质,把握重点才能全面解决问题,由“堵”转“通”,由野蛮的强势“一刀切”转变为将道理讲在前头,讲在关键处,讲在所有人的面前。只有正视“舆情工作”才可以更好的处理“舆情工作”。
1.大学生思想政治辅导员在高校舆情工作中的新思考
长期以来,我们所谈的高校舆情工作,大多数是如何解决突发事件或者恶劣问题时的理论研究或者方法探讨,鲜有去思考舆情工作的前期引导和预防的基础性工作。在高校的体系建设中,大学生思想政治辅导员是高校思想政治体系的重要构建者之一,是引导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坚力量。而辅导员也是高校舆情工作的重要参与者,是引导大学生明辨是非、分清美丑的主要力量。可以说,高校辅导员所肩负的责任非常明确,所发挥的作用不可估量。一方面,辅导员直接接触学生,掌握第一手资料;另外一方面,辅导员具有较高的政治敏感性,能够及时有效的进行引导和干预。不过,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变化,高校舆情工作也发生了变化。这就要求辅导员在高校舆情工作中,特别是高校“网络舆情”工作中进一步思考,更加细致的耐心的做好此项工作。首先,辅导员要转变已有观念,将处理突发事件作为舆情工作重心转变为敏感事件的前期引导。辅导员不是“救火队员”,哪里有问题,哪里冲锋陷阵;辅导员要做“培育员”,要将舆情工作融入平常的思想政治工作中,做好前提工作,敏感时期做好前期的引导教育,“突发事件”及早发现将问题解决于端倪。其次,辅导员要发挥组织作用,要有责任担当,主动担起“舆情研判”的工作。舆情工作要发挥担当精神,不仅仅是主体责任意识,更要将引导沟通工作做在前头,作为重点。最后,辅导员要发挥意识引导作用,即在舆情工作中要突出意识形态的引导,防止过分“倾向”。
2.党员学生干部在高校舆情工作中的新思考
大学生是高校舆情的重要参与者,他们可能是事件的制造者,也可能是事件的传播者,更可能是事件发展的推动者;同时,他们又会对事件的发展和扩大起到催化剂的作用。可以说,在高校舆情工作中,合理发挥大学生这个群体对于舆情工作的有效管理至关重要。
在大学生群体中,能够很好的肩负舆情工作的学生群体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学生党员,一部分是学生干部。两部分学生具有一定的重叠性,但共同点是可以起到舆论导向的引导作用,以及对于舆论的形成和发展起到直接影响,甚至成为正确引导学生舆论倾向的一个关键力量。所以,在高校舆情工作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群体,吸纳他们成为有力的一股力量,推动高校舆情工作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3.“红色基因”在高校舆情工作中的新思考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先后到延安、井冈山等革命圣地考查,反复强调让红色精神放射出新的光芒。红色精神对于我们现今的社会、国家和个人来讲并不陌生,祖国处处都遗留着先辈们的“红色基因”。因此,在高校舆情工作中,要将“红色基因”作为重要的思考内容,将其作用发挥出来,将精神传播开来,引导大学生热爱祖国、热爱校园,勇于担当,自觉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不造谣不传谣,维护校园形象。
三、舆情寓“理”,贵在“通”的意义
舆情寓“理”就是要将舆情工作做在前头,要将其中的道理讲清楚,要将事情的来龙去脉讲明白。只有事情提前做,道理提前讲,才会促进舆情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才会起到正面引导作用,才会达到“通”的效果。如果仅仅只是在出现重大突发事件时才去出谋划策想办法,那就为时已晚。所以,舆情工作无论是在“道理”方面还是在“沟通”方面都需要提前做好工作,把握主动型,讲好道理,做好沟通。
参考文献:
[1]方国琴,谷文陶.论高校舆情引导的途径和方法[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10(12).
[2]葛晨光.高校舆情及其引导机制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1).
【关键词】:理;通;新思考
“舆情”就是由个人以及各种社会群体构成的公众,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和社会共建内,对自己关心或与自身利益紧密相关的各种公共事务所持有的多种情绪、意愿、态度和意见交错的总和。因此,我们可以理解为,高校舆情也就是以高校为范畴,以大学生为主体的各类群体在现实空间和虚拟空间中对发生在身边亦或者他处的与自己相关亦或者与自己无关的各种公共事务的自身所表现出的多重情绪、意愿、态度和意见交错的总和。同样的,在高校舆情工作中,我们也要明确网络舆情研判工作的重要性。特别是当今在“互联网+”时代下,线上与线下的互动越来越紧密,虚拟与现实越来越趋于统一的情况下,高校辅导员在高校舆情研判工作,特别是网络舆情工作中要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网络舆情”在高校舆情工作中的地位
现今,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虚拟社会与现实社会的交错越来越紧密,线上与线下的结合越来越突出,二者的界限也越来越模糊,这都使得高校舆情工作更显复杂,譬如说它的传播速度以及影响力,都出现了难以想象的变化。这种变化反应在高校舆情工作中的一个突出现状就是网络舆情在高校舆情工作中所占的分量越来越重,受关注的程度越来越高。那么,网络舆情也就是主要基于互联网传播的人们对于事件的所有认知、态度、事情和行为倾向的集合。但这种认知现今已不仅仅局限于网络,影响力也远超出网络范围,“蝴蝶效应”明显。而当高校突发事件发生时,往往的以大学生为主体的网络群体在舆情工作方面呈现“负作用”,甚至出现不同程度的泛化和具有明显的倾向性。
“网络舆情”工作在高校舆情工作中的突出地位已经是有目共睹的,也已经彰显出了它的强大力量。所以,也是高校舆情工作中所要格外关注和重视的一块“阵地”。但是,在“网络舆情”工作把握中,要充分发挥先导性作用,特别是做好前提性工作,不能总是遇到问题以“堵”为主,不敢主动去触碰,甚至主动逃避责任,这种处理方式业已得不到社会的认可,甚至会成为造成更大破坏的诱因。
二、高校舆情工作中的新思考
“舆情”不是洪水猛兽,不是“过街老鼠”,面对“舆情”工作更不能“谈虎色变”、甚至是“杞人忧天”。在高校舆情工作中,要理性的正视舆情工作,要充分发挥事物的两面性,透过表面看清本质,把握重点才能全面解决问题,由“堵”转“通”,由野蛮的强势“一刀切”转变为将道理讲在前头,讲在关键处,讲在所有人的面前。只有正视“舆情工作”才可以更好的处理“舆情工作”。
1.大学生思想政治辅导员在高校舆情工作中的新思考
长期以来,我们所谈的高校舆情工作,大多数是如何解决突发事件或者恶劣问题时的理论研究或者方法探讨,鲜有去思考舆情工作的前期引导和预防的基础性工作。在高校的体系建设中,大学生思想政治辅导员是高校思想政治体系的重要构建者之一,是引导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坚力量。而辅导员也是高校舆情工作的重要参与者,是引导大学生明辨是非、分清美丑的主要力量。可以说,高校辅导员所肩负的责任非常明确,所发挥的作用不可估量。一方面,辅导员直接接触学生,掌握第一手资料;另外一方面,辅导员具有较高的政治敏感性,能够及时有效的进行引导和干预。不过,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变化,高校舆情工作也发生了变化。这就要求辅导员在高校舆情工作中,特别是高校“网络舆情”工作中进一步思考,更加细致的耐心的做好此项工作。首先,辅导员要转变已有观念,将处理突发事件作为舆情工作重心转变为敏感事件的前期引导。辅导员不是“救火队员”,哪里有问题,哪里冲锋陷阵;辅导员要做“培育员”,要将舆情工作融入平常的思想政治工作中,做好前提工作,敏感时期做好前期的引导教育,“突发事件”及早发现将问题解决于端倪。其次,辅导员要发挥组织作用,要有责任担当,主动担起“舆情研判”的工作。舆情工作要发挥担当精神,不仅仅是主体责任意识,更要将引导沟通工作做在前头,作为重点。最后,辅导员要发挥意识引导作用,即在舆情工作中要突出意识形态的引导,防止过分“倾向”。
2.党员学生干部在高校舆情工作中的新思考
大学生是高校舆情的重要参与者,他们可能是事件的制造者,也可能是事件的传播者,更可能是事件发展的推动者;同时,他们又会对事件的发展和扩大起到催化剂的作用。可以说,在高校舆情工作中,合理发挥大学生这个群体对于舆情工作的有效管理至关重要。
在大学生群体中,能够很好的肩负舆情工作的学生群体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学生党员,一部分是学生干部。两部分学生具有一定的重叠性,但共同点是可以起到舆论导向的引导作用,以及对于舆论的形成和发展起到直接影响,甚至成为正确引导学生舆论倾向的一个关键力量。所以,在高校舆情工作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群体,吸纳他们成为有力的一股力量,推动高校舆情工作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3.“红色基因”在高校舆情工作中的新思考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先后到延安、井冈山等革命圣地考查,反复强调让红色精神放射出新的光芒。红色精神对于我们现今的社会、国家和个人来讲并不陌生,祖国处处都遗留着先辈们的“红色基因”。因此,在高校舆情工作中,要将“红色基因”作为重要的思考内容,将其作用发挥出来,将精神传播开来,引导大学生热爱祖国、热爱校园,勇于担当,自觉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不造谣不传谣,维护校园形象。
三、舆情寓“理”,贵在“通”的意义
舆情寓“理”就是要将舆情工作做在前头,要将其中的道理讲清楚,要将事情的来龙去脉讲明白。只有事情提前做,道理提前讲,才会促进舆情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才会起到正面引导作用,才会达到“通”的效果。如果仅仅只是在出现重大突发事件时才去出谋划策想办法,那就为时已晚。所以,舆情工作无论是在“道理”方面还是在“沟通”方面都需要提前做好工作,把握主动型,讲好道理,做好沟通。
参考文献:
[1]方国琴,谷文陶.论高校舆情引导的途径和方法[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10(12).
[2]葛晨光.高校舆情及其引导机制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