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来了客人

来源 :父母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jk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父母总认为,孩子就是孩子,他还小,家里有关“待人接物”的事情理应由父母来处理。莎莎正是在这种环境的影响下,形成了一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行为习惯。
  看来,莎莎的小脑袋里没有小主人这个概念,也不知道怎样去做小主人。哪些事情必须做,哪些事情可以做,她一点也不清楚。随着年龄的增长,莎莎独立接待客人的机会会越来越多,帮助莎莎学做一个热情周到的小主人,的确是时候了。
  要帮助孩子学做小主人,首先,要树立孩子的小主人意识。由于父母一直没有想到要让孩子充当小主人的角色,很多孩子和莎莎一样,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家里的小主人。现在我们应该怎么办呢?可以从强化“小主人”这个词入手。家长可以一种不经意的方式,选择一个较轻松的环境,问孩子“什么是主人”。孩子可能一时很难回答清楚,这时你不妨和孩子一起查查字典,字典上的解释是“接待客人的人”。搞清楚词义后,家长接着问:“我们家如果来了客人,谁是主人呢?”孩子这才会明白:“噢,原来爸爸妈妈是大主人,我是小主人。”当家里有客人来访时,父母可以向客人介绍说:“这是我们家的小主人莎莎。”或者说些“小主人,快给叔叔拿水果”之类的话。总之,多用“小主人”这个词来强化孩子的主人意识。
  其次,要让孩子明白“小主人”必须尽的义务。既然主人是接待客人的人,所以只有让客人高兴,想客人之所想,才是好主人。怎样接待客人呢?父母应告诉孩子接待客人的一些基本常识:主动热情地和客人打招呼,给客人倒茶,给客人拿点心、水果……只有客人在我们家里过得愉快,他们才乐于拜访我们,我们才会有更多的朋友……
  要让孩子做好小主人,最重要的还在于日常行为习惯的训练。当家中来了客人时,父母要把孩子看成是接待员之一,给孩子一些机会,让他给客人送茶、送水果。当孩子在座时,有时可将话题抛给孩子,使孩子学会在客人面前轻松地说话。一些聪明的父母还会故意留点时间让孩子和客人单独相处,培养孩子与客人交谈的能力。
  接待小朋友是孩子学做小主人最好的机会,也最能反映孩子行为的优点和不足。家中有小客人时,可把接待小客人的任务完全交给孩子,让他给小客人拿饮料,分玩具,和小客人做游戏。同时,要让他管理好小客人,既要玩得高兴,又不要乱打乱闹。这里有一个问题需要家长注意,由于年龄还小,有的孩子既不知道招待客人应尽的义务,也同样不知道作为主人也有自己的权利。一些小孩子对小客人的破坏行为要么放任不管,要么毫无办法。这种主人当起来就会让孩子有时非常委屈。父母可以让孩子明白,小主人在热情接待客人的同时,也有保护好自己家里物品的权利。要告诉孩子主动地将东西拿出来给客人玩,给客人吃,那些不便拿出来的东西要保管好,如果客人随便乱动,是可以制止的。这样,孩子当主人就有了分寸。
  送走客人时,家长要把孩子喊来一起向客人道再见。客人走后,问问孩子当小主人的感受,和孩子一起回味一下当小主人的滋味。
  学做小主人可以使孩子形成良好的接人待物的习惯,对孩子获得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会有很大的帮助。假如您有一天去做客时,不妨观察一下他们家的小主人。从中可对这个家庭的“小主人”教育了解一二。■
其他文献
从一上学,老师就叮嘱我们:“不要花零钱,节约的习惯会使你们一生受益。”  这句话我牢牢记住了。从一年级到现在我没乱花过1分钱,也没买过一次零食。这可不是我吹牛,班里的同学都能为我作证。如果举办个“不花零钱”的比赛,我可以毫不脸红地说,冠军属于我。许多家长经常说应该向我学习呢。  要说也怪,花零钱、买零食怎么有那么大的吸引力?我也经常被这种力量诱惑得摇摆不定,有一次我也从存钱罐里拿了钱,准备到学校的
社交网站最近有个新功能受到越来越多商家的青睐,那就是“测试”功能——在产品上市或广告创意投放前,商家先通过社交网站进行小范围试验,收集人们的反馈,并顺便为新品上市造势。相对于社交网站的“提升品牌形象”、“维持客户忠诚度”等不容易拿捏的功能而言,这个新功能显得实用多了。  福特2009年为其嘉年华系列2011新款打造了“嘉年华运动(Fiesta Movement)”——100名千禧一代车迷在视频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