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秋风萧瑟,缩量震荡,A股似乎提前进入了“冬藏”的时间。不仅股指表现平淡,连热点炒作的持续性也受到影响,前期一度被寄予厚望的区块链概念炒作如流星般稍纵即逝,新股破发现象再度出现。如何寻找“冬天里的一把火”?
笔者认为,并购重组概念具备这样的特质。近期不少股价有异动的品种,如多喜爱、华软科技等,都和大股东变更带来的并购重组的预期有相当程度的关系。事实上,从去年底以来,相关政策已经逐渐松绑,加上近期国企改革提速,未来A股市场并购重组行为有望逐渐增多,成为股价上涨的重要“催化剂”,值得投资者在弱市中密切关注。
在上一轮牛市启动前夕,2014年5月新“国五条”明确表态支持并购重组,同时创业板再融资放开,成为许多公司特别是小市值公司股价上涨、甚至连续涨停的重要推手。而重组股的整体强势,早在2012年12月便提前大盘展现,以通达信软件编制的重组股板块指数来看,从当时最低的879.79点上涨到2015年6月最高的5024.98点,累计上涨4.72倍,期间更伴随着月线13连阳,而同期上证指数涨幅仅有1.66倍(见图1)。而在2016年6月之后,随着“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的修改,并购重组、借壳上市的难度增加,失败的案例不在少数,令人印象深刻的成功案例也仅有三六零借壳江南嘉捷一例。而到了2018年年底,相关政策又开始松绑,当时恒立实业在一个月内最大涨幅超过3倍,算是这一轮政策松绑的信号弹,而随着今年一系列松绑政策,特别是创业板借壳、定增再融资的放宽,都有利于并购重组行情的深化发展。
除了政策放松之外,国企改革加速和退市压力与日俱增也成为当前催化并购重组的重要因素。继“央企混改操作指引”和“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两大文件之后,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也即将出台,围绕国企改革的并购重组活动有望升温,催生类似此前“中船系”重组的机会。而在退市壓力加大、特别是面值退市一再出现的情况下,低价绩差股像早年那样粉饰财报、苟延残喘的难度已经越来越大,相关公司只有提前“生产自救”、注入真正优质的资产才有希望继续留在A股。因此,无论是政策面的支持还是公司内部的动力,通过并购重组实现脱胎换骨,已经到了爆发的临界点,未来重组催生的“奇兵”效应势必不断在A股上演。
不过,这一轮并购重组的升温,与上一轮牛市有较大的区别。一方面,目前新股上市的渠道比较畅通,除了科创板推出之外,未来创业板的注册制改革、新三板转板机制的实施都是可预见的大概率事件,优质资产的证券化未必需要通过存量上市公司才能实现;另一方面,经过上一轮并购重组的高峰,不少老上市公司的股本已经扩大,需要注入更多的优质资产才能同比例提升公司的资产质量,而一些面临商誉减值、股权高比例质押、潜在债务黑洞的公司,也让重组方和投资者望而却步。也正因为如此,一些普通的资产注入行为,市场仍然抱持观望情绪,反映在股价走势上并不是照单全收。
此外,一些对并购重组预期表现较好的品种,股价的上涨带有一定的突发性,对投资者来说信息不对称是最大的劣势,追高也存在一定的风险。比如本周的华软科技,重组消息曝光当天“一”字板涨停,投资者很难买入,等到次日追高买入的时候已经被套,周三又快速跌停(见图2)。如此大起大落的节奏,对投资者的操作构成较大的考验。
因此,从操作层面来说,投资者布局并购重组题材,需要“胆大心细”。在坚定看好这一政策松绑带来的题材的同时,还需要更多的细部规划。笔者认为,与其在消息曝光之后追高,不如提前布局,将并购重组概率较高的目标股提前锁定,放入自选股中,等待股价走出明显的阶段性底部形态、温和放量走高的时候果断布局。这方面笔者重点观察的品种有两类,一是此前大股东高价入主,但因为前两年政策收紧而重组没有进展,随着政策面的回暖有望“梅开二度”,如*ST宇顺、ST运盛、鲁银投资等;此外,一些国企集中的行业,同类公司的重组整合动作也可带来“举一反三”的联想,比如电力行业,去年岷江水电转型电力物联网引发市场热捧,近期又有置信电气资产置换注入金融资产、长江电力举牌上海电力、东方能源停牌拟收购资产等,一些市值较小、大股东背景雄厚的公司也存在类似的预期,比如和岷江水电同一大股东的明星电力、西昌电力,以及南方电网旗下唯一的上市平台文山电力等。
笔者认为,并购重组概念具备这样的特质。近期不少股价有异动的品种,如多喜爱、华软科技等,都和大股东变更带来的并购重组的预期有相当程度的关系。事实上,从去年底以来,相关政策已经逐渐松绑,加上近期国企改革提速,未来A股市场并购重组行为有望逐渐增多,成为股价上涨的重要“催化剂”,值得投资者在弱市中密切关注。
在上一轮牛市启动前夕,2014年5月新“国五条”明确表态支持并购重组,同时创业板再融资放开,成为许多公司特别是小市值公司股价上涨、甚至连续涨停的重要推手。而重组股的整体强势,早在2012年12月便提前大盘展现,以通达信软件编制的重组股板块指数来看,从当时最低的879.79点上涨到2015年6月最高的5024.98点,累计上涨4.72倍,期间更伴随着月线13连阳,而同期上证指数涨幅仅有1.66倍(见图1)。而在2016年6月之后,随着“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的修改,并购重组、借壳上市的难度增加,失败的案例不在少数,令人印象深刻的成功案例也仅有三六零借壳江南嘉捷一例。而到了2018年年底,相关政策又开始松绑,当时恒立实业在一个月内最大涨幅超过3倍,算是这一轮政策松绑的信号弹,而随着今年一系列松绑政策,特别是创业板借壳、定增再融资的放宽,都有利于并购重组行情的深化发展。
除了政策放松之外,国企改革加速和退市压力与日俱增也成为当前催化并购重组的重要因素。继“央企混改操作指引”和“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两大文件之后,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也即将出台,围绕国企改革的并购重组活动有望升温,催生类似此前“中船系”重组的机会。而在退市壓力加大、特别是面值退市一再出现的情况下,低价绩差股像早年那样粉饰财报、苟延残喘的难度已经越来越大,相关公司只有提前“生产自救”、注入真正优质的资产才有希望继续留在A股。因此,无论是政策面的支持还是公司内部的动力,通过并购重组实现脱胎换骨,已经到了爆发的临界点,未来重组催生的“奇兵”效应势必不断在A股上演。
不过,这一轮并购重组的升温,与上一轮牛市有较大的区别。一方面,目前新股上市的渠道比较畅通,除了科创板推出之外,未来创业板的注册制改革、新三板转板机制的实施都是可预见的大概率事件,优质资产的证券化未必需要通过存量上市公司才能实现;另一方面,经过上一轮并购重组的高峰,不少老上市公司的股本已经扩大,需要注入更多的优质资产才能同比例提升公司的资产质量,而一些面临商誉减值、股权高比例质押、潜在债务黑洞的公司,也让重组方和投资者望而却步。也正因为如此,一些普通的资产注入行为,市场仍然抱持观望情绪,反映在股价走势上并不是照单全收。
此外,一些对并购重组预期表现较好的品种,股价的上涨带有一定的突发性,对投资者来说信息不对称是最大的劣势,追高也存在一定的风险。比如本周的华软科技,重组消息曝光当天“一”字板涨停,投资者很难买入,等到次日追高买入的时候已经被套,周三又快速跌停(见图2)。如此大起大落的节奏,对投资者的操作构成较大的考验。
因此,从操作层面来说,投资者布局并购重组题材,需要“胆大心细”。在坚定看好这一政策松绑带来的题材的同时,还需要更多的细部规划。笔者认为,与其在消息曝光之后追高,不如提前布局,将并购重组概率较高的目标股提前锁定,放入自选股中,等待股价走出明显的阶段性底部形态、温和放量走高的时候果断布局。这方面笔者重点观察的品种有两类,一是此前大股东高价入主,但因为前两年政策收紧而重组没有进展,随着政策面的回暖有望“梅开二度”,如*ST宇顺、ST运盛、鲁银投资等;此外,一些国企集中的行业,同类公司的重组整合动作也可带来“举一反三”的联想,比如电力行业,去年岷江水电转型电力物联网引发市场热捧,近期又有置信电气资产置换注入金融资产、长江电力举牌上海电力、东方能源停牌拟收购资产等,一些市值较小、大股东背景雄厚的公司也存在类似的预期,比如和岷江水电同一大股东的明星电力、西昌电力,以及南方电网旗下唯一的上市平台文山电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