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建筑学设计中的绿色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

来源 :中国房地产业·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v06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质量和环保要求也越来越高,绿色建筑作为近年来建筑学中最热门的话题,其在建筑行业中的应用程度也将随之不断增长。本文从绿色建筑设计的特点与重要性着手,通过阐述绿色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分析绿色建筑设计在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以达到推进建筑设计行业向着绿色节能转变的目的。
  【关键词】建筑设计;绿色建筑;发展趋势
  一直以来,建筑行业都是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重点行业之一,伴随着日益严重的资源紧缺与环保压力,如何解决建筑行业高能耗的问题已经成为现阶段建筑设计中,重要的设计内容,由此,绿色建筑设计的理念已经逐渐深入到现代建筑学设计领域当中。
  1、绿建设计的特点与重要性
  传统的建筑设计,考虑的只是建筑体的外型是否完美、结构是否稳定、水电暖是否能满足建筑使用要求,在设计中,并没有考虑建筑建造和使用过程中是否能节约能源,是否具有环保效果,因此在传统的建筑设计体系下,建筑物的施工和使用过程,是一个对环境产生负影响的过程。在国家节能环保政策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建筑行业也逐渐产生了绿色建筑体系,绿建设计由此而生。
  1.1 绿建设计的特点
  绿色建筑设计的特点包含有三个方面,首先是建筑功能需求的满足,绿色建筑要以实现建筑物最初的规划功能为目的;其次是保障资源的循环利用,其中包括自然资源和人造资源,在不影响建筑功能性的前提下,提高资源的整体利用率;最后一个特点是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在进行绿建设计时,尽量减少建筑施工及使用过程中对环境造成污染的环节,通过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的运用,加大清洁可再生能源的使用。
  1.2 绿建设计的重要性
  绿色建筑设计的重要性,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在建筑物的使用过程中,通过绿建设计所采用的新型环保材料,可以为人们创造一个清新无污染的居住环境,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其次是在资源节约方面,绿建设计的能源循环体系,有效的利用了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资源,减少了建筑物的能源需求,为创造节约型社会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最后是在环境保护方面,绿色建筑设计通过对建筑空间的有效利用以及绿色植物的有效覆盖,将建筑物融入城市自然环境之中,在增加了环保效果的同时,也提升了城市的品味,创造了一道新的城市风景线,为城市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新的实现方式。
  2、绿建设计的基本原则
  绿建设计作为建筑学中新兴的建筑设计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城市发展与环境保护以及资源利用之间的矛盾,为建筑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同时也为建筑工程的施工和后期维护,提供了新的理念和方案。绿建设计的基本原则,涵盖了建筑工程规划、设计、施工与维护的全生命周期。
  2.1 方案的适宜性
  建筑方案的规划,是整个绿建设计中最核心的部分,其对建筑工程的建设起到了整体的指导作用,因此绿建设计中,方案的规划,必须具备适宜性。首先必须保证建筑设计方案能满足基本的功能需求,其次要满足建筑物使用的舒适度;最后是要结合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客观的考虑工程建设对当地自然环境的影响,在方案中明确的指出项目建设可以充分利用的自然资源。
  2.2 设计的整体性
  建筑施工的设计,是整个绿建设计中最主要的部分,在设计中,不仅要充分的考虑建筑工程的实际环境,在结合自然特征、建筑风格、风俗习惯等工程建设的基础条件之外,还需结合城市的整体规划,环境建设的整体需求,确保绿建设计成果,与大环境之间的协调性和整体性。
  2.3 建设的环保性
  绿建设计中,对建筑工程施工的指导文件,在保障建筑工程施工过程的安全性同时,还必须保障施工过程的环保性,通过绿建设计中对新型环保施工材料的使用和新工艺的运用,将施工建设过程对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通过对施工设备的管理和控制,减少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声、光污染,通过对施工材料和废弃物的管理,减少施工过程中的扬尘污染和建筑垃圾污染,确保项目的建设可以实现预期的环境效益。
  2.4 运维的节能性
  绿建设计中,环保和节能是两个主要的设计理念,能源的节约不仅体现在工程项目的建设过程,同样也体现在项目完成后的运维过程中,因此绿建设计的基本原则中,必须体现项目运维的节能性。绿建设计通过对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水电暖管道的优化设计、保温材料的选择和应用,结合信息化的建筑运维管理模型,来达到建筑运维过程中的节能效果。
  3、绿建设计的发展趋势
  建筑行业是国民经济建设向前发展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向前推进,我国的建筑行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同时也促进我国建筑设计领域有了较大的进步。特别是近年来,国家对可持续发展理念和环保理念越来越重视,在建筑设计行业,也随之引入了许多环保与节能的设计概念,因此绿色建筑设计已逐渐成为建筑学设计领域的主流。
  3.1 绿建设计与气候特点的结合
  绿建设计未来的发展趋势之一便是将建筑所在地的气候特点融入整个建筑的设计当中,从实际情况出发,因地制宜的采取针对性的设计,充分利用地区气候变化的规律,将气候因素对建筑物的不良影响转变成有利于提升建筑物使用品质的因素,例如在阳光照射比较充足的地区,可以增加太阳能设施的设计,充分利用光能,减低建筑物的能源消耗;在室外温度比较低的地区,选用较好的保温外墙材料,有效的保持建筑物的室内温度;在室外温度偏高的地区,可以通过通风、遮阳等措施,降低阳光辐射带来的高温;在雨水充沛的地区,可以通过设置雨水循环体系,利用雨水实现绿植的浇灌、地面的清洗等等,减少建筑体对水资源的消耗。
  3.2 绿建设计与自然环境的结合
  绿建设计与自然环境的结合也是未來绿建设计的发展趋势之一,通过将建筑生态体系与当地自然风貌的完美融合,体现出人与自然、建筑与自然、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系。通过对建筑空间的优化,建立建筑绿色空间体系,利用具有地域特色并适合在当地环境下生长的植物,搭建建筑体的植物群落,并充分发挥出其美化城市环境、亮化建筑外观、提高居住体验的功能,同时通过对不同植物群落的分层设计,体现出建筑体的层次美感。在严格遵循自然规律的设计指导下,利用建筑物原有的地形地貌、水体条件搭建自然景观体系,通过较少的人为改造,实现建筑外围自然景观与人造景观的融合。   3.3 绿建设计与能源再生的结合
  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也是绿建设计未来的发展趋势之一,通过对太阳能、地热能源、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合理利用,提高建筑物整体的节能减排效果。利用对建筑物合理有效的整体设计,结合当地的再生能源特点,将资源进行最大化的运用。再生能源的利用必须结合建筑物当地的实际情况,通过对建筑物能源输送体系的规划,达到有效利用能源的目的,就目前的技术手段而言,再生能源的利用方式有多种,将其引入建筑设计中,可以有效地降低建筑物对电能的消耗,减少对当地环境造成的污染。
  3.4 绿建设计与持续发展的结合
  可持续发展是现代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绿建设计也必须结合这一实际情况,实现建筑物在功能、环保、经济、资源利用等方面的可持续发展。在绿建设计的发展趋势中,提高建筑物可持续发展的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根据建筑所在地的环境特点和文化特点,采用简洁的建筑格局设计和外观设计,发挥出建筑体的主要功能;其次是采用新型的建筑材料,最大限度的降低建筑施工和使用中对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最后是充分考虑资源的循环使用,降低建筑生命周期内的建造和维护费用,同时将资源的利用率最大化。
  3.5 绿建设计与“以人为本”的结合
  绿色建筑设计最终的目标是设计出适宜人们居住的建筑体,最大化的提高居住环境的舒适感,因此“以人为本”的概念将是绿建设计目标未来的主要发展趋势。绿建设计在保持建筑主要功能的基础上,通过对绿色环保材料的应用和环保设计理念的运用,结合人们日常工作与生活中对建筑体主要功能的需要,最大化的发挥出建筑物的节能环保作用,并保持与城市自然环境和社会人文环境的高度融合。总之,绿建设计未来发展的总体目标,就是在建筑物完美发挥“以人为本”的功能性的基础上,体现人与自然、建筑物与环境的和谐共生。
  3.6 绿建设计与信息技术的结合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技术的不断运用,绿建设计所采用的工具也越来越现代化,因此与现代信息技术的高度结合,也是未来绿建设计的发展趋势之一。绿建设计并不是单纯的建筑设计,其中包含了建筑学中各个专业的内容,与建筑物的结构设计、电气设计、给排水设计、暖通設计都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在过去的绿建设计方式中,各专业都是采用单独设计的方式,绿建设计所达到的效果并不能完整的体现出建筑物绿色节能与环保的功效,现阶段,伴随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的运用,极大的提高了各个专业设计的协调性,最大化的体现出了绿建设计的实际价值。同时BIM技术还可以运用在施工阶段和后期管理维护阶段,从多方面保障了绿色建筑环保节能目标的实现。总之,与信息技术的结合,是未来绿建设计发展的主要实现方式。
  结语:
  绿色建筑的推行,既是国家环保政策的要求,也是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同时也是公众对优化居住环境、节约自然资源的要求,基于此,未来绿色建筑理念将是受到国家、社会、行业所推崇的主流建筑设计理念,绿建设计的发展趋势必定会是前进的,其设计方式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环保价值,可以确保绿建设计必将成为未来建筑学设计中的主要模式。
  参考文献:
  [1]郭一雄.绿色建筑理念下建筑规划节能设计应用策略探究[J].黑龙江科学,2020,11(02):130-131.
  [2]高进源,董雪偲.绿色建筑的设计特点及施工措施[J].建材与装饰,2020(04):101-102.
  [3]郭颖.建筑设计中绿色建筑设计理念的运用[J].建材与装饰,2020(04):102-103.
  [4]白佳程.BIM技术在绿色公共建筑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2019(12):63-64+67.
  [5]张正川.建筑学中绿色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分析[J].低碳世界,2019,9(12):178-179.
  作者简介:
  黄乐荣(1982.03-),男,湖南桑植,大专,中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建筑设计工作。
其他文献
  目的:回顾分析22例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救治的临床疗效,比较改良治疗方法疗效.方法:2003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27例"肘关节恐怖三联症"患者.其中男17例,女8例;左侧16例,右侧11
会议
【摘要】针对某拟建项目实际情况,在减少其基本情况与工程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对其基础设计方案进行深入分析,提出基础设计中需要注意的要点,旨在为类似其它项目的基础设计提供参考阶段,不断提高房屋建筑基础设计水平。  【关键词】房屋建筑;结构设计;基础设计  在房屋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基础设计为重要内容,其设计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建筑上部结构能否保持安全稳定。然而,基础设计是一项复杂且综合性较强的工作,需
【摘要】文章首先基于国家战略和政策背景方面,对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及杨凌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特征进行分析研究。针对国外自贸区案例,结合杨凌自贸区特征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得出三大方面的可借鉴经验:功能多元,构建产业生态网络;空间灵活,灵活组织各项功能空间;科技支撑,产学研结合助推科技成果转化。意在为杨凌自贸区及农业型自贸区的发展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关键词】自贸区战略;自由贸易试验区;启示;杨凌  1、
【摘要】为了分析基于供应链管理思想之下构建切实可行的房地产开发管理形式,使用了以供应链管理理论为基础,依据开发具体状况的手段,将房地产开发企业当作论述对象,借助于灰色管理评价的角度构建了与之相匹配的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对模型是否存在有效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基于供应链管理思想之下的房地产开发管理在项目层面上更有效的交流,在企业层面上更可靠的合作,同时构建起有效的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是降低资金的合理选
【摘要】对于工业厂房来说,建筑设计的方法必须根据工业建筑要满足工艺要求的特点进行设计,不同类型的工艺对建筑物的要求不同,各个设计专业必须结合不同的情况而对建筑物进行相应设计。本文着重描述几类常见厂房的设计要点。  【关键词】厂房设计;工艺流程;要点  本人在设计院从事过大量的工业建筑设计工作,总结了多年来对工业厂房设计的经验,希望通过本文和大家共享工业厂房设计的心得。工业厂房是指用于满足生产的需要
【摘要】随着城市人口密度的提升,城市的边界也在逐步向外部扩散,而为了满足人们的实际出行需求,提升区域的经济发展质量,轨道交通也逐渐呈现着放射性的蔓延趋势。TOD模式便是建立在解决交通环境以及城市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基础上诞生的新型理论。文章便是建立在TOD模式下,分析轨道站点和周边土地利用的实际发展问题,意在通过文章论述,能够为当前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提供相关优化依据。  【关键词】TOD模式;轨道站点;
  目的 探讨FGFR1-DN对骨髓基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成骨诱导培养后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方法 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DNFGFR1转染BMSCs,适时进行
会议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得到了迅猛提升,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有效改善,进而逐渐开始关注生存环境和生活质量。随着当前社会各行业的迅猛发展及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所产生的垃圾也越来越多,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因此重视城市环卫基础设施建设显得尤为重要。文章基于当前城市环卫基础设施建设现状进行分析并针对性提出了优化城市卫生建设的相关措施。  【关键词】城市;环卫基础
【摘要】在经济高质量、持续发展的带动下,城市化取得显著成绩,但是社会问题依旧存在,其中老龄化不得不引起关注,作为现实较为严峻的问题,传统的养老模式已经发挥不了作用,为了改善现状,缓解养老资源供给压力,必须要打造新型养老体验模式,在满足时代发展要求的基础上,为老年人提供更多保障,创造养老便利条件,完成新型养老社区的构建,在建筑规划设计方面下足功夫,提升养老社区的价值。  【关键词】养老社区;设计分析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行业的快速发展,居民对于物质需求和消费体验有了更高的追求,越发关注到城市当中多元化的娱乐休闲场所——商业综合体。本文基于人群在商业综合体内的空间体验进行分析,探索商业合理的空间配置和建筑设计要求,并考虑建筑主题空间对氛围营造的需求,结合实际案例,提出相应的优化路径。  【关键词】商业综合体;空间特点;建筑设计;设计要素  当代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已经从传统中的实用性消费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