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梅兰芳嗓音圆润明亮,唱腔婉转妩媚,他在京剧的唱、念、做、打、舞、表情等上均做出了独树一帜的贡献,大大丰富了京剧的表演手段。梅兰芳是我国向海外传播京剧艺术的先驱,中国京剧也因他走向世界。
在中国近代戏曲史上,恐怕再没有哪一个演员的受关注程度能够超过梅兰芳了,作为一位京剧旦角表演艺术家,由于他在艺术甚至超过艺术领域所做的贡献和构成的影响,他的名字几乎可成为整个中国近代戏曲表演艺术的代名词。
一、简介梅兰芳及代表著
梅兰芳(1894-1961),名澜,又名鹤鸣,字畹华、浣华,别署缀玉轩主人,艺名兰芳。江苏泰州人,1894年生于北京,出生于京剧世家,10岁登台在北京广和楼演出《天仙配》,1913年他首次到上海演出,在四马路大新路口丹桂第一台演出了《彩楼配》、《玉堂春》、《穆柯寨》等戏,初来上海就风靡了整个江南,当时里巷问有句俗话:“讨老婆要像梅兰芳,生儿子要像周信芳”。
梅兰芳的嗓音高宽清亮、圆润甜脆俱备,音域宽广,音色极其纯净饱满。
1、梅兰芳的唱腔特点主要是:
他综合了青衣、花旦和刀马旦的表演方式,在唱、念、做、舞、音乐、服装、扮相等各个方面,进行不断地创新和发展,将京剧旦行的唱腔、表演艺术提高到了一个全新的水平,达到了完美的境界。
2、代表剧目
其代表剧目主要有《宇宙锋》、《霸王别姬》、《贵妃醉酒》、《水斗断桥》、《木兰从军》、《抗金兵》、《生死恨》、《洛神》、《穆桂英挂帅》等;昆曲有《思凡》、《乔醋》、《闹学》、《游园惊梦》等。
二、京剧及京剧的形成
京剧,也称“皮黄”,我国主要剧种之一,由清代中叶的徽调、汉调相继传人北京合流演变而成。腔调以“西皮”、“二簧”两种基本腔调为主,也兼唱一些地方小曲调(如柳子腔、吹腔等)和昆曲曲牌,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
京剧之名始见于清光绪二年(公元1876年)的《申报》,随后传到北京,渐及全国各地。1928年,国民政府定都南京,改北京为北平,随之京剧也改称“平剧”,1949年新中国成立,定都北京,京剧之名才正式确定下来。
三、梅兰芳对京剧艺术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对京剧的改革
1、在唱法上的改革
在唱法上的改革之处,在于演唱时结合了人物的思想感情——角色的身份不同,剧情不同,唱法也就不同。
2、对念白的改革
他的念白抑扬顿挫、句读分明、越是高音,越念得甜润,能从他的念白中听出喜、怒、思、悲、恐、惊来,不但字字珠玑,而且念白与眼神、身段、手姿互相陪衬,浑然一体。
3、做功身段上的改革
做功身段上糅入了昆曲表演的腰肢步伐之美,为京剧表演创造了各式各样的舞蹈,主要有:绸舞、剑舞、袖舞、羽舞等。
4、在武打戏方面
在武打戏方面,是舞武结合的,虽以“率”“美”为主,却懂得掌握分寸,因剧中人物的思想、身份、地位不同而不同。
5、在表演方面
在表演方面,梅兰芳的表演结合了青衣、花旦、刀马旦的表演方式,还吸收了当时风靡上海的文明戏、新式舞台、灯光、化妆、服装设计等改良成分。
6、在乐器的使用上
在乐器的使用上,首创在京剧伴奏乐器中增加了二胡,使京剧音乐更加丰富。
(二)使京剧走出国门
梅兰芳是我国向海外传播京剧艺术的先驱。他曾于1919年、1924年和1956年三次访问日本,1930年访问美国,1935年和1952年两次访问苏联进行演出,获得盛誉,并结识了众多国际著名的艺术家、戏剧家、歌唱家、舞蹈家、作家和画家,同他们建立了诚挚的友谊。他的这些活动不仅增进了各国人民对中国文化的了解,而且还使当地的人们认识到:中国戏剧不是写实的,而是艺术的真实,更使我国京剧艺术跃入了世界戏剧林。
(三)对国家的贡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梅兰芳先后任中国戏曲研究院、中国戏曲学院、中国京剧院院长,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多方面的贡献,为国家培养了一批批人才。如:李玉芙、马小曼、马金凤、于素秋等。
(2)在五十几年的舞台生涯中,梅兰芳对于京剧旦角表演艺术的贡献,应该说是前代与同代的旦行演员无法比拟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即梅兰芳个人人格、品质、精神的贡献;梅兰芳对中国京剧艺术的继承和发展;梅兰芳戏剧体系——世界三大戏剧体系中最丰富、生动的戏剧体系;梅兰芳留给中国京剧的宝贵遗产——唱片集、戏曲艺术片和文字资料。
(3)不论是剧目,还是表演,梅兰芳从不向那种世风日下、纸醉金迷的社会流俗低头。梅兰芳的历史性贡献,就是把艺风和世风结合着一点点扭转过来,即把艺格和人格结合着一点点从非艺术的范畴拉回到艺术领域之中。
梅兰芳先生是中国表演艺术的象征,是我国人民的骄傲。是我国杰出的京剧艺术大师,他把京剧旦行表演艺术推向一个从未有过的高峰,梅兰芳对京剧艺术的贡献有很多,本文就其对京剧的改革及其贡献做了以上阐述,希望能够有助于我们年轻的一代对梅兰芳大师以及京剧有更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
在中国近代戏曲史上,恐怕再没有哪一个演员的受关注程度能够超过梅兰芳了,作为一位京剧旦角表演艺术家,由于他在艺术甚至超过艺术领域所做的贡献和构成的影响,他的名字几乎可成为整个中国近代戏曲表演艺术的代名词。
一、简介梅兰芳及代表著
梅兰芳(1894-1961),名澜,又名鹤鸣,字畹华、浣华,别署缀玉轩主人,艺名兰芳。江苏泰州人,1894年生于北京,出生于京剧世家,10岁登台在北京广和楼演出《天仙配》,1913年他首次到上海演出,在四马路大新路口丹桂第一台演出了《彩楼配》、《玉堂春》、《穆柯寨》等戏,初来上海就风靡了整个江南,当时里巷问有句俗话:“讨老婆要像梅兰芳,生儿子要像周信芳”。
梅兰芳的嗓音高宽清亮、圆润甜脆俱备,音域宽广,音色极其纯净饱满。
1、梅兰芳的唱腔特点主要是:
他综合了青衣、花旦和刀马旦的表演方式,在唱、念、做、舞、音乐、服装、扮相等各个方面,进行不断地创新和发展,将京剧旦行的唱腔、表演艺术提高到了一个全新的水平,达到了完美的境界。
2、代表剧目
其代表剧目主要有《宇宙锋》、《霸王别姬》、《贵妃醉酒》、《水斗断桥》、《木兰从军》、《抗金兵》、《生死恨》、《洛神》、《穆桂英挂帅》等;昆曲有《思凡》、《乔醋》、《闹学》、《游园惊梦》等。
二、京剧及京剧的形成
京剧,也称“皮黄”,我国主要剧种之一,由清代中叶的徽调、汉调相继传人北京合流演变而成。腔调以“西皮”、“二簧”两种基本腔调为主,也兼唱一些地方小曲调(如柳子腔、吹腔等)和昆曲曲牌,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
京剧之名始见于清光绪二年(公元1876年)的《申报》,随后传到北京,渐及全国各地。1928年,国民政府定都南京,改北京为北平,随之京剧也改称“平剧”,1949年新中国成立,定都北京,京剧之名才正式确定下来。
三、梅兰芳对京剧艺术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对京剧的改革
1、在唱法上的改革
在唱法上的改革之处,在于演唱时结合了人物的思想感情——角色的身份不同,剧情不同,唱法也就不同。
2、对念白的改革
他的念白抑扬顿挫、句读分明、越是高音,越念得甜润,能从他的念白中听出喜、怒、思、悲、恐、惊来,不但字字珠玑,而且念白与眼神、身段、手姿互相陪衬,浑然一体。
3、做功身段上的改革
做功身段上糅入了昆曲表演的腰肢步伐之美,为京剧表演创造了各式各样的舞蹈,主要有:绸舞、剑舞、袖舞、羽舞等。
4、在武打戏方面
在武打戏方面,是舞武结合的,虽以“率”“美”为主,却懂得掌握分寸,因剧中人物的思想、身份、地位不同而不同。
5、在表演方面
在表演方面,梅兰芳的表演结合了青衣、花旦、刀马旦的表演方式,还吸收了当时风靡上海的文明戏、新式舞台、灯光、化妆、服装设计等改良成分。
6、在乐器的使用上
在乐器的使用上,首创在京剧伴奏乐器中增加了二胡,使京剧音乐更加丰富。
(二)使京剧走出国门
梅兰芳是我国向海外传播京剧艺术的先驱。他曾于1919年、1924年和1956年三次访问日本,1930年访问美国,1935年和1952年两次访问苏联进行演出,获得盛誉,并结识了众多国际著名的艺术家、戏剧家、歌唱家、舞蹈家、作家和画家,同他们建立了诚挚的友谊。他的这些活动不仅增进了各国人民对中国文化的了解,而且还使当地的人们认识到:中国戏剧不是写实的,而是艺术的真实,更使我国京剧艺术跃入了世界戏剧林。
(三)对国家的贡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梅兰芳先后任中国戏曲研究院、中国戏曲学院、中国京剧院院长,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多方面的贡献,为国家培养了一批批人才。如:李玉芙、马小曼、马金凤、于素秋等。
(2)在五十几年的舞台生涯中,梅兰芳对于京剧旦角表演艺术的贡献,应该说是前代与同代的旦行演员无法比拟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即梅兰芳个人人格、品质、精神的贡献;梅兰芳对中国京剧艺术的继承和发展;梅兰芳戏剧体系——世界三大戏剧体系中最丰富、生动的戏剧体系;梅兰芳留给中国京剧的宝贵遗产——唱片集、戏曲艺术片和文字资料。
(3)不论是剧目,还是表演,梅兰芳从不向那种世风日下、纸醉金迷的社会流俗低头。梅兰芳的历史性贡献,就是把艺风和世风结合着一点点扭转过来,即把艺格和人格结合着一点点从非艺术的范畴拉回到艺术领域之中。
梅兰芳先生是中国表演艺术的象征,是我国人民的骄傲。是我国杰出的京剧艺术大师,他把京剧旦行表演艺术推向一个从未有过的高峰,梅兰芳对京剧艺术的贡献有很多,本文就其对京剧的改革及其贡献做了以上阐述,希望能够有助于我们年轻的一代对梅兰芳大师以及京剧有更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