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的“一行两会”中国金融监管体制下,郭树清的跨部门任职显得颇耐人寻味。
3月21日下午,原银监会主席郭树清成为首届银保监会党委书记和主席。六天后,3月27日下午,在由周小川主持的央行干部大会上,中组部有关负责人宣布易纲为央行长、党委副书记,郭树清担任党委书记、副行长。
郭树清在“一行一会”同时具有话语权,足见他在这一轮体制改革中所承担的重任与期望。而他的重任,包括原银监系统与保监系统的架构合并,银保监部分职能向央行的转移,以及与易纲合作,在改革的同时做好“防风险”工作。彭博社在报道中说,这一任命“将郭树清放在金融政策与货币政策决策的关键位置上”。
郭树清则在3月27日的央行干部任命大会上表示,以后要在央行的具体业务和行政事务上,做好易纲行长的助手。易纲行长是央行具体业务的第一负责人。
“延续周小川以开放促改革的逻辑,央行行长今后将承担更多对外的角色,在这一点上易纲更能胜任;但是在国内,坚持金融严监管态度不变的情况下,推动体制改革,协调各部门工作,这将更多有赖于郭树清的资历与能力。”一位金融体制与市场的资深研究者告诉《财经》记者。
郭树清与易纲有很多交集和相似性,都是高学历的学者型官员,被称为“改革派”与“技术派”,多年研究经济问题,并在金融监管部门任职。但是与易纲在央行20年相比,郭树清的履历更加丰富:既有监管部门的领导经验——曾任央行副行长兼外汇局局长、证监会主席、银监会主席,又有大型金融机构的管理经验——曾任建设银行董事长和信达资产党委书记等,又有地方执政的经验——曾任职贵州省副省长和山东省省长。
多位业内人士指出,本轮改革的重要目的是讓市场发展与机构监管职能分离,防止监管竞争与监管套利,这样的人事安排有利于央行和银保监会部际间的协调配合,有助于央行货币政策落实传导。
“他们所面临的防范风险的内外部压力依然不小。”尽管多位业内外人士都对郭树清和易纲的搭配表示期待,但是政策研究人士仍然强调二人所面临的风险压力:化解金融风险,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并且要防范化解风险过程中产生的风险。
纵观郭树清的履历,一直与“改革”密切相关,也有人称他为“救火队长”、“拆弹专家”。业界评价郭树清是“儒雅的学者型官员”,但其工作作风又极为果决高效。
某地方银监局局级人士向《财经》记者表示,郭树清学识渊博,专业扎实,视野开阔,处事果断,对内部管理很严。一位原保监会人士称对郭树清刚来时的一系列重拳文件印象深刻,称赞郭树清的干劲与高效率。
郭树清生于1956年8月,是内蒙古察右后旗人,18岁高中毕业后在四子王旗红格尔公社插队。他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马列系科学社会主义专业,获法学博士学位。
青年时期的郭树清曾在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工作多年,是中国经济改革“整体协调改革论者”重要代表人物之一,曾与吴敬琏、周小川、楼继伟、李剑阁等人提出了“整体配套、分步实施”的改革思路。这批人被称为“改革派”。
1998年-2001年,郭树清担任贵州省副省长,从研究转向行政。在贵州期间,郭树清主导了住房货币化改革。住房货币化改革的核心是分配方式从实物分配转为货币分配,而当时贵州财政收入仅65.3亿元,房改启动资金成为推进改革的瓶颈。
郭树清亲自担任房改组组长,设计改革方案。改革开始的两年内,贵州省和贵阳市住房资金管理中心仅投入6000万元,回笼的住房资金便超过20亿元,同时也解决职工的住房问题。全国20多个省份到贵州学习房改的经验。
从贵州回来,郭树清在央行担任副行长和外汇局局长,直到2005年3月临危受命,空降建行任董事长。
2005年3月,股改中的建设银行正处在引进战略投资者和海外上市的关键时刻,其董事长张恩照却曝出涉嫌经济问题而被“双规”,辞去董事长职位。这场意想不到的人事变化,为建行股改和上市带来了相当的负面影响。郭树清就在此时被选中,接替张恩照,扛起建行股改与上市的重任。
2005年3月22日,郭树清上任后的首次建行党委会上就进行了公司治理架构的调整。紧接着,为打破建行的引战僵局,他断然结束了建行与花旗银行的谈判,转而与美国银行的引资谈判。同时,建行上市工作加速推进,在郭树清就职216天后,成功在港股发行上市。
郭树清执掌建行的六年,建行从公司治理、业务发展方面实现全面高速发展。2011年10月29日,卸任建设银行董事长的郭树清正式履新,掌舵证监会,成为第六任证监会主席。
证监会主席是一个“火山口”,郭树清在这一火山口上坐了17个月。有人统计,郭树清任职证监会期间,证监会发布通知、规则70条,相当于每周1条,外界对此有“郭氏新政”之说,郭树清本人被称为“郭旋风”。
郭树清上任后,第一次公开发表关于证券市场的演讲时说:“小偷偷白菜遭谴责,有人偷股民钱却不被发觉。”此后,在证监会权力范围内,对内幕交易、操纵股市、渎职造假等股市恶疾的整治,再没停止。郭树清上任时还提出了“IPO能不能不审核”的问题,这被认为是IPO注册制的曙光。
但在郭树清主政证监会期间,中国股市指数则在改革中下跌了7.7%,市场上因此不乏对他的批评声。经济学家、耶鲁大学终身教授陈志武则盛赞:郭树清做证监会主席一年多改变了中国金融市场的生态环境,使行业更加充满活力,竞争和创新成为现实。 2013年3月,郭樹清赴任山东省省长。其上任的第131天,就出台了《关于加快全省金融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包括稳步推进直接融资等多种形式的社会融资、发展股权交易市场、建立各类要素交易平台等。这一《意见》常被称为“金改22条”。
郭树清还带来了其在金融业的广泛资源。“青岛提出建设‘理财中心’已经说了好多年,但一直没有下文。郭省长来了以后,把它作为区域发展的一个重点方案。”《中国经济周刊》曾援引知情人士的话称。
郭树清大规模开展领导干部金融业务培训,实现了与中央金融部门的双向人事交流。引入高层次金融干部来山东省挂职,并选派干部到中央金融单位锻炼,为许多地市配备“金融副市长”。
“那三年山东金融业的规模发展很快,”一位山东金融从业者表示,“但金改许多项目的具体效应,却尚不明显。”
金融监管经验,加之地方执政经验,郭树清更加重视对于金融与实体的关系、金融创新与风险管理的关系。2015年,在接受《财经》记者专访时,郭树清曾指出,“金融创新必须与实体经济中的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和业态创新相结合,否则,资产管理和整个金融业的创新发展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2017年2月,伴随着郭树清回京执掌银监会,郭氏旋风又从山东刮向了银行业。“重服务、防风险、强协调、补短板、治乱象”,郭树清上任伊始,就明确了强监管强问责的思路。
密集的检查、通知、政策与规范性文件以及海量的罚单,对整个金融业都产生了巨大震慑,高呼“郭树清周期”来了。尽管多位银行、信托类从业人员对记者表示监管过严,许多业务做不了,但不可否认的是,银行业金融机构正朝着合规经营与风险防范发展。
杠杆叠加、通道涌现的经营乱象,影子银行领域的风险累积,与资金“脱实向虚”的风险在2016年引发监管及行业的热议,同时响起的是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的呼声。但严监管却先行到来。
对金融业的严监管,是中央层面的定调,而郭树清是严监管的践行者。
当2017年2月郭树清从山东省回到金融街,赴任银监会主席时,就有市场观察人士对《财经》记者表示,郭树清将回来当“救火队长”,承担治乱象与防风险的重任。
回京一个月,郭树清就明确了“重服务、防风险、强协调、补短板、治乱象”的监管思路。并迅速掀起“三三四十”专项整治行动,重点从同业、理财、表外业务三个领域入手。
专项行动持续一年,机构频繁迎接自查与现场检查,不合规业务陆续被叫停与清理。不少银行业从业人员纷纷叫苦:“银行、信托的好日子结束了。”而清理同业业务和交叉性金融产品的工作,影响也从银行业传导至委外和通道市场的证券、保险业。
截至2017年底,银监系统开出了3452张罚单,涉及1877家机构和1547名被处罚责任人员,罚没金额近30亿元,这个数额是2016年的10倍。而其中,对广发行违规担保案、浦发银行成都分行违规发放贷款、豫陕两地金融机构质押贷款违规、邮储银行支行违规票据案等大案要案的所有涉案金融机构和人员都实行重罚。
此外,银监会对系统内监管履职不尽责不到位问题也严厉问责,共问责党组织11个,工作人员69人,其中局级干部7人。
2017年4月,银监会提出按照“问题导向”、“急用先行”和“协调配套”的原则,研究制定26项重点规制。涵盖了银行股东管理、跨业产品创新、不良资产分类、流动性管理、信用风险管理等。在这一年中,这些立法工作也陆续实现。
郭还组织对银监会成立以来至2017年5月底发布的规章、规范性文件进行全面清理。废止2部银行业规章、50件规范性文件,清理失效的文件34件。
从银监会公布的一些数据上看,截至2017年底,银行业资金脱实向虚势头得到初步遏制。金融内部的杠杆率持续降低,有100多家银行主动缩表。在全年新增贷款12.6%的情况下,银行业总资产只增长8.7%,增速同比下降7.1个百分点,相当于在向实体经济多投入的同时少扩张约16万亿元。同业资产负债自2010年以来首次收缩,同业理财比年初净减少3.4万亿元。银行理财因增速大幅下降而少增5万多亿元,银行通过“特殊目的载体”投资少增约10万亿元。表外业务总规模增速逐月回落,总体呈现收缩态势。交叉金融产品的野蛮生长趋于停止。
郭树清大刀阔斧的改革,不可避免带来行业变化,但再未出现任职证监会时期那样大的动荡和争议。有人说,这一方面是因为中央定调全面“严监管”;另一方面,也与郭树清更加注重与各方交流,严监管同时更注重风险防范有关。
在十九大期间中央金融系统代表团讨论会上,郭树清曾明确表示,今后整个金融监管趋势会越来越严。“风险是可以化解的,矛盾也是可以解决的,但需要付出各方面的努力,希望能得到大家的理解。”郭树清在会上说。
但市场人士指出,郭树清是位改革能吏,向来果决高效,但在当前金融定调“稳定发展”的前提下,当平衡改革节奏与市场稳定。
值得一提的是,在2017年4月银监会提出“重服务、防风险、强协调、补短板、治乱象”之后,5月份,保监会亦发布了相应的文件要求。银保那时在监管上就已有一定的同步性。2018年,在银监会发布《商业银行股权管理暂行办法》及配套文件后不久,3月14日,保监会也公布了《保险公司股权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3月29日,银保监会召开银行保险改革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郭担当组长。在会上,郭提出要确保机构组建和监管工作“两不误、两促进”。
“在改革过程中,郭树清等人所面临的风险防范压力仍然很大。”一位资深政策研究人士指出。不仅要化解金融业所面临的存量风险,亦要防范化解风险过程中产生的内外部风险。
“银保监会的领导者,亦是央行的领导者,这样部际间的协调就成为部门内的协调。这样也有利于落实宏观审慎监管与机构行为监管的协调配合。”政策研究人士指出。 興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认为,这种安排有助于做好协调统一监管,加强彼此之间横向沟通和信息共享,统一协调行动,既可避免未来出现监管套利,也有助于避免政策叠加。
防范风险过程中,金融监管和金融业的要求是什么?业内人士指出,郭树清在2018年1月接受《人民日报》专访时透露的监管逻辑,不仅是面向银行业,也适用于整个金融业。
郭树清指出,根据中央要求,攻坚战的目标是要使宏观杠杆率得到有效控制,金融结构适应性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明显增强,硬性约束制度建设全面加强,系统性风险得到有效防控。要努力促进形成金融和实体经济、金融和房地产、金融体系内部三个方面的良性循环。
“需要着力降低企业负债率,抑制居民部门杠杆率;严格规范交叉金融产品,继续拆解影子银行;清理规范金融控股公司,有序处置高风险银行业机构;深入整治各种违规金融行为,坚决打击各种非法集资活动;继续遏制房地产泡沫化倾向,主动配合地方政府整顿隐性债务。”郭树清将防范风险下一步的工作重点总结为这五项。在担任银监会主席后,3月29日的改革领导小组会议上,郭树清亦强调了这五点。
接近监管的人士表示,现在监管部门意识到并且强调,要“避免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过程中间引发新的风险”。这在资管新规的制订过程体现淋漓。去年底,资管新规征求意见稿过严的“去杠杆”和“去刚兑”要求,曾引发业内人士对市场的担忧。
这就更需要监管部门做好协调,避免政出多门产生的矛盾,并把握政策出台的节奏;还要做好与行业的沟通和意见征求,给出新老划断的标准,以及整改工作合理的过渡期。
一位银监会局级干部指出,郭树清办事果决,内部治理也很严,因此担任银保合并的主席最合适不过。对于此前治理过程中出现较多乱象的保险行业而言,也将迎来一个严监管的时点。
也有金融机构人士表示“隔行如隔山”,银、证的监管手段不一定能在保险业沿用,需要有具体的调整,这也是郭所面临的一个具体挑战。
前述政策研究人士还强调,要防范监管与改革引发市场与体制内的人心浮动,以及产生新的风险的压力。为此,可能需要在改革过程中,特别处理好人事去向等问题。
目前银保监会正在研究“三定”方案。3月27日上午,银保监会召开党委(扩大)会议,表示将有序推进机构组建工作。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会同人民银行等部门做好相关职能划转交接工作,根据事业需要和个人特长选好配强干部。
业内人士预测,依照郭树清的工作作风和节奏,银保监会合并的机构改革会很迅速。
3月21日下午,原银监会主席郭树清成为首届银保监会党委书记和主席。六天后,3月27日下午,在由周小川主持的央行干部大会上,中组部有关负责人宣布易纲为央行长、党委副书记,郭树清担任党委书记、副行长。
郭树清在“一行一会”同时具有话语权,足见他在这一轮体制改革中所承担的重任与期望。而他的重任,包括原银监系统与保监系统的架构合并,银保监部分职能向央行的转移,以及与易纲合作,在改革的同时做好“防风险”工作。彭博社在报道中说,这一任命“将郭树清放在金融政策与货币政策决策的关键位置上”。
郭树清则在3月27日的央行干部任命大会上表示,以后要在央行的具体业务和行政事务上,做好易纲行长的助手。易纲行长是央行具体业务的第一负责人。
“延续周小川以开放促改革的逻辑,央行行长今后将承担更多对外的角色,在这一点上易纲更能胜任;但是在国内,坚持金融严监管态度不变的情况下,推动体制改革,协调各部门工作,这将更多有赖于郭树清的资历与能力。”一位金融体制与市场的资深研究者告诉《财经》记者。
郭树清与易纲有很多交集和相似性,都是高学历的学者型官员,被称为“改革派”与“技术派”,多年研究经济问题,并在金融监管部门任职。但是与易纲在央行20年相比,郭树清的履历更加丰富:既有监管部门的领导经验——曾任央行副行长兼外汇局局长、证监会主席、银监会主席,又有大型金融机构的管理经验——曾任建设银行董事长和信达资产党委书记等,又有地方执政的经验——曾任职贵州省副省长和山东省省长。
多位业内人士指出,本轮改革的重要目的是讓市场发展与机构监管职能分离,防止监管竞争与监管套利,这样的人事安排有利于央行和银保监会部际间的协调配合,有助于央行货币政策落实传导。
“他们所面临的防范风险的内外部压力依然不小。”尽管多位业内外人士都对郭树清和易纲的搭配表示期待,但是政策研究人士仍然强调二人所面临的风险压力:化解金融风险,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并且要防范化解风险过程中产生的风险。
改革能吏
纵观郭树清的履历,一直与“改革”密切相关,也有人称他为“救火队长”、“拆弹专家”。业界评价郭树清是“儒雅的学者型官员”,但其工作作风又极为果决高效。
某地方银监局局级人士向《财经》记者表示,郭树清学识渊博,专业扎实,视野开阔,处事果断,对内部管理很严。一位原保监会人士称对郭树清刚来时的一系列重拳文件印象深刻,称赞郭树清的干劲与高效率。
郭树清生于1956年8月,是内蒙古察右后旗人,18岁高中毕业后在四子王旗红格尔公社插队。他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马列系科学社会主义专业,获法学博士学位。
青年时期的郭树清曾在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工作多年,是中国经济改革“整体协调改革论者”重要代表人物之一,曾与吴敬琏、周小川、楼继伟、李剑阁等人提出了“整体配套、分步实施”的改革思路。这批人被称为“改革派”。
1998年-2001年,郭树清担任贵州省副省长,从研究转向行政。在贵州期间,郭树清主导了住房货币化改革。住房货币化改革的核心是分配方式从实物分配转为货币分配,而当时贵州财政收入仅65.3亿元,房改启动资金成为推进改革的瓶颈。
郭树清亲自担任房改组组长,设计改革方案。改革开始的两年内,贵州省和贵阳市住房资金管理中心仅投入6000万元,回笼的住房资金便超过20亿元,同时也解决职工的住房问题。全国20多个省份到贵州学习房改的经验。
从贵州回来,郭树清在央行担任副行长和外汇局局长,直到2005年3月临危受命,空降建行任董事长。
2005年3月,股改中的建设银行正处在引进战略投资者和海外上市的关键时刻,其董事长张恩照却曝出涉嫌经济问题而被“双规”,辞去董事长职位。这场意想不到的人事变化,为建行股改和上市带来了相当的负面影响。郭树清就在此时被选中,接替张恩照,扛起建行股改与上市的重任。
2005年3月22日,郭树清上任后的首次建行党委会上就进行了公司治理架构的调整。紧接着,为打破建行的引战僵局,他断然结束了建行与花旗银行的谈判,转而与美国银行的引资谈判。同时,建行上市工作加速推进,在郭树清就职216天后,成功在港股发行上市。
郭树清执掌建行的六年,建行从公司治理、业务发展方面实现全面高速发展。2011年10月29日,卸任建设银行董事长的郭树清正式履新,掌舵证监会,成为第六任证监会主席。
证监会主席是一个“火山口”,郭树清在这一火山口上坐了17个月。有人统计,郭树清任职证监会期间,证监会发布通知、规则70条,相当于每周1条,外界对此有“郭氏新政”之说,郭树清本人被称为“郭旋风”。
郭树清上任后,第一次公开发表关于证券市场的演讲时说:“小偷偷白菜遭谴责,有人偷股民钱却不被发觉。”此后,在证监会权力范围内,对内幕交易、操纵股市、渎职造假等股市恶疾的整治,再没停止。郭树清上任时还提出了“IPO能不能不审核”的问题,这被认为是IPO注册制的曙光。
但在郭树清主政证监会期间,中国股市指数则在改革中下跌了7.7%,市场上因此不乏对他的批评声。经济学家、耶鲁大学终身教授陈志武则盛赞:郭树清做证监会主席一年多改变了中国金融市场的生态环境,使行业更加充满活力,竞争和创新成为现实。 2013年3月,郭樹清赴任山东省省长。其上任的第131天,就出台了《关于加快全省金融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包括稳步推进直接融资等多种形式的社会融资、发展股权交易市场、建立各类要素交易平台等。这一《意见》常被称为“金改22条”。
郭树清还带来了其在金融业的广泛资源。“青岛提出建设‘理财中心’已经说了好多年,但一直没有下文。郭省长来了以后,把它作为区域发展的一个重点方案。”《中国经济周刊》曾援引知情人士的话称。
郭树清大规模开展领导干部金融业务培训,实现了与中央金融部门的双向人事交流。引入高层次金融干部来山东省挂职,并选派干部到中央金融单位锻炼,为许多地市配备“金融副市长”。
“那三年山东金融业的规模发展很快,”一位山东金融从业者表示,“但金改许多项目的具体效应,却尚不明显。”
金融监管经验,加之地方执政经验,郭树清更加重视对于金融与实体的关系、金融创新与风险管理的关系。2015年,在接受《财经》记者专访时,郭树清曾指出,“金融创新必须与实体经济中的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和业态创新相结合,否则,资产管理和整个金融业的创新发展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2017年2月,伴随着郭树清回京执掌银监会,郭氏旋风又从山东刮向了银行业。“重服务、防风险、强协调、补短板、治乱象”,郭树清上任伊始,就明确了强监管强问责的思路。
密集的检查、通知、政策与规范性文件以及海量的罚单,对整个金融业都产生了巨大震慑,高呼“郭树清周期”来了。尽管多位银行、信托类从业人员对记者表示监管过严,许多业务做不了,但不可否认的是,银行业金融机构正朝着合规经营与风险防范发展。
金融治乱
杠杆叠加、通道涌现的经营乱象,影子银行领域的风险累积,与资金“脱实向虚”的风险在2016年引发监管及行业的热议,同时响起的是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的呼声。但严监管却先行到来。
对金融业的严监管,是中央层面的定调,而郭树清是严监管的践行者。
当2017年2月郭树清从山东省回到金融街,赴任银监会主席时,就有市场观察人士对《财经》记者表示,郭树清将回来当“救火队长”,承担治乱象与防风险的重任。
回京一个月,郭树清就明确了“重服务、防风险、强协调、补短板、治乱象”的监管思路。并迅速掀起“三三四十”专项整治行动,重点从同业、理财、表外业务三个领域入手。
专项行动持续一年,机构频繁迎接自查与现场检查,不合规业务陆续被叫停与清理。不少银行业从业人员纷纷叫苦:“银行、信托的好日子结束了。”而清理同业业务和交叉性金融产品的工作,影响也从银行业传导至委外和通道市场的证券、保险业。
截至2017年底,银监系统开出了3452张罚单,涉及1877家机构和1547名被处罚责任人员,罚没金额近30亿元,这个数额是2016年的10倍。而其中,对广发行违规担保案、浦发银行成都分行违规发放贷款、豫陕两地金融机构质押贷款违规、邮储银行支行违规票据案等大案要案的所有涉案金融机构和人员都实行重罚。
此外,银监会对系统内监管履职不尽责不到位问题也严厉问责,共问责党组织11个,工作人员69人,其中局级干部7人。
2017年4月,银监会提出按照“问题导向”、“急用先行”和“协调配套”的原则,研究制定26项重点规制。涵盖了银行股东管理、跨业产品创新、不良资产分类、流动性管理、信用风险管理等。在这一年中,这些立法工作也陆续实现。
郭还组织对银监会成立以来至2017年5月底发布的规章、规范性文件进行全面清理。废止2部银行业规章、50件规范性文件,清理失效的文件34件。
从银监会公布的一些数据上看,截至2017年底,银行业资金脱实向虚势头得到初步遏制。金融内部的杠杆率持续降低,有100多家银行主动缩表。在全年新增贷款12.6%的情况下,银行业总资产只增长8.7%,增速同比下降7.1个百分点,相当于在向实体经济多投入的同时少扩张约16万亿元。同业资产负债自2010年以来首次收缩,同业理财比年初净减少3.4万亿元。银行理财因增速大幅下降而少增5万多亿元,银行通过“特殊目的载体”投资少增约10万亿元。表外业务总规模增速逐月回落,总体呈现收缩态势。交叉金融产品的野蛮生长趋于停止。
郭树清大刀阔斧的改革,不可避免带来行业变化,但再未出现任职证监会时期那样大的动荡和争议。有人说,这一方面是因为中央定调全面“严监管”;另一方面,也与郭树清更加注重与各方交流,严监管同时更注重风险防范有关。
在十九大期间中央金融系统代表团讨论会上,郭树清曾明确表示,今后整个金融监管趋势会越来越严。“风险是可以化解的,矛盾也是可以解决的,但需要付出各方面的努力,希望能得到大家的理解。”郭树清在会上说。
但市场人士指出,郭树清是位改革能吏,向来果决高效,但在当前金融定调“稳定发展”的前提下,当平衡改革节奏与市场稳定。
值得一提的是,在2017年4月银监会提出“重服务、防风险、强协调、补短板、治乱象”之后,5月份,保监会亦发布了相应的文件要求。银保那时在监管上就已有一定的同步性。2018年,在银监会发布《商业银行股权管理暂行办法》及配套文件后不久,3月14日,保监会也公布了《保险公司股权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协调监管
3月29日,银保监会召开银行保险改革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郭担当组长。在会上,郭提出要确保机构组建和监管工作“两不误、两促进”。
“在改革过程中,郭树清等人所面临的风险防范压力仍然很大。”一位资深政策研究人士指出。不仅要化解金融业所面临的存量风险,亦要防范化解风险过程中产生的内外部风险。
“银保监会的领导者,亦是央行的领导者,这样部际间的协调就成为部门内的协调。这样也有利于落实宏观审慎监管与机构行为监管的协调配合。”政策研究人士指出。 興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认为,这种安排有助于做好协调统一监管,加强彼此之间横向沟通和信息共享,统一协调行动,既可避免未来出现监管套利,也有助于避免政策叠加。
防范风险过程中,金融监管和金融业的要求是什么?业内人士指出,郭树清在2018年1月接受《人民日报》专访时透露的监管逻辑,不仅是面向银行业,也适用于整个金融业。
郭树清指出,根据中央要求,攻坚战的目标是要使宏观杠杆率得到有效控制,金融结构适应性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明显增强,硬性约束制度建设全面加强,系统性风险得到有效防控。要努力促进形成金融和实体经济、金融和房地产、金融体系内部三个方面的良性循环。
“需要着力降低企业负债率,抑制居民部门杠杆率;严格规范交叉金融产品,继续拆解影子银行;清理规范金融控股公司,有序处置高风险银行业机构;深入整治各种违规金融行为,坚决打击各种非法集资活动;继续遏制房地产泡沫化倾向,主动配合地方政府整顿隐性债务。”郭树清将防范风险下一步的工作重点总结为这五项。在担任银监会主席后,3月29日的改革领导小组会议上,郭树清亦强调了这五点。
接近监管的人士表示,现在监管部门意识到并且强调,要“避免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过程中间引发新的风险”。这在资管新规的制订过程体现淋漓。去年底,资管新规征求意见稿过严的“去杠杆”和“去刚兑”要求,曾引发业内人士对市场的担忧。
这就更需要监管部门做好协调,避免政出多门产生的矛盾,并把握政策出台的节奏;还要做好与行业的沟通和意见征求,给出新老划断的标准,以及整改工作合理的过渡期。
一位银监会局级干部指出,郭树清办事果决,内部治理也很严,因此担任银保合并的主席最合适不过。对于此前治理过程中出现较多乱象的保险行业而言,也将迎来一个严监管的时点。
也有金融机构人士表示“隔行如隔山”,银、证的监管手段不一定能在保险业沿用,需要有具体的调整,这也是郭所面临的一个具体挑战。
前述政策研究人士还强调,要防范监管与改革引发市场与体制内的人心浮动,以及产生新的风险的压力。为此,可能需要在改革过程中,特别处理好人事去向等问题。
目前银保监会正在研究“三定”方案。3月27日上午,银保监会召开党委(扩大)会议,表示将有序推进机构组建工作。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会同人民银行等部门做好相关职能划转交接工作,根据事业需要和个人特长选好配强干部。
业内人士预测,依照郭树清的工作作风和节奏,银保监会合并的机构改革会很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