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言是人类沟通交流的途径和载体,语文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语言艺术。在语文教学中,特别是小学语文教学,由于小学生年龄和启蒙教育的特性,教师的教学语言将具有示范、引导和影响小学生语言发展和语文能力的重要作用。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此外,教师的教学语言对小学生语言发展和语文能力的培养将起到至关重要的启蒙作用。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风格都会从教学语言的具体运用上细致地体现出来。教育关乎国家的发展大计,而包括小学教育在内的义务教育更是重中之重,是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小学语言教育的规范化和适时性必须成为未来小学语文教育的教学方向。
【关键词】教学语言 语言特点
一、规范化
人们常说,教师是人类的灵魂工程师。是智慧和知识的的象征。他的一言一行都可能会被学生效法,从而直接或者间接地带给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果说教师的行为是无声的语言、有形的榜样;那么教师的语言就是有声的行为、无形的楷模。为人师表,因此,教师的语言必须具有规范性,以产生语言的正面效应。所以面对的学生群体的年龄越是小,教师的语言越是要求具有规范性,因为小学是学习语言的关键时期,儿童正处于语言学习阶段,他们的模仿能力很强,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质量不仅直接影响到语言教学的效果,还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小学生的语言发展水平。因此,教师必须运用国家规定的“全国通用普通话”进行教育和教学性活动,这样的话,不仅可以避免教学语言出现‘南腔北调‘的尴尬情况,又可以使学生的语言得到正确的发展,为学生的语言学习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二、科学化
众所周知,要想成为一名学生喜欢、家长满意的优秀教师,需要很多的契机和因素,需要经历时间的磨练和经验的积淀,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而丰富的语文知识、高层次的人文素养则是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这就要求老师们必须要紧跟时代的发展潮流,不断创新、不断超越,与时俱进,而不能固守传统的思维方式和教学模式,否则必将日新月异发展的现代社会所淘汰。
教师的教学语言必须注意教学用语的简约与精炼,做到言简意赅、简明扼要、抓住重点,突出精华,达到严谨、深刻、透彻。迅猛精确地传情达意,望文生义、拖沓冗长、模棱两可是教学之大忌。所以,这就要求老师在课前做好准备,广泛了解查阅相关的历史背景乃至各种细节,在面对学生的提问时就可以做到胸有成竹、有条不紊。清晰而有条理的思路,妙趣横生的谈吐,好像是信手拈来却又实在是深思熟虑的语言。似山涧的汩汩清泉,潺潺流过,会一下子沁润你干涸的心灵。一种优秀的教学模式不仅在于模式的科学性,更关键的是教师的语言是否可以深入人心、实现思想的碰撞进而使文明产生最强烈的心灵共鸣。
三、可接受性
由于对象是小学生的这一特性,因此语文教学口语应该贴近儿童生活,能够被儿童所理解和掌握。从具体的表现手法来看,应多用生动活泼、形象深刻的表达形式,多用儿童所习惯的表达方式,比如:小学生习惯于形象思维,教学口语要注意用词的通俗易懂,语法的浅显简易,表达的生动有趣。而且,小学生的学习过程不单是一种以思维为中心的认识过程,而是多个心理协调的过程。所以要善于从小学生心理特点出发,巧妙地运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引导学生,有意识地逐步发展他们的抽象思维,使整个教学过程妙趣横生。
四、情感性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夫缀文者情动而词发,观之者技文以人情。”苏霍姆林斯基在《给老师的建议》中说:“在知识的活的身体里要有情感的血液在畅流,这是教学语言的生命、灵魂”。语文教学面对的是一篇篇感怀抒情的文学作品,处处流淌着丰富的情感,这要求老师要在深刻感悟课文的基础上,将蕴含在文章中的思想情感转化为自己的真实体验,做到声发于情,理融于情。通过自己的感悟,导入新鲜有趣的话题与课文做到天衣无缝的衔接。同时,运用得体的肢体语言和抑扬顿挫的语言节奏,以姿态助说话,表情丰富、自然有序,“讲”“演”结合,形成流程美、仪态美。通过自己的教学方法把课文中所洋溢的各种喜怒哀乐等情感因素传达给学生,从而拨动他们的心弦、触动他们的情感、引发学生的心灵震撼和情感共鸣。这样的话,带给学生的不仅是丰富的知识,还有浓郁的审美感受,体会文字产生的巨大艺术魅力。
五、艺术性
语言本身就是一门艺术,它承载着人们的思想情感,成为千百年来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途径。语言的出现从本质上说就是思想的成果、艺术的结晶。有人曾说:完善的语文教学应该具有诗歌语言的精炼,小说语言的生动,歌剧语言的传神,演讲语言的雄壮,散文语言的优美,相声语言的风趣。但这几乎是一种近乎苛刻的要求,但它从无疑为我们勾勒刻画了一个追求的境界。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充分体现语言自身温暖、细腻的特点,淋漓尽致地展现语言的艺术性。带领学生感受无与伦比的艺术盛宴。引导学生感受语言魅力,激发学习兴趣。生动艺术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从侧面体现出一个教师高层次的人文素质,还可以直接影响一个孩子对于语言最初的理解。
结束语:
言而总之,小学语文的教学一定是要紧跟学习要求和时代潮流,完美的教学语言必定是因材施教、面向学生,为学生所设计的完整模式。小学语文的教学语言需要集规范性、科学性、可接受性、艺术性为一体,在吸引学生的同时,展现一位老师最基本的素质与涵养。使教学语言拥有诗的优美,歌剧的大气,音乐的婉转,历史的悠长。
【参考文献】
[1]郭启明:教师语言艺术[M]
[2]李吉林:小学语文情境教学[M]
[3]傅惠钧:教师口语艺术[M]
【关键词】教学语言 语言特点
一、规范化
人们常说,教师是人类的灵魂工程师。是智慧和知识的的象征。他的一言一行都可能会被学生效法,从而直接或者间接地带给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果说教师的行为是无声的语言、有形的榜样;那么教师的语言就是有声的行为、无形的楷模。为人师表,因此,教师的语言必须具有规范性,以产生语言的正面效应。所以面对的学生群体的年龄越是小,教师的语言越是要求具有规范性,因为小学是学习语言的关键时期,儿童正处于语言学习阶段,他们的模仿能力很强,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质量不仅直接影响到语言教学的效果,还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小学生的语言发展水平。因此,教师必须运用国家规定的“全国通用普通话”进行教育和教学性活动,这样的话,不仅可以避免教学语言出现‘南腔北调‘的尴尬情况,又可以使学生的语言得到正确的发展,为学生的语言学习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二、科学化
众所周知,要想成为一名学生喜欢、家长满意的优秀教师,需要很多的契机和因素,需要经历时间的磨练和经验的积淀,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而丰富的语文知识、高层次的人文素养则是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这就要求老师们必须要紧跟时代的发展潮流,不断创新、不断超越,与时俱进,而不能固守传统的思维方式和教学模式,否则必将日新月异发展的现代社会所淘汰。
教师的教学语言必须注意教学用语的简约与精炼,做到言简意赅、简明扼要、抓住重点,突出精华,达到严谨、深刻、透彻。迅猛精确地传情达意,望文生义、拖沓冗长、模棱两可是教学之大忌。所以,这就要求老师在课前做好准备,广泛了解查阅相关的历史背景乃至各种细节,在面对学生的提问时就可以做到胸有成竹、有条不紊。清晰而有条理的思路,妙趣横生的谈吐,好像是信手拈来却又实在是深思熟虑的语言。似山涧的汩汩清泉,潺潺流过,会一下子沁润你干涸的心灵。一种优秀的教学模式不仅在于模式的科学性,更关键的是教师的语言是否可以深入人心、实现思想的碰撞进而使文明产生最强烈的心灵共鸣。
三、可接受性
由于对象是小学生的这一特性,因此语文教学口语应该贴近儿童生活,能够被儿童所理解和掌握。从具体的表现手法来看,应多用生动活泼、形象深刻的表达形式,多用儿童所习惯的表达方式,比如:小学生习惯于形象思维,教学口语要注意用词的通俗易懂,语法的浅显简易,表达的生动有趣。而且,小学生的学习过程不单是一种以思维为中心的认识过程,而是多个心理协调的过程。所以要善于从小学生心理特点出发,巧妙地运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引导学生,有意识地逐步发展他们的抽象思维,使整个教学过程妙趣横生。
四、情感性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夫缀文者情动而词发,观之者技文以人情。”苏霍姆林斯基在《给老师的建议》中说:“在知识的活的身体里要有情感的血液在畅流,这是教学语言的生命、灵魂”。语文教学面对的是一篇篇感怀抒情的文学作品,处处流淌着丰富的情感,这要求老师要在深刻感悟课文的基础上,将蕴含在文章中的思想情感转化为自己的真实体验,做到声发于情,理融于情。通过自己的感悟,导入新鲜有趣的话题与课文做到天衣无缝的衔接。同时,运用得体的肢体语言和抑扬顿挫的语言节奏,以姿态助说话,表情丰富、自然有序,“讲”“演”结合,形成流程美、仪态美。通过自己的教学方法把课文中所洋溢的各种喜怒哀乐等情感因素传达给学生,从而拨动他们的心弦、触动他们的情感、引发学生的心灵震撼和情感共鸣。这样的话,带给学生的不仅是丰富的知识,还有浓郁的审美感受,体会文字产生的巨大艺术魅力。
五、艺术性
语言本身就是一门艺术,它承载着人们的思想情感,成为千百年来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途径。语言的出现从本质上说就是思想的成果、艺术的结晶。有人曾说:完善的语文教学应该具有诗歌语言的精炼,小说语言的生动,歌剧语言的传神,演讲语言的雄壮,散文语言的优美,相声语言的风趣。但这几乎是一种近乎苛刻的要求,但它从无疑为我们勾勒刻画了一个追求的境界。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充分体现语言自身温暖、细腻的特点,淋漓尽致地展现语言的艺术性。带领学生感受无与伦比的艺术盛宴。引导学生感受语言魅力,激发学习兴趣。生动艺术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从侧面体现出一个教师高层次的人文素质,还可以直接影响一个孩子对于语言最初的理解。
结束语:
言而总之,小学语文的教学一定是要紧跟学习要求和时代潮流,完美的教学语言必定是因材施教、面向学生,为学生所设计的完整模式。小学语文的教学语言需要集规范性、科学性、可接受性、艺术性为一体,在吸引学生的同时,展现一位老师最基本的素质与涵养。使教学语言拥有诗的优美,歌剧的大气,音乐的婉转,历史的悠长。
【参考文献】
[1]郭启明:教师语言艺术[M]
[2]李吉林:小学语文情境教学[M]
[3]傅惠钧:教师口语艺术[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