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汽修专业的课程特征,决定了合作学习可以发挥重要作用。有效的合作学习需要意识支撑、契机把握,并进行合理的评价以及积极引导。合作意识是合作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要方向,教学中不能忽视。
【关键词】 汽修专业;合作学习;实践研究
在中职汽修专业的教学中,我们发现合作学习这一方式越来越表现出适切性,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中职学校学生在学习中有合作的自觉,汽修专业知识的学习与运用也需要学生的合作。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合作的有效性是值得研究的,低水平的合作学习是需要避免的。基于这一发现,笔者围绕“中职学校汽修专业课程有效开展合作学习”这一主题,展开了实践研究,取得了深刻的认识,在此总结成文,与同行分享并切磋。
一、影响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因素分析
汽修专业的课程知识复杂、实践性强,单凭个体构建是有着很大的困难的,而在开展合作学习的实践过程中,笔者发现这样的几个因素有可能对合作学习的有效性造成影响:
一是对合作学习的理解。
学生甚至是老师,对合作学习的最直觉的反应往往就是以小组的形式聚在一起学习同一个内容,但这样的理解容易造成合作学习的形式化。其实合作学习是需要主观能动性驱动的,合作学习的基本动机应当是从他人处得到自己所需要的知识理解与应用策略,合作学习的过程应当是围绕某个合作点展开的讨论甚至是争论,倾听与表达是合作学习必不可少的两种方式,相应的,优生只讲不听,学困生只听不讲,都不能算是真正的合作学习。
二是合作学习时机的把握。
当前的合作学习常常是指令式的学习——教师一声令下,学生起身站起,实践表明,这种被动式的合作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合作的形式。笔者以为,真正的合作学习应当是学生主动地发现学习中的合作需要,然后自动地与他人寻求合作的。也就是说,合作的时机把握其实应当是学生自主决定的,中职汽修专业教学的目标是学生形成汽修的基本功,这个来不得半点虚假与形式化,在实际教学中必须让学生掌握合作学习的主动权。
三是合作学习结果的评价。
评价对过程的影响极大,且具有明显的导向性,合作学习的评价分师生两个层面:教师对合作学习的评价不能是囿于合作形式,学生对合作学习结果的评价重在判断自己在合作过程中有没有真正的受益。只有这样,评价才能真正发挥其积极的导向作用。
经验表明,如果在对合作学习有准确理解,并准确把握合作学习时机进行合作学习的情况下,再辅以积极的评价,那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就可以得到保证。
二、提升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教学措施
基于以上思考,笔者在汽修专业课程教学中,采取了这样的一些促进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措施,下面结合“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这一课的教学来说明。
其一,激活合作学习的动机。
合作动机的激发有助于学生形成内驱力,“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这一课的教学中,离合器的功用及摩擦式离合器的结构组成是教学的重点,摩擦式离合器的工作原理是教学的难点。常规教学中,对重难点都是高度重视的,但教师的重视如何转化为学生的学习需要,其实是很有门道的。本课教学中,筆者结合汽车在很多家庭已经普及、学生对汽车驾驶相对熟悉的实际,在给学生复习传动系作用的过程中提出问题:汽车驾驶的过程中,什么时候需要踩下离合器?离合器对于汽车行驶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多个教学现场表明,这一问题甫一提出,学生就会自发地思考并迅速与周围同学讨论,这说明该问题对于合作动机的激发是明显的。
其二,把握合作学习的契机。
但这个时候还不宜直接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因为此时学生的自主思考还不够深刻,贸然进行合作必然走向形式化。笔者的策略是,先用问题撬动学生思维走向深刻,笔者设计的问题是:如果汽车没有离合装置,那行驶会有什么困难?这个问题撬动的是学生的比较思维,学生会去想象如果汽车不设离合时的动力传输情形,结果发现没有离合,那发动机将直接向变速器提供动力,则意味着无法实现动力传输的控制。这是部分学生想到的结果,还有一部分学生进一步思考到离合器还会影响汽车平稳起步、传动系统换档平顺等,也有学生思考离合器与传动系过载控制有关系……不同学生的思维结果是不一样的,这个时候他们迫切需要通过与外界的交流与评价来判断自己思考正确与否,于是合作时机也就来了。
其三,强化合作学习的效果评价。
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必然会走向离合器的要求,进而思考怎样设计离合器才能满足这一要求。这个时候教师再提供摩擦式离合器的结构让学生去思考分析,学生会发现其四个组成部分(主动部分、从动部分、压紧装置、操纵机构)及其具体的构造,由于是在离合器功能实现需要的驱动之下进行合作学习的,因而在理解工作原理时,离合器构造与功能实现之间的对应非常好,而这也就突破了教学难点。
其后,笔者让学生反思合作学习的过程,并告诉他们合作之所以有效,一是时机把握好,二是合作目的明确,三是合作过程中知识掌握到位。这样的评价,通俗易懂,学生容易吸纳并在之后的学习中有效迁移。
三、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培养合作自觉
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归根到底体现在合作自觉上,只有学生能够自主把握合作学习契机并进入合作学习状态,才能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效用。
因此对于汽修专业的教学而言,让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合作学习,让合作自觉成为一种自主意识,是除知识建构之外合作学习的另一个重要指向。这是学习能力培养的需要,教学中不可忽视。
以上是笔者对中职汽修课程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实践研究思考,不当之处,请方家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徐承忠.浅析小组合作学习在中职汽修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展望,2016.26(29).
[2]伍鸿平.中职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班级学习小组构建的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3(15):246-247.
【关键词】 汽修专业;合作学习;实践研究
在中职汽修专业的教学中,我们发现合作学习这一方式越来越表现出适切性,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中职学校学生在学习中有合作的自觉,汽修专业知识的学习与运用也需要学生的合作。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合作的有效性是值得研究的,低水平的合作学习是需要避免的。基于这一发现,笔者围绕“中职学校汽修专业课程有效开展合作学习”这一主题,展开了实践研究,取得了深刻的认识,在此总结成文,与同行分享并切磋。
一、影响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因素分析
汽修专业的课程知识复杂、实践性强,单凭个体构建是有着很大的困难的,而在开展合作学习的实践过程中,笔者发现这样的几个因素有可能对合作学习的有效性造成影响:
一是对合作学习的理解。
学生甚至是老师,对合作学习的最直觉的反应往往就是以小组的形式聚在一起学习同一个内容,但这样的理解容易造成合作学习的形式化。其实合作学习是需要主观能动性驱动的,合作学习的基本动机应当是从他人处得到自己所需要的知识理解与应用策略,合作学习的过程应当是围绕某个合作点展开的讨论甚至是争论,倾听与表达是合作学习必不可少的两种方式,相应的,优生只讲不听,学困生只听不讲,都不能算是真正的合作学习。
二是合作学习时机的把握。
当前的合作学习常常是指令式的学习——教师一声令下,学生起身站起,实践表明,这种被动式的合作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合作的形式。笔者以为,真正的合作学习应当是学生主动地发现学习中的合作需要,然后自动地与他人寻求合作的。也就是说,合作的时机把握其实应当是学生自主决定的,中职汽修专业教学的目标是学生形成汽修的基本功,这个来不得半点虚假与形式化,在实际教学中必须让学生掌握合作学习的主动权。
三是合作学习结果的评价。
评价对过程的影响极大,且具有明显的导向性,合作学习的评价分师生两个层面:教师对合作学习的评价不能是囿于合作形式,学生对合作学习结果的评价重在判断自己在合作过程中有没有真正的受益。只有这样,评价才能真正发挥其积极的导向作用。
经验表明,如果在对合作学习有准确理解,并准确把握合作学习时机进行合作学习的情况下,再辅以积极的评价,那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就可以得到保证。
二、提升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教学措施
基于以上思考,笔者在汽修专业课程教学中,采取了这样的一些促进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措施,下面结合“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这一课的教学来说明。
其一,激活合作学习的动机。
合作动机的激发有助于学生形成内驱力,“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这一课的教学中,离合器的功用及摩擦式离合器的结构组成是教学的重点,摩擦式离合器的工作原理是教学的难点。常规教学中,对重难点都是高度重视的,但教师的重视如何转化为学生的学习需要,其实是很有门道的。本课教学中,筆者结合汽车在很多家庭已经普及、学生对汽车驾驶相对熟悉的实际,在给学生复习传动系作用的过程中提出问题:汽车驾驶的过程中,什么时候需要踩下离合器?离合器对于汽车行驶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多个教学现场表明,这一问题甫一提出,学生就会自发地思考并迅速与周围同学讨论,这说明该问题对于合作动机的激发是明显的。
其二,把握合作学习的契机。
但这个时候还不宜直接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因为此时学生的自主思考还不够深刻,贸然进行合作必然走向形式化。笔者的策略是,先用问题撬动学生思维走向深刻,笔者设计的问题是:如果汽车没有离合装置,那行驶会有什么困难?这个问题撬动的是学生的比较思维,学生会去想象如果汽车不设离合时的动力传输情形,结果发现没有离合,那发动机将直接向变速器提供动力,则意味着无法实现动力传输的控制。这是部分学生想到的结果,还有一部分学生进一步思考到离合器还会影响汽车平稳起步、传动系统换档平顺等,也有学生思考离合器与传动系过载控制有关系……不同学生的思维结果是不一样的,这个时候他们迫切需要通过与外界的交流与评价来判断自己思考正确与否,于是合作时机也就来了。
其三,强化合作学习的效果评价。
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必然会走向离合器的要求,进而思考怎样设计离合器才能满足这一要求。这个时候教师再提供摩擦式离合器的结构让学生去思考分析,学生会发现其四个组成部分(主动部分、从动部分、压紧装置、操纵机构)及其具体的构造,由于是在离合器功能实现需要的驱动之下进行合作学习的,因而在理解工作原理时,离合器构造与功能实现之间的对应非常好,而这也就突破了教学难点。
其后,笔者让学生反思合作学习的过程,并告诉他们合作之所以有效,一是时机把握好,二是合作目的明确,三是合作过程中知识掌握到位。这样的评价,通俗易懂,学生容易吸纳并在之后的学习中有效迁移。
三、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培养合作自觉
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归根到底体现在合作自觉上,只有学生能够自主把握合作学习契机并进入合作学习状态,才能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效用。
因此对于汽修专业的教学而言,让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合作学习,让合作自觉成为一种自主意识,是除知识建构之外合作学习的另一个重要指向。这是学习能力培养的需要,教学中不可忽视。
以上是笔者对中职汽修课程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实践研究思考,不当之处,请方家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徐承忠.浅析小组合作学习在中职汽修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展望,2016.26(29).
[2]伍鸿平.中职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班级学习小组构建的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3(15):246-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