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活动是双边活动。教学过程是一个充满变化的复杂过程。从整体上说,教学是根据教师事先作好的教学设计,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的。但有时也会发生一些意外的事情,比如:课堂上学生突然提出一个教师未曾考虑过的新问题,或者课堂上出现突然的喧哗而教师自己又不清楚其发生的真正原因,或者在讲述中出现了新的矛盾或新的问题而又必须予以解答,等等。这些都需要教师以高超的应变能力给以巧妙的处理。
所谓应变,是指教师在教学进程中,面对意外发生的情况,敏锐地洞悉学生思维活动的势态,迅速作出反应,及时采取恰当措施的教学艺术。它表现在以灵活的教学方式处理教学中发生的种种问题,以学生的学习情绪、学习态度、学习效果为依据,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法,主动、积极、不失时机地适应变动的情势,而不是死扣教学计划;遇到被动局面,不惊慌失措,更不能为掩饰自己的不足而不负责任地欺骗学生,而是增强自信心,运用自制力和应变力,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从而化险为夷,出现柳暗花明的教学佳境。
应变能力是教师素质、学识和经验的综合反映,许多优秀的语文教师都十分重视培养、提高自己的教学应变能力。当然,要有效地掌握和运用应变艺术,需要在多方面付出艰辛的努力。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着重探讨了语文教学应变艺术的方法,现总结如下,志在抛砖引玉。
一、风趣幽默
苏霍姆林斯基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兴趣。”风趣幽默的语言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有意注意,学生耳闻老师幽默风趣的“弦外音”会领悟到教师的意图和用心,于是会作出知心知情知理的反应,及时改正自己的行为。曾有一位教师正进行一堂观摩教学,突然一只飞鸟悄然钻进教室并不停地叫着,飞转几圈后飘然离去。当时一些学生好奇的目光随鸟移到窗外。这种场合往往令教师难堪,可这位教师却面带微笑说:“刚才大家上课都很认真,把小鸟都感动得不愿再打扰你们了。”教师这么一说,学生从表扬中意识到上课不专心是不对的,便很快集中了注意力。
二、暗示提醒
课堂上,学生常有做小动作、随便讲话或看与教学无关的书等现象,或有意无意地将文具掉在地上,此时教师发火呵斥或挖苦讽刺,会刺伤其自尊心,又会转移其他学生的视线,切断教学内容,耽误教学时间,影响教学进度。此时教师可借读书讲课之机运用眼神、表情对他进行心理检查调节,并以目光神情送去所要表达的愿望、态度、思想感情等,唤起他的有意注意,把他从另一兴趣中心拉回到课堂教学的情境中。另外教师还可以在巡视讲课时,轻点一下那位学生的桌面,或抚摸一下那位学生的头,以示警诫,这样会取得“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三、借机转轨
有些偶发事情可将其纳入正常的教学轨道,如有困难,我们也可以进行转轨教学。一次著名教育家斯霞老师上观摩课,突然一只漂亮的花蝴蝶从窗口飞进教室,一位“眼尖”的学生不禁叫起来:“花蝴蝶!”于是课堂秩序混乱不堪,斯霞老师不慌不忙地板书:“翩翩起舞”。随即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蝴蝶飞舞的情态,理解词语含义。举手之劳,便代替了许多的组织教学、维持秩序的语言,这堂课真成了“观摩课”。
四、机智补漏
由于紧张或备课的不充分,常会在教学中出现漏缺现象,教师要灵活机智,化险为夷。
一节公开课,教师正有声有色有板有眼地讲解着《从宜宾到重庆》,可一直讲到结束时才发现竟忘了板书课题,此时教者急中生智,在总结时提出问题:“同学们结合板书想想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的?”然后按学生发言不紧不慢地揭示出课题:“从宜宾到重庆”。听课者纷纷为之叫绝,反认为这是别出心裁的设计呢!
五、缓解冷却
在课堂上,有时学生会提出一些知识性问题,有的是备课未估计到的,有的是超越自身水平的,这些常使教师措手不及,对此教师一时无法解答,又不能责备学生,挫伤其求知欲,更不能胡诌一通,这时可用缓解冷却法。
例如有一位教师讲授李清照的《如梦令》时,刚介绍完作者,一位学生举手问:“李清照一生写了多少词?她的词有什么特点?她一生经历怎样?”学生连续提出好几个问题,使教者难以准确回答。然而,教师灵机一转:“本节课重点学习《如梦令》,而刚才你提出的这些问题都很有意义,如你有兴趣,我可以专门抽出时间开一堂李清照诗词的讲座,到时欢迎你光临。”那位学生满意地点点头。这样既解了围,又以有意冷却法促动了学生更高的求知激情。
所谓应变,是指教师在教学进程中,面对意外发生的情况,敏锐地洞悉学生思维活动的势态,迅速作出反应,及时采取恰当措施的教学艺术。它表现在以灵活的教学方式处理教学中发生的种种问题,以学生的学习情绪、学习态度、学习效果为依据,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法,主动、积极、不失时机地适应变动的情势,而不是死扣教学计划;遇到被动局面,不惊慌失措,更不能为掩饰自己的不足而不负责任地欺骗学生,而是增强自信心,运用自制力和应变力,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从而化险为夷,出现柳暗花明的教学佳境。
应变能力是教师素质、学识和经验的综合反映,许多优秀的语文教师都十分重视培养、提高自己的教学应变能力。当然,要有效地掌握和运用应变艺术,需要在多方面付出艰辛的努力。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着重探讨了语文教学应变艺术的方法,现总结如下,志在抛砖引玉。
一、风趣幽默
苏霍姆林斯基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兴趣。”风趣幽默的语言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有意注意,学生耳闻老师幽默风趣的“弦外音”会领悟到教师的意图和用心,于是会作出知心知情知理的反应,及时改正自己的行为。曾有一位教师正进行一堂观摩教学,突然一只飞鸟悄然钻进教室并不停地叫着,飞转几圈后飘然离去。当时一些学生好奇的目光随鸟移到窗外。这种场合往往令教师难堪,可这位教师却面带微笑说:“刚才大家上课都很认真,把小鸟都感动得不愿再打扰你们了。”教师这么一说,学生从表扬中意识到上课不专心是不对的,便很快集中了注意力。
二、暗示提醒
课堂上,学生常有做小动作、随便讲话或看与教学无关的书等现象,或有意无意地将文具掉在地上,此时教师发火呵斥或挖苦讽刺,会刺伤其自尊心,又会转移其他学生的视线,切断教学内容,耽误教学时间,影响教学进度。此时教师可借读书讲课之机运用眼神、表情对他进行心理检查调节,并以目光神情送去所要表达的愿望、态度、思想感情等,唤起他的有意注意,把他从另一兴趣中心拉回到课堂教学的情境中。另外教师还可以在巡视讲课时,轻点一下那位学生的桌面,或抚摸一下那位学生的头,以示警诫,这样会取得“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三、借机转轨
有些偶发事情可将其纳入正常的教学轨道,如有困难,我们也可以进行转轨教学。一次著名教育家斯霞老师上观摩课,突然一只漂亮的花蝴蝶从窗口飞进教室,一位“眼尖”的学生不禁叫起来:“花蝴蝶!”于是课堂秩序混乱不堪,斯霞老师不慌不忙地板书:“翩翩起舞”。随即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蝴蝶飞舞的情态,理解词语含义。举手之劳,便代替了许多的组织教学、维持秩序的语言,这堂课真成了“观摩课”。
四、机智补漏
由于紧张或备课的不充分,常会在教学中出现漏缺现象,教师要灵活机智,化险为夷。
一节公开课,教师正有声有色有板有眼地讲解着《从宜宾到重庆》,可一直讲到结束时才发现竟忘了板书课题,此时教者急中生智,在总结时提出问题:“同学们结合板书想想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的?”然后按学生发言不紧不慢地揭示出课题:“从宜宾到重庆”。听课者纷纷为之叫绝,反认为这是别出心裁的设计呢!
五、缓解冷却
在课堂上,有时学生会提出一些知识性问题,有的是备课未估计到的,有的是超越自身水平的,这些常使教师措手不及,对此教师一时无法解答,又不能责备学生,挫伤其求知欲,更不能胡诌一通,这时可用缓解冷却法。
例如有一位教师讲授李清照的《如梦令》时,刚介绍完作者,一位学生举手问:“李清照一生写了多少词?她的词有什么特点?她一生经历怎样?”学生连续提出好几个问题,使教者难以准确回答。然而,教师灵机一转:“本节课重点学习《如梦令》,而刚才你提出的这些问题都很有意义,如你有兴趣,我可以专门抽出时间开一堂李清照诗词的讲座,到时欢迎你光临。”那位学生满意地点点头。这样既解了围,又以有意冷却法促动了学生更高的求知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