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美国人的对华态度看中国的文化外交

来源 :当代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02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言
  作为一个外国人,我非常荣幸能通过《当代世界》这个平台获得这个珍贵的机会,与中国人交流关于美国人看待中国的态度。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这个重要的时刻,“美国人眼中的中国形象”是一个非常合适的话题,人们应当对中国和中国在世界上日益重要的国际地位有一个清醒的评估和未来定位。
  英语中有这么一个小典故,有人给你看一只注了一半水的玻璃杯,如果你说杯子是半满的,那么你是一个乐观主义者,但如果你说杯子是半空的,那么你就是一个悲观主义者。关于美国人对中国的态度,根据最近的几次民意调查,我可以乐观地说,很显然,杯子至少是半满的。并且,我相信通过运用软实力和加强文化外交,中国有很大的机会将这只杯子全部装满。
  调查显示,许多美国人关注中国的人权和政府治理问题,甚至深入关注经济和就业的问题。在我看来,这些关注中,很显然并不存在对中国或中国人民的个人憎恶和仇视。就像20世纪80年代日本经济泡沫破裂之前,由于日本对美国经济造成的巨大压力,美国与日本关系紧张。但即便那时,美国人也深知美日既是伙伴也是竞争者,他们最强烈的关注也只是经济的竞争。
  1988年我首次来到北京,那时的中国像是另一个世界。从许多方面看,中国远远不及20世纪的美国那么繁荣。中国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有这么大的变化,能改善那么多人的生活,这一点至今仍令我感到震惊。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国是21世纪的连体婴儿。不管你喜不喜欢,我认为中美不仅作为世界领导联合在一起,而且共享相互依赖的全球经济秩序的领导作用。
  我已经到了知天命的年纪,我仍然能够记起美国人曾经在大谈我们“失去”了中国。我也能记起中国曾经和苏联站在同一阵线,还有那些朝向东欧的导弹。时代改变,国家也跟着改变了。
  据说19世纪是英国的世纪,20世纪是美国的世纪。许多人相信21世纪将是中国的世纪。这些改变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公众的观念,而这些观念又反映了美国人对于美国的未来、对中国及世界的未来的看法。
  
  调查数据综述
  2010年至2011年年初,美国国内进行了三个调查,其结果总体一致。从中可以看出美国人对中国的总体看法也比较稳定。
  最新的调查是由信誉良好的皮尤调查中心在2011年1月5日至9日进行的(即“皮尤2011调查”)。调查对象包括1503个成年人。此项调查尤其侧重于美国人对中国的态度,这也是一系列同类调查中的一个。皮尤开展了周期性的调查作为他们的“全球态度计划”。
  第二项调查题为“2010全球视角”,由芝加哥全球事务委员会主持进行。此项调查聚焦于美国人如何看待美国外交政策,其成果收获甚丰。调查日期为2010年6月11日至22日,調查涵盖2717个成年人。
  第三项调查是上海交通大学的艺术与人文科学研究中心国家形象和公共外交研究小组委托,由印第安纳大学的调查研究中心执行开展,调查日期是2010年6月至7月。调查收回810份有效问卷。由于调查的规模相对较小,而误差相对较高,此项调查结果的可信度低于前两项。
  此外,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美国商会执行了一项针对过去13年来其成员的年度商业环境调查(“美国商会调查”)。美国商会成员的商务遍布整个中国,其中许多成员在北京,美国商会的总部也设在北京。此项调查于2010年末进行。
  
  2011皮尤调查
  根据皮尤调查,受调查人员中的绝大多数、占58%的美国人认为在中美之间建立稳固的关系“非常重要”。仅有9%的人认为建立这种关系“不是很重要”或者“根本不重要”。
  在上述的2010年皮尤全球态度计划调查中,49%的调查对象对中国的印象良好,而持相反观点者占36%。对中国的态度对比情况明显要好于日本(不喜欢日本的美国人占69%,喜欢的人占20%),德国的情况是(不喜欢的占61%,喜欢的占30%),法国(不喜欢的占59%,喜欢的占41%),韩国(不喜欢的占56%,喜欢的占38%)。
  在这项调查中,22%的美国人认为中国是美国的对手,43%的人认为中国“是一个严重问题但不是对手”。另有27%的美国人回答说中国“算不上是问题”。
  问及中美双边关系,16%的美国人认为中美关系正在推进,55%的人认为中美关系没发生变化,而22%的美国人认为双边关系持续恶化。
  皮尤2011调查清晰地反映了变化中的世界经济权力平衡的观念。几乎一半(47%)的美国人现在宣称中国是世界经济强国中的领军力量,仅有31%的人对美国持此观点。三年前金融危机发生之前,30%的美国人认为中国是全球经济的领导,而那时有41%的人这样认可美国。
  虽然美国人在观念中已经将中国设定为全球经济的领导,但在他们看来,军事力量的平衡情况则大大不同。仅有16%的调查对象认为中国拥有顶级军事力量,而有67%的人认为美国是世界军事的领导力量。
  调查对象中有60%的人关注中国经济实力的威胁,只有27%的人关注中国军事力量的威胁,以此为前提,有53%的人认为“在与中国的经济和贸易议题上应当更加强硬”非常重要,32%的人认为重要。仅有11%的人觉得这个议题“不太重要”或者“根本不重要”。
  虽然如此,在2011年早些时候被问到“这个世界上有没有哪个国家代表了对美国最大的威胁?”五分之一的美国人认为是中国。在2009年11月,伊朗以21%位居危险国家第一位,而彼时中国以11%位居第四。这个数据远不及2001年9月皮尤民调中接近32%的记录,那时“9
其他文献
编者按: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定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时隔一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国家治理”和“依法治国”遂成为当前中国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的热议话题。如何从现代政治文明建构的视角理解中国的国家治理问题?坚持依法治国
【内容提要】金砖国家伙伴关系作为一种新兴大国间的合作模式,坚持主权平等、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指导原则,以共同发展为基本立足点,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全人类福祉。受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的叠加冲击,金砖国家伙伴关系面临战略互信赤字、利益纽带松动、集体行动力下降等挑战。在此形势下,深化金砖国家伙伴关系应着力做好强化政治引领、创新伙伴关系、增强集体行动力等方面的工作。  【关键词】金
曹峻这么多年的登山生涯中,印象最深的还是万科总裁郁亮。“很多人选择登山,是希望通过登山这种行动来告诉别人,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对此他能理解,但郁亮是个例外。  一般来说,大多数人在登珠峰之后,体重都会锐减,郁亮却几乎没有改变——他的整个登山过程,都有详细的规划和补给策略,一如他游刀有余地掌控万科这样的巨无霸企业。迄今为止,只有300多名中国人登顶珠峰之巅。  中国近年来登山热正悄然盛行。  曹峻
一、阿富汗新总统访华开启地缘政治新格局  10月28—31日,应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邀请,阿富汗伊斯兰共和国总统穆罕默德·阿什拉夫·加尼·艾哈迈德扎伊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访问期间,习近平主席同加尼总统举行会谈,两国元首在会谈后发表了关于深化中阿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双方在地区安全、资源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达成一系列合作共识,中方承诺在四年内向阿富汗提供20亿人民币的经济援助。加尼总统
一、十八届四中全会在京召开 全球媒体聚焦中国法治改革  10月20—23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中共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首次以全会的形式专题研究部署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这一基本治国方略。本次全会强调坚持立法先行与依宪治国的依法治国理念,提出
2008年3月22日至4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率团对阿尔及利亚、毛里塔尼亚、摩洛哥、突尼斯、叙利亚等五国进行了正式友好访问。此访为进一步推动双边关系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本刊以此访为契机,就双边关系、中国的改革开放、文明交流等方面,对阿尔及利亚驻华大使贾迈勒·艾丁·格林、毛里塔尼亚驻华大使西迪·穆罕默德·乌尔德·塔勒布·艾马尔、突尼斯驻华大使穆罕默德·萨赫比·巴斯里和叙利亚驻华大使穆罕默
三月我回了一次伊犁,那时英塔木的天鹅已经飞走,杏花还没有开,远山还有零星残雪,像一些天气转暖之后就要迁徙到天上去的羊群。  我是坐飞机回伊犁的,没能看到《黑走马》中所写的那座湖。如果坐车回伊犁,那湖,是必经之地。我曾无数次经过它,有时是暮晚,有时是深夜,有时是浓雾弥漫的清晨,这让我怀疑长途客车把一车的人都带进了深深的湖底。有一次,我看见月亮像个登山者,刚好爬上了天山的峰顶,它比旅途中的我更孤独。还
一.习近平访问哈萨克斯坦并出席系列活动,再谱中国多边外交新篇章  6月7-10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哈萨克斯坦共和国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七次会议和阿斯塔纳专项世博会开幕式。习近平主席此行活动丰富,硕果累累,主要有三大看点。  一是推动中哈关系迈上新台阶。此行是习近平主席第三次访哈,也是同纳扎尔巴耶夫总统的第16次会面。通过此访,两国政治互信空前提升,两国元首就深化中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城市治理是国家治理在地方的实施,城市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基础,也是国际化城市建设的内在要求。  随着争创“四个全面”新业绩的号角全面吹响,深圳正加快向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市迈进。与之相适应,深圳的城市治理也正朝着现代化迈进,以制度规则为核心,突出全面依法治市,努力实现国际化城市治理创新发展。  国际化城市治
记者:2019年3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意大利,其间两国签署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谅解备忘录,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和热议。您对中意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开展全方位、高质量的合作有何建议?  达莱马:意中两国拥有良好的合作基础。习近平主席访意期间,意中两国政府签署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谅解备忘录,是双方迈出深化合作的重要一步。当然,谅解备忘录只是意向性共识。目前最重要的是要把意向落实在合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