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系P2P的梦想与现实

来源 :计算机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ccstartttt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调研笔记
  银行系P2P如何走好未来的路?
  以银行系为代表的中国金融大佬们,从2012年开始纷纷加入P2P平台的鏖战。中国的四大国有商业银行,都将互联网金融提升至战略地位。截至今年3月,银行系以及风投系、上市公司系、国资系P2P平台数量分别为13家、42家、21家、37家。不过,从今年的形势看,银行系P2P的发展并未如预期的那样勇猛,甚至给人绵软无力之感。
  在今年的一季度,实力雄厚的银行系P2P受到一系列负面新闻的困扰,这让不少看好银行系P2P平台的投资者深感困惑。一则关于包商银行“小马bank”团队核心离职另起炉灶的新闻,给银行系P2P的发展前景蒙上了一层阴影。业界对银行系P2P的市场适应能力及创新能力的质疑再次响起。陆金所的2.5亿坏账风波,也令银行系P2P平台风控系统坚不可摧的印象有所动摇。可想而知,如果陆金所这样衔着金汤匙长大的金融机构都无法处理P2P模式带来的坏账问题,那么,又怎能让资本市场相信中国P2P行业的前景呢?
  由此观之,在2015年,银行系要赢下P2P行业这场厮杀,殊为不易。首先,虽然银行系的确有其自身的优势,但也与其他各种派系的P2P平台一样,难免遭受市场环境变动带来的冲击。比如,在宽松的货币政策预期下,随着利率的降低,P2P行业的综合收益率下降,市场上部分资金可能转而走向股市。在今年4月份,陆金所的网贷成交量环比3月下降了24.22%。其次,其他派系P2P的实力不容小觑。国资系P2P网贷联盟的高调成立,意味着P2P战国时代的竞争将更为激烈。而众多民营系P2P平台,也依托其创新力以及贴地气的优势,正在迅猛发展。反观银行系P2P,受制于政策约束以及思维惯性,很难在P2P领域玩出点新花样。
  虽然P2P行业的发展依旧被看好,但就目前而言,该领域的厮杀正处于胶着状态。在这样的形势下,被认为“船大难掉头”的银行系P2P胜出的几率到底有多大?投资者及借贷人又如何看待银行系P2P平台的发展前景?对于银行系P2P,投资者及借款人最为看重的是什么?最担心的又是什么? 在未来,银行系P2P如何做得更好?
  为了寻找以上答案,计算机世界研究院对全国各地418名P2P平台的投资者、借款人以及P2P行业的业内人士进行了调查。被调查对象为企业职员(58.62%)、个体经营者(17.52%)、行政机关或事业单位人员(8.76%)及学生(4.32%)等。被调查对象的年龄段大多处于35-44岁(37.93%),以及28-34岁(31.03%)。
  我们希望,通过调查后形成的这份《中国银行系P2P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报告》能有助于业界深入了解这场正处于胶着状态的P2P竞争到底会向哪个方向发展,了解银行系P2P在其中充当的角色以及可能的结局,从而为投资者、借款人,以及金融界的决策者们提供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资料。
  P2P领域的厮杀正处于胶着状态。被认为“船大难掉头”的银行系要赢下这场厮杀,殊为不易。
  投资者如何选择银行系P2P?
  中国4月份的牛市虽然吸引了不少投资者转向股市,导致部分P2P平台的成交额下降,但P2P整个行业的热度并未出现消退的势头。网贷之家的统计显示,4月P2P网贷行业整体成交量达551.45亿元,网贷成交量再创历史新高,环比3月上升了11.95%,是去年同期的2.7倍。投资者之所以对P2P平台热度不减,除了P2P的前景被继续看好之外,一个重要因素在于中国央行降准,倒逼银行理财以及货币基金的收益率下降。统计显示,自去年四季度开始,互联网宝宝规模开始逐渐下降,2015年一季度末规模为13,603.34亿元,较去年四季度降幅达9.8%。随着银行理财产品和货币基金收益率的下降,部分投资者转而选择投资P2P平台投资,而风险相对较低的“银行系P2P”也受到更多投资者关注。
  大多数投资者对银行系P2P处观望状态
  一季度P2P平台成交额创下历史新高,表明投资者对P2P的信任度在增加。对于稳健的投资者来说,银行系P2P产品被认为是不错的选择。中国金融认证中心近期发布的报告也显示,有63.1%的被访者认为,如果是银行或国资背景的P2P平台,无担保的项目也可以考虑投资。
  计算机世界研究院的调查也表明,投资者对待银行系P2P的心态正在发生改变,大部分投资者都有选择银行系P2P产品的计划。不过,目前而言,这些投资者对银行系P2P产品仍处在观望阶段。调查显示,39.71%的投资者表示投资过银行系P2P项目,因为投资银行系P2P的风险较低。但值得注意的是,47.65%的投资者表示没有投资过银行系P2P项目,但有在未来进行投资的想法。此外,有12.64%的投资者没有投资银行系P2P项目的打算,原因是收益率过低。
  调查结果表明,收益率偏低显然是制约银行系P2P发展因素之一。不过,银行系P2P的优势在于,中国的百姓普遍对银行的安全性持有信心。人们普遍认为,将钱存在银行绝对不会有风险,而且还有利息能抵御通货膨胀。高额的低息存款使得中国银行业成为高利润、高薪酬的行业。
  对银行业绝对放心的心态,很大程度弥补了银行系P2P收益率的短板,这在理财产品收益率走低以及其他P2P平台屡屡出现负面报道的时候,对投资者更是具有吸引力。也正因此,银行系P2P产品开始受到众多投资者的关注。
  不过,投资者对银行系P2P的观望心态,表明银行系在安全性方面并非不存在任何问题,或者没有需要进一步完善之处。业内人士认为,首先,虽然目前为止银行系P2P没有曝出过未能兑付的案例,但不代表就是绝对安全。如今,随着直接融资渠道的增加、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向零售业务转型成为中小银行的选择,不少银行将目光瞄准了小微企业。不过,小微企业的信用风险问题并没有解决,能否找到优质的小微企业,也是不少银行系P2P需要解决的难题。另外,银行系P2P平台资金来源于投资者,不但不会占用银行贷款额度,反而还能无风险获得管理费收入,这里,风险其实就转移到了投资者身上,如果某项目无法还款了,自然是投资者的资金难以收回,在减少风险方面,银行所能做的就是线下尽职调查,尽量筛选掉风险大的项目。   投资者最关注风险管理及信息保护
  自2013年以来,中国的P2P平台可谓开始进入动荡元年,问题平台数量达到76家。进入2014年之后,P2P平台的动荡更为严峻,问题平台的数量上升到110家。不少跑路、诈骗事件,使得投资者对P2P平台的选择更为谨慎。在这种情形下,投资者选择P2P平台,更看重哪些因素呢?
  计算机世界研究院的调查显示,中国P2P平台的投资者更为看重平台的风险管理能力及个人信息的保护能力,而P2P产品的收益率及借款人身份、借款用途相对而言没那么重要。调查显示,76%的投资者表示非常看重“平台的风险管理能力”,80%的投资者表示非常看重“平台对个人信息的保护”。比较而言,仅有32%的投资者表示非常看重“产品的收益率”,28%的投资者表示非常看重“借款人身份及借款用途”。
  从调查结果来看,有银行做依托的“银行系P2P”平台,由于其在对项目的风控筛选以及资金安全上有优势,似乎更符合投资者选择P2P平台的标准。然而,就目前为止,银行系“高大上”的光环并未给P2P市场带来多大的震动,无论是成交额还是收益率,都远低于业内的平均水平。
  为什么银行系P2P未能发挥自身的优势?原因之一在于银行本身业务受到严格监管,且受传统金融思维影响较深,因此大部分银行系平台在网贷行业中并不占绝对优势。“小马bank”团队核心离职,就被外界认为是受不了银行传统体制而出走。其二在于银行系P2P的技术实力也并非一流,银行系的风控模式对P2P平台未必适用。中国金融机构很大程度上都依赖于央行征信报告来决定是否给个人客户授信,但统计显示,13亿人中有10亿人并没有信贷记录。而在这方面,民营系P2P平台则能灵活发挥自身的优势,弥补央行征信系统存在的不足。
  显然,如果银行要在P2P行业打出一块天地,那么,银行的思维方式就必须适应互联网用户的需求。比如,互联网是为“开放、平等”而生,它的繁荣建立在草根意识的基础上,互联网迎合了草根意识而建立了最广泛的认同,推崇“用户至上”,有了用户,再通过广告、风险融资等其他手段达到生存和挣钱的目的。而长期以来,中国传统银行的思维具有天然的精英意识。分析人士认为,互联网这种“拥有用户就拥有一切”、“用户至上”的要义,跟银行业“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在各自行业中分量相当,有着款曲暗通般的默契,但实质上又具有水火不容的本质分野。一个是“客户思维”、一个是“用户思维”,它们的这种分野,决定了银行业跟互联网企业截然不同的出牌套路,也昭昭在目地揭示了银行业离互联网金融有多远的路要走。
  投资者较为担心信用风险及网络安全风险
  在中国做P2P,哪一类风险最令业界人士头痛?陆金所董事长兼CEO计葵生认为,与美国的信用风险不同,在中国最大的行业风险是欺诈风险。申请贷款人在第一天提交的所有资料都有可能是假的,电话号码、身份证、银行流水账单等。这意味着,在中国做P2P,为核实客户信息所付出的成本远超发达市场。
  那么,从投资者的角度来看,如果选择银行系P2P项目,哪一类风险又最令人担心呢?在此次调查中,计算机世界研究院将银行系P2P的风险分为道德风险(指P2P平台通过虚假信息骗取投资者资金)、信用风险(主要指企业或个人信用体系的不完善)、经营风险(指P2P平台经营不善导致的流动性风险等问题)、个人信息泄露风险、网络安全风险6大类,让P2P平台的投资者对以上6类风险进行评分(1分表示毫无风险,5分表示很大风险)。
  调查结果显示,投资者在选择银行系P2P项目时,最为担心的风险是信用风险(评分均值为3.68)和网络安全风险(评分均值为3.52);其次是经营风险(评分均值为3.2)和个人信息泄露风险(评分均值为3.4);而道德风险的评分较低,评分均值为2.52——投资者显然认为,银行系P2P不大可能会通过虚假信息骗取资金。
  针对投资者的调查结果表明,在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中,中国企业及个人信用体系的完善,以及网络信息安全的强化,已经迫在眉睫。诚然,中国诚信体系的缺乏,与企业缺乏自我约束有一定关系。在中国,一些民营企业很少设立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更没有完善、规范有序的信用管理制度,容易导致因授信不当使合约不能履行或授信企业对履行计划缺乏管理而使违约现象频繁发生。不过,企业及个人信用体系的完善,除企业之外,政府相关机构理应发挥更大的作用。比如,立法部门要在对现有法律进行修订、完善、补充有关信用规定的同时,加快对企业信用监管的立法。同时在企业、政府部门之间建立起数据桥梁,联合建立信用数据库,实行网上企业信用数据,增强企业信用透明度。
  而在P2P行业鏖战的银行系,更应当意识到,在竞争日趋激烈的P2P行业,那些能够建立多维度的信用审核、数据管理、风险控制以及加强个人信息安全保护的平台,必然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笑到最后。
  投资者眼中银行系P2P产品的收益率及期限
  虽然银行系P2P有银行为其背书,但较低的收益率被认为是导致其未能与“人多势众”的草根系P2P相抗衡的重要因素。据网贷之家数据显示,今年3月份网贷行业综合收益率为15.02%。与此同时,平安银行旗下的陆金所的收益率在5.7~8.4%,齐商银行设立的齐乐融融e平台的收益率为7~8%,招商银行的小企业e家的收益率是5~6.5%——不难看出,银行系P2P平台收益率几乎普遍低于网贷行业综合收益率。
  从计算机世界研究院对投资者所做的调查来看,大多数投资者能够理性看待银行系P2P产品的收益率。调查显示,如果选择银行系P2P产品进行投资,45.13%的投资者希望的年化收益率处于5~10%的区间。投资者的预期与目前市场上银行系P2P产品的收益率基本相符。虽然与草根系相比,银行系大多数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低了不少,但相比起银行理财产品和货币基金,其收益率还是具有一定优势的。除此之外,调查显示,尚有33.21%的投资者表示,他们选择银行系P2P产品希望的年化收益率为10~15%,基本上接近网贷行业的综合收益率。   对于银行系P2P项目的完成期限,计算机世界研究院的调查显示,43.07%的投资者能够接受的投资项目的完成期限为3~6个月;34.08%的投资者能接受的期限为6~12个月。目前来看,网贷的平均期限在3~6个月,而银行系P2P的期限一般为3~12个月(如表1所示)。投资者的预期与当前大多数银行系P2P产品的期限基本相符。
  在竞争日趋激烈的P2P行业,那些能够建立多维度的信用审核、数据管理、风险控制以及加强个人信息安全保护的平台,必然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笑到最后。
  借款人怎样评价银行系P2P?
  虽然传统银行发放的小微贷款利率(年化约为6.5~9.5%)远低于P2P平台的利率(年化约为18~24%),但不少小微企业业主或者个体消费者还是越来越倾向于选择P2P平台贷款。其中的原因在于:企业信用体系的漏洞导致企业比较难符合银行的信用要求,中小企业从银行获得贷款存在一定难度;或者是传统银行审批手续过于繁琐,往往满足不了小微企业业主紧急情况下的资金需求。
  相关数据也显示,中国P2P平台借款的借款需求正处于高速增长期。网贷之家联合盈灿咨询发布的《2015年中国P2P网贷行业4月月报》显示,进入4月份,网贷平台的活跃投资人数和借款人数持续上升,而且借款人数增长速度更快,一定程度上反映资金供给动力不及需求。其中,活跃投资人数达到113万人,较上月增长17.51%;活跃借款人数达到22.69万人,环比增长24.88%,创历史新高。
  虽然有着如此旺盛的借款需求,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与投资者的热情相比,P2P平台的供需两端仍处于比例不均的状态。各家平台的借款人与投资人占比,多数集中在1:2至1:7之间。寻找优质的借款人,不仅是P2P平台,也是P2B领域需要解决的问题。那么,借款人对于P2P平台有着什么样的看法?银行系P2P平台又该如何更好地服务于借款人呢?以下将结合计算机世界研究院的调查,对中国银行系P2P平台借款人的需求进行探讨。
  银行系P2P难以满足散户的借款需求
  银行系P2P的身份背景决定了其项目资源大多集中在企业客户,也即是很大部分集中在P2B领域。对银行系P2P而言,利用自身的优势开拓优质项目似乎是自然而然的事。因为绝大多数银行系P2P平台的业务来自发起银行,包括项目来源、风控等,均由发起银行提供。比如,兰州银行e融e贷上线时共推出103个项目,但这些项目全部来自该行现有业务。而“小马bank”则是包商银行资产出表业务,项目来源、风控均由包商银行提供。招行的所有项目也只有通过其尽职调查和风险评估等程序才会向投资人展示。
  在这种情况下,银行系P2P的很大部分业务都围绕中小企业或地方政府的产业政策展开。比如在银行系P2P中处于老大地位的陆金所,其定位就类似于做金融界的天猫,其模式与P2P公司不同,陆金所建立了四大类产品交易市场,除了P2P之外,还包括B2C、C2C和B2B模式,主要的产品是P2B。
  由于借贷主体的不同,P2B模式对于企业的审核比较严格和复杂。平台企业或者独立第三方信审机构,需要对企业的财务情况、经营情况、团队人员的构成、关联企业、项目现状及其前景、抵押物的资产质量、处置的难度、潜在的接盘方等等要素需要进行详细而又周全的审查。正因此,诸如个体经营户及个人消费者的借贷需求,就比较难从银行系P2P平台得到满足。计算机世界研究院针对个体经营户及个体消费者展开的调查表明,在418名被调查者中,只有20.32%的受访者表示选择过银行系P2P平台进行借贷。但是,银行系P2P对借款者的吸引力依旧不容忽视。调查显示,超过46.62%的被调查者表示会在未来6至24个月内选择银行系P2P平台进行借贷,24.30%的受访者则表示目前不确定,未来视情况从银行系P2P借款。
  借款人选择银行系P2P平台所看重的因素
  P2P平台作为传统金融体系的补充,一直被看做是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利器,但从金融数据可以看出,截止到今年4月份,P2P平台的活跃借款人为22.69万,这相对于全国6000万家小微企业来说,仍然只是少数。与借款人数量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活跃投资人的人数达到113万,两者比例为1:4.98。于是,在P2P行业便出现了以下现象:一边是大量投资人流转于各大P2P平台,不分昼夜网上排队抢标、秒标;一边则是各P2P平台线下庞大业务人员挖空心思极尽营销开发借款人。
  中国P2P平台普遍出现这种“粥多僧少”的局面,发掘优质借款人成为P2P平台的工作重心。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国内P2P行业的竞争焦点,已从线上投资人的获取转移到线下优质借款人的获取上的比拼。
  实际上,从计算机世界研究院的调查来看,市场上并不缺乏潜在的借款人(如上文所述,目前P2P平台借款人为22.69万,而全国小微企业为6000万家,这还不包括个人消费者),也不缺乏优质的借款人。P2P平台之所以难以发掘到优质的借款人,一个重要因素在于,P2P平台的风控系统,在客户的识别上缺乏效率。P2P平台,特别是银行系P2P平台多重质检的风控体系,虽然有助于筛选优质的客户,但繁琐的流程则可能提高借款人借款的门槛,从而失去不少潜在的优质客户。
  计算机世界研究院的调查也显示,借款人在选择银行系P2P平台时,最为看重的因素,并非借贷的利率成本,而是借贷的门槛以及借贷流程的效率。调查显示,担保要求低和审批效率是借款人最为看重的两项因素(61%的借款人表示非常看重“担保要求低”,48%的投资者表示非常看重“投标或审核效率高,借款需求比较容易满足”)。
  就目前国内的P2P平台而言,比较普遍的审批模式主要为中央审批制和落地审批制两种。所谓中央审批制,是指通过线下门店和线下信贷员搜集借款客户的相关数据,然后通过信贷工厂流水线的方式进行批量审批。而落地审批制也称本地审批制,是指主要由信贷员对借款客户进行考察了解,并综合评估客户的风险,多为一次性的风险把控。以上两种审批模式都属于线下模式,这样的模式不仅成本很难被摊薄,而且信贷审批的效率也不尽如人意。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从长远来看,随着整个互联网进程加快和深化,个人征信体系建设的完善,互联网上违约成本不断增高,线下风控的比例会越来越低,将走向纯互联网风控,有效的降低借款人的成本,提高效率,这是长远的趋势。   借款人的利率承受范围及期限
  对借款人而言,与民营系P2P平台相比,银行系P2P较低的利率具有一定的优势。数据显示,银行系P2P利率水平普遍低于民营P2P,利率最低的招行的小企业e家,绝大多数项目在5%左右,银行系P2P中利率最高的也徘徊在10%左右。比如宁波银行的两款P2P产品“白领通”和“白领融”。“白领通”客户可以贷款30万元,借款利率为7~8%,每月归还利息;“白领融”则在这个基础上,客户可再贷款50万元,借款利率为12%,一次性还本付息。
  计算机世界研究院的调查显示,目前银行系P2P产品的利率基本上处在借款人所能接受的范围内。调查显示,46.43%的借款人表示愿意接受的范围在8%以下,39.68%的借款人愿意接受的利率为8~12%(含8%)。不过,虽然银行系P2P在利率方面对借款人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但银行系P2P平台的便捷性偏低,审核的手续繁琐,颇有过去找政府部门签字盖章的感觉,这不仅增加了金钱成本也增加了时间成本,限制了借款人从银行系P2P借款的积极性。
  对于借款人的借款需求期限,计算机世界研究院的调查显示,借款人所希望的借款期限,略长于银行系P2P产品的期限。调查显示,30.12%的借款人希望借款期限为12~18个月,21.62%的借款人希望的期限为6~12个月。但目前银行系P2P产品的期限,除了陆金所之外,大多为3~6个月,或者3~12个月。
  借款人在选择银行系P2P平台时,最为看重的因素,并非借贷的利率成本,而是借贷的门槛以及借贷流程的效率。
  银行系P2P如何做得更好?
  今年的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提到互联网金融,并明确提到“互联网金融异军突起”和“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在政府政策的驱动以及市场的倒逼之下,传统银行业介入互联网金融已是大势所趋。
  然而,对于银行系P2P的发展前景,或者对于传统银行介入互联网金融的路径,外界依旧充满着各式各样的争议。对银行系P2P持乐观态度者认为,在竞争日趋激烈、市场鱼龙混杂的局面下,银行在征信系统、客户资源和数据储备等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相对于其他P2P平台,银行可直接对接央行的征信数据库,能在短时间内就对借款人资信情况大致了解。在规模上,银行系平台的风控模式、流程管理方面往往被认为比较规范,其项目大多来源于银行原有的中小客户,综合资质和水平来讲更具规模可靠性。
  但不看好银行系P2P的人士则认为,传统银行的管理理念、经营模式跟不上互联网的思维方式。习惯于与国有大中型企业打交道的传统银行,很难满足小微企业或者个人消费者的信贷需求。迄今为止,银行系这批正规军却并未给行业带来太大搅动,无论是成交量还是收益率均远远低于行业的平均水平。
  针对业界对银行系P2P平台的争议,计算机世界研究院对P2P平台的投资者、借款人及金融界的人士进行了调查,希望借此了解P2P业内人士对待银行系的普遍看法,并对影响银行系P2P发展的因素进行深入分析。
  银行系P2P的发展前景存一定争议
  从今年一季度银行系P2P的表现来看,并未如外界预期的那样能够“横扫”P2P行业,反而给外界疲软无力之感。计算机世界研究院进行的调查显示,业内人士对银行系P2P的看法,存在一定的争议。调查结果显示,44.93%的被调查者依旧看好银行系P2P的发展,23.99%的被调查者表示“不好说”。不过,也有高达31.08%的被调查者表示不看好银行系P2P的发展。
  被调查者看好银行系P2P的理由主要有以下几项:(1)银行拥有较好的风险控制机制,有银行背书,信用可靠(在对418名受访者所做的调查中,169人选择了此项);(2)银行有政府支撑,监管机构或出台有利于银行的监管政策(145人选择了此项);(3)银行拥有庞大的客户资源(126人选择了此项)。此外,拥有强大的数据储备,以及利率市场化将逼迫银行实现自我革新,也是部分业界人士看好银行系P2P的原因。
  被调查者不看好银行系P2P的理由主要如下:(1)银行系P2P收益率较低,缺乏竞争力(在对418名受访者所做的调查中,97人选择了此项);(2)作为传统垄断金融机构的银行难以适应P2P的市场游戏规则(68人选择了此项);(3)对中小企业来说,银行P2P融资的门槛过高(62人选择了此项)。此外,银行系P2P不被业内人士看好的其他原因包括:P2P业务与银行自身存款业务有冲突,银行缺乏动力;银行系进入P2P的风险可能引起监管层重视,银行系P2P可能面临更紧的监管。
  从调查结果来看,业界对传统银行能否适应互联网金融的游戏规则仍存较大质疑,这是银行系P2P不被看好的最主要原因。不过,有着银行背书、具有政策支撑且拥有客户基础的银行系,在投资者和借贷人心中“高大上”的印象依旧没有动摇。加上外界普遍认为,监管机构推出的监管政策可能对银行系P2P更为有利,因此,银行系P2P的前景依旧被不少受访者所看好。
  陆金所成为最被看好的银行系P2P平台
  中国金融界的各路诸侯对互联网金融虎视眈眈,风投系、银行系、上市公司系、国资系、草根系,各派系纷纷登场,而相关证券、基金、信托等传统金融机构也一直在关注P2P,只待监管细则出来后或将入场。相比起其他派系,银行系P2P平台截止到今年3月份,虽然只有13家,但因其对中国传统金融行业的转型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备受社会各界关注。
  那么,在目前的银行系P2P平台中,目前为止,哪些平台更被看好?看好的理由又是什么?计算机世界研究院针对其中11家银行系P2P平台所做的调查显示,平安银行陆金所以绝对的优势,被投资者、借款人及业界人士所看好。此外,民生银行“民生易贷、民贷天下”、招商银行“小企业e家”也得到业界的高度认可。从相关研究机构的数据看,陆金所一直担任着银行系P2P领军者的角色。“网贷之家”近期发布的2015年4月网贷平台发展指数评级数据显示,陆金所继续位列第一。自2014年12月以来,陆金所已经连续五次在该榜单综合指数排名第一。   这几家银行系P2P平台之所以被看好,理由主要在于:(1)P2P平台背景实力雄厚(在对418名受访者所做的调查中,217人选择了此项);(2)有很好的口碑(235人选择了此项);(3)完善的风控系统(173人选择了此项)。此外,值得关注的是,人性化的用户体验服务(109人选择了此项)也是一项重要的原因。而用户体验不够人性化,往往是传统银行被诟病之处。
  银行进入P2P行业的较佳方式
  目前而言,银行进入P2P领域主要有三种模式:一是由银行自建P2P平台,如招商银行设立的小企业e家;二是由银行子公司投资入股新建独立的P2P公司,如国开行全资子公司国开金融设立的开鑫贷;三是银行所在集团设立的独立P2P公司,如平安银行所在的平安集团设立的陆金所。此外,在P2P市场风起云涌之时,另外两种方式或也在银行进入P2P考虑之列:一种是银行直接并购P2P网贷平台,这种方式能够快速直接地进入互联网金融。在P2P平台发展迅速的英美市场,处于停滞期的银行为了打开局面,已经动起了大规模收购P2P平台的主意;另一种模式是银行成为P2P第三方托管机构。实际上,自去年以来,平安、招商等银行就开始在P2P第三方托管方面布局。
  那么,就当前而言,哪种模式更适合银行?计算机世界研究院的调查显示,大多数被调查者认为,银行成为第三方托管机构更为合适(在对418名受访者所做的调查中,176人选择了此项)。此外,银行所在集团设立的独立P2P公司(148人选择此项)也被认为是银行进入P2P行业较为合适的方式。
  实际上,从市场的反映看,将资金交付给银行进行托管也是不少P2P平台的想法。原因在于:第三方支付公司做托管最终都绕不开与银行的合作,如果由银行直接托管,无论托管成本还是提现的时间成本都可降低;此外,第三方支付公司做托管的安全性,依旧难以令P2P平台完全放心。
  从近期的市场动向看,众多银行开始在P2P平台的第三方托管领域发力。据报道,平安银行早在去年就开始陆续和P2P平台接触,与P2P平台对接的系统很早就已经做好。自平安银行成为首家发力P2P平台资金存管的银行之后,平安、民生、中信、浦发、交行以及华兴银行等银行也开启了对接P2P资金存管或清算业务。比如今年1月份,P2P行业最早成立的公司宜信也宣布与中信银行达成“资金结算监督业务模式”,双方将在资金结算监督、大数据金融云、供应链金融等多个领域合作,不过尚处于内测阶段。
  目前,多家银行已完成对接资金业务的系统研发,低调而紧张地“跑马圈地”,只待监管正式落地之后,即可投入使用。
  银行系P2P平台有待完善之处
  从2012年初平安银行陆金所上线至今,银行进入P2P行业早已过了“试水”阶段,其中的冷暖,银行系的各位大咖们已然自知。在多数人眼中,商业银行当属金融机构中的“高富帅”,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主要上市银行整体净利润1.18万亿元,同比增长7.29%。截至2014年末,主要上市银行的资产总额进一步扩大至98.70万亿元,较2013年末增长10.63%。然而,从“高富帅”们进入P2P行业的效果来看,并不如外界预期的那样理想。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过去,除了陆金所占网贷市场绝对领先位置,在如网贷之家等机构发布的评级中,前50名中却很难见到其他银行系P2P网贷平台的身影。
  那么,银行系如果要将P2P平台做大做强,在哪些方面需要进一步完善呢?计算机世界研究院的调查显示,除了一些外部性的因素,比如监管制度和法律保护、具有公信力的信用评级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之外,银行系P2P平台自身急需改进的方面包括:(1)强化风险管理。在5分制的评分题中,被调查者的评分均值为4.57(5分表示问题很大,1分表示不存在问题);(2)完善信息披露机制,评分均值为4.34;(3)页面设计应更人性化,便于信息搜索,评分均值为4.07。
  以此看来,正如业界人士所忠告的,目前而言,有两件事值得银行系P2P考虑:一是优化投贷双方的用户体验;二是在完善风控系统的同时,完善信息披露。若能由此有所突破,银行系P2P或能得以更快地成长。问题的关键在于,银行是否有决心做出抉择,是选择一条向互联网金融转型的道路,还是一味死守过去的地盘,只是看到互联网金融的外壳,却没能看透其本质,将互联网当成一个工具或者售卖渠道。业内人士认为,银行系以它们的资源水平、平台背景、人才水平,如若真的调转船头去做P2P,他们能做的很好。银行系的问题是船大难掉头,如果它们也能像民营企业一样有市场动力去做,那它们也能获胜。
  问题的关键在于,银行是否有决心做出抉择,是选择一条向互联网金融转型的道路,还是一味死守过去的地盘。
  中国P2P平台的发展环境及趋势前瞻
  短短几年,中国就冒出了近2000家P2P平台,迅速取代美国成为全球第一。但与此同时,“P2P公司跑路”所导致的社会问题,又成了中国经济市场挥之不去的“重霾”。那么,2015年中国的P2P平台是否会云消雾散呢?从近期的统计来看,P2P发展的整体趋势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
  中国P2P平台的发展现状
  从近期的数据来看,中国P2P平台有以下几项趋势值得关注:
  首先,市场对P2P平台的热度并未随着股市走牛而消退,P2P成交额创下历史新高。网贷之家联合盈灿咨询发布的数据显示,4月P2P网贷行业整体成交量达551.45亿元,环比3月上升了11.95%,是去年同期的2.7倍。按照目前增长态势,预计2015年网贷行业全年成交量将突破8000亿元。在中国股市走牛的4月份,投资者之所以未从P2P抽取资金进入股市,一方面在于在于投资者对于中国股市仍存疑虑,另一方面,保险公司、明星、上市公司蜂拥进入P2P,大大提振了市场信心。
  其次,问题平台的发生率继续下降。网贷之家的统计显示,4月问题平台的数量持续减少,共出现52家问题平台,问题平台发生率为2.78%,较上月有所下降。4月份,跑路的平台有所减少,而提现困难的平台有所增加,使得跑路平台和提现困难平台数量占比均达到46%。不过,有关P2P行业的负面新闻依旧络绎不绝,中国P2P平台的健康发展仍旧任重道远。   再其次,P2P行业的综合收益率延续下跌趋势。网贷之家的月报显示,2015年4月网贷行业综合收益率为14.46%,环比3月下降了56个基点(1基点=0.01%)。其中,综合收益率区间为15~ 20%的平台仍然为4月的主流平台,平台数占比为36.00%。随着央行降准释放流动性使得货币环境更加宽松,行业综合收益率有进一步下降的可能。
  中国P2P平台发展环境的评估
  影响P2P平台发展的因素,除了平台自身的内部因素,比如风险管理、信息披露机制、用户体验等方面之外,国家经济政策、监管机制、社会舆论、信息安全也对银行系、国资系、上市系、草根系等P2P平台的生存发展有着巨大影响。以下将利用PEST分析法【PEST分析是指宏观环境的分析,P是政治(politics),E是经济(economic),S是社会(society),T是技术(technology)】,对中国P2P平台的发展环境进行评估。
  政治环境:从大环境看,当前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尚处于滞后状态,加快监管脚步、尽快完善互联网金融相关领域的监管已是政府各部门的共识。具体到P2P行业,伴随着平台数量、成交规模的不断上升,监管政策有可能在今年陆续出台。近期监管层的动态值得关注:(1)P2P架构规范文件正在起草中。人民银行条法司透露,对于P2P的架构人民银行正在起草另一个文件,对P2P、股权融资等互联网金融业务有相关规定。那些明知他人通过网贷平台非法吸收公众资金,依然为其提供帮助的P2P平台,可能构成非法集资犯罪的共犯;(2)征信制度的推进。人民银行副行长潘功胜透露,今年央行将稳妥推进企业征信机构备案和个人征信机构许可,并在全国推广小贷公司和融资性担保公司信用评级工作。
  影响:首先,合适的监管条件设置将有助于P2P网贷平台运营更加规范,从一定程度上能有效保护投资人的资金安全,降低P2P网贷平台的诈骗风险、“资金池”风险、非法集资风险、大额借款违约风险等。但同时,也需要注意到过于严格的监管设置会导致大量平台无法达标,影响投资人和借款人双方的资金,限制P2P网贷行业发展活力。
  经济环境:P2P平台2015年面临的较大风险是宏观经济的风险。2015年中国经济将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面临着内外部的诸多压力,GDP增长率可能在7%左右。其次,货币政策走向宽松的预期,可能导致P2P平台综合收益率进一步走低。4月30日的政治局会议和央行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确认经济下行压力大,央行报告虽否认量宽,但央行在5月11日起降息,宽松加码、流动性充裕。市场普遍认为,货币政策未来进一步宽松仍然可期,总量上降准降息,扩大直接融资,降准之后,配合降息的概率非常大。
  影响:首先,随着实体经济的低位徘徊,金融行业不良率可能继续攀升,不少P2P平台将会陷入代偿导致的流动性危机中,平台停滞或倒闭数将迅速上升。管控良好的平台由于缺少高回报低风险的信贷项目,发标数将进一步下降,贷款余额难以上升,大部分平台会进入中长期资本消耗期,业务停滞或转入亏损状态。国有或银行系这些平台也将进入盘整、观望期。其次,由于国内外经济环境不景气,中小企业可能面临更大的生存压力,借款人违约的风险可能上升。
  社会环境:有利因素是中国的社会信任度,特别是民众对于互联网的信任度有所上升。中国社科院发布的《社会心态蓝皮书:中国社会心态研究报告(2014)》显示,与2010年相比,中国的社会总体信任水平,“从负性判断回归到一般信任”,“选择非常不信任的人群,比上次调查减少了1.2个百分点”。此外,CNNIC发布第35次全国互联网发展统计报告显示,2014年,有54.5%的网民表示对互联网信任,相比2007年的35.1%,网民对互联网的信任度有较大幅度提高。此外,中国社会对P2P的热度并未出现消减的态势。在今年4月份,行业新贵“速帮贷”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平台获得了由任泉、李冰冰、黄晓明成立的StarVC投资基金注资,并更名为“财加”,明星的加入极大提升了社会对P2P平台的信任度。
  影响:虽然中国社会的信任度仍处于较低水平,但已呈现上升趋势。这有助于P2P网贷平台的进一步发展,也有助于降低网贷平台面临的信用风险及道德风险。
  技术环境:2010-2013年,中国金融业IT投资规模不断提高,截止到2013年,中国金融IT投资规模高达505.8亿元,同比增长3.2%。传统金融行业对IT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而且未来在互联网金融的冲击下,对IT的投入会更大,据艾瑞咨询预计,到2017年,中国金融业对IT的投资规模可接近600亿。此外,中国网民的规模进一步扩大,这为中国金融的互联网化奠定了基础。2013年,中国整体网民达到6.2亿人,同比增长9.5%,而中国移动网民规模达到5.0亿人,同比增长19.1%,这为P2P平台的发展奠定了用户基础。
  影响:互联网金融的普及有助于P2P平台的进一步发展。但在高度信息化的同时,P2P平台的操作风险及网络信息风险值得高度重视。
  银行系等P2P平台发展趋势前瞻
  在历经野蛮生长之后,中国P2P行业正在迎来一场变革。在这场变革中,中国P2P行业可能会发生哪些深远的改变呢?
  (1)P2P行业的洗牌可能加剧。随着 P2P 行业的成熟,市场培育和运营模式的完善,P2P 行业将迎来大洗牌,甚至有业内人士认为,P2P 平台在2015 年将倒闭 95%,仅剩几家行业龙头企业。虽然未必如此悲观,但从目前情形来看,1800 多家小而散的竞争格局也不会一直存在下去,大平台兼并小平台的事件可能将大规模发生,而模式同质化严重的平台,同时又缺乏创新的平台将会被淘汰出局。收益率的下降、监管政策的出台都将给问题平台带来巨大压力。2015年,对于P2P平台而言,并购将会成为比较常见的路径。
  (2)P2P平台的综合收益率将逐步回归理性。降准带来的流动性增加,以及传导出的货币总量增加,或降低社会整体融资成本,必然对网贷平台的收益率产生影响。虽然收益率不会出现大幅下跌,但走低已成趋势。一方面,综合收益率的下跌将使得投资者的投资行为趋于理性,一些安全性较高、收益合理的P2P产品将成为投资者理性的选择。另一方面,收益率的下降将给一些经营不善的P2P平台带来巨大压力,一大批P2P平台将面临生死抉择。
  (3)监管政策的出台可能有利于银行系的发展。2015年,被业内称为是行业的监管元年。银监会普惠金融部被确定为P2P行业的主管部门,而业内也普遍认为,监管政策将很快出台。如果P2P监管政策出台,对银行系P2P平台来说可能是利好。因为银行系P2P平台相对来说更规范,流程、风控等管理相对完善,资金也较为充足,也有合法牌照。对民营P2P平台而言,则可能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使运营更加规范,对一些小平台则可能是一大挑战。
  (4)风控系统仍是P2P平台能否胜出的关键。P2P借贷平台对风险管理、风险控制的重视程度将会有所加强。银行系虽然有着规范的风控系统,但在灵活性、创造性方面却未必能胜过民营系。随着民营系P2P风控系统的进一步规范,银行系在风控方面的优势地位将逐步被打破。各大平台在运营和风控上将越来越合理,P2P平台开始迈过以“烧钱”来吸引客户的时代,风控成为P2P平台的核心竞争力。
  (5)优质借款人的争夺将更为激烈。在个人信用数据并不完善的中国,大多数P2P平台寻找优质借款人的模式依旧会选择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双重模式。在当前社会环境下,线下采集有效的、多角度的借款人数据,对于P2P的风控环节至关重要。业内人士认为,平台资源高度集中,资产端则在线下大面积铺开。对于线下资产的高度整合及风险定价能力,将成为未来平台在竞争中的制胜力。
  在历经野蛮生长之后,中国P2P行业正在迎来一场变革,P2P行业洗牌的可能性加大。
其他文献
华硕近期面向游戏人群推出了名为“游戏机皇M51BC”的电脑主机产品。游戏机皇M51BC搭载了全新AMD八核FX8300处理器、2GB显存的Radeon R9系列显卡,和8GB内存与1TB硬盘。目前这一产品已经在京东发售,售价4999元。  游戏电脑正在成为当下热门的行业细分市场。其针对游戏爱好者及发烧友,以更高的品质和性价比来交付产品。相对于DIY,由品牌商推出的游戏电脑在售后服务方面更加健全。同
PC机的DIY历史久远,由于价格便宜还包服务,所以一直有着很好的市场空间,尤其在中国的五六级城市。  近几年,PC大幅降价,低端DIY市场没有了价格优势,正在没落,取而代之的,高端定制机却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业内人都在说PC机没落,但是,我认为是没有看到用户的真实需求。”从事品牌PC机改装的设计师魏筝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们的用户群与消费能力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在社会的主体80后、90后们
根据易观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在线旅游市场交易规模达2798亿元,增长率为28.3%。 易观智库认为,到2017年,在线旅游市场交易规模将达5000亿元,将较2014年接近成倍增长。  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以交易额来计算,位列中国在线旅旅游市场份额前三的携程、去哪儿和阿里旅行-去啊占据中国在线旅游70.9%的市场份额,较2013年提高16.8%。    移动端产品购买比例攀升。  携程提供的数
自2010年9月启动以来,经过调研、选址、大楼设计、施工招标、楼体建设、机房建设等工作,深圳农村商业银行异地数据中心在武汉已顺利完成交付。  “武汉异地数据中心投产后,将会极大提高我行数据中心业务系统承载能力,进一步提升业务连续性保障水平,为我行跨区域经营和业务发展提供更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深圳农村商业银行信息技术部数据中心主任李涛表示。  成立于2005年的深圳农村商业银行,是经中国银监会批准,
随着越来越多的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和智能家电走入寻常百姓家,多个设备的互联及管理成为一个普遍的棘手问题。虽然电脑、平板电脑和智能电视机可以通过网络连接,但彼此内容的切换及资源共享非常不方便。家庭云的出现,使家中各设备连接得更紧密,多个设备的互联及管理变得简单、便捷,各屏幕间内容的无缝衔接及家中各设备的资源共享得以轻松实现。家庭云为构建强大完备的家庭信息、娱乐中心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家庭云
各界期盼以久的苹果2014年秋季新品发布会终于在9月10日如期举行。在发布会上,苹果发布了新产品iPhone 6、iPhone 6 Plus、Apple手表以及与之相关的功能与服务。发布会结束后,国内媒体一片吐槽,众口一词称苹果新品乏善可陈。  不过,以本人的观察,这次苹果新品创新点不少,全面继承了苹果自乔布斯以来,注重细节、追求审美体验的伟大风格。在本次众多的创新点中,其中三项创新,可谓“重大”
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和移动通信之后的又一次信息产业的革命性发展。物联网被正式列为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物联网产业具有产业链长、涉及多个产业群的特点,其应用范围几乎覆盖了各行各业。近年来,我国中央政府及各地方政府对物联网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不断深入,“政策先行、技术主导、需求驱动”成为我国物联网发展的主要模式。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物联网产业规模已经从2009年的1700多亿元增长到20
浪潮“K迁工程”全面启动主机国产化替代  本报讯 1月15日,浪潮在京举行国产主机应用峰会暨K迁工程发布会,全面推动天梭K1规模化替代国外小型机的进程。一年前,浪潮成功研制出中国第一台自主主机天梭K1,这是“十一五”期间国家863计划“高端容错计算机”项目成果,使中国成为全球第三个掌握最新主机技术的国家。之后,浪潮开始了国产主机的应用之路。“K迁工程”是浪潮全面推进国产主机应用、打破国外对主机产业
近20年来,Darren Moore无论在哪工作,都扮演着SAP高级编程语言专家的角色,被称为精通ABAP(Advanced Business Application Programming,高级企业应用编程语言)的家伙。而在学习ABAP之前,Moore是一名Netware网络工程师,负责为中小企业安装、调试网络。  无论是Novell的NetWare、SAP的ABAP,还是其他热门的技术,Moo
“对以专业的城市清洁能源运营商为发展愿景的深圳燃气而言,对绿色IT的追求是很顺利成章的。”深圳燃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称深圳燃气)副总裁郭加京告诉计算机世界记者。  创建于1982年的深圳燃气,在过去的30多年时间里高速成长。2012年,这家于2009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拥有总资产96.79亿元人民币,年销售收入89.67亿元人民币。  “过去的深圳燃气成长很快,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深圳市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