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学校园文化是大学生接受思想道德教育、实现政治社会化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具有潜移默化而又深刻的影响力。关于文化对人不可抗拒的影响力,迪韦尔热曾经论述道:“文化是有规范性的,也就是说文化组成一整套行动准则,人们从中感到必须在某种程度上服从这些准则。但这种规范性不一定是强制的,通常由价值观而不是由惩罚来说明为什么一个文化整体的成员必须服从它的准则。”随着全球化、网络化的发展,大学校园文化日益呈现多元化的特征。建设一个怎样的校园文化,如何保证校园文化健康发展,是一个值得认真思考的重要话题。在当代,建设大学校园文化,要以各种文化形式为载体,努力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导的大学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大学校园文化可从以下三方面来认识。
保证校园文化健康发展,用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校园文化
进行正面引导和指导。
大学作为培养人才、集散知识、传播科学和思想价值观念的重要阵地,其校园文化具有不同于其他社会群体文化的特质,是一种特殊的社会亚文化,它以知识的密集性、信息的广泛性、思想的活跃性为主要特征。随着全球化、网络化的发展,大学校园已成为各种社会思潮的文化栖息之地,呈现出一种丰富而多样的文化生态景观。
大学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引领社会文化方向的重要作用,应当坚持正确的文化方向,首先要有正面引导。大学校园文化环境虽然具有多维性,但其中总有一种占主导地位的文化形态,这种占主导地位的文化形态具有特定的价值体系,从而使校园文化环境体现出鲜明的导向性。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引导校园文化,应当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正确认识传统,同时也要引导学生了解其他外来文化,正视其他外来文化,加强中国文化与外来文化的沟通与了解,树立文化自觉观念,清除盲目崇洋和文化虚无,增强大学生的时代使命感,使大学校园文化向健康的方向繁荣发展。
保证校园文化的健康发展,坚持弘扬主旋律和提倡多样性有机统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主流意识形态如何在大学文化领域中不被各种思想意识消解,保持其主导地位,同时又能让主流与各种非主流意识形态在差异与冲突中,为繁荣大学学术文化,保持大学思想创新的活力,为主流意识形态的创新和发展提供源头活水,这是大学文化建设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既要突显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导方向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更须注意的是同时也要倡导多样性,允许其他意识形态的存在与争鸣,建立大学足够的文化生存空间。要划清学术理论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和宣传、以及日常生活思想意识三个层面的区别,对不同的社会意识层面采取不同的对待方式。在学术层面,要防止政治强制干预,鼓励学术思想的自由探索和不同学术思想与学派的存在与争鸣;在思想政治教育和宣传层面,要旗帜鲜明,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大力弘杨民族精神、社会道德和先进文化。要及时吸收学术研究成果作为宣传教育的理论基础,以增强教育的时代感、实效性和说服力;在日常生活层面,尊重个人文化选择,允许思想观念多样性存在和争辩,给予其合法生存的权力。
保证校园文化的健康发展,必须建立合理的组织体系。学校的文化组织可分为两个层次。一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指导性机构,二是以学生社团为主体的学生组织。校园文化的指导性机构主要是指宣传部、学生处、团委等机构。这些部门要改进和完善各类文化组织的功能和特点,尽可能使他们达到政治性、知识性、专业性、娱乐性相结合,使自发与指导恰当地统一起来。为此,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党委及各级党组织都要重视校园文化建设,首先要作出总体设计,经常督促、检查和落实,保证校园文化沿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建立和培养一支校园文化建设的骨干队伍,保证社团组织的连续性,使其能够不断地从事研究,指导以及具体组织活动。有条件的院校要建立一支专业或半专业的队伍,以学生骨干构成梯队,以有专长、有理论、有热情的教师作指导,培养优秀分子,带动一般,使校园文化建设具有连贯性、持久性。还要注意加强整体性、协调性。学校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学生的全面成长,校园文化建设是促进学生提高政治思想素质的重要手段。因此,学校的各个部门都要尽可能地为校园文化建设开绿灯,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
以各种文化形式为载体开展形式
多样的活动,提升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体系在精神文化中的影响力。
文化的内涵是多层次的,文化有多种表现形式。大学校园文化主要由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构成。大学物质文化,是大学发展过程中积累下来的外在物化形式的总称,是精神文化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载体。从形态上大体可分为基础设施、环境布局等。大学精神文化,是指大学校园里由师生长期创造的特定的一种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它承载着特定的思想文化、价值取向、情感和风气,包括学校的历史传统、校风、人际关系、精神氛围等,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经过多年的实践和发展,校园精神文化的内容不断充实,形式丰富多彩,逐步形成了思想文化活动、科技学术活动、自主实践活动和文娱体育活动等多种文化类型。其中,思想文化活动直接触及校园文化的精神内核,对青年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政治观的形成和发展都有重要影响。
大学思想文化活动首先要开展校风建设,挖掘大学精神。校风作为构成校园精神文化的重要环境因素,体现着一个学校的精神风貌和独特气质。大学要引领社会文化的前进方向,体现先进的办学理念,必须把学校精神的培育作为长远目标。在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下,把学校精神的培育与具体的教育实践相结合。
还要精心设计富有鲜明思想主题的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学生良好思想品行的养成,需要通过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来培养。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精神文化中的影响力,校园文化的开展要以活动为载体,以广大学生的广泛参与为基础进行。学校要充分利用学生组织和各种社团举办活动。学生社团作为一种非正式群体组织形式,大都具有组织结构松散和活动方式灵活多样的特点。这些活动对大学生来讲是保持身心全面健康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也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导的大学精神文化不可缺少的重要载体。但要注意加强管理,热心扶植,适时引导。
注重校园生活场景的营造,
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在物质文化中的教育渗透作用。
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精神文化是目的,物质文化是实现目的的基础和保障。良好的物质文化环境,是与精神文化氛围相辅相成的。
校园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显形文化,能为人们的感官所直接触及,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它包括校园的地理位置、地形风貌等自然环境,校园的各种建筑、教学科研设备、文化设施和生活设施,以及校园里大小园林、草地、花坛、道路等硬件工程的合理布局。学校物质环境并不是一种纯粹的自然环境,而是经过一代又一代的教育工作者精心设计和改造的一种具有教育性作用的教育环境。因此,在对学校物质环境的整体规划中,应充分考虑学校物质环境对学生影响的多样性,把它不仅仅作为一种具体的校园规划,而是作为学校教育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来进行系统开发,从如何使物质环境与校园精神文化氛围相协调,如何有助于学生思想道德发展角度来进行考虑,使学校物质环境成为具有教育性意义的一种环境。
大学物质文化环境营造要符合育人环境的特点。这样的物质文化环境不但包括建筑设施,园林绿化,还包括生活服务的管理。这一切都要围绕环境思想育人这一中心来设计安排,使其既具有方便、宜人的实用功能,又在和谐、幽雅的氛围中有益于熏陶情感,启迪思想。古老的牛津大学在校园各处挂一块盾形徽或一幅肖像,以便偶尔提醒师生记得为学院增添光辉的先行者。我国许多有历史传统的著名大学,都有历史名人塑像、纪念碑以及主题雕塑,这些人文景观都激发后人刻苦求知、奋发向上,给生活于其中的人们潜在的思想影响和振奋的力量。
校园物质文化建设还应注意整体规划,精心设计,合理布局。因地、因时制宜,寓思想和文化教育于环境建设中,使思想性、艺术性与时代感结合,并且通过具有象征意义的标志性建筑物的建立,特殊意义命名的园景的修建,办公室、教室的布置,校园雕塑的摆放等,展现出具有鲜明时代主题和思想价值意义的物质文化,使得优美的校园环境,形成一个巨大的无形教育场景,发挥出思想文化教育的潜在影响力。
(作者系重庆医科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
(责任编辑郝幸田)
保证校园文化健康发展,用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校园文化
进行正面引导和指导。
大学作为培养人才、集散知识、传播科学和思想价值观念的重要阵地,其校园文化具有不同于其他社会群体文化的特质,是一种特殊的社会亚文化,它以知识的密集性、信息的广泛性、思想的活跃性为主要特征。随着全球化、网络化的发展,大学校园已成为各种社会思潮的文化栖息之地,呈现出一种丰富而多样的文化生态景观。
大学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引领社会文化方向的重要作用,应当坚持正确的文化方向,首先要有正面引导。大学校园文化环境虽然具有多维性,但其中总有一种占主导地位的文化形态,这种占主导地位的文化形态具有特定的价值体系,从而使校园文化环境体现出鲜明的导向性。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引导校园文化,应当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正确认识传统,同时也要引导学生了解其他外来文化,正视其他外来文化,加强中国文化与外来文化的沟通与了解,树立文化自觉观念,清除盲目崇洋和文化虚无,增强大学生的时代使命感,使大学校园文化向健康的方向繁荣发展。
保证校园文化的健康发展,坚持弘扬主旋律和提倡多样性有机统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主流意识形态如何在大学文化领域中不被各种思想意识消解,保持其主导地位,同时又能让主流与各种非主流意识形态在差异与冲突中,为繁荣大学学术文化,保持大学思想创新的活力,为主流意识形态的创新和发展提供源头活水,这是大学文化建设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既要突显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导方向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更须注意的是同时也要倡导多样性,允许其他意识形态的存在与争鸣,建立大学足够的文化生存空间。要划清学术理论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和宣传、以及日常生活思想意识三个层面的区别,对不同的社会意识层面采取不同的对待方式。在学术层面,要防止政治强制干预,鼓励学术思想的自由探索和不同学术思想与学派的存在与争鸣;在思想政治教育和宣传层面,要旗帜鲜明,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大力弘杨民族精神、社会道德和先进文化。要及时吸收学术研究成果作为宣传教育的理论基础,以增强教育的时代感、实效性和说服力;在日常生活层面,尊重个人文化选择,允许思想观念多样性存在和争辩,给予其合法生存的权力。
保证校园文化的健康发展,必须建立合理的组织体系。学校的文化组织可分为两个层次。一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指导性机构,二是以学生社团为主体的学生组织。校园文化的指导性机构主要是指宣传部、学生处、团委等机构。这些部门要改进和完善各类文化组织的功能和特点,尽可能使他们达到政治性、知识性、专业性、娱乐性相结合,使自发与指导恰当地统一起来。为此,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党委及各级党组织都要重视校园文化建设,首先要作出总体设计,经常督促、检查和落实,保证校园文化沿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建立和培养一支校园文化建设的骨干队伍,保证社团组织的连续性,使其能够不断地从事研究,指导以及具体组织活动。有条件的院校要建立一支专业或半专业的队伍,以学生骨干构成梯队,以有专长、有理论、有热情的教师作指导,培养优秀分子,带动一般,使校园文化建设具有连贯性、持久性。还要注意加强整体性、协调性。学校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学生的全面成长,校园文化建设是促进学生提高政治思想素质的重要手段。因此,学校的各个部门都要尽可能地为校园文化建设开绿灯,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
以各种文化形式为载体开展形式
多样的活动,提升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体系在精神文化中的影响力。
文化的内涵是多层次的,文化有多种表现形式。大学校园文化主要由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构成。大学物质文化,是大学发展过程中积累下来的外在物化形式的总称,是精神文化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载体。从形态上大体可分为基础设施、环境布局等。大学精神文化,是指大学校园里由师生长期创造的特定的一种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它承载着特定的思想文化、价值取向、情感和风气,包括学校的历史传统、校风、人际关系、精神氛围等,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经过多年的实践和发展,校园精神文化的内容不断充实,形式丰富多彩,逐步形成了思想文化活动、科技学术活动、自主实践活动和文娱体育活动等多种文化类型。其中,思想文化活动直接触及校园文化的精神内核,对青年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政治观的形成和发展都有重要影响。
大学思想文化活动首先要开展校风建设,挖掘大学精神。校风作为构成校园精神文化的重要环境因素,体现着一个学校的精神风貌和独特气质。大学要引领社会文化的前进方向,体现先进的办学理念,必须把学校精神的培育作为长远目标。在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下,把学校精神的培育与具体的教育实践相结合。
还要精心设计富有鲜明思想主题的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学生良好思想品行的养成,需要通过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来培养。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精神文化中的影响力,校园文化的开展要以活动为载体,以广大学生的广泛参与为基础进行。学校要充分利用学生组织和各种社团举办活动。学生社团作为一种非正式群体组织形式,大都具有组织结构松散和活动方式灵活多样的特点。这些活动对大学生来讲是保持身心全面健康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也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导的大学精神文化不可缺少的重要载体。但要注意加强管理,热心扶植,适时引导。
注重校园生活场景的营造,
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在物质文化中的教育渗透作用。
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精神文化是目的,物质文化是实现目的的基础和保障。良好的物质文化环境,是与精神文化氛围相辅相成的。
校园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显形文化,能为人们的感官所直接触及,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它包括校园的地理位置、地形风貌等自然环境,校园的各种建筑、教学科研设备、文化设施和生活设施,以及校园里大小园林、草地、花坛、道路等硬件工程的合理布局。学校物质环境并不是一种纯粹的自然环境,而是经过一代又一代的教育工作者精心设计和改造的一种具有教育性作用的教育环境。因此,在对学校物质环境的整体规划中,应充分考虑学校物质环境对学生影响的多样性,把它不仅仅作为一种具体的校园规划,而是作为学校教育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来进行系统开发,从如何使物质环境与校园精神文化氛围相协调,如何有助于学生思想道德发展角度来进行考虑,使学校物质环境成为具有教育性意义的一种环境。
大学物质文化环境营造要符合育人环境的特点。这样的物质文化环境不但包括建筑设施,园林绿化,还包括生活服务的管理。这一切都要围绕环境思想育人这一中心来设计安排,使其既具有方便、宜人的实用功能,又在和谐、幽雅的氛围中有益于熏陶情感,启迪思想。古老的牛津大学在校园各处挂一块盾形徽或一幅肖像,以便偶尔提醒师生记得为学院增添光辉的先行者。我国许多有历史传统的著名大学,都有历史名人塑像、纪念碑以及主题雕塑,这些人文景观都激发后人刻苦求知、奋发向上,给生活于其中的人们潜在的思想影响和振奋的力量。
校园物质文化建设还应注意整体规划,精心设计,合理布局。因地、因时制宜,寓思想和文化教育于环境建设中,使思想性、艺术性与时代感结合,并且通过具有象征意义的标志性建筑物的建立,特殊意义命名的园景的修建,办公室、教室的布置,校园雕塑的摆放等,展现出具有鲜明时代主题和思想价值意义的物质文化,使得优美的校园环境,形成一个巨大的无形教育场景,发挥出思想文化教育的潜在影响力。
(作者系重庆医科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
(责任编辑郝幸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