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订时明确提出,在数学教学中应当引导学生感悟建模过程,发展“模型思想”。小学是学生学习生涯的基础阶段,需为学生在多种学科的学习中打好学习基础。在学习中,教师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和已有的经验出发,引导他们将实际问题初步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运用,进而对数学学习获得更加深刻的理解和喜爱。本文将对小学数学“模型思想”的渗透谈谈粗浅的看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 渗透模型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2-0150-01
一、“模型思想”融入课堂的意义
在小学的数学教学中,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还需在传统教育模式的基础上,将教学模式进行完善。教师在相关技能培训的过程中没有充分的接触到数学渗透模型的课程,因此,多数教师因对其的使用经验不足,不能够掌握该模式的使用重点,因此,尚未将数学渗透模式的主要思想充分的展现。因此,教师需对其的具体方式进行了解,通过渗透模型的思想加强学生对数学相关知识的认识与使用。若能够充分的发挥该种模式的作用,可让学生加深对数学意义的理解,并使学生将数学知识与其他相关知识相结合,增强数学所发挥的作用,而达成以上作用的前提就是使用数学模型。该种教学方式在数学课堂中的使用方法就是,将抽象的数学概念进行具体化的转换,让学生总结出其中的规律以及相关的理论知识,从而在解题的过程中形成模型,逐渐使学生养成正确的解题习惯以及严谨的思维模式。
二、“模型思想”进入课堂的方式
(一)增加师生互动,将教学内容贴近生活
由于每节课的时长大概为40分钟,学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有限,但数学又是环环相扣的学科,为避免学生溜号,教师还需注重增加与学生进行课堂互动的频率。在提问中,教师可尽量使用情境创设的方式,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的对相关内容能进行理解与思考。例如在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教材中,学习分数乘除计算时,教师可举生活中的例子,“每人都有二分之一的苹果,那班级里一共46人,一共需要多少苹果呢”。可先抛出问题,让學生进行思考,使学生形成简单的思维模型,也可在教室中寻找相关例子,使学生对分数的运算有基本的思考与印象。
(二)注重将数学各项知识建立联系
在数学科目中会涉及到多种的概念、公式、定律以及法则等多种相关的知识内容,在教学过程中需将多种数学知识进行整合,并提倡学生将其灵活的应用到数学的学习中。教师可将所有的知识点看成是整体统一的模型,但是需要注重如何将各项知识进行衔接。在小学的数学中,模型的设计虽不能够在全部内容中使用,但可以在部分情况用于题目相关文字或符号表示各项数量的关系,若题型复杂,可用部分字母代替数字规律。例如在数学题目中,“自行车每分钟行驶100米,摩托车每分钟行驶200米,在5分钟之后,两者在约定地点相遇,两者的起点位置相距多少米?”教师可选两名学生进行现场表演,让其他学生提出意见,使全体学生都能够参与其中,并积极思考问题的解答方式。在表演结束后,教师可让学生利用自身的认识,参考题目数据画线段图,教师可对部分学生进行适当的指导,在该过程中,教师需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让学生说出在题目中发现的特点与相关的知识,教师最后在黑板上总结题目内容,并给出正确的解题思路。该类题型便是能够利用数学模型来向学生渗透数学知识,学生通过画线段图,对题目进行梳理与研究,在思维中形成简单的概念模型,教师便引导学生对速度、时间、路程三者关系的转换学习。该种模式的渗透能够使学生更快的接受数学的知识内容,并让学生了解怎样将三者进行转换,并充分的以该种思维模型解答相关的题目[1]。
(三)使师生之间对模型的教学模式形成正确的意识
教师应具有学习该种建模教学的意识,可通过相关的例子,学习使用技巧,掌握该种模式的核心作用,用建模的思维去进行小学数学的课堂教育,从而在实践中总结建模思想向学生渗透的方式。通过教师在教学中的影响,向学生渗透建模的意识,通过学生的数学能力,利用其思维观察数学题目中各项数据变化的规律,以数学模型的方式去解决相关问题。
三、结语
小学生的思维虽尚不成熟,但是其在学习中能够更加深刻的对新知识形成印象,并养成学习习惯。由于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并能够与其他相关的科目相联系,在学生后续的学习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小学数学教师更应注重打好学生的基础,让学生灵活利用建模思维,更高效的学习数学知识。
参考文献:
[1]黄易平.关于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模型思想的相关思考[J].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2015(36):87-88.
【关键词】小学数学 渗透模型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2-0150-01
一、“模型思想”融入课堂的意义
在小学的数学教学中,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还需在传统教育模式的基础上,将教学模式进行完善。教师在相关技能培训的过程中没有充分的接触到数学渗透模型的课程,因此,多数教师因对其的使用经验不足,不能够掌握该模式的使用重点,因此,尚未将数学渗透模式的主要思想充分的展现。因此,教师需对其的具体方式进行了解,通过渗透模型的思想加强学生对数学相关知识的认识与使用。若能够充分的发挥该种模式的作用,可让学生加深对数学意义的理解,并使学生将数学知识与其他相关知识相结合,增强数学所发挥的作用,而达成以上作用的前提就是使用数学模型。该种教学方式在数学课堂中的使用方法就是,将抽象的数学概念进行具体化的转换,让学生总结出其中的规律以及相关的理论知识,从而在解题的过程中形成模型,逐渐使学生养成正确的解题习惯以及严谨的思维模式。
二、“模型思想”进入课堂的方式
(一)增加师生互动,将教学内容贴近生活
由于每节课的时长大概为40分钟,学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有限,但数学又是环环相扣的学科,为避免学生溜号,教师还需注重增加与学生进行课堂互动的频率。在提问中,教师可尽量使用情境创设的方式,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的对相关内容能进行理解与思考。例如在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教材中,学习分数乘除计算时,教师可举生活中的例子,“每人都有二分之一的苹果,那班级里一共46人,一共需要多少苹果呢”。可先抛出问题,让學生进行思考,使学生形成简单的思维模型,也可在教室中寻找相关例子,使学生对分数的运算有基本的思考与印象。
(二)注重将数学各项知识建立联系
在数学科目中会涉及到多种的概念、公式、定律以及法则等多种相关的知识内容,在教学过程中需将多种数学知识进行整合,并提倡学生将其灵活的应用到数学的学习中。教师可将所有的知识点看成是整体统一的模型,但是需要注重如何将各项知识进行衔接。在小学的数学中,模型的设计虽不能够在全部内容中使用,但可以在部分情况用于题目相关文字或符号表示各项数量的关系,若题型复杂,可用部分字母代替数字规律。例如在数学题目中,“自行车每分钟行驶100米,摩托车每分钟行驶200米,在5分钟之后,两者在约定地点相遇,两者的起点位置相距多少米?”教师可选两名学生进行现场表演,让其他学生提出意见,使全体学生都能够参与其中,并积极思考问题的解答方式。在表演结束后,教师可让学生利用自身的认识,参考题目数据画线段图,教师可对部分学生进行适当的指导,在该过程中,教师需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让学生说出在题目中发现的特点与相关的知识,教师最后在黑板上总结题目内容,并给出正确的解题思路。该类题型便是能够利用数学模型来向学生渗透数学知识,学生通过画线段图,对题目进行梳理与研究,在思维中形成简单的概念模型,教师便引导学生对速度、时间、路程三者关系的转换学习。该种模式的渗透能够使学生更快的接受数学的知识内容,并让学生了解怎样将三者进行转换,并充分的以该种思维模型解答相关的题目[1]。
(三)使师生之间对模型的教学模式形成正确的意识
教师应具有学习该种建模教学的意识,可通过相关的例子,学习使用技巧,掌握该种模式的核心作用,用建模的思维去进行小学数学的课堂教育,从而在实践中总结建模思想向学生渗透的方式。通过教师在教学中的影响,向学生渗透建模的意识,通过学生的数学能力,利用其思维观察数学题目中各项数据变化的规律,以数学模型的方式去解决相关问题。
三、结语
小学生的思维虽尚不成熟,但是其在学习中能够更加深刻的对新知识形成印象,并养成学习习惯。由于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并能够与其他相关的科目相联系,在学生后续的学习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小学数学教师更应注重打好学生的基础,让学生灵活利用建模思维,更高效的学习数学知识。
参考文献:
[1]黄易平.关于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模型思想的相关思考[J].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2015(36):8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