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法、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回顾我区实施“每天锻炼一小时”的活动历程,从体育课的实施现状、校领导、体育教师和家长的态度、体育教师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探讨我区每天锻炼一小时活动实施不彻底的原因并提出对策及建议,提高办学综合质量。同时对培养学生终生体育意识、养成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缓解学生学业压力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1 前言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意见》指出各中小学要认真执行国家课程标准,保质保量上好体育课,全面实行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若在校期间当天没有体育课,学校应保证学生每天在校期间锻炼时间达到一小时。体育教育不但能全面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而且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健康意识,在我国基础教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体育课程是实现体育教育的主要途径,课外体育锻炼则是学校体育教育的延伸,是学校体育文化,学生体育素质涵养的重要体现。尽管该《意见》颁布已有多年,但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升学压力的增大,注重竞技轻视课外体育活动,对活动的宣传力度不够,对活动的实施方式不明确,对活动缺少有效的监察与管理,让看似每天锻炼一小时的活动实施起来轻而易举,实则困却难重重。甚至有些教师和家长生怕学生锻炼受伤,影响正常的学习,更是让原本因学习压力倍增而健康体质下降,身体生长发育不均衡的学生健康状况火上浇油,中小学生体质大不如前也变成了无可厚非的事实。因此,认真贯彻落实每天锻炼一小时的活动成了当务之急,学校及体育教师还应细解课程标准内涵,按照“五育并举”和“体育核心素养”培养要求的指导思想,结合我市初中体育多样化的精神,为学生探寻一个适合当地学生的且锻炼形式趣味化,锻炼内容多样化的体育锻炼模式,切实保证每位学生都能在校期间做到每天锻炼一小时的。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我区10所公立初中,其中每校1位体育分管领导、每校5位体育教师和全区1000名学生为调查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利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知网等大量的信息资源,收集大量相关文献材料,为本研究提供了有力翔实的资料。
2.2.2 问卷调查法
根据研究需要发放“关于我区每天锻炼一小时实施情况”学生问卷1000份,回收1000份,有效问卷974份,回收率100%,有效率,97.4%;发放“关于我区每天锻炼一小时实施情况”教师问卷50份,回收50份,有效问卷50份,回收率100%,有效率,100%;發放“关于我区每天锻炼一小时实施情况”分管领导问卷10份,回收10份,有效问卷10份,回收率100%,有效率,100%。
2.2.3 数理统计法
对问卷进行整理归类,用Excel进行统计分析、总结,为文章提供数据依据。
3 研究结果和分析
3.1 我区初中生每天体育锻炼时长现状分析
通过对10所中学的学生调查显示,29.46%的学生每天锻炼时间少于30分钟,48.87%的学生每天锻炼时间在30至60分钟之间,仅有21.66%的学生每天锻炼时间超过一小时。尽管数据显示大部分学生每天锻炼的时间能保证一小时,但锻炼强度、密度却让人值得深思。通过调查与访问,也发现在保证每天参加锻炼时间满足一小时以上的21.66%的学生中,男生占了绝大部分。这也从侧面反映出男生生性活泼、好动,对体育活动充满热情,女生相对而言较为文静。另外学校的监管力度不够、家长担心学生活动受伤、活动计划落实不到位等因素,大部分学生认为到操场散散步也算参与了每天一小时的活动,其实这是落实每天锻炼一小时活动中存在的很大的误区,也是导致学生体质不断下降的主要因素之一。
3.2 体育、体活课及两操的现状分析
表2显示,49.38%的学生和48%的体育教师表示偶尔会受到本校其他学科教师占用体育课或者体活课的情况; 17.35%的学生和34%的体育教师表示从未受到本校其他学科教师占用体育课或者体活课的情况;33.47%的学生和18%的体育教师表示经常会受到本校其他教师抢占体育或者体活课的情况。通过调查及访谈发现,甚至有些教师应拖延随堂测试时间而占用大课间操时间,通常在雨雪天气发生的概率较大。并且学校为提高学生文化成绩,老师拖课现象也日趋严重,学生不仅要面对课间拖课、下课纠错补漏之外,还要在临近各种考试之际,对体育课的时间走进来的是主课老师的状况也已习以为常。在一味追求成绩的同时,学生的活动时间被频繁占用,虽然部分学生的成绩有所提高,但换来的代价却是绝大部分学生的身体素质每况愈下。这种现象显然与深化教学改革,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的相关文件规定下,教育部明确要求每周安排3节体育课,2节活动课,任何学校不得以任何理由和借口占用体育课时的精神背道而驰。在要求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现代教育中,这种重智育而轻体育的思想,严重扰乱了正常的体育课堂教学,也阻碍了学校“每天锻炼一小时”活动的开展。
3.3 学生对参加体育锻炼重要性的认识
通过调查发现21%的学生表示参加体育锻炼非常重要;63%的学生表示对体育锻炼重要性持无所谓态度;15.2%的学生表示参加体育锻炼对自身并不重要。通过访谈,发现学生对于参加体育锻炼,尤其是体育课外的体育锻炼的认识性不足。导致这一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在于现在的学生物质条件优越,喜欢彰显个性的新鲜事物,对于某一爱好的持续性较低,不注重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未有终生体育的思维意识,而体育锻炼本身就是一项持久且枯燥乏味的活动。因此,应该通过社会、学校、教师、家长等多方的正确引导,加强学生对课外体育锻炼的认识,培养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主动性,才能推动每天锻炼一小时指导意见的推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水平的提高。 3.4 体育教师师资建设现状分析
随着二期课改的推行与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体育教师的教学理念也应不断更新,以适应新时代学生的需求。但从表3得知,我区体育教师年龄20-40岁的中青年教师百分比总和远低于41-50岁体育教师的百分比。众所周知,学生运动技能的获得需要体育教师对动作技术正确的示范,随着体育教师年龄的不断增加,体育教师示范的技术动作变得不精确、不熟练,严重影响学生对动作技术的理解与运用。同时,通过体育教师访谈得知,大部分年龄较大的体育教师已完成职称评定且受传统教学思维定式的影响,总体学历不高,且对于教师继续教育要求较低,在大数据信息时代,他们认为学生会的比老师多,传统的教学形式已经满足不了课改形势下的创新教学及多媒体教学要求,这些因素对年龄较大的体育教师的心理造成了重大的冲击,给他们带来了重大的心理负担。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1)我区各学校“三体两活两操”的实施情况总体较好,尽管体育教师的基本课时量能保证,但仍能出现学校缺乏有效的监管,未能保证学生充分的课外体育锻炼时间,体育课被占用现象普遍,致使学生缺少课外体育锻炼时间的现象。同时教学内容简单,两操质量差,有时还会出现放羊式的教学,而且大多数学校学校对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监管力度不大和课内外锻炼评价机制过于简单,在校期间的课外体育锻炼或体育活动课均由学生自主选择参与,无法保证体活课及课外活动的质量,使“每天锻炼一小时”政策的落实质量大打折扣,这也是直接导致学生体质下降的重要因素之一。
(2)学生对于体育锻炼重要性的认识较弱,或许是因为绝大多数学生觉得学业负担较重,没有时间去参加,因而抱有对参加体育锻炼的重要性持无所谓的态度,这种想法的产生影响着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每天锻炼一小时”政策意见的实施。
(3)我区各校老中青体育教师配备基本合理,但教师年龄趋于老龄化,老教师教学理念较守旧、教学能力及精力有所下降,教师继续教育层次较低,减缓了“每天锻炼一小时”体制的实施进度,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体质的增长。
4.2 建议
(1)让“保证每天锻炼一小时”正在落到实处,学校加强体育锻炼监管力度,完善学生体育锻炼评价体系,在实质解决学生运动时间少、运动量小的基础上,杜绝占课行为,科学的安排锻炼时间、锻炼密度及锻炼强度,充分利用晨练、大课间操及课间的有效时间安排有利于学生开展与身心发展的运动项目。
(2)构建紧密的家校互动机制,利用家校互动平臺结合多媒体设备及技术,向家长及学生推送一系列对青少年运动健康具有建设性的建议及每天锻炼一小时运动处方。通过对参加体育锻炼重要性的大力宣传,提高家长及学生对体育锻炼重要性的认知度,促使学生养成正确且持之以恒的体育锻炼习惯。
(3)大力引进中青年体育教师,为体育教师师资队伍建设注入新鲜血液,加强学习体育教师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基本素质;创建激励评价体系,促进老教师自我学习、自我发展的动力;加强跨区跨校的体育学习交流,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提高体育教师自身技能水平及教学水平。
(作者单位:上海市毓秀学校)
1 前言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意见》指出各中小学要认真执行国家课程标准,保质保量上好体育课,全面实行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若在校期间当天没有体育课,学校应保证学生每天在校期间锻炼时间达到一小时。体育教育不但能全面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而且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健康意识,在我国基础教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体育课程是实现体育教育的主要途径,课外体育锻炼则是学校体育教育的延伸,是学校体育文化,学生体育素质涵养的重要体现。尽管该《意见》颁布已有多年,但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升学压力的增大,注重竞技轻视课外体育活动,对活动的宣传力度不够,对活动的实施方式不明确,对活动缺少有效的监察与管理,让看似每天锻炼一小时的活动实施起来轻而易举,实则困却难重重。甚至有些教师和家长生怕学生锻炼受伤,影响正常的学习,更是让原本因学习压力倍增而健康体质下降,身体生长发育不均衡的学生健康状况火上浇油,中小学生体质大不如前也变成了无可厚非的事实。因此,认真贯彻落实每天锻炼一小时的活动成了当务之急,学校及体育教师还应细解课程标准内涵,按照“五育并举”和“体育核心素养”培养要求的指导思想,结合我市初中体育多样化的精神,为学生探寻一个适合当地学生的且锻炼形式趣味化,锻炼内容多样化的体育锻炼模式,切实保证每位学生都能在校期间做到每天锻炼一小时的。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我区10所公立初中,其中每校1位体育分管领导、每校5位体育教师和全区1000名学生为调查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利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知网等大量的信息资源,收集大量相关文献材料,为本研究提供了有力翔实的资料。
2.2.2 问卷调查法
根据研究需要发放“关于我区每天锻炼一小时实施情况”学生问卷1000份,回收1000份,有效问卷974份,回收率100%,有效率,97.4%;发放“关于我区每天锻炼一小时实施情况”教师问卷50份,回收50份,有效问卷50份,回收率100%,有效率,100%;發放“关于我区每天锻炼一小时实施情况”分管领导问卷10份,回收10份,有效问卷10份,回收率100%,有效率,100%。
2.2.3 数理统计法
对问卷进行整理归类,用Excel进行统计分析、总结,为文章提供数据依据。
3 研究结果和分析
3.1 我区初中生每天体育锻炼时长现状分析
通过对10所中学的学生调查显示,29.46%的学生每天锻炼时间少于30分钟,48.87%的学生每天锻炼时间在30至60分钟之间,仅有21.66%的学生每天锻炼时间超过一小时。尽管数据显示大部分学生每天锻炼的时间能保证一小时,但锻炼强度、密度却让人值得深思。通过调查与访问,也发现在保证每天参加锻炼时间满足一小时以上的21.66%的学生中,男生占了绝大部分。这也从侧面反映出男生生性活泼、好动,对体育活动充满热情,女生相对而言较为文静。另外学校的监管力度不够、家长担心学生活动受伤、活动计划落实不到位等因素,大部分学生认为到操场散散步也算参与了每天一小时的活动,其实这是落实每天锻炼一小时活动中存在的很大的误区,也是导致学生体质不断下降的主要因素之一。
3.2 体育、体活课及两操的现状分析
表2显示,49.38%的学生和48%的体育教师表示偶尔会受到本校其他学科教师占用体育课或者体活课的情况; 17.35%的学生和34%的体育教师表示从未受到本校其他学科教师占用体育课或者体活课的情况;33.47%的学生和18%的体育教师表示经常会受到本校其他教师抢占体育或者体活课的情况。通过调查及访谈发现,甚至有些教师应拖延随堂测试时间而占用大课间操时间,通常在雨雪天气发生的概率较大。并且学校为提高学生文化成绩,老师拖课现象也日趋严重,学生不仅要面对课间拖课、下课纠错补漏之外,还要在临近各种考试之际,对体育课的时间走进来的是主课老师的状况也已习以为常。在一味追求成绩的同时,学生的活动时间被频繁占用,虽然部分学生的成绩有所提高,但换来的代价却是绝大部分学生的身体素质每况愈下。这种现象显然与深化教学改革,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的相关文件规定下,教育部明确要求每周安排3节体育课,2节活动课,任何学校不得以任何理由和借口占用体育课时的精神背道而驰。在要求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现代教育中,这种重智育而轻体育的思想,严重扰乱了正常的体育课堂教学,也阻碍了学校“每天锻炼一小时”活动的开展。
3.3 学生对参加体育锻炼重要性的认识
通过调查发现21%的学生表示参加体育锻炼非常重要;63%的学生表示对体育锻炼重要性持无所谓态度;15.2%的学生表示参加体育锻炼对自身并不重要。通过访谈,发现学生对于参加体育锻炼,尤其是体育课外的体育锻炼的认识性不足。导致这一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在于现在的学生物质条件优越,喜欢彰显个性的新鲜事物,对于某一爱好的持续性较低,不注重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未有终生体育的思维意识,而体育锻炼本身就是一项持久且枯燥乏味的活动。因此,应该通过社会、学校、教师、家长等多方的正确引导,加强学生对课外体育锻炼的认识,培养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主动性,才能推动每天锻炼一小时指导意见的推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水平的提高。 3.4 体育教师师资建设现状分析
随着二期课改的推行与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体育教师的教学理念也应不断更新,以适应新时代学生的需求。但从表3得知,我区体育教师年龄20-40岁的中青年教师百分比总和远低于41-50岁体育教师的百分比。众所周知,学生运动技能的获得需要体育教师对动作技术正确的示范,随着体育教师年龄的不断增加,体育教师示范的技术动作变得不精确、不熟练,严重影响学生对动作技术的理解与运用。同时,通过体育教师访谈得知,大部分年龄较大的体育教师已完成职称评定且受传统教学思维定式的影响,总体学历不高,且对于教师继续教育要求较低,在大数据信息时代,他们认为学生会的比老师多,传统的教学形式已经满足不了课改形势下的创新教学及多媒体教学要求,这些因素对年龄较大的体育教师的心理造成了重大的冲击,给他们带来了重大的心理负担。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1)我区各学校“三体两活两操”的实施情况总体较好,尽管体育教师的基本课时量能保证,但仍能出现学校缺乏有效的监管,未能保证学生充分的课外体育锻炼时间,体育课被占用现象普遍,致使学生缺少课外体育锻炼时间的现象。同时教学内容简单,两操质量差,有时还会出现放羊式的教学,而且大多数学校学校对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监管力度不大和课内外锻炼评价机制过于简单,在校期间的课外体育锻炼或体育活动课均由学生自主选择参与,无法保证体活课及课外活动的质量,使“每天锻炼一小时”政策的落实质量大打折扣,这也是直接导致学生体质下降的重要因素之一。
(2)学生对于体育锻炼重要性的认识较弱,或许是因为绝大多数学生觉得学业负担较重,没有时间去参加,因而抱有对参加体育锻炼的重要性持无所谓的态度,这种想法的产生影响着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每天锻炼一小时”政策意见的实施。
(3)我区各校老中青体育教师配备基本合理,但教师年龄趋于老龄化,老教师教学理念较守旧、教学能力及精力有所下降,教师继续教育层次较低,减缓了“每天锻炼一小时”体制的实施进度,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体质的增长。
4.2 建议
(1)让“保证每天锻炼一小时”正在落到实处,学校加强体育锻炼监管力度,完善学生体育锻炼评价体系,在实质解决学生运动时间少、运动量小的基础上,杜绝占课行为,科学的安排锻炼时间、锻炼密度及锻炼强度,充分利用晨练、大课间操及课间的有效时间安排有利于学生开展与身心发展的运动项目。
(2)构建紧密的家校互动机制,利用家校互动平臺结合多媒体设备及技术,向家长及学生推送一系列对青少年运动健康具有建设性的建议及每天锻炼一小时运动处方。通过对参加体育锻炼重要性的大力宣传,提高家长及学生对体育锻炼重要性的认知度,促使学生养成正确且持之以恒的体育锻炼习惯。
(3)大力引进中青年体育教师,为体育教师师资队伍建设注入新鲜血液,加强学习体育教师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基本素质;创建激励评价体系,促进老教师自我学习、自我发展的动力;加强跨区跨校的体育学习交流,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提高体育教师自身技能水平及教学水平。
(作者单位:上海市毓秀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