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女朋友怀孕了……
现在的年轻人太不负责!你们不采取预防措施么?
太急,忘了是第一次。没有什么经验。
第一次?现在出了事情怎么办?啊?真是小狗改不了吃屎,老想着这些事……
我今年27岁了,认识个男人比我大8岁,是个有老婆的人了,目前是在香港,到内地出差的时候我们好上了,现在他老婆知道了,寻死觅活的,我很怕闹出人命,就跟那男人说要么就离婚,要么就结束。他答应我会跟老婆离婚,但是他跟我说希望跟他去深圳先同居。
你这个人啊,糊涂不糊涂啊,你有没有脑子啊,呃?半年你就这么相信人家了吗?他说你就信啊?这种男人明显他离婚是办不下来了,你还跟着人家,你不是公然支持人家包二奶嘛!
上述两段谈话你觉得会发生在谁和谁之间?父子?母女?师生?如果我告诉你这是电台中直播的一档心理咨询节目,对话的双方是打电话寻求帮助的听众和电台的节目主持人,你会不会惊讶于这位主持人说话方式的“直接”与“犀利”?而一些诸如“臭不要脸的!”、“狗改不了吃屎!”、“没有脑子”也经常成为这样节目主持人评价听众和观众道德观惯用的评语。在外人看来,这些评语更像是一种人身攻击和语言侮辱,这种节目可能播不了多久就会遭到“封杀”,可是让人大跌眼镜的是,节目非但没有停播,反而还被安排在了黄金时段,而究其原因,竟然是“听众非常喜欢”。
说来也奇怪,这种节目自开播以来就受到了听众和观众的“力挺”,不仅热线电话热的烫手,听众打起电话来也是“前赴后继”,就连主持人下了节目以后还有听众不分时段打进电话咨询,搞得电台导播也哭笑不得。不过即使在节目直播的时候打进了电话,但是却往往遭到一顿训斥,甚至是痛骂,可是他们却还是乐此不疲,一些人表示,他们确实从和主持人的对话中得到了启示;而另一些人则认为那些打电话却遭到痛骂的人是主动“找骂”,动因并不是寻求帮助,而是“被别人骂才舒坦”,这样的人多多少少有受虐的倾向。
专家解读
关键词:冲击疗法 自虐心理 释放压力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这类主持人与求助者互动的内容很简单,没有更多的心理原理支撑,而更多的是斥责、辱骂。实际上,他们的语言功能很像一种心理疗法——冲击疗法。在心理学中,所谓的“冲击疗法”就是指那些在形式上是受到了训斥、但会引发内心的某些觉悟、反省,从而使求助者获得行为的改变和成长,这种治疗方法在心理学中又叫“满灌疗法”。虽然对方的心理会受到冲击和考验,但也会引发对方深入的思考,从而重新对自我有一个新的评价和行为改变。不可否认,那些打电话主动“找骂”的人,或多或少都喜欢甚至“享受”这种冲击,并且将主持人奉为自己的知己和神明,于是,在这种“找骂”的冲击下,他们的心灵得到了平和的保障,他们的行为可能因此而得到改变。
而且,参与这种节目的方式无非是打个电话,或者戴上面具走上舞台,参与到节目中去,这样,打进电话的听众和戴上面具的当事人除了声音和事件之外,没有其他途径更多地暴露自己的个人信息,这种方式让参与节目的当事人心理上感到安全。
很多的求助者确实多少存在被虐待的心理,加上现实生活中压力过大,他们希望在被主持人斥责、怒骂的状态下得到一点心灵的缓解,从而舒解自己过大的精神压力。
许多人愿意“找骂”,像极了《甲方乙方》中傅彪扮演的那个因为妻子时刻对自己言听计从而想要别人虐待自己的“大丈夫”,冯小刚的《甲方乙方》透着一股子黑色幽默,而现实生活中的人主动“找骂”,更像是寻求一种刺激,一种自己想得而得不到却总想一吐为快的自我嘲讽,在这个因为生活节奏加快而压力大增的社会里,“找骂”居然也成为人们释放压力的一种行为,努力“找骂”的现代人,有点无奈,还有点——可怜。
“我也很喜欢这样的节目,不光是我,我们寝室的姐妹们都很喜欢,每晚收听这个节目都成了我们寝室的必修课了。”小林,某大学大三的学生如是说,“(主持人)每天都会遇到一些这样或者那样的人,听他痛骂他们真的是觉得非常有意思。”不过小林也表示,“如果我自己有问题我是不太可能去打这样的电话咨询的,因为我觉得他(电台主持人)很少是从心理学方面分析问题,更多的是斥责和严厉的批评。”
专家解读
关键词:精神发泄猎奇心理平衡心态
主持人的主持风格各有不同,不可能千篇一律,这样也可以满足不同听众的需要。主持人的主持风格与他所接受的教育、个性及形成的个人价值观有密切的关系,内心对人、事、社会现象的看法及反应是主持人持有的价值观的一种心理投射。目前国内的电台、电视台成千上万,但是实事求是地说,这种“以骂应对”的主持风格还是少数的,很多听众以猎奇的心理在收听节目,他们是以第三方的身份来关注这样的节目,他们的心态更多是在看热闹。
很多求助者、收听者在现实生活中,处于弱势状态,或本身价值观的影响让他们对许多问题也看不惯,他们就借助这些主持人的嘴来发泄自己的不满,让自己心态平衡。所以很多听众就是在被虐待心理、猎奇心理、安全心理的驱使下收听了、参与了这个节目,在如今压力遍地的社会,每个人都下意识地寻找可以精神发泄的机会,而听他们“骂人”无疑满足了很多人的这一要求。
收听、收看这样的节目,我们可以明显地感觉到,这种节目主持人的道德感非常强,他们所提倡的尊重长辈、爱护孩子、年轻男女婚前不能发生性行为等等,正是对我们传统道德的一种维护与尊崇,这也为他们在节目中的一些“怒骂”行为写下了注脚。
而且,就我们现在所听到和看到的节目,我们可以这样说,这类主持人有着反主流文化的倾向,一些媒体利用搭建的平台扩大了这种倾向的影响,节目是不缺少观众与听众的,缺少的只是一个可以引起热议的话题,话题有了,节目的收听、收视率也就不成问题了,而这也是某些电台、电视台独辟蹊径,提高节目关注度的方法之一吧。
现在的年轻人太不负责!你们不采取预防措施么?
太急,忘了是第一次。没有什么经验。
第一次?现在出了事情怎么办?啊?真是小狗改不了吃屎,老想着这些事……
我今年27岁了,认识个男人比我大8岁,是个有老婆的人了,目前是在香港,到内地出差的时候我们好上了,现在他老婆知道了,寻死觅活的,我很怕闹出人命,就跟那男人说要么就离婚,要么就结束。他答应我会跟老婆离婚,但是他跟我说希望跟他去深圳先同居。
你这个人啊,糊涂不糊涂啊,你有没有脑子啊,呃?半年你就这么相信人家了吗?他说你就信啊?这种男人明显他离婚是办不下来了,你还跟着人家,你不是公然支持人家包二奶嘛!
上述两段谈话你觉得会发生在谁和谁之间?父子?母女?师生?如果我告诉你这是电台中直播的一档心理咨询节目,对话的双方是打电话寻求帮助的听众和电台的节目主持人,你会不会惊讶于这位主持人说话方式的“直接”与“犀利”?而一些诸如“臭不要脸的!”、“狗改不了吃屎!”、“没有脑子”也经常成为这样节目主持人评价听众和观众道德观惯用的评语。在外人看来,这些评语更像是一种人身攻击和语言侮辱,这种节目可能播不了多久就会遭到“封杀”,可是让人大跌眼镜的是,节目非但没有停播,反而还被安排在了黄金时段,而究其原因,竟然是“听众非常喜欢”。
说来也奇怪,这种节目自开播以来就受到了听众和观众的“力挺”,不仅热线电话热的烫手,听众打起电话来也是“前赴后继”,就连主持人下了节目以后还有听众不分时段打进电话咨询,搞得电台导播也哭笑不得。不过即使在节目直播的时候打进了电话,但是却往往遭到一顿训斥,甚至是痛骂,可是他们却还是乐此不疲,一些人表示,他们确实从和主持人的对话中得到了启示;而另一些人则认为那些打电话却遭到痛骂的人是主动“找骂”,动因并不是寻求帮助,而是“被别人骂才舒坦”,这样的人多多少少有受虐的倾向。
专家解读
关键词:冲击疗法 自虐心理 释放压力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这类主持人与求助者互动的内容很简单,没有更多的心理原理支撑,而更多的是斥责、辱骂。实际上,他们的语言功能很像一种心理疗法——冲击疗法。在心理学中,所谓的“冲击疗法”就是指那些在形式上是受到了训斥、但会引发内心的某些觉悟、反省,从而使求助者获得行为的改变和成长,这种治疗方法在心理学中又叫“满灌疗法”。虽然对方的心理会受到冲击和考验,但也会引发对方深入的思考,从而重新对自我有一个新的评价和行为改变。不可否认,那些打电话主动“找骂”的人,或多或少都喜欢甚至“享受”这种冲击,并且将主持人奉为自己的知己和神明,于是,在这种“找骂”的冲击下,他们的心灵得到了平和的保障,他们的行为可能因此而得到改变。
而且,参与这种节目的方式无非是打个电话,或者戴上面具走上舞台,参与到节目中去,这样,打进电话的听众和戴上面具的当事人除了声音和事件之外,没有其他途径更多地暴露自己的个人信息,这种方式让参与节目的当事人心理上感到安全。
很多的求助者确实多少存在被虐待的心理,加上现实生活中压力过大,他们希望在被主持人斥责、怒骂的状态下得到一点心灵的缓解,从而舒解自己过大的精神压力。
许多人愿意“找骂”,像极了《甲方乙方》中傅彪扮演的那个因为妻子时刻对自己言听计从而想要别人虐待自己的“大丈夫”,冯小刚的《甲方乙方》透着一股子黑色幽默,而现实生活中的人主动“找骂”,更像是寻求一种刺激,一种自己想得而得不到却总想一吐为快的自我嘲讽,在这个因为生活节奏加快而压力大增的社会里,“找骂”居然也成为人们释放压力的一种行为,努力“找骂”的现代人,有点无奈,还有点——可怜。
“我也很喜欢这样的节目,不光是我,我们寝室的姐妹们都很喜欢,每晚收听这个节目都成了我们寝室的必修课了。”小林,某大学大三的学生如是说,“(主持人)每天都会遇到一些这样或者那样的人,听他痛骂他们真的是觉得非常有意思。”不过小林也表示,“如果我自己有问题我是不太可能去打这样的电话咨询的,因为我觉得他(电台主持人)很少是从心理学方面分析问题,更多的是斥责和严厉的批评。”
专家解读
关键词:精神发泄猎奇心理平衡心态
主持人的主持风格各有不同,不可能千篇一律,这样也可以满足不同听众的需要。主持人的主持风格与他所接受的教育、个性及形成的个人价值观有密切的关系,内心对人、事、社会现象的看法及反应是主持人持有的价值观的一种心理投射。目前国内的电台、电视台成千上万,但是实事求是地说,这种“以骂应对”的主持风格还是少数的,很多听众以猎奇的心理在收听节目,他们是以第三方的身份来关注这样的节目,他们的心态更多是在看热闹。
很多求助者、收听者在现实生活中,处于弱势状态,或本身价值观的影响让他们对许多问题也看不惯,他们就借助这些主持人的嘴来发泄自己的不满,让自己心态平衡。所以很多听众就是在被虐待心理、猎奇心理、安全心理的驱使下收听了、参与了这个节目,在如今压力遍地的社会,每个人都下意识地寻找可以精神发泄的机会,而听他们“骂人”无疑满足了很多人的这一要求。
收听、收看这样的节目,我们可以明显地感觉到,这种节目主持人的道德感非常强,他们所提倡的尊重长辈、爱护孩子、年轻男女婚前不能发生性行为等等,正是对我们传统道德的一种维护与尊崇,这也为他们在节目中的一些“怒骂”行为写下了注脚。
而且,就我们现在所听到和看到的节目,我们可以这样说,这类主持人有着反主流文化的倾向,一些媒体利用搭建的平台扩大了这种倾向的影响,节目是不缺少观众与听众的,缺少的只是一个可以引起热议的话题,话题有了,节目的收听、收视率也就不成问题了,而这也是某些电台、电视台独辟蹊径,提高节目关注度的方法之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