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场特殊之年的中日对话,为构建契合新时代要求的中日关系、促进亚洲及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贡献了许多智慧与力量。
“北京-东京论坛”自2005年创办以来,已成为中日两国之间层次较高、规模较大的官民互动综合性交流平台,为促进中日关系发展、增进民众相互理解与互信发挥着重要作用。
今年,在新冠肺炎疫情特殊之时举办的第十六届“北京-东京论坛”,为构建契合新时代要求的中日关系、促进亚洲及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贡献了许多智慧与力量,因而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与好评。
中日应提升互信 共迎挑战
为期两天的论坛,参会嘉宾围绕双边政治与外交、经贸、安全、媒体、数字经济、公共卫生等议题进行了深入地研讨。
如何加强互信、共同应对全球挑战是中日两国人民热切关注的话题之一。
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并未得到很好控制的大背景下,疫情防控取得较好成绩的中国与日本积极分享了自身的经验与成果。中日两国专家学者一致认为,未来中日应继续在疫情防控、数据共享、技术交流方面加强合作,共同推进新冠肺炎疫苗的公平分配,推动世卫组织改革,为全球防控可能新发突发的传染病作出更大的贡献。
针对习近平主席提出在2060年要实现碳中和和菅义伟首相提出2050年实现碳中和这样的共同目标,日本众议院议员、原财务大臣古川祯久表示,两国应紧密合作以应对人类社会共同面对的难题。
中日友好协会常务副会长、前驻日大使程永华指出,中日关系经历了一段困难时期,一段严峻局面,但是在双方领导人的战略引领和各界共同努力之下,两国关系克服了困难,重回正轨,并且保持了一个良好的发展态势,现在两国都在朝着推动构建契合新时代要求的中日关系的方向去努力。中国和日本作为世界第二、第三大经济体和本地区的重要国家,在当前应对疫情以及后疫情时期历史方面和责任都非常的重要。
在防范地区争端与构建东亚和平秩序方面,与会嘉宾均表示,中国与日本应争取建立起新型大国关系,为形成有利于和平发展的地区与世界大国关系框架作出积极贡献。
共同推动亚洲经济重启
在历经8年、31轮谈判之后,2020年11月15日,东盟10国和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共15个亚太国家正式签署了《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EC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签署,标志着当前世界上人口最多、经贸规模最大、最具发展潜力的自由贸易区正式启航。
当前,在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确定性下,保护主义、单边主义、逆全球化给世界经济发展和自由贸易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对此,中日嘉宾一致认为,推动全球化的发展是中日两国的共同理念。正因如此,RCEP也成为本次论坛与会嘉宾十分关注和经常提及的内容。
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外委会主任、财政部原部长楼继伟认为,中国与日本经济互补,RECP的签订给双方带来共同利益。他说,“我们就应该朝着这样一个共同的目标,开创出一个合作的平台,发出我们具体的行动。这是我们当下最应该做的。”
“现在日中两国已经进入了为亚洲和平一起合作,发挥重要作用的时代,尤其在RCEP签订之后,日中今后在亚洲以及世界经济之中构建双赢的关系,必须进一步推进亚洲地区的自由贸易体制。”瑞穗综合研究所株式会社理事长、亚洲开发银行前总裁中尾武彦说。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原商务部副部长魏建国则指出:“RCEP的签订,不仅仅是15个国家生产要素的最佳配置,更重要的是这个市场的消费将会引领全球市场消费。”
在全球经济亟待重启的关键时刻,与会嘉宾也就中日两国怎样推动全球化、助力世界经济早日复苏进行了热烈探讨。
中国发改委学术委员会、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认为,在全球化受到挫折的情况下,以数字全球化、服务全球化、创新全球化、人文全球化为特征的新全球化仍在继续前行。中日双方应加强合作,努力提升中日和东亚产业链、供应链的现代化水平。
日兴Research Center株式会社理事长、日本银行原副总裁山口广秀表示,日中在推动全球化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日中两国应在如何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完成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加强金融合作等两国面临的共同课题上寻找突破口,加强合作,为世界经济复苏提供启示。
共话未来中日合作
在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刚刚结束的对日本、韩国的正式访问中,中日双方确认,要按照两国领导人重要共识精神,面向未来,扎实构建契合新时代要求的中日关系。在论坛开幕的同一天,即2020年11月30日,中日人员往来“快捷通道”正式启动,将为中日疫情背景下加速复工复产合作、助力经济复苏提供重要支撑。
与此同时,中日两国都宣布了碳中和目标、中日两国数字经济合作发展前景广阔、2022年中日将迎来邦交正常化50周年重要节点……正如中国驻日大使孔铉佑所言:“展望未来,‘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正在引领中国开放发展进入新阶段,相信将为中日在科技创新、节能环保、医疗康养、电子商务、第三方市场等具有共性的领域进一步开展高质量务实合作打开新局面。”
对此,科技日报社副社长房汉廷表示,近三年,中国数字经济发展迅速,2017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超过27万亿元,2018年达到31.2万亿元,2019年达到35.8万亿元,占中国经济总量约1/3。但中国从事数字经济的厂商、企业、民众,使用的终端包含大量日本厂商提供的设备和基础元器件。
中日双方在5G、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工业物联网、区块链,包括未来3D打印和机器人等领域的数字技术合作方面相互补充。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刘松认为,中日双方应共同帮助亚洲这个未来十年最重要的数字经济的活跃地,实现快速增长。
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江涛指出,未来数字经济持续发展中,中日两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合作空间非常大。同时,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人工智能作為最重要的驱动力,中日两国乃至全世界要面对共同挑战,包括数据和用户隐私的保护。
除此之外,“媒体对中日关系的思考”也是本次论坛的重点讨论内容之一。
2020年11月17日,第16届北京-东京论坛“中日关系舆论调查”结果发布。两国民众高度重视中日关系的结论一如既往,同时对两国各领域的交流合作持较高期待。但面对复杂变化的国际形势,双方民众对中日关系的认知也出现了一定的不确定性。这其中不难看出媒体对于舆论的引导作用。
对此,王毅外长呼吁两国媒体为中日友好贡献力量:“在信息化、智能化的新时代,大众和社交媒体对两国民众的相互认知和感情互动产生着重要作用,也承担着特殊责任。要追求真实,传递善意,共创未来。”
“北京-东京论坛”自2005年创办以来,已成为中日两国之间层次较高、规模较大的官民互动综合性交流平台,为促进中日关系发展、增进民众相互理解与互信发挥着重要作用。
今年,在新冠肺炎疫情特殊之时举办的第十六届“北京-东京论坛”,为构建契合新时代要求的中日关系、促进亚洲及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贡献了许多智慧与力量,因而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与好评。
中日应提升互信 共迎挑战
为期两天的论坛,参会嘉宾围绕双边政治与外交、经贸、安全、媒体、数字经济、公共卫生等议题进行了深入地研讨。
如何加强互信、共同应对全球挑战是中日两国人民热切关注的话题之一。
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并未得到很好控制的大背景下,疫情防控取得较好成绩的中国与日本积极分享了自身的经验与成果。中日两国专家学者一致认为,未来中日应继续在疫情防控、数据共享、技术交流方面加强合作,共同推进新冠肺炎疫苗的公平分配,推动世卫组织改革,为全球防控可能新发突发的传染病作出更大的贡献。
针对习近平主席提出在2060年要实现碳中和和菅义伟首相提出2050年实现碳中和这样的共同目标,日本众议院议员、原财务大臣古川祯久表示,两国应紧密合作以应对人类社会共同面对的难题。
中日友好协会常务副会长、前驻日大使程永华指出,中日关系经历了一段困难时期,一段严峻局面,但是在双方领导人的战略引领和各界共同努力之下,两国关系克服了困难,重回正轨,并且保持了一个良好的发展态势,现在两国都在朝着推动构建契合新时代要求的中日关系的方向去努力。中国和日本作为世界第二、第三大经济体和本地区的重要国家,在当前应对疫情以及后疫情时期历史方面和责任都非常的重要。
在防范地区争端与构建东亚和平秩序方面,与会嘉宾均表示,中国与日本应争取建立起新型大国关系,为形成有利于和平发展的地区与世界大国关系框架作出积极贡献。
共同推动亚洲经济重启
在历经8年、31轮谈判之后,2020年11月15日,东盟10国和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共15个亚太国家正式签署了《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EC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签署,标志着当前世界上人口最多、经贸规模最大、最具发展潜力的自由贸易区正式启航。
当前,在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确定性下,保护主义、单边主义、逆全球化给世界经济发展和自由贸易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对此,中日嘉宾一致认为,推动全球化的发展是中日两国的共同理念。正因如此,RCEP也成为本次论坛与会嘉宾十分关注和经常提及的内容。
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外委会主任、财政部原部长楼继伟认为,中国与日本经济互补,RECP的签订给双方带来共同利益。他说,“我们就应该朝着这样一个共同的目标,开创出一个合作的平台,发出我们具体的行动。这是我们当下最应该做的。”
“现在日中两国已经进入了为亚洲和平一起合作,发挥重要作用的时代,尤其在RCEP签订之后,日中今后在亚洲以及世界经济之中构建双赢的关系,必须进一步推进亚洲地区的自由贸易体制。”瑞穗综合研究所株式会社理事长、亚洲开发银行前总裁中尾武彦说。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原商务部副部长魏建国则指出:“RCEP的签订,不仅仅是15个国家生产要素的最佳配置,更重要的是这个市场的消费将会引领全球市场消费。”
在全球经济亟待重启的关键时刻,与会嘉宾也就中日两国怎样推动全球化、助力世界经济早日复苏进行了热烈探讨。
中国发改委学术委员会、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认为,在全球化受到挫折的情况下,以数字全球化、服务全球化、创新全球化、人文全球化为特征的新全球化仍在继续前行。中日双方应加强合作,努力提升中日和东亚产业链、供应链的现代化水平。
日兴Research Center株式会社理事长、日本银行原副总裁山口广秀表示,日中在推动全球化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日中两国应在如何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完成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加强金融合作等两国面临的共同课题上寻找突破口,加强合作,为世界经济复苏提供启示。
共话未来中日合作
在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刚刚结束的对日本、韩国的正式访问中,中日双方确认,要按照两国领导人重要共识精神,面向未来,扎实构建契合新时代要求的中日关系。在论坛开幕的同一天,即2020年11月30日,中日人员往来“快捷通道”正式启动,将为中日疫情背景下加速复工复产合作、助力经济复苏提供重要支撑。
与此同时,中日两国都宣布了碳中和目标、中日两国数字经济合作发展前景广阔、2022年中日将迎来邦交正常化50周年重要节点……正如中国驻日大使孔铉佑所言:“展望未来,‘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正在引领中国开放发展进入新阶段,相信将为中日在科技创新、节能环保、医疗康养、电子商务、第三方市场等具有共性的领域进一步开展高质量务实合作打开新局面。”
对此,科技日报社副社长房汉廷表示,近三年,中国数字经济发展迅速,2017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超过27万亿元,2018年达到31.2万亿元,2019年达到35.8万亿元,占中国经济总量约1/3。但中国从事数字经济的厂商、企业、民众,使用的终端包含大量日本厂商提供的设备和基础元器件。
中日双方在5G、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工业物联网、区块链,包括未来3D打印和机器人等领域的数字技术合作方面相互补充。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刘松认为,中日双方应共同帮助亚洲这个未来十年最重要的数字经济的活跃地,实现快速增长。
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江涛指出,未来数字经济持续发展中,中日两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合作空间非常大。同时,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人工智能作為最重要的驱动力,中日两国乃至全世界要面对共同挑战,包括数据和用户隐私的保护。
除此之外,“媒体对中日关系的思考”也是本次论坛的重点讨论内容之一。
2020年11月17日,第16届北京-东京论坛“中日关系舆论调查”结果发布。两国民众高度重视中日关系的结论一如既往,同时对两国各领域的交流合作持较高期待。但面对复杂变化的国际形势,双方民众对中日关系的认知也出现了一定的不确定性。这其中不难看出媒体对于舆论的引导作用。
对此,王毅外长呼吁两国媒体为中日友好贡献力量:“在信息化、智能化的新时代,大众和社交媒体对两国民众的相互认知和感情互动产生着重要作用,也承担着特殊责任。要追求真实,传递善意,共创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