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精神文化是藏族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藏族文化真正的价值所在。佛教自7世纪传人藏地以来,藏传佛教的哲学思想和价值体系作为藏族精神文化的主体和核心,引导、影响着藏族文化的方方面面。“戒律存则佛法存,戒律灭则佛法终”,藏传佛教戒律既是藏传佛教发展的制度保证,也是藏传佛教思想的具体体现,故而在庞大的藏文化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主要从社会生活、艺术文化等方面浅谈藏传佛教对藏族文化的影响。
关键词:藏族;传统文化;藏传佛教
一、藏传佛教对藏族社会生活的影响
(一)衣着方面
由于西藏地区的特殊气候条件及宗教的影响,藏族人们的审美观念中偏爱黑、红等深色。藏族人们喜爱佩戴配饰,藏族配饰蕴涵了的藏传佛教思想,成为藏族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绿松石,是每个藏族同胞都有的饰品,绿松石被视为权力的象征,藏族人们对绿松石既崇敬又喜爱,在藏族同胞的日常生活中,绿松石被认为是神圣的装饰品。珊瑚与天珠,珊瑚是传统藏药的组成部分,藏传佛教赋予了珊瑚神圣的色彩。所以,珊瑚成为藏族人们首饰用品的重要原材料。
(二)饮食方面
佛教戒律中有“二十一进食聚”,规定比丘进食时不得含食语,饮勿做呼噜声,食勿出舌,勿移食于左右腮,腭勿做声,不得摇钵,不得啮半食,不得弹舌做声食,未食勿得张口,断食不宜过大或过小等。在藏族百姓的日常生活中,经常可以见到父母按上述规矩要求小孩子。如果有人在众人围坐进食时有不符合上述规矩的进食行为,就会被其他人不礼貌。又如藏族同胞不吃驴肉、马肉、狗肉等,这些都是藏族人们的饮食禁忌,这也是藏传佛教的影响。
(三)婚丧嫁娶方面
藏传佛教的众生平等思想,也深深地影响了藏族同胞的恋爱与婚姻。与其他地区习俗不同,在西藏,只要男女双方互相中意,就可以结婚组成家庭,当然,一定程度上,父母的意见也起很大作用。在西藏,流传这样一句话,“选意中人要看人,不要看财”。这也是藏族同胞重义轻利性格的一种体现。也正因如此,相爱的男女才少了很多羁绊,坦然相爱,他们结合成的家庭,也因此而稳固幸福。如果没有平等轻利的思想,藏族青年男女也就很难摆脱门第限制,更不可能真诚相爱。
(四)节日文化方面
藏族有许多节日都与佛教有关,其中与佛教戒律有直接关系的有雪顿节。雪顿节是藏族的传统节日之一,在17世纪之前是一种纯宗教节日,源自佛教戒律“夏安居”的规定。遵照佛教戒律,凡比丘、沙弥在夏天雨季期间要进行长净和夏安居活动。到了17世纪五世达赖喇嘛时期,为了让整个夏安居期间足不出户的僧人们轻松一下,雪顿节又新增添了跳藏戏的内容。许多民间的藏戏班子都来到拉萨轮流献艺,藏戏渗入到雪顿节的初期,是宗教活动与文娱活动结合的开始,范围局限在寺庙内。18世纪罗布林卡建成后,成为达赖喇嘛的夏宫,雪顿节的活动又从布达拉宫移至罗布林卡内,并开始允许老百姓入园观看藏戏。
二、藏传佛教对藏族艺术文化的影响
(一)文学作品方面
自七世纪以后,随着藏传佛教在藏区越来越广泛的传播,为了宣扬其义理,采用了多种手段,其中最為常见并且最为有效的方式就是利用文学作品的形式进行传播。首先是吞米桑布扎将《宝集顶经》、《宝箧经》、《般若波罗密多十万颂》等二十多部佛教经典由梵文译成藏文。随着大批佛經翻译成为藏文以后,给藏语文带来了许多新的语言、词汇和表现形式与手法等,从而使得藏语变得越来越丰富多彩。同时为藏族文学创作带来了大量的新鲜血液。佛学大师萨迦班智达在藏族文学史上开创了格言诗的体例。格言,藏语“勒谢”,大多是有关社会生活、处世哲学等诸多方面的戒言锦语。深受藏族群众喜爱。他的传世之作《萨迦格言》,共有辨识学者、高士、愚人、多士、恶行、本质、悖谬、事业、佛法等九章,共457首,充满了为政、为民、为自身生活、事业、成就的智慧和经验。
(二)藏语以及藏医学方面
藏语文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藏语文是吐弥桑布扎在松赞干布时期创制的文字,藏语是在藏族原始语言和文字的基础上依据印度梵文字母创制的。虽然说藏语起着传导记录的功能,但在当时,藏语的主要任务是准确完整地翻译印度佛经,因此,藏传佛教便以其庞大的体系、丰富的词汇,深刻地影响了藏语。因此,我们可以说,藏传佛教对藏语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
(三)绘画雕塑方面
藏族的绘画艺术中最有特色的是壁画和唐卡。藏族的壁画主要保存在寺院的墙壁上。在藏区有近万座规模不等的寺院寺庙,可谓座座五彩涂壁。据粗略统计,保存于西藏自治区内的寺院、宫殿、官邸内的壁画,总计超过10万余幅。每一座寺院都是一座绘画艺术馆。壁画的题材主要是围绕宗教内容的。从壁画的内容可以看出有关佛教的一切都是壁画描绘的最主要的素材。唐卡是一种有精神膜拜和艺术欣赏两种功能的用彩绘锻装裱而成的卷轴画。具有鲜明、独特的民族风格和浓郁的宗教色彩。唐卡是宗教艺术品,是信众崇拜的象征物,信众通过崇拜这种象征物来获取善业功德。所以它与壁画一样,描绘的主要内容都是有关佛教的一切。在藏区,佛像是雕塑的主要对象。唐朝文成公主和尼泊尔迟遵公主入藏是带了了释迦摩尼十二岁和八岁的等身像。它们成为了藏族人的精神寄托和膜拜的偶像。藏区的佛像雕塑是藏族人对待佛教的一种现实的无尽的崇拜。
(四)藏族建筑方面
随着佛教传入藏区,藏族地区出现了一种新的建筑,那就是寺院建筑。现存的大小昭寺是最早的佛教寺院,是松赞干布为文成公主和赤尊公主所建的。随后建立的桑耶寺,是西藏地区第一座剃度僧人出家的具备佛、法、僧三宝的正规寺院。融合了藏、汉、印三种风格。根据“曼陀罗”观所建立的。佛教建筑可谓是遍布整个藏区。在藏区里,最美最宏伟的建筑莫过于是寺院建筑了。
千百年来,藏传佛教作为藏族文化的核心,深刻影响了藏族社会及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藏族人们的日常衣、食、住、行、婚嫁丧葬以及语言文字、医药医学、节日等方面,可以了解到藏传佛教对西藏社会及生活的巨大影响和深刻意义;藏传佛教也是藏族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凝聚着藏族文化的精髓,是藏族人们精神文化的主体和核心,对藏族社会和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时至今日,这些影响大多数已经成为藏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藏族文化的特色与魅力所在。
关键词:藏族;传统文化;藏传佛教
一、藏传佛教对藏族社会生活的影响
(一)衣着方面
由于西藏地区的特殊气候条件及宗教的影响,藏族人们的审美观念中偏爱黑、红等深色。藏族人们喜爱佩戴配饰,藏族配饰蕴涵了的藏传佛教思想,成为藏族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绿松石,是每个藏族同胞都有的饰品,绿松石被视为权力的象征,藏族人们对绿松石既崇敬又喜爱,在藏族同胞的日常生活中,绿松石被认为是神圣的装饰品。珊瑚与天珠,珊瑚是传统藏药的组成部分,藏传佛教赋予了珊瑚神圣的色彩。所以,珊瑚成为藏族人们首饰用品的重要原材料。
(二)饮食方面
佛教戒律中有“二十一进食聚”,规定比丘进食时不得含食语,饮勿做呼噜声,食勿出舌,勿移食于左右腮,腭勿做声,不得摇钵,不得啮半食,不得弹舌做声食,未食勿得张口,断食不宜过大或过小等。在藏族百姓的日常生活中,经常可以见到父母按上述规矩要求小孩子。如果有人在众人围坐进食时有不符合上述规矩的进食行为,就会被其他人不礼貌。又如藏族同胞不吃驴肉、马肉、狗肉等,这些都是藏族人们的饮食禁忌,这也是藏传佛教的影响。
(三)婚丧嫁娶方面
藏传佛教的众生平等思想,也深深地影响了藏族同胞的恋爱与婚姻。与其他地区习俗不同,在西藏,只要男女双方互相中意,就可以结婚组成家庭,当然,一定程度上,父母的意见也起很大作用。在西藏,流传这样一句话,“选意中人要看人,不要看财”。这也是藏族同胞重义轻利性格的一种体现。也正因如此,相爱的男女才少了很多羁绊,坦然相爱,他们结合成的家庭,也因此而稳固幸福。如果没有平等轻利的思想,藏族青年男女也就很难摆脱门第限制,更不可能真诚相爱。
(四)节日文化方面
藏族有许多节日都与佛教有关,其中与佛教戒律有直接关系的有雪顿节。雪顿节是藏族的传统节日之一,在17世纪之前是一种纯宗教节日,源自佛教戒律“夏安居”的规定。遵照佛教戒律,凡比丘、沙弥在夏天雨季期间要进行长净和夏安居活动。到了17世纪五世达赖喇嘛时期,为了让整个夏安居期间足不出户的僧人们轻松一下,雪顿节又新增添了跳藏戏的内容。许多民间的藏戏班子都来到拉萨轮流献艺,藏戏渗入到雪顿节的初期,是宗教活动与文娱活动结合的开始,范围局限在寺庙内。18世纪罗布林卡建成后,成为达赖喇嘛的夏宫,雪顿节的活动又从布达拉宫移至罗布林卡内,并开始允许老百姓入园观看藏戏。
二、藏传佛教对藏族艺术文化的影响
(一)文学作品方面
自七世纪以后,随着藏传佛教在藏区越来越广泛的传播,为了宣扬其义理,采用了多种手段,其中最為常见并且最为有效的方式就是利用文学作品的形式进行传播。首先是吞米桑布扎将《宝集顶经》、《宝箧经》、《般若波罗密多十万颂》等二十多部佛教经典由梵文译成藏文。随着大批佛經翻译成为藏文以后,给藏语文带来了许多新的语言、词汇和表现形式与手法等,从而使得藏语变得越来越丰富多彩。同时为藏族文学创作带来了大量的新鲜血液。佛学大师萨迦班智达在藏族文学史上开创了格言诗的体例。格言,藏语“勒谢”,大多是有关社会生活、处世哲学等诸多方面的戒言锦语。深受藏族群众喜爱。他的传世之作《萨迦格言》,共有辨识学者、高士、愚人、多士、恶行、本质、悖谬、事业、佛法等九章,共457首,充满了为政、为民、为自身生活、事业、成就的智慧和经验。
(二)藏语以及藏医学方面
藏语文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藏语文是吐弥桑布扎在松赞干布时期创制的文字,藏语是在藏族原始语言和文字的基础上依据印度梵文字母创制的。虽然说藏语起着传导记录的功能,但在当时,藏语的主要任务是准确完整地翻译印度佛经,因此,藏传佛教便以其庞大的体系、丰富的词汇,深刻地影响了藏语。因此,我们可以说,藏传佛教对藏语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
(三)绘画雕塑方面
藏族的绘画艺术中最有特色的是壁画和唐卡。藏族的壁画主要保存在寺院的墙壁上。在藏区有近万座规模不等的寺院寺庙,可谓座座五彩涂壁。据粗略统计,保存于西藏自治区内的寺院、宫殿、官邸内的壁画,总计超过10万余幅。每一座寺院都是一座绘画艺术馆。壁画的题材主要是围绕宗教内容的。从壁画的内容可以看出有关佛教的一切都是壁画描绘的最主要的素材。唐卡是一种有精神膜拜和艺术欣赏两种功能的用彩绘锻装裱而成的卷轴画。具有鲜明、独特的民族风格和浓郁的宗教色彩。唐卡是宗教艺术品,是信众崇拜的象征物,信众通过崇拜这种象征物来获取善业功德。所以它与壁画一样,描绘的主要内容都是有关佛教的一切。在藏区,佛像是雕塑的主要对象。唐朝文成公主和尼泊尔迟遵公主入藏是带了了释迦摩尼十二岁和八岁的等身像。它们成为了藏族人的精神寄托和膜拜的偶像。藏区的佛像雕塑是藏族人对待佛教的一种现实的无尽的崇拜。
(四)藏族建筑方面
随着佛教传入藏区,藏族地区出现了一种新的建筑,那就是寺院建筑。现存的大小昭寺是最早的佛教寺院,是松赞干布为文成公主和赤尊公主所建的。随后建立的桑耶寺,是西藏地区第一座剃度僧人出家的具备佛、法、僧三宝的正规寺院。融合了藏、汉、印三种风格。根据“曼陀罗”观所建立的。佛教建筑可谓是遍布整个藏区。在藏区里,最美最宏伟的建筑莫过于是寺院建筑了。
千百年来,藏传佛教作为藏族文化的核心,深刻影响了藏族社会及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藏族人们的日常衣、食、住、行、婚嫁丧葬以及语言文字、医药医学、节日等方面,可以了解到藏传佛教对西藏社会及生活的巨大影响和深刻意义;藏传佛教也是藏族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凝聚着藏族文化的精髓,是藏族人们精神文化的主体和核心,对藏族社会和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时至今日,这些影响大多数已经成为藏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藏族文化的特色与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