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南京市六合区农业局 江苏南京 211500
2江苏绿宁林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江苏南京 211505
摘要:林业对社会经济发展、改善生态环境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在自然环境不断变化的同时,人们对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越來越高。为了使林业栽培人员在投入最少的情况下,获取最大的收益,减少农民的经济负担,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统一。那么就必须不断改善林木栽培管理技术,从林业生态模式出发,有效的调节和管理林业工程建设,提升单位土地产出收益,在改善环境的同时,为农民带来丰厚的经济收入。
关键词:林业;生态模式;栽培管理技术
一、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城镇建设不断加快,由于人们过渡的采集和使用自然资源,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也抑制了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相关林业部门基于生态环境模式下,对林木的栽培技术和管理技术进行了研究分析,使水分、光、热、肥、土壤等自然资源得到了充分的利用,提高了林业栽培管理工作的效率,实现了低投入、高收益的管理目的,同时也改善了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二、林业生态模式下栽培管理技术研究的意义
林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对社会经济发展、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农民收入有着不可或缺的意义。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自然资源的过渡开发与使用,使得水土流失、植被破坏、资源短缺等现象十分严重,严重阻碍了林业和我国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须加强林业方面的管理,不断创新和改进林业生态模式下栽培管理技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林业为社会主义基础建设和城镇建设提供了大量的木材,成为了我国经济建设的良好基石。林业产品是社会生产生活中重要的原材料,能满足人们生产生活需求,同时林业的发展也带动了与林业相关产业的发展,如旅游业不仅可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提高其生活质量,还可以缓解社会的就业压力,维护社会的稳定团结。21世纪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恶劣的生态环境成为了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绊脚石,唯有强化生态建设,改善生态状况才能促进林业和经济的健康发展。
三、林业生态模式下栽培管理技术
(一)林、草、畜复合农业生态模式下的栽培管理技术
在林、草、畜复合农业生态经济模式下,最关键的一点是选择科学合理的造林树种,通常选择紫花优质苜蓿作为牧草品种。其次是合理的控制造林密度,在布设过程中,往往采用3*8的株行距。在林木栽植过程中,首先应凿开沟槽,沟槽大约为40cm;其次是在沟内挖坑,坑体积约50cm?,坑内往往采用磷酸二铵和腐熟粪肥施肥,并用回填土进行拌匀处理。在苗木选择上,应保证期根福在30—40cm之间。根据树种的生长特点,一般在春季需要对其进行病虫防治,尤其是每年5月初、9月底以及10月初树种极容易发溃疡病和蓝皮病,相关技术人员必须对其进行有效防治。
选择造林树种为牧草时,在对其栽培种植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其种植管理技术。在播种牧草的前一年秋收之后,应该对土地进行必要的翻根处理,确保地块的平整,以实现牧草栽培管理的目标。在播种季节,可以在播种前对种植地块施加约100kg的磷酸钙底肥,以确保牧草产量。与此同时,应对播种行距和深度进行有效控制,行距约30cm,深度保持在2cm左右。播种完成后还应该刮平地皮,并进行轻微的调整。
如果是选择林木作为造林树种,在开展定植之前应在林木的根系部施加六号生根粉溶液,定植之后浇撒第1轮培育水分,等待水分下渗后,第二天对林木进行夯实和扶直处理。10—15天后,可实施第2轮培育水分养育,夏季来临之前实施第1轮培育水分养育。新配置的幼苗每年需要对其进行3次中耕除草,冬季来临前对其淋浇冻水,春天则对其淋返青水,为确保林木健康成长,可以在春季对每株林木实施0.25kg的速效氮肥尿素,同时对其进行有效的病虫害防治。
(二)枣粮复合林业生态模式下栽培管理技术
(1)粮食作物栽培管理技术
粮食作物人们的最基本的生存物质,为提高粮食的产量,就必须对粮食作物的栽培管理技术进行有效的控制。在粮食作物栽培环境应选择矮秆作物,如花生,大豆等,充分体现林业生态模式空间科学的规划以及栽培管理方式选择的合理性等。为提高粮食作物和枣树的生长的适宜性和管理的便捷性,需要严格控制枣树与作物之间的距离为1m以上。
(2)枣树的栽培管理技术
为实现枣树科学栽培种植管理技术,就必须做好各个环节的处理工作。在定植过程中,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冰冻之前进行开沟和浇灌处理,提高林业生态模式构建的便捷性和及时性。其次在追肥栽培时,往往分为两个阶段同时进行,第一阶段是5月下旬到6月上旬,第二阶段是7月上旬。在第二阶段,为确保落花现象不再发生,必须对每株幼苗施加氮、钾和磷复合肥料,施肥完成后对其进行必要的浇水处理。
(3)棉花栽培管理技术
在棉花栽培管理过程中,应该重点关注前年初冬时节棉花种植管理工作。在种植前应对种植地块进行翻根处理,可施浇冻水快速解冻。在春季地皮解冻之后,为确保地块平整,需要进行耙地处理。待每年4月中旬,应采取必要的覆盖措施,往往选取幅宽90cm的地膜在棉花幼树行间进行覆盖,且保证其厚度适合。在铺设完地膜后,必须进行压土处理,以表面地膜被大风掀起或者吹走。
(三)菜套、地果复合林业生态模式下栽培管理技术
在菜套、地果复合林业生态模式下,往往栽培和种植的都是油菜和葡萄果树。在对葡萄斤西瓜栽培管理中,每株苗木的行距应控制在0.5*1.5m,夏季和冬季都应该注意葡萄的修剪。为提升葡萄的产量和品质,夏季可以采用多种修剪方法,如抹芽、疏枝、副梢处理等。在每年10月下旬和11月上旬应对葡萄进行浇水、扣棚和遮光防护,以满足其树种的低温需求。到来年1月份,再对其进行增温催芽处理。葡萄花开时节,为了使其充分散发花粉,应该将树种处于干燥的环境,以便让花药有效开裂。在葡萄发芽之前,应喷洒石硫合剂,将残留在枝蔓中的虫卵和病菌彻底消灭,有效的防治葡萄树种的病虫害。在葡萄收摘完后,需要每隔半月对其喷淋波尔多液,表面落叶病发生,为来年葡萄产量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总结
综上所述,通过以上三种复合林业生态模式的构建,实现了各种作物科学的栽培和种植管理,长短互补,提高了林业回报效率和土地利用率。面对日渐开发过度的自然资源,相关部门以及技术人员应不断创新和改进林业生态模式下各作物的栽培管理技术,在丰富林业资源,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也提高了粮食产量,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促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有利于我国经济、林业以及生态环境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尹星.浅谈丹阳林业生态模式下栽培管理技术[J].现代园艺,2013,18:65.
[2]黄宝剑,刘国权,孙守玲,胡春艳,程志强.林业生态模式试验示范栽培技术总结[J].天津农林科技,2007,06:5-7.
[3]孙银银.特色林业生态园规划理论与实践的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3.
2江苏绿宁林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江苏南京 211505
摘要:林业对社会经济发展、改善生态环境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在自然环境不断变化的同时,人们对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越來越高。为了使林业栽培人员在投入最少的情况下,获取最大的收益,减少农民的经济负担,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统一。那么就必须不断改善林木栽培管理技术,从林业生态模式出发,有效的调节和管理林业工程建设,提升单位土地产出收益,在改善环境的同时,为农民带来丰厚的经济收入。
关键词:林业;生态模式;栽培管理技术
一、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城镇建设不断加快,由于人们过渡的采集和使用自然资源,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也抑制了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相关林业部门基于生态环境模式下,对林木的栽培技术和管理技术进行了研究分析,使水分、光、热、肥、土壤等自然资源得到了充分的利用,提高了林业栽培管理工作的效率,实现了低投入、高收益的管理目的,同时也改善了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二、林业生态模式下栽培管理技术研究的意义
林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对社会经济发展、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农民收入有着不可或缺的意义。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自然资源的过渡开发与使用,使得水土流失、植被破坏、资源短缺等现象十分严重,严重阻碍了林业和我国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须加强林业方面的管理,不断创新和改进林业生态模式下栽培管理技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林业为社会主义基础建设和城镇建设提供了大量的木材,成为了我国经济建设的良好基石。林业产品是社会生产生活中重要的原材料,能满足人们生产生活需求,同时林业的发展也带动了与林业相关产业的发展,如旅游业不仅可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提高其生活质量,还可以缓解社会的就业压力,维护社会的稳定团结。21世纪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恶劣的生态环境成为了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绊脚石,唯有强化生态建设,改善生态状况才能促进林业和经济的健康发展。
三、林业生态模式下栽培管理技术
(一)林、草、畜复合农业生态模式下的栽培管理技术
在林、草、畜复合农业生态经济模式下,最关键的一点是选择科学合理的造林树种,通常选择紫花优质苜蓿作为牧草品种。其次是合理的控制造林密度,在布设过程中,往往采用3*8的株行距。在林木栽植过程中,首先应凿开沟槽,沟槽大约为40cm;其次是在沟内挖坑,坑体积约50cm?,坑内往往采用磷酸二铵和腐熟粪肥施肥,并用回填土进行拌匀处理。在苗木选择上,应保证期根福在30—40cm之间。根据树种的生长特点,一般在春季需要对其进行病虫防治,尤其是每年5月初、9月底以及10月初树种极容易发溃疡病和蓝皮病,相关技术人员必须对其进行有效防治。
选择造林树种为牧草时,在对其栽培种植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其种植管理技术。在播种牧草的前一年秋收之后,应该对土地进行必要的翻根处理,确保地块的平整,以实现牧草栽培管理的目标。在播种季节,可以在播种前对种植地块施加约100kg的磷酸钙底肥,以确保牧草产量。与此同时,应对播种行距和深度进行有效控制,行距约30cm,深度保持在2cm左右。播种完成后还应该刮平地皮,并进行轻微的调整。
如果是选择林木作为造林树种,在开展定植之前应在林木的根系部施加六号生根粉溶液,定植之后浇撒第1轮培育水分,等待水分下渗后,第二天对林木进行夯实和扶直处理。10—15天后,可实施第2轮培育水分养育,夏季来临之前实施第1轮培育水分养育。新配置的幼苗每年需要对其进行3次中耕除草,冬季来临前对其淋浇冻水,春天则对其淋返青水,为确保林木健康成长,可以在春季对每株林木实施0.25kg的速效氮肥尿素,同时对其进行有效的病虫害防治。
(二)枣粮复合林业生态模式下栽培管理技术
(1)粮食作物栽培管理技术
粮食作物人们的最基本的生存物质,为提高粮食的产量,就必须对粮食作物的栽培管理技术进行有效的控制。在粮食作物栽培环境应选择矮秆作物,如花生,大豆等,充分体现林业生态模式空间科学的规划以及栽培管理方式选择的合理性等。为提高粮食作物和枣树的生长的适宜性和管理的便捷性,需要严格控制枣树与作物之间的距离为1m以上。
(2)枣树的栽培管理技术
为实现枣树科学栽培种植管理技术,就必须做好各个环节的处理工作。在定植过程中,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冰冻之前进行开沟和浇灌处理,提高林业生态模式构建的便捷性和及时性。其次在追肥栽培时,往往分为两个阶段同时进行,第一阶段是5月下旬到6月上旬,第二阶段是7月上旬。在第二阶段,为确保落花现象不再发生,必须对每株幼苗施加氮、钾和磷复合肥料,施肥完成后对其进行必要的浇水处理。
(3)棉花栽培管理技术
在棉花栽培管理过程中,应该重点关注前年初冬时节棉花种植管理工作。在种植前应对种植地块进行翻根处理,可施浇冻水快速解冻。在春季地皮解冻之后,为确保地块平整,需要进行耙地处理。待每年4月中旬,应采取必要的覆盖措施,往往选取幅宽90cm的地膜在棉花幼树行间进行覆盖,且保证其厚度适合。在铺设完地膜后,必须进行压土处理,以表面地膜被大风掀起或者吹走。
(三)菜套、地果复合林业生态模式下栽培管理技术
在菜套、地果复合林业生态模式下,往往栽培和种植的都是油菜和葡萄果树。在对葡萄斤西瓜栽培管理中,每株苗木的行距应控制在0.5*1.5m,夏季和冬季都应该注意葡萄的修剪。为提升葡萄的产量和品质,夏季可以采用多种修剪方法,如抹芽、疏枝、副梢处理等。在每年10月下旬和11月上旬应对葡萄进行浇水、扣棚和遮光防护,以满足其树种的低温需求。到来年1月份,再对其进行增温催芽处理。葡萄花开时节,为了使其充分散发花粉,应该将树种处于干燥的环境,以便让花药有效开裂。在葡萄发芽之前,应喷洒石硫合剂,将残留在枝蔓中的虫卵和病菌彻底消灭,有效的防治葡萄树种的病虫害。在葡萄收摘完后,需要每隔半月对其喷淋波尔多液,表面落叶病发生,为来年葡萄产量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总结
综上所述,通过以上三种复合林业生态模式的构建,实现了各种作物科学的栽培和种植管理,长短互补,提高了林业回报效率和土地利用率。面对日渐开发过度的自然资源,相关部门以及技术人员应不断创新和改进林业生态模式下各作物的栽培管理技术,在丰富林业资源,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也提高了粮食产量,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促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有利于我国经济、林业以及生态环境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尹星.浅谈丹阳林业生态模式下栽培管理技术[J].现代园艺,2013,18:65.
[2]黄宝剑,刘国权,孙守玲,胡春艳,程志强.林业生态模式试验示范栽培技术总结[J].天津农林科技,2007,06:5-7.
[3]孙银银.特色林业生态园规划理论与实践的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3.